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唯唯、吕晓涢编著的《瓷夫人(瓷上画意欣赏)》是一本散文专辑,记录了作者在收藏文玩中的喜怒哀乐和作者对各类古瓷书画的赏析品鉴。本书文笔优美,虽论理而不失自然生动,韵致盎然,情趣高雅,论物的同时也格古而喻今,既富有美学含量,也饱蕴人生哲理,耐看好读,有很强的艺术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瓷夫人(瓷上画意欣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吕唯唯//吕晓涢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吕唯唯、吕晓涢编著的《瓷夫人(瓷上画意欣赏)》是一本散文专辑,记录了作者在收藏文玩中的喜怒哀乐和作者对各类古瓷书画的赏析品鉴。本书文笔优美,虽论理而不失自然生动,韵致盎然,情趣高雅,论物的同时也格古而喻今,既富有美学含量,也饱蕴人生哲理,耐看好读,有很强的艺术性。 内容推荐 吕唯唯、吕晓涢编著的《瓷夫人(瓷上画意欣赏)》是一部艺术文论专集。 《瓷夫人(瓷上画意欣赏)》作者积数十年美术创作研究之实践与理论经验,以大量的古瓷器为标本,以瓷本绘画特别是晚清的浅绛彩瓷为研究载体,进行深入的审美体验与艺术概括,以较高的美学趣味及笔致优雅的文字,深刻地揭示了纸绢绘画与瓷本绘画的传承关系,精到地论述与归纳了瓷本绘画的源流及其高卓的艺术成就和名家大师们的风格水平。是品画、论画、赏瓷、鉴瓷、博古、通今的一部艺术专著,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也是提升当代读者艺术水平与生活情趣的一本好书。其思想品格不可低估。 瓷本绘画尤其是晚清浅绛彩瓷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是近些年美术界及收藏界极为关注的话题。浅绛彩瓷的出现也是瓷上绘画由工艺而艺术的分野,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及理论意义。作者以资深画家身份,得先天灵气,通行于瓷界与画界之间,准确地对瓷本绘画进行定位并阐发其独特的文人瓷画家瓷的美学价值与人文精神,做前人未做之事,写前人未论之文,无疑是在艺术理论上的一次开拓创新。 目录 以瓷为笺 半遮面 红浪青奴 开脸 残壶如月 去年一点相思泪 灯下看瓷 荷塘三宝 水山一抱 瓷上红楼 关于十二钗 再说十二钗 石头记碎红楼梦残 轻錾淡镌十二钗 清风满室 秋江琵琶行 默坐难忘心上事 锦灰 头上 欢迎回家 阑珊处 忍照鸳鸯相背飞 翩然一对翻飞燕 瓷夫人 水浒叶子 绕梁 八月花朝 蓦然 金肚兜 缠 寒蛩声老 相赠 从庚子到辛丑 六美扑蝶 盛夏赏梅 民国味儿 如此友松 千金买笑不回头 红蜻蜓 小小的喜欢 一梦到虞山 藕舫二题 虫草罐儿 小鸟们 粗瓷 苦绿 收藏安静 美人如花隔云端 江月何年初照人 调弄绿桐寄哽咽 小白长红越女腮 惟有知情一片月 青灯分坐写蝇头 此情可待成追忆 眼波才动被人猜 眼色媚人娇欲度 殷勤花下同携手 凭栏十里芰荷香 不知秋思落谁家 铜钱草罐 蝉歌 拔剑四顾心茫然 君子 闲坐看瓷 中秋前一日逛摊偶拾 当然 珠山八友与刘养如 一件镶器四大名家 野亭墨彩山水 精神价值考 玲珑花瓣 傻开门 此壶只应浅绛有 画上梅花便不同 被中梅 地摊的流年 只是无声 手艺 报春 品卿 用文字抚摸 墨梅记 浅绛为卿(代后记) 试读章节 以瓷为笺 过小年的那天下午,收到远方寄来的一对帽筒。是六方开窗的,两只都有毛病。但画得确实好,在网上看到图片就很喜欢。发现的时候,已经被人定下,惋惜之余,还是心存侥幸,发了短信与卖家商量,希望加价买过来。本来没抱多大指望。不料好几个小时之后,竞收到卖家的回信,说做通了先买那人的T作,人家同意放弃了,不由大喜过望,连价都没有还,就做成了这笔交易。 收到帽筒时的喜悦,已经在记忆中渐渐淡去,但仍记得当时不舍得用“84”泡它,怕伤了它,只用清水洗净抹干,就抱在怀里看了又看,再也舍不得放下的情形。又为它拍了好多照片,拷到电脑上反复欣赏,觉得浅绛花鸟莫过如此,这就是画到极致了。后来这对帽筒一直放在电脑旁边,打字的时候,一抬眼就能看到它。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忍不住去伸手摸它。天热了,它传达美感的同时,也传达了凉意,让人感觉很舒服。 