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向西中国向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希我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希我所著的《日本向西中国向东》所谓的“日本”,不过是中国眼中的被指代为“现代化”的“日本”,所谓的“中国”,也不过是日本乃至“现代”的价值观所参照下的中国。这是两种可疑的眼光,但这并不意味着混乱,它更像分别的两只眼睛,它们除了瞄准正前方,角度都不相同,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的影像也就有差距,但聪明的脑子用这差距制造了立体感。愿作为读者的你有这样的脑子。

内容推荐

陈希我所著的《日本向西中国向东》讲述:哦,这就是日本。它既很小,又很大;既熟悉,又陌生;既现代,又本土;既文雅,又暴躁;赏花落泪,又曾经杀人不眨眼。它让我艳羡,又让我忌恨;它让我很懂,又让我不懂……我带着中国的眼睛而来,但从“中国眼”里映现的日本,是真日本吗?

这里所谓的“日本”,不过是中国眼中的被指代为“现代化”的“日本”;所谓的“中国”,也不过是日本乃至“现代”的价值观所参照下的中国。

《日本向西中国向东》不是在拿日本说中国,也不是拿中国说日本,它企图说的是普世的道理。

目录

序言 看来看去

日本

“日本沉没”的真假图景

日本人的跪

仙台的“鲁迅讲堂”,还好吗?

东京的书店

“缩”与“扩”

又是一年樱飞时

向“生”而“死”

“大和”之“和”

渡边

“打羊”

“寂”与“佗”

与命拉扯

八公犬

战争的“虚”与“实”

良心的自决

自由下的囚徒

那个叫高仓健的男子汉

东京的板车和篝火

女坂

穿和服的女人

爱有期

泡泡袜

请让我成为你的孩子

好色

男色

非色

川端的眼

“私小说”的“真实”

三岛由纪夫的行为艺术

从《罗生门》看《竹林中》

中国

大写的吃

饮食爱国

将进酒

中国人的闹

我要上天堂

中国“好人”

烟事

口水

开会的故事

北京人

自投稿

长寿则辱

手表如妻

被豢养的狼

到丽江去

我的后悔录

人可生如蚁美如神

爱你,咬你!

残食

号叫,恐怖片及愉虐

关于母亲

试读章节

“日本沉没”的真假图景

大概20多年前吧,看过日本人拍的电影《日本沉没》。当时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当然也很刺激。想想看,一个如此了不起的国家,说沉就沉了,说没就没了,无论羡日本者,还是恨日本者,或者是羡恨交集的,都别有感觉。并且我相信,人类一方面有着悲悯情怀,一方面又有着恶搞的欲念。坏事总让人兴奋。

记得当时还有一部叫《首都消失》的电影,也是讲日本沉没了,沉到了海平面之下,辛辛苦苦创造的一切都付诸东流。付诸东流,是中国的词,这个“流”,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水的可怕。在《辞源》里,放逐远方即是“流”,古代有“流刑”,在隋五代是“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代。这里的“流”字,贴切地点出了这种处罚的状态。当然当代还有一个词:“下海”。“下海”了,就失去体制保障了,就被放逐了,虽然是自我放逐,放任自流。

人类普遍对水恐惧,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着关于洪水的传说。人必须附着于土地,马克思索性认为土地决定人的阶级属性。福柯说:“理性长期以来就属于坚实的土地……无论是狂涛海浪还是风平浪静,大海永远是无路之途。”水火无情,水比火更无情。被火烧了,或许还留着残骸;被水冲走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次日本东北部地震引起的海啸,就让捞尸都不可能,死不见尸。其实,地震并不可怕,对日本这样的国家,地震已经难以让房屋倒塌,把人压死,财产损失也不是大问题,可怕的是海啸。可怕的不是“地牛”怎么折腾(日本人认为是地下有鲇鱼在翻身),而是水的侵入。

