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彦夫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郝桂尧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郝桂尧编著的《朱彦夫的故事》讲述了朱彦夫从血战朝鲜战场到锻炼自理能力,再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的故事。朱彦夫几经磨难,学会了读书和写字,并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内容推荐

朱彦夫是谁?为什么要宣传朱彦夫?朱彦夫的故事对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有着怎样永恒的精神价值?

郝桂尧编著的《朱彦夫的故事》是一部报告文学。

《朱彦夫的故事》共分为五章七个部分,分别是“写在前面的话”“铁血英雄”“靠头脑站立”“这样的村支书”“生命之舞”“人类的榜样”和“后记”。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铁血英雄

第二章 靠头脑站立

第三章 这样的村支书

第四章 生命之舞

第五章 人类的榜样

后记

试读章节

数十年后,朱彦夫给孩子们讲起他从雪堆里死里逃生的故事,大女儿朱向华哭了,哭得呜呜作响,但还不懂事的二女儿朱向荣却哈哈大笑起来。她以为爸爸讲的是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一种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的历险奇迹。

奇迹的确在朝鲜战场上发生了。

二五〇高地上的大雪越积越厚,血腥的战场被白雪涂成一片空白,时间猛然停滞了一般。

然而,就在这大雪之中,一条顽强的生命正如蚯蚓般蠕动着,无意识地扭曲着。“咯嘣,咯嘣”,身上的单衣已冻成冰块,朱彦夫一蠕动,周围就发出碎裂的声音。他想喊,他也大声地喊了,但似乎没有听见喊声,也许是伤势太重,已经喊不出声音,也许所有声音都被天地之间的那片漆黑稀释了、消化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朱彦夫终于挣扎着坐起来,但整个人仍像在梦魇之中。什么都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我死了,还是活着?”朱彦夫对自己发出疑问。

他看到自己变成一棵山草。太阳如煮。山草的水分要被烤干了,重量越来越轻。轻得几乎要飘起来了。草茎开始干裂。谁点燃了一把火。山草被点燃了,山草还有五脏六腑,烧得已经有焦煳味。这棵山草就这样在红色的烈焰中痛苦地跳跃。

水来了。这水像是从家乡北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清澈见底,潺潺有声,它们跳过山谷的卵石,很快将山草淹没了。山草张开干裂的嘴,清凉的泉水让他浑身一激灵。嫩绿的活力正要回来。水忽然变小,朱彦夫也从山草还原成自己。他伸手到脸上一摸,“泉水”咸咸的,稠稠的,带着一股腥味儿,原来是自己头上流下来的鲜血。

“他娘的,坏事了,受了重伤?连眼睛也瞎了?手为啥没有知觉?”一连串的问号,从朱彦夫脑子里闪过。他用牙狠狠地咬着手,像咬着一块硬邦邦的木头。他想站起来,结果摔倒了。  朱彦夫陷入无边的焦躁之中。他扬起两只被冻僵的手,猛搓双眼,但搓来搓去,还是一片黑暗。忽然,他看见一丝微弱的亮光,如万花筒般迷人。再搓,左眼里掉出一块黏糊糊的肉团,血糊糊地顺着鼻梁滑到嘴里。胃,火烧火燎起来。这是饥饿造成的。饥饿驱使朱彦夫张开嘴,一口将那肉球吞下去。还没等嚼,滑腻腻的肉团就滑到肚子里。

真香啊,两个多月没吃荤食了,要是多有几个这样的“肉团”就好了。

朱彦夫哪里知道,他吃下了自己的眼球。

这眼球曾让他领略了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帮他把山山水水装人心底,也许,今后只能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了!

血还在流着,不能包扎,也就无法止血。燃烧的感觉逐渐消失,只有腹部、左眼、双臂还在烧着一团团火。他已经七天七夜没吃饭。他只穿着破碎的单衣。他遍体鳞伤,双腿、双臂冻得由红转紫,由紫转青转黑了。气温在零下30多度。据现在的医生讲,即使是健康人,几小时内也会冻死。而朱彦夫没有死,从医学角度上讲,似乎行不通,难以置信。他是靠什么活下来的?也许是从小艰难的日子锻造了他特殊的身体,也许是强烈的信念在做支撑,朱彦夫奇迹般地活着。

一堆堆白雪,隆起着,如一座座天然坟茔。49位亲爱的战友长眠在朝鲜的黑山白水之间了。朱彦夫清醒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要人在阵地在,绝不能当俘虏。阵地上,寂静无声,连一丝风也没有。朱彦夫恍然想起,自己的队伍在完成阻击任务后撤不出去,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现在撤离阵地不当俘虏才是第一位的任务。他开始活动着手脚想站起来,腿脚僵直,手臂还勉强能动弹。他看了看陡峭的悬崖,用力将身子朝前挪去,当身子处在崖边时,用力一撑将身子顶下了悬崖。身子跌下去后,一下子滚出去了几十米。他知道这样做生还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是,想离开高地也没有别的选择。

