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为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动态,又了解自己的军情,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定会失败。
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曾多次提及“知彼知己”作战要诀。其在《虚实第六》中又谈到“故形人而我无形”,其意为,既要了解敌人情况,又要隐蔽我军形迹。又说,“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其意为,所以,如果能预先知道作战的地点,计算作战的时间,就可以进军千里和敌人交战。在《地形第十》中,又说“料敌制胜”,“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说的也是了解敌情,了解自己,胜利才不会失去;懂得天时,识得地利,胜利才能确保。其实在孙子之前,兵谋始祖姜太公就已经明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谈论军事理论辑成的《六韬》一书中的军势第二十六日:“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生死,因天地之形。故日: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该段文字意为: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反复探索其中的原因,根据日月的运行,遵从季节的变化,比照昼夜长短等自然现象,掌握了普遍规律,就知道万物的生死枯荣是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的必然性。所以说,没有摸清敌人的情况就去作战,虽然军队众多,也必定失败;姜太公在这里,将是否摸清敌人的情况去作战,看做是成败的必然因素。历代的军事家都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视为军事行动的圣条。当代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同样谈到,“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可见,摸清作战对象的基本情况,是古今中外军事家克敌制胜的法则。敌情不清,情况不明,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历史上不乏其例。
明朝朱棣皇帝在位时,明政权经受元朝残余势力——鞑靼的骚扰。朱棣开始采用通好的政策。在1406年任命本雅失里为鞑靼可汗,又送去大量锦帛以示和好,但本雅失里根本不领情,明朝越示好,越被认为明朝朝廷软弱可欺,甚至明目张胆地杀死了明朝派往的特使郭骥,变本加厉地对明朝边境袭扰掳掠。朱棣忍无可忍,遂于1409年7月下令立福统领十万骑兵讨伐鞑靼。出兵前,朱棣心知立福生性勇猛犯躁,特地叮嘱:“用兵之事须慎重。”大军出发后,朱棣皇帝仍不放心,又连发几道敕书追送立福,让其慎战。但立福率兵出塞后,所向披靡,基本未遇到鞑靼部队有组织的抵抗。在其抓获一名鞑靼侦探的口中得知,“本雅失里闻之明军前来讨伐,已经仓皇北逃,距此处30里。”立福大将大喜过望,头脑发热,在没有搞清鞑靼军情之前,轻信所俘虏的鞑靼侦探口供,而置诸将慎战建议而不顾,武断地认为鞑靼没有实力与明军抗衡,就草率命令部队穷追鞑靼部队。鞑靼部队故作败退,明右参将李远发觉鞑靼部队平常以骁勇著称,而今一触即溃,心生疑虑,提醒立福说:’“鞑靼部队败退可能有诈。”但立福求功心切,无视部将劝告提醒,一意孤行,并下令:有不从追击者斩。诸将无奈,只得遵令前行。不出所料,鞑靼部队果然是佯败引诱明军入瓮挨打。当明军进入鞑靼伏击圈,鞑靼部队眼看时机已到,顷刻万箭齐发,明军虽然左冲右突,奋力拼杀,仍然未能突出重围,主将立福战死,前锋王聪被歼,先头部队丧失殆尽。后续部队闻讯,撤退归营。此役明军讨伐鞑靼的失利,就是因为明军主将立福求功心切,不能“知己知彼”,吃了敌情不明的亏。
中国入缅抗日的远征军,曾经因为敌情不清,战略判断失误,造成震撼世界的大悲剧——兵败野人山。在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N‘日军兵分三路入侵缅甸。为了援助缅甸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从1942年2月16日起,派遣了以杜聿明为军长的第五军、廖耀湘为军长的第六军以及张轸为军长的六十六军共10万人的远征军,在盟军飞机掩护下人缅参战。3月19日东瓜战役打响,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串通坑道、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法与日军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取得了有名的东瓜大捷。4月16日,六十六军新38师孙立人奉命率军救援被困仁安羌的英军第1师,激战3天,救出友军7000多人,击毙了日军1200多人,击溃了日军主力,取得了远征军入缅作战后第二次大捷。远征军一度遏制了日军的猖狂进攻,对扭转东南亚抗日的战局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特别是对日军兵力部署情报掌握不准,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将东线沿着滇缅公路东进偷袭腊戊的日军,误认为是孤军深人、不能持久、临时编成的、只有2000—3000人的日军快速骚扰部队。实际上,突破东线侧翼向远征军后方突进的日军,是得到航空、坦克、重炮部队加强的第56师团,人数在15000—20000人,恰恰就是这个漏掉的日军第56师团,出其不意地突破远征军侧翼布防,并席卷了远征军整个后方,导致整个远征军全线崩溃。中国远征军第90师、96师、200师、新28师、新29师残余部队被迫撤退回国;而其他几个师,因退路被日军截断,只好通过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向印度方向撤退,途中饥饿交迫、弹尽粮绝,与野兽、热带传染病进行殊死争斗,其中6万多人在溃败中被炸死、饿死,或被传染病夺去生命,10万多远征军仅残剩4万多人,上演了震惊世界的兵败野人山的大悲剧,并导致缅甸全境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下。第一次中国入缅远征军以失败而告终,吃的就是没有“知己知彼”的亏。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