所谓“岛国根性”,其实也就是出于对水的焦虑。所以日本人一直在觊觎着陆地,企图改变岛国命运:对内填海筑地,对外武力侵占。那个“脱亚入欧”,其实也是如此。在西方为主体的世界里,日本处在被流放的边缘。尽管它拼命努力了,有钱了,但也只是个买单的主。所以他们竭力要成为“政治大国”。政治决定命运,没有政治力量,再多的钱也只能当买单的“冤大头”,中国私企业主,一定很清楚。

《日本沉没》原是小松左京的小说,属于科幻小说,出版于1973年,立即获得了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第5回“星云奖”。同一年,被东宝拍摄成了电影,引起巨大轰动,可见其触动了日本人敏感的神经。2006年,东京广播公司又将它翻拍了一次。小松预言,日本将发生8级大地震,仅38年,日本真的发生了大地震,级别还更大。此次东北地区大地震,很多情形都应验了:大震级、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我特别注意到,此次地震,还真有部分日本土地沉了,不能不惊叹小松的“乌鸦嘴”。但是有一个没有提到,就是核问题。小松当年写小说的时候,当然不会有这根弦,2006年翻拍时,怎么也没有想到?

为了配合新拍的电影放映,小松左京与谷甲州合作的小说《日本沉没》第2部也同时发行。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小松被问及构思,回答说:曾考虑过日本被大量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覆盖,整个地球也变得寒冷了,每个角落的粮食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又能怎么样?但他想,从近期发生的类似情况看,这样的主题太过现实了,导致写作无法展开。他都考虑得那么深入了,怎么就没考虑到核辐射问题?

更奇怪的是,新版电影的其他创作者也没有注意到。难道只为了严格遵循原著?但其实,日本人对原作的改编是很大胆的,远的如黑泽明,能够把英国、俄国的故事变成了日本的故事:去年松本清张诞辰100周年,他的许多作品被翻拍,很多也是变成了当下的背景。就是新版的《日本沉没》,也已经被移植到有手机电脑年代了,影片里,中国的地位也提高了。

我记起当初有流传说,地震是因为日本秘密核试验引发的。本来就因核而起,于是也就谈不上规避核问题了。我不赞成这种揣测,但,为什么认真细致的日本人,就偏没有留意呢?难道跟版权有关?尽管原作者还活着,但原作者没想到,改编者就只能也没想到。岂非荒唐。

也许只能归结为一个原因:这是人做的,再伟大的预言,也是人的预言,再严密的安排,也只是人的安排。

《日本沉没》里的另外一个景象没有得到应验,那就是地震时的混乱:地震发生后,日本人在超市哄抢物品,跑银行争先恐后取钱。在此次大地震中,日本人却井然守序。日本人不是此次地震才守秩序,之前也守秩序,一直是守秩序的,这是一个极为守秩序的民族。当然极端的守秩序,就可能导致崩溃,从而无序。战争年代的杀人强奸,就是一个例证。曾经看过有关资料,日本部队里对强奸是严令禁止的,违者要受到严厉处理。但是在死神随时会降临的环境中,秩序已经崩坏。或者是大秩序掩盖了小秩序,所谓大秩序,就是“天皇”和“国家”的意志,为了遵循这意志,杀人也是正当的。甚至,杀人恰是贯彻了这个大秩序。

就好像预言不过是人的预言一样,规则也是人定的。

关于日本人,最初给我的印象是野蛮。这不仅来自“抗日”题材的电影,还来自和平年代题材的电影,还有日本人自己拍的电影。那些电影里经常拍日本人打架,动不动就打架。山田洋次的《男人辛苦》里的寅次郎,也是粗鲁得可以,并且还被当作国民的典型。难道日本人是这样的?后来到日本,才知道,其实日本人不怎么打架。双方起冲突,一方一凶,另一方就软了,于是打不起来。甚至,大多时候也不会到了冲突程度,连拌嘴也很少。他们奉行“不争论”原则,以至于见中国人争论(有时候只是在讨论,也许是语气比较冲吧),或者是动手动脚开玩笑,他们都慌忙劝道:“不要吵架!”“不要打架!”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两辆车相撞,双方各自下来,不是打架,也没有理论,一开口就达成共识:私了。和和气气。当然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叫警察的麻烦,彼此节约时间和精力,出于理性。