他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增添了几处擦伤。他强忍着疼痛,用身上仅存的能量支撑着破损的肢体,艰难地向前蠕动。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最悲壮、最漫长、最艰苦的“行军”。

鸭绿江以北的崇山峻岭、平川大河全被大雪覆盖了。雪花如刀,割着朱彦夫的脸、背、腿。一阵狂风刮过,雪屑如浓烟呛得他喘不过气来。巨大的雪魔充斥天地之间,寒冷的钢鞭舞动得“呼呼”作响。朱彦夫太渺小,太不是对手了。他上身只剩下一件单线背心;一条撕到膝盖的单军裤,早被血水浸透,因爬行时间过长,大腿上也是血肉模糊;一双力士鞋和脚冻在一起……

朱彦夫机械地爬行着,手脚并用。

茫茫雪海,何处是岸?疼痛,麻木,近乎昏迷的窒息。他感觉不行了,身体如一张白纸,飘飘然。也许一股轻风就会把这张白纸撕得粉碎。任命运之神摆布?

冥冥之中,朱彦夫看到一双眼睛。那是高指导员的眼睛。他全部肌体的力量顿时凝聚成一个亮点。这亮点越来越大,充盈在他的全身。他渐渐强大起来。狂虐的雪魔顿时矮小下去。他叮嘱自己:“你一定要活下去,告诉首长我们完成了阻击任务;告诉首长我连牺牲战友的名字。”

P24-26

序言

朱彦夫是谁?为什么要宣传朱彦夫?朱彦夫的故事对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有着怎样永恒的精神价值?

写这本书,我脑海里时时回响着这样的问题。

第一次见朱彦夫,虽然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还是受到极大的震撼:他的伤残程度太高了!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也只有0.3,看东西一片模糊。即使这样的残躯也不完整,体内残留着7块弹片尚未取出,到处布满伤痕,颈部和腹部有明显的刀疤,还患有肝炎、脑梗、心脏病……这样的身体条件,仅供呼吸也有困难,遑论其他?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朱彦夫虽然身体伤残,但是人格和精神比一般人更健全、更完美、更伟岸、更光彩夺目。他的鞋和假肢整齐地排列在床边,他的房间明亮整洁简朴,他的语言概括凝练风趣幽默,他能自如地划着火柴、摘眼镜、拿东西……

是什么,健全了他的身心,并使之如此强大?答案只有一个:是理想,是信念,是精神。

一个沂蒙山母亲孕育的汉子,像一座“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在人类精神史上。每当看到或者读到“朱彦夫”这三个字,我内心都有一种强大的声音在轰鸣,在激荡,在回旋,并淹没了世界上的一切。

朱彦夫是一个参军前连鞋子和棉衣都没穿过的苦孩子,14岁当了解放军,16岁入党,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快速成长。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在朝鲜战场上,全连打得只剩下他一个人,手榴弹让他失去四肢和左眼,他跳下悬崖,爬出几千米,被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乡亲救起。回国之后,他昏迷了整整93天,做了47次手术,成为一个特等伤残军人。这样的残疾程度可以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就是活着的董存瑞、黄继光和邱少云。人们都说,朱彦夫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这个躯体及其承载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勋章,靠着他,朱彦夫可以衣食无忧,在荣誉的光环下,在别人的服侍中,安静地度过剩余的生命时光,最多到旅游胜地晒晒太阳,到学校工厂作作报告,到重要场合谈谈体会,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朱彦夫是一个战士,无论身体怎样,他都要选择“冲锋陷阵”这种姿态。

要像一个身体健全者那样生活,首先要实现生活自理。为了不使自己成为“一架造粪的机器”,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朱彦夫毅然决然放弃在荣军疗养院的生活,独自回到沂源山区的老家,把自己锁在一间小屋内苦练自理能力,靠一些煎饼、发霉的地瓜干、半缸清水熬过很长时间,最后甚至吃墙皮、泥巴。他装上假肢后,像常人一样站立起来,并能料理自己的生活。

奇迹就此延续。朱彦夫有了美好的爱情和家庭,有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一群健康天真烂漫的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他该满足了吧?他会被这幸福融化吗?没有。朱彦夫的人生,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

1957年,朱彦夫因为其能力、见识、水平和人格魅力,当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他四肢皆无,却在这个贫瘠的山村干了25年党支部书记,靠一双重达15斤的假肢,碰碰磕磕爬遍了全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整山造田,修路架电,办图书馆和夜校,一个穷村变成富裕村,并在周围70多个村庄中创造了五个“第一”。

