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次战地逆境报告——解读中国革命斗争的曲折之战》由刘洪强编著:雄关漫道,洒下众多男儿热血;枪林弹雨,无数先烈慨然赴死;险仗恶仗,铸就人民军队不朽军魂。
◎“左”倾锚误思想暗藏危机……
◎李德硬碰硬,彭德怀愤怒了:崽卖爷田心不痛……
◎中央苏区的面积越来越小,怎么办昵?
◎红军能摆脱蒋介石的追击,陈济棠和白崇禧帮了大忙……
◎1924年,刘畴西在黄埔军校学习,王耀武还是一个卖饼干的小伙计。多年后,二人战场兵戎相见,一个是共产党高级将领,一个为蒋介石效犬马之劳。
◎在黄埔军校,蒋介石根本譬不起徐向前;在战场上,蒋介石因为徐向前寝食难安……
◎一场抗战,张灵甫从杀人犯摇身变成“摸范军人”……
◎林彪是黄埔四期,杜聿明是黄埔一期。斯大林想用三个师换林彪;波普汉称杜聿明是嘲强果断的将领。两位军事天才在东北相遇,厮杀成一片……
《中共十次战地逆境报告——解读中国革命斗争的曲折之战》由刘洪强编著,选取了十次具有代表性的我军曲折战役,以纪实文学的手法,详尽描述了每次战役的时间、背景、双方策略、战役的结果和意义以及最后如何转危为安、走向胜利。语言生动,行文流畅,可读性强。该书稿于2013年初呈报专题报备,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军事科学院两处审读通过,现已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字(2014)1号批复,同意出版。申报时书名为《中共十大困境报告——解读中国革命斗争的曲折之战》,现根据审读意见要求,改正为《中共十次战地逆境报告——解读中国革命斗争的曲折之战》。
井冈山的夜晚,是那么的祥和,一切都陷入到沉寂之中,只有那不眠的夜虫,低一声高一声地相互唱和着。微弱的清油灯光从一栋八角小楼内射出,就像茫茫黑夜中那晶晶闪耀的北极星,指引给人们前进的道路。灯光下,毛泽东披着一条半新不旧的军用毛毯,正伏在桌上奋笔疾书,橘黄色的灯光照在他那坚毅的脸庞上,使他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环中。这是1930年1月5日的夜晚,毛泽东在给时任红四军一纵队纵队长的林彪写信。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接着他又率领起义部队去了井冈山,并在那里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年,他又与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后,毛泽东和朱德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中国政权的道路。另外,毛泽东还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7》、《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理论著作,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930年,蒋介石看到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对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便组织10万人的部队,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毛泽东和朱德发挥红军优势,利用游击战成功地击败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出师不利的蒋介石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又接连两次“围剿”中央苏区。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沉着应战,多次破坏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
凭借着创立红军、建立中央苏区、接连三次击退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内的影响力日益壮大。
可是,尽管毛泽东在苏区内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但因为对王明的”左”倾错误思想进行批判,他遭到了排挤,在苏区和红军中的领导权被架空。
1931年4月,由于叛徒顾顺章、向忠发的出卖,很多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被捕。中共中央负责人王明在上海已无法存身。出于安全考虑,王明远赴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临走之前,王明将中共的领导权交到了博古的手中,要博古主持中央工作。
博古曾和王明一起在苏联留学,深受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在很多意见上与博古、李德的看法不同。
中央苏区在成功地击退国民党军队三次”围剿”后,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博古派去中央代表团听取这次会议情况。代表团在第一次苏区党代会召开之前,先行开了一个中央局的小会,要求毛泽东把相关情况汇报给他们。毛泽东按照要求,汇报了前三次反”围剿”获得胜利的经过,之后又谈了对时局的看法。当毛泽东正讲到兴头上时,这些代表们非常粗暴地制止了他,并给他扣上了”富农路线”、”狭隘的经验主义”等帽子。
毛泽东_直在探索着中国革命的道路,他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他认为中国的革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应该照搬照抄苏联的革命经验。为了反对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毛泽东特地写了一篇《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用非常激烈的言词揭露了教条主义的危害,表达了他对教条主义的痛恨。可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大声疾呼的举动,却刺到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痛处。
本来博古打算在苏区第一次党代会上,提议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余飞、袁炳辉、朱德等人组成苏区中央局,书记由周恩来担任。可是,考虑到毛泽东在苏区的影响力,他觉得那样做有些不太合适,于是取消了提议。毛泽东带领红军成功地击退国民党先后三次“围剿”,无论是红军指战员,还是苏区的百姓都对他非常敬重。这从此后召开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可以看出来。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等63人被选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毛泽东又顺利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这个军事委员会由15个人组成,毛泽东虽然也是这个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但是被排在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张国焘等人之后。并且,这个军事委员会不设总政委,这就使得毛泽东无法再继续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领导职务。毛泽东遭到排挤后,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更加担忧,为此还大病了一场。于是,他带着妻子贺子珍以及警卫班到离瑞金不远的东华山养病去了。
1933年,中共中央因为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胁,继续留在上海变得异常危险。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决定把中共中央迁往瑞金。
来到瑞金后不久,博古看到任弼时写的一篇名为《什么是进攻路线》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任弼时批评了会寻安和永吉泰长期处在纯粹的防御状态之中。“会寻安”指的是会昌、寻乌、安远3个县,“永吉泰”指的则是永丰、吉水、泰和3个县。红军在江西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就把3个县联合在一起,设立中心县委,实行统一领导。这样做既便于统一领导,又解决了红军部队中干部不足的弊端。 博古发现,这两个中心县委在实际工作中一直贯彻着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坚持游击战术。博古很生气,决定对这两个中心县的县委书记进行批判。永吉泰中心县委书记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博古给毛泽覃扣上了一顶“诸葛亮式的机会战略和战术”的帽子,并对他进行非常严厉的批判。会寻安的中心县委书记是邓小平。邓小平在上任之后就开始推行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博古给邓小平扣上”江西罗明路线”和”纯粹防御路线”两顶帽子。
批判完毛泽覃和邓小平之后,博古又把目标定为谢唯俊和古柏两个人。他们之所以遭批评,原因在于他们与毛泽东有着非常密切的交往,而且毛泽东在一篇名为《农村调查》的文章中还提到过这两个人的名字。
就这样,博古不但排挤毛泽东,而且还把苏区中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人拉出来批判。当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虽然周恩来领导红军取得了胜利,但是离开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部队的战斗力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也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进行埋下了重大隐患,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