帽筒六方,有六个画面,两只一对十二幅画面,画着十二种鸟,分别题着诗词字句,钤着红印,是微缩了的十二条画屏。彩施得很淡,以墨彩为主,辅以赭石花青,又适当地点染红黄诸色,看上去十分清雅。有一幅画上题着“仿瓯香馆意”字样。瓯香馆是清初画家恽南田的居所,亦是他的画室名,帽筒上的这些画儿,显然摹仿了他的风格,与之有一定的师承关系。其中有几幅,率意挥洒之下,形神兼备,堪称妙笔。作者王启明,字蔚川,是清同光时期的瓷绘艺人,但也应该是擅长在纸绢上作画的画家了。他自己的画室也有个很雅致的名字,叫砌石山房。 一直很想用文字来评论一下这十二幅画。但这对帽简更打动我的,却是一种以瓷为笺的原创精神。它的每一幅画,都有极鲜明的个性,虽然也有就俗的地方,却努力保持着独特的构图和笔墨,显得与众不同。题字也是,从陈句中写出新意,有自己的想法。从前以瓷为器,瓷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用,后来渐渐成为赏器,有了釉色之美和器型之美,而绘画却一直以图案的形式附丽于器物之上,作为装饰而存在,并非审美主体。惟有到了同光时期的浅绛彩,瓷才成为绘画材料,与纸、绢和画布的功能一样,让人在上面去创作,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帽筒就是多少带着一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产物。浅绛彩瓷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了五六十年,而真正具有原创精神的瓷绘作品,大多作于前二十多年,瓷绘艺人虽然开风气之先,可同于工艺的相对复杂,大画家们的加入和客串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影响了浅绛彩瓷发展的深广,好作品自然屈指可数。能有幸收得其中的一两件,应该满足了。 半遮面 只有在晚清的浅绛彩瓷上,才画着这样斜着眼睛睨人的女子。器物的一角有崩磕,修补过,修补的痕迹正好遮住了女子的半边脸,反而格外产生了一种半隐身的效果。那斜睨的眼神,藏猫猫似的,像在窥探,又像在勾取,让我想到了两个字:波俏。 画画儿的人常说妙在误笔。瓷上的残痕,本是它的伤病,在这里,却恰好呈现出病态的美,这美也是因误而生,歪打正着。 器物是一只带盖的三格洗,文房用品,案头供奉,可资清玩。洗子里面陈年累月的斑斑积墨,说明它曾经被用得很辛苦,原来的主人要么雅擅丹青,要么写得一手好字,常常要用到它。这主人或者就是一个女子,经年藏身闺中,用笔墨打发着漫漫人生。 都只是想像。但面对着经历漫长岁月淘洗留存下来的器物,想像也就有了根基。和一做出来就包装好了放人库里几百几十年不见天日老器如新的东西不同,使用过的残补器,别有一份风尘感,十分迷人。它在人的心中迂回流转,如诉如泣,构造了扑朔迷离的精神空间,让人由不得要叹息。 叹息很美,不是吗? 晚清的瓷上美人,虽然媚眼如丝,大抵还是含蓄收敛的。心思都寄托在手中的一枝桃花上了罢。半遮面,也许只属于那个时代,那种人物。那样的一种古朴神韵,现代人骨子里不仅没有,不仅装不像,而且已经画不出来。有些东西只能意会。同样的笔墨,看上去差不到毫厘,内涵却完全两样,包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精神,其间的差距只能感觉,却讲不出道理。或者这也就成为我们鉴定一件东西新老真赝的依据。 器物的绘者钱安,他更为人熟知的另一个名字叫仙槎,是清光绪晚期到民国时期比较活跃的瓷绘艺人,也算有点名头。前贤已逝,余生也晚,只能遥望。有一两件他的作品陈设于案头玩赏,虽有残补,也算是一种缘分,很快乐了。 序言 楚地风水激撞,微尘氤氲弥散。自古,这儿的文人大都禀赋志趣迥异,让人侧目,也让人瞠目。若是漫步市井,放眼数不尽的楼舍,你真不知道那窗栅内会有何等佳才做出了怎样的华美文章。 初春,同窗好友相聚,顺嘱我为《瓷夫人》写上几句。这仁兄其实已与文字和绘画打了半生交道。我心虚地面对盛意,才拙气短竟有些像是看老师哄着学生好好埋头做完今日的作业一样。不知是难为他,还是为难我了。 书稿好比明清刻本,左图右史,咏物起兴生情达意。读来,似无意间、翻阅好友置于案头气若兰香的随笔,不由心绪怦动。 我知收藏不易,如同害病似的,揪着的心总放不下。“收藏”二字,今已撩起了人们对文物的热逐和对增值的幻想。由此果真能转换成对文明的敬畏,当是好事。周遭同事亦有一群以“玩物丧志协会”自居自嘲者,收藏与我,始终若即若离。