1982年,因为患肝炎,朱彦夫从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病愈后,他又开始向另一个看似不可能企及的高度挑战:写书。他一天正规学校也没上过,要写作面临着写字、身体和文化“三座大山”。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朱彦夫用两只残臂和嘴巴驾驭着钢笔,开始艰难的写作生涯,用七年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据说,光稿纸就用了几百斤……

1996年11月,在一次报告会上,朱彦夫由于过度劳累和激动,突发脑梗,导致偏瘫。面对命运的又一次劫难,朱彦夫再次昂起高傲的头颅。1999年,由他口述、他人代笔的自述体小说《男儿无悔》出版。这一时期,我曾去沂源探望过他,他处于痛苦和焦躁之中,为了保护他的身体,家人竭力反对他再进行文学创作和其他活动,而他渴望以文学的形式继续“战斗”,身体是那样的无奈和无助,肉体和精神在激烈地冲突。

这两年,随着朱彦夫年龄的增长,在战争中受过伤的大脑,开始显现出后遗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然而,只有一个信念是坚定而清晰的,这就是写作。朱彦夫的床前仍然摆满书籍和报刊,他每天都坚持锻炼、书写和阅读,他不仅想出去作报告,还想写一部“总结自己一生”的大部头著作。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这就是朱彦夫。他只能是朱彦夫。人们称他为“中国的保尔”“新时期的吴运铎”,而我说,他就是“朱彦夫”,一个任何英雄都不能类比的铁血汉子,一个有着普世和恒久意义的精神楷模,一个向人类身心极限挑战的探险者。

茫茫人海,我看着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们,他们身体健全,谈笑风生,环顾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又有谁喜欢内视我们的躯体?它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和潜力?

朱彦夫的事迹,给在人格和精神上不断萎缩的当代人以启示,给功利化和世俗化日益加重的现代社会以警醒。一位记者说,朱彦夫的作品不能当成老干部和残疾军人的回忆录,也不能把它当作普通文学作品来读。它的意义应该从人类精神史层面追寻。迄今为止,在所有的著作者中,朱彦夫的残疾度最高。在这样的生理缺陷下,能够完成这样的精神表达,本身就是非常深刻的,对所有普通人、健全人足以形成强烈的冲击和叩问。

朱彦夫说:“我不愿任何人对我怜悯,这是我的性格。就肉体而言,我没有多少幸福的感受。但我认为,幸福的含义是多层次的。我在战争中失去了部分肢体,在肉体上很痛苦,但换取的是大多数人的安居乐业,这是我人生中享不尽的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起初我能独立走几步摔不倒,便是一种幸福;以后能当支书为群众办点好事,也是一种幸福;奋斗七年写成一本《极限人生》,更是一种幸福,人只有在奋斗中才会觉得幸福。”

“人的生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躯体,一部分是精神。在我看来,精神才是第一生命。我虽无四肢,但务求精神健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就活得有价值,就活得像个人样儿。”

“现在年轻人嘴边挂着一个时髦词,价值。人的价值有两种,一是社会价值,二是个人价值,前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后者才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完美有机地统一,才形成一个人完整的价值。可以这样说,人只要奉献社会,不在于肢体是否完整,也不在于活得多么长久,我同命运之神进行了一番较量,证明我活着对社会还有用,我的精神是完整的、健全的。而社会也给予了我很多,除去荣誉,还有一个亲如手足的爱人,一个充满天伦之乐的大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朱彦夫多次为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叫好。朱彦夫的身上就充满了精神之“钙”,它穿越时空、地域、民族和国界,放射出透彻心扉的光芒。据说,一位俄罗斯记者曾经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介绍朱彦夫的事迹,称朱彦夫比保尔更震撼人心。

从1996年朱彦夫完成《极限人生》的写作,一直到2014年,我国掀起两次大规模的学习朱彦夫高潮。其间各种学习活动也从未间断过。

1996年,《极限人生》正式出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1996年11月6日,中共山东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把他当作重大典型加以推出,一时间,朱彦夫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为朱彦夫的生命壮举动容。那时候,亚洲金融危机来袭,前景迷茫,人们的内心充满了惶恐和不安,朱彦夫的故事提振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其理想信念照亮了社会前行的道路和方向。1997年5月13日,朱彦夫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迟浩田还多次赴沂源看望朱彦夫,他说:“朱彦夫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包括困苦、挫折、病痛、绝望甚至是死亡宣战,向生命极限发起一次次冲击,不仅创造了生命的辉煌,而且获得了超越生命意义的新生,实现了生命的再造。”