可是导演或者作家,却喜欢表现非理性。于是其效果往往出在傻、乱、野蛮、丑陋、邪恶。文艺跟现实不同,文艺是现实的“恶毒化”。过去常说“江山如画”,其实就是江山竭力抹掉它不完美的地方,竭力修饰,让它像画一样美丽。但这是江山的追求;而如果是画,则有着另一种价值取向,它竭力要打破修饰,让·‘画”接近“江山”,“画如江山”。比如画树,喜欢画些枯叶(而园林师修整树木,则竭力要把枯枝败叶修剪掉)。比如画出汉子的深刻的皱纹,孩子的缺牙的嘴,女人微微沉坠的乳房,破败的墙,折磨人的故事,不完美的结局……当然批评家会说,那是富有生活气息。但生活气息为什么总是“坏”的面目?

其实,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都是坏孩子,搞艺术是“恶作剧”。一个作品里塑造成功的人物,就是让我们急的人物;吸引人的情节,就是让我们急的情节。我们会急:怎么这样!喂,不能啊!快跑,来抓你了!小时候在电影院看间谍片,观众总不时发出这样的警告。可是他却偏不跑。他总是判断失误,他总是由着性子,事情总是向着不可救药的方向发展。创作者就是可恶地跟你拗劲。P2-7

序言

看来看去

30多年前,从中国去日本,巴不得换了那本护照。当时中国人拿护照还不容易,拿到了,才知道只是表明自己的国家允许出去,还必须得到他国签证。持这本护照的人,是必须先签证才能走的,不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可以免签,买张机票直接去。战战兢兢等着签证,好像等着人家恩赐。终于签下来了,到东京成田机场,仍然受到严格盘查。到日本半年后,去东京入国管理局延续签证,那本护照又被人家丢来丢去,动辄就被踢出来。

我第一次延续签证,就被踢了出来。签证官的措辞是客气的,我没听出意味来。在中国办事,我已经习惯了被吆喝。直到那签证官对我喝道:“滚回中国去!”

当然我没有回去,在签证期限最后一天,终于搞定了所需要的材料。但那本护照以及我的身份,让我很难进入那个现代社会。它是褐色的,是泥土的颜色,这颜色是中国的颜色,就好像我的皮肤。我不喜欢这颜色。我喜欢蓝色,蓝色是冒险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是“洋”的颜色,是现代文明的颜色。美国护照就是蓝色的,日本护照也是蓝色的,当然日本还有一种是别的颜色,所以是一半的“洋”,叫“东洋”,所以它也进入了“现代化”。

百多年来,中国人把日本当作窥视“现代化”的窗口。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日本是西方的中转站,西方的现代观念从这里传进中国,包括被日本人消化了的诸多现代词汇。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日本,中国的“西方化”,也就是“现代化”进程就会大受耽搁。

同时,日本又为中国提供了参照,它告诉我们,东方民族“现代化”如何成其可能。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日本是中国的“儿子”。“儿子”可以,那么“老子”更可以。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信心所在。但是这“儿子”却是“逆子”,它背叛了“老子”,还打过“老子”。这让中国人对日本感受复杂。所以有时候也想打道回府,就像我第一次延续签证被踢回来一样,几乎要堵气回国了。但这只是堵气,毕竟踏出去了,退不回来了。

也许前进本来就是背叛?背叛得越彻底,就越迈得开脚步。我留在了背叛的日本,看到了那个背叛的日本。它不是窗户,它本身就是风景。我用中国眼光看日本,看现代世界,这只眼最后成了具有现代价值观的眼。