15年前的一次记忆浮现,我时在三峡工程截流现场为设计的邮票首日封签名,却不想宅中所藏几十本邮票被梁上君子悉数掳去。几十年藏于岁月的记忆,跟着也去了。再提收藏,心力全无心念俱灰,此话不提。 中国瓷器之名望,已浑同国号。人造器物经天灾人祸能遗存于今,已属万幸。我画过青花,尤喜瓷器由火淬出的娇柔身段和用体温可感知的冷峻之意。凡人间烟火品茗之处一定都会有她身影。好友取书名《瓷夫人》,一下子让我觉得这天底之下,真有拥瓷怀中的痴情者在。 浅绛瓷器薄柔中透出温情锦色,可让人思绪热度升上几分。不由地想到焚香想到抚琴想到文人品质种种,间或,也想到网络想到数码想到今日世态种种……眼前瓷器,剔透的包浆,凝成天地之色,一暖一冷。岁月与物主鼻息呵育成的人间尤物,也像是有了生性。 好友文稿中透出低吟,还让我想起看台北故宫所藏瓷器珍品的经历:细赏半晌,退去;不忍,复又呆看,几番进退;心境远了俗务杂念,神思竟游离开来。今观书稿,不想,又活络了自己的嗅觉和触感。作者在四季交迭中荡漾出胸襟云水,把玩出前世风物风情,抒写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文思情思。正合了你在宅中赏瓷,众人在书中赏你的诗境。心物交语,好比玉珠相击,足可令读者一气将书赏完尚不忍掩卷。 回想任何一个族群的艺术形式,总有些作品永远是只宜于“压在箱底”的,但,解读生命活力符码,却为世人尽可追逐的乐趣。汉代画像石东瀛浮世绘波斯细密画等,无一例外。我们智慧且有些狡黠的老祖宗早就将生命活性与春日萌动世间风尘搅在一起,留下了多少令人想入非非又烂熟于心的诗中画画中诗。作者记下了让生命活力苏醒的心路,莞尔还原出生活本真,俏皮有味。 想每赏藏品,藏友脸面上多有压抑不住的兴奋。收藏,不想霎时间A了目力与财力的自赏和炫耀,你在一旁,还容不得插嘴一句哩。好友《瓷夫人》一书,却能让读者体验出楚风吹拂的别样恋情,酥酥痒痒的。眼前的色痕笔迹,恰如一截静静立着时光身段,就这般被遍体抚触。——有这等才子坐卧相拥,好一个瓷夫人! 徐勇民癸巳谷雨于武昌昙华林 后记 周六向例在朋友店中小坐。朋友取出一只小包裹,剥开来时,宝光乍现,竞又是品卿。 一时为之怦然心动。接到手中细玩,是只很熟悉的残件,温酒杯,网上出现片刻便消失了的,当时还有点怅怅,问自己为什么不抢先问价,也没有想到留图,实在以为它的前主人一定会爱若拱璧,绝不会轻易出手。却不料现在竞捧在自己手里了,恍然若梦。此时的所思所想,就一个念头,要把它留下来。 结果是用几件朋友喜欢的东西作了交换。其实也是我喜欢的,换走了我也心痛。若论彼此实际的成本价,我是吃了亏的。但即便如此还是遮不住我的欣喜——毕竟是品卿。 次日早晨醒了个绝早。朝暾中看它,满屋子还未淡去的灰色里惟有它宝气氤氲,远远的如一粒明珠。这是因为它的釉色之美。至于画面,其实简单得很,只画着一只白鹭与一丛芦苇而已。在白瓷上画白鹭,是品卿的拿手,白与白问恰到好处的色差,在他笔下就能显出鸟的形神之妙。这瓷盅儿上的踽踽白鹭与芊芊蒹葭,清淡到了极处,好象隔着晨雾,若隐若现,几乎没有。但它们分明还是在那里,在淡到几乎没有的岁月深处,拨响了我心之琴弦。 我想品卿就是故意这么的清淡着它的。 我想我从内心深处喜欢它。 此物是品卿做来送人的。受赠者梃生太守不知何许人。太守本为旧时官称,清代并无太守,是对相当官阶如知府之类官员们的别称或者雅称。梃生太守必也是个雅官,爱这清淡物件,必也是个文化人,爱与品卿这样的人交结过从。这实在是一种精神意义大于物质意义,近乎于灵魂相交的馈赠,因此几乎不沾人间烟火气。 却偏偏可以用来饮酒,让凡问俗人偶尔做做醉里神仙。 闭目遥想它一百年来流落人间辗转流传的种种故事——看它残了的沧桑模样,故事肯定多,我也心醉。 尝以为伤残历历沧桑满脸而依然美丽贞静的物件才真正具有一种百转千回如泣如诉凄艳绝伦撼人心魄的力量。那力量能够打动我。如此的物或者人,或许便是我心中之卿。 所以心中忽然就蹦出了这四个字:浅绛为卿。 就用这只小小的酒盅作为一个小结。此前为收藏为瓷器为浅绛所写的数十篇短文,终于结集,很快将要付梓。集瓷数年所经历的种种酸甜苦辣几乎都记在这里。希望它最终也能成为一件藏品,可以让朋友们闲时把玩。我友江安,亦为雅人,对本书出版支持不小,在此谢过。 品瓷赏画,都不要刻意,只求快乐与清静。之所以说浅绛为卿,也不过想表达一种深爱,一种溺爱,甚至是一种亵爱,至深刻而无间。这也是这本集子的主题。 如果没有爱过,何必要这人生?是为书后。 2013年4月18日于燮昌荡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