2013年底之后,正值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时,朱彦夫的故事更加引人瞩目。即使这样一个身体状况的人,也通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并为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自然界,没有哪种动物不惧怕死亡,但人为了信仰,却能够克服本能而慷慨捐躯。这样的人物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层出不穷。然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心灵的空虚、欲望的膨胀与财富的累积成正比,伴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信仰被淡化,有人甚至宣称只要自己过得好,其他统统无所谓。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一个高贵的灵魂,而当人们只剩下动物本能的时候,当人心不再容纳道德、价值、理想、信仰、仁爱的时候,灵魂将安放何处?实现中国梦,必须使中国梦的思想和精神融人文化和价值观建设之中,构筑高尚的民族灵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而朱彦夫的成长史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样本。

学习朱彦夫,究竟学习什么?

在1996年山东省委发出的向朱彦夫学习的决定中,提出要学习朱彦夫的“四种精神”,这就是奉献牺牲精神、奋斗拼搏精神、公仆精神和严于律己、立党为公、勤政廉洁精神。时至今日,朱彦夫精神又有了新的含义,当地党报号召大家学习朱彦夫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

文章说,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放眼人类历史进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无不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无数个体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伟力。回首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熔铸在无数中华儿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拼搏、不惜流血牺牲,历经百余年的艰辛探索,赢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展望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把十三亿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志气所在。

读完朱彦夫的故事,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在朱彦夫的背后,分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朱彦夫,这位留下无数壮举的英雄模范,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诚与执着、奋斗与奉献,生动诠释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生生不息、昂扬向前的精神因子,他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

后记

近日,一股学习英雄朱彦夫的热潮在全国掀起,这是一件让我感到极其高兴的事。我希望通过学习朱彦夫,让我们这个不断世俗化、物质化的世界,重新找回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感觉,让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多一些精神之“钙”。

每个时代和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在18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英国作家笛福写过一本小说,名字叫《鲁滨孙漂流记》,写的是一个传奇般的英国水手鲁滨孙,遇船难后大难不死,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极度与世隔绝又需要与大自然和“食人族”搏斗的情况下,他顽强地存活下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小说赞扬了鲁滨孙身上所表现的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和坚韧的美好品德,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而另一本在社会主义刚刚萌芽时期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十月革命爆发后,只有十六岁的保尔·柯察金就参加了红军,他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无论在烽烟战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都表现出大无畏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保尔的故事,不仅熏陶着几代俄罗斯人,也在新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变化,即使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与自身命运抗争的精神主题也不会改变。朱彦夫就是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以高度残疾的躯体,挑战人类的精神极限,并促使我们不断拷问自己:生命和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去拼搏进取奋斗?朱彦夫的精神具有一种永恒的道德范畴,具有一种普遍的精神意义,所以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我常常沉浸在一种感动之中,灵魂被洗礼,思想在升华。因为受伤过重,身体内还残留着弹片,加之脑血栓和心脏病的折磨,朱彦夫对于战争年代的事情,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晰,个别情节和人物可能也对不上号了,为此,我查词了大量资料,弄清楚了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当村支书的25年,是朱彦夫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他身体较为正常的时期,他对于这一时期的事情记忆得非常准确,我也去了他那个小山村,了解到村民和后续几任村支书眼中真实的朱彦夫,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村一级党支部书记的楷模;因为有着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之后,朱彦夫成了一个作家,拼搏七年,写出一部《极限人生》,用另一种形式,攻克下一个“山头”,完成了战友在战场上的叮嘱……朱彦夫在朝鲜战场上严重受伤之后,1997年身体再次受到重创,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他应该丧失了创作和生活能力,每当在现场看到他的状况,我心底都有一种悲凉和沧桑之感,哀叹命运的不公和无常,然而,朱彦夫并没有停止抗争,他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决不向命运低头,也决不想浪费生命的每一秒钟,即使生命终止了,他也要像战场上的战友一样,保持冲锋和前进的姿态……

在这本册子里,我还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朱彦夫的妻子陈希荣,这是一个堪称伟大的女人,她是沂蒙山母亲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的红嫂,如果有机会,我很想专门给她写一部书……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借鉴和引用了朱彦夫提供的一部分材料,也引用了一些新闻资料。当年,沂源县委和朱彦夫一家为我采访提供了极大帮助。新华出版社米俊峰和张永杰认真审阅了本书,并提出诸多好的建议;设计专家宋玉远和李春风为本书设计了封面;我的家人在精神上给予我最大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朱彦夫的事迹,蕴含着“沂蒙精神”、新时期山东精神和伟大的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像朱彦夫那样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永不停息地奋斗,以自己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力量,去赢得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

作者

2014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