阮建芳主编的《慈善与公益》内容介绍:拥有感恩之心、培养爱的观念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公益慈善事业,培养我们每一个人的慈善之心,真正支持公益事业,携手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才能建设更美丽的家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慈善与公益/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阮建芳 |
出版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阮建芳主编的《慈善与公益》内容介绍:拥有感恩之心、培养爱的观念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公益慈善事业,培养我们每一个人的慈善之心,真正支持公益事业,携手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才能建设更美丽的家园。 内容推荐 阮建芳主编的《慈善与公益》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慈善与公益》是一本通俗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慈善,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 慈善的定义 慈善事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中国近现代慈善思想的发展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 中国慈善发展现状 如何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撒下爱心阳光。传承公益之旅 公益的定义 公益与慈善的区别 环境保护也是一种公益事业 社工、义工和志愿者的区别 充满爱心的公益事业 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关于公益事业的几个热门话题 第三章 让慈善公益事业深入人心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 大学生村官 支教也是慈善的一种体现 公益广告 网络公益 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 第四章 世界主要的慈善公益组织一览 世界红十字会 世界宣明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华慈善总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 第五章 平凡而又伟大的公益慈善人物 华侨旗帜——陈嘉庚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常香玉 平凡的慈善家——林秀贞 蹬车助学的老人——白芳礼 大爱无疆——唐山十三农民 祖国的绿色种子——王有德 大学生支教者——徐本禹 第六章 慈善公益不仅仅是金钱的捐赠 慈善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慈善公益是一种态度 慈善公益是一种文化 慈善公益是一种力量 慈善公益是一种幸福 慈善公益是一种双赢 慈善公益是一种责任 第七章 展望未来,再创辉煌 让慈善文化觉醒 人人都是志愿者 创新是慈善的永恒主题 让慈善成为大众文化 学会感恩,为慈善续航 反对暴力,珍爱和平 心存善念,多行善举 要有一颗博爱的心 试读章节 慈善的定义 什么是慈善,可能人人都明白,却也给不出准确的定义,外国词义对慈善的翻译:慈善是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捐款是其手段之一。 我国《魏书·崔光传》这样解释:“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意思是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而慈善所帮助的对象不应仅仅是没有钱,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此外,我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也对慈善做了解说,《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继祖是个慈善的人,也是天性自然感动,心内到可怜这婆婆。”清朝昭连《啸亭杂录·孝亲》:“(孝圣宪皇后)天性慈善,屡劝上减刑罢兵,以免苍生屠戮,上无不顺从,以承欢爱。” 中国现有的《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慈善家”的词条。前些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相关的“慈善事业”的词条,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慈善基金会”条目的释义是:“一种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由捐赠人提供财产文字并由它自己的职员进行管理,以其收入服务于对社会有益的目的。”《大美百科全书》“慈善事业”条目的释义是:“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它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的福祉。” 关于“慈善事业”的理念,褒贬相差如此之大!那么到底什么是慈善呢? 所谓“慈善”,是指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有两层含义: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慈善”从字义角度来说,即“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代表着仁慈、善良、同情心,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如果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成为“慈善”或“博爱”。慈善行为通常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给与,而给与本身可以获得一种快乐或满足。但是,根据受助对象的不同,对慈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慈善”概念,是指社会公众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通常指的是给穷人或其他困难对象提供的帮助、救济和施舍,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概念。 广义的“慈善”概念,是指建立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上的民间社会性救助行为,这种救助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对特定穷人、弱势者、不具有劳动能力而又无人抚养或赡养的人、自然灾害的灾区群众等的帮助、扶助,而且也包括对教育事业、科学研究、文化体育发展、环境保护等的支持和捐助。广义的慈善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利益、效果,属于私领域的“公益”范畴。换言之,私领域概念的公益行为或活动,包含了“对全人类的爱、对他人的爱”或是“增加人类福利的努力或倾向,以及对有需求的或贫困的人行善和慷慨施舍”,体现了仁心善举和人类之爱,与广义的慈善概念相吻合。 那么慈善能不能被简单的定义为扶贫呢? 咱们先了解什么是扶贫,贫的标准是什么?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大多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贫困线。中国的贫困线主要以是否达到温饱为标准来确定。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1985年农民的消费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150元人民币以下者为贫困型。以后各地实行的标准有些上升为200元,有的发达地区多至10HD0元。列入贫困线内的扶贫对象分为两类:①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国有18个片,包括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这类地区生活条件差,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②零星的贫困县和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劳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对贫困户的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营式。扶持家庭发展各种农副业。②创办经济实体。它以吸收贫困户劳动力为主,从事专门生产或经营活动。③经济联合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两方或多方联合起来,从事生产或经营,发展合作经济。④开发投资式。扶持贫困户参加开发『生生产项目的投资,以适应开发性生产的需要。⑤安置就业式。将贫困户的劳力安置到集体企业就业,使其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 由此可见,慈善不等于扶贫,慈善是一种更为广义上的,人类互相扶持的事业。 其实,“慈善”一词,原本是佛教用语,即“慈悲为怀之意”。中国很早就有慈善事业,官方的慈善事业,就是所谓的荒政。而民间也有自发的慈善之举,例如《礼记·檀弓》记载有“嗟来之食”的典故,黔敖所主持的就是一种慈善事业;范蠡曾经三次把财产全部分给穷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中国历史上的官办救济或民营慈善,因缺乏有效监督,常有贪污腐化之事。与官方的荒政救急相较,中国的民间慈善事业相对落后。P3-5 序言 慈善是个人的行为。公益是社会现象。慈善考虑的更多的是个人的情感释放。公益考虑的更多的是理念的传播与群体效应。公益更多的是体现分享。分享公益理念,分享做事经验。分享行善的机会。分享做事的快乐。分享大家的所得…… 观上文可知,慈善的主题明确,公益的主体相对并不明确。客体相对具有一致性。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则是两者本质区别的根源所在。前者自愿(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另有目的之辈)向社会或个人(受益者)无偿捐助或提供志愿服务,帮助受益人摆脱困境。是一种单方向的帮助也可能是一种双方向的助,毕竟主体明确后其自身获取回馈的可能性更大,而后者是个人通过社会这个媒介进行救助,通常情况下以财力物力为主。并主要表现为一种单方向的无反馈的救助。毕竟在这样的事实行为主体一般不像慈善那样容易区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