但其实,这眼也很可疑。比如护照颜色,美国护照也并非全是我所看到的蓝色。我其实未尝没有看到那非蓝色的护照,但是我的观念已经形成,观念跟事实未必有关。人最可怕的就是价值观,它根深蒂固。

许多年后,我决定回国。这个国,已经是我陌生的国了。我甚至不能自如地用汉语指代一些物件。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中国,用日本人的说法:“不思議の国”,或“变な国”,用当今中国国内网络上常用的说法,是“神奇的国度”。我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我曾经生长的地方。有人说中国变了,但我怎么觉得并没有变?在虹桥机场,我想必须诚实报关,不料对方说要政治学习,不接待。走在这个国家的大街上,几次汽车碾过泥坑,水溅到身上。有一次还劈头盖脸,狼狈逃回。父亲揶揄:你呀,还是出去吧!也许,中国的一切好像都跟我相左,就好像我行走总跟人相撞一样,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左行。但我周围的人都以这样的规则生活着,并且还繁荣昌盛了。他们虽然有牢骚,但是也觉得我不可思议,敢情我是来自一个“神奇的国度”。

那时候,所有的经验都很尖锐。拿日本乃至“现代”的价值观观照中国,结果只能是否定。这对我也是痛苦的,表面上是虚心,内里是痛心;是崇拜,其实有所不甘。每一项指控都包含着我自己。其实不仅中国没有变,我也没有变,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那些总喜欢普及西方价值观的人,其实是最耿耿于自己中国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当时那么纠结的原因。纠结,才是不弃。

感谢纠结,让我有了收在这里的“中国”部分的文字。这些文字,有些现在是写不出来了,因为我渐渐地不纠结了,时而也会从中国角度想问题。中国护照虽然仍然不能被发达国家免签,但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也允许中国人去旅游了。温水炖田鸡。只有当一些国外回来的人跟我发牢骚时,我才会惊醒,又回到了在国外的时候,回到了刚从国外归来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仍然被自己的潜在的观念所支配,这是我在娘胎里就注定了的。虽然我想摆脱,但归根结底摆脱不了。人最宿命的就是从小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所以我常告诫自己要抵抗,抵抗之一,就是把这些文字编辑起来。

就在我编辑本书的时候,我换了新住所。这是我回国后第一次换住所。第一个住所是我回国时买的,自己设计,我顶住压力,坚持把全部的墙壁刷成蓝灰色。那是我信仰的颜色。这第二次,我依然故我。但到了二层楼,我的书房,就有点游移了,不知不觉在细末上做了妥协,采用偏暖的木的色调。暖色调,它是我当年不喜欢的护照的土色调。“土”,就是“暖”,窝暖。

我没有变更护照的颜色,我渐渐被护照颜色所晕染了。

我害怕孤单了。以前喜欢在文章中吟咏孤单,享受着“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现在,坐在即便有点暖色的书房,望着外面即便是绿色的庭院,我仍然不自在,我真的感觉凄凉了。我这是怎么了?于是我的这个序也写得犹疑了。

也许,这里所谓的“日本”,不过是中国眼中的被指代为“现代化”的“日本”,所谓的“中国”,也不过是日本乃至“现代”的价值观所参照下的中国。这是两种可疑的眼光,但这并不意味着混乱,它更像分别的两只眼睛,它们除了瞄准正前方,角度都不相同,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的影像也就有差距,但聪明的脑子用这差距制造了立体感。愿作为读者的你有这样的脑子。

甚至,我还犹疑所谓的价值观的差异,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大。有人否认普世价值,但他们又津津乐道于中国当年的价值观受别的国家比如日本的追捧,难道不是认为那些价值观很适合于他国?现在,中国又热衷于价值观输出,不也是要把自己的价值推广成普世价值?与其是价值观异同,毋宁是明白与不明白,甚或愿意不愿意。所以,这本书不是在拿日本说中国,也不是拿中国说日本,它企图说的是普世的道理。

2011年8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