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深圳自然笔记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南兆旭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深圳自然笔记》的作者南兆旭用十余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了深圳的山岭、田野、海岸线、岛屿、溪谷、湖泊和老村。《深圳自然笔记》与读者一起发现深圳的自然之美,探秘深圳的自然胜地,观察深圳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追溯深圳的历史地理典故,了解深圳生态与环境的变迁,分享在大自然中行走的感受。本书试图为深圳建一份“自然档案”:从10余万张记录深圳自然生态的图片中精选了1800多张图片,每一张图片不仅标注了内容,同时记载了时间和地点。一个城市的历史不仅仅蕴含在年代久远的建筑、博物馆的展品、档案馆的文件、史学家的著作中,同时还蕴含在河流、海岸、田野、岩石、动物与植物当中,大自然给我们讲述的深圳历史,更生动,更接近真相。

内容推荐

《深圳自然笔记》试图传递的愿望是:在“家”与“国”之间,还有一个“家园”——我们的家园就是深圳,就是脚下的土地,头顶的天空;是四周的江河湖海,身边的生灵万物……

《深圳自然笔记》由南兆旭编写。

目录

自序

山岭

 隐居在深圳的外星人

 花儿飞过深圳

 迁徙的人和迁徙的鸟要相亲相爱

 除非你能证明它们不快乐

 “把妹”的手法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地相像

 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

 美丽微世界

 令人尊敬的蚂蚁哲学

 有这么多种蛇是深圳的福气

 深圳因它们而骄傲

 隐居在山野里的精灵

 植物捕手的智慧

 做一个不残酷的深圳人

田野

 这些杀手有点冷

 它们给设计师上课

 它们的世界里没有飞涨的房价

 虫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自然博物馆里的艺术品

 在危机四伏的山野里用三十六计求生

 以爱火竞入,世间凡夫亦如是

 与蜻蜓的相处方式

 田野好声音

 一棵树对深圳人有多好

 选美的标准

 创造奇迹的方法

 浪漫与真相

 它们早已洗心革面

 你看你看它们的脸

 夜色深沉,生命不安

 美丽中的凶险

 冬日里的“深圳红”

 为你祝福的新年花

海洋

 蔚蓝海面下的另一个深圳

 红树林保护区里的秘密

 再没有一种树和深圳人如此相像

 珊瑚有话说

 海底的森林

 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落下

 “它们的身影,美得让我落泪”

 云日记

 岁月神偷

 时问的重量,让石头开花

岛屿

 我们的进步还在于拒绝破坏什么

 深圳的母系社会

 其实,它们都是我们的亲人

 大海送给深圳的珠宝

河流

 母亲河的四维空间

 它们让水泥森林有了体温

 请问问生态,愿不愿意让我们“文明”

 挽留住濒危的它们,其实关联着心灵

 守住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绿色遗产

结语:不辜负这个城市的美好

附录

试读章节

它们早已洗心革面

在这个1300多万人居住的城市里,不知多少低调的邻家姑娘是山野里的蜘蛛修炼而成,它们面容姣好,身材柔软,心思缜密——犹如它们化身前编织的网。

全世界的蜘蛛有5万种,在世界上生存了30亿年,这是一个令人咂舌和肃然起敬的数字。没有人统计过深圳有多少种蜘蛛,它们一年四季遍布各个角落,从梧桐山顶的灌木丛到大亚湾海边的礁石缝,从视野开阔的空中到潺潺溪流的水底,从四通八达的绿道到我们卧室的墙角,都有它们的身影。

在深圳,人类踏上这片土地之前,蜘蛛就已生存了数万年,就已繁衍了无数代,所以,我宁愿相信,它们其中一些古灵精怪、充满理想的家伙早已修炼成人,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都市里——就像电影《黑超特警》里的那些装扮成平民百姓的外星人一样。

深圳的山野里,蜘蛛最多的是靠近市区的塘朗山、凤凰岭和大南山,似乎离城区越近的山野,蜘蛛就越稠密,越庞大。曾在梅林后山见到过一只色彩斑斓的斑络新妇,展开后的身体有一个巴掌大,外形诡异,举止淡定,躯体上还附着一张栩栩如生的人脸,似乎正在专心修炼。

在这个每天都演绎着爱恨情仇的城市中,那些从蜘蛛化身成人的姑娘,为什么那样安宁、低调而不露声色?那是因为它们曾深深体验了生命的艰辛与不易,它们深深知道转生为人是多么幸运:一个人即使有无数磨难,却依然是万物之王,生命所享受的丰盛远远不是其他生命形式可比。

所以,我相信城中的那些蜘蛛精姑娘早已洗心革面,它们心地特别善良,特别珍爱生活,特别珍惜那些它爱的和爱它的人。

P112

你看你看它们的脸

为什么人类会不约而同地在快乐时眉开眼笑,愤怒时咬牙切齿,恐惧时张嘴瞠目,悲伤时泪流满面,厌恶时撇嘴皱眉,惊讶时目瞪口呆?

141年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做出了解答:动物和人类各种不同情绪所呈现出来的表情有着共同的根源。在漫长的进化中,动物产生了表情,但它们产生表情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适应环境。比如,当动物遇到敌人时,就会露出尖牙,显得威风凛凛,让敌人望而生畏。

达尔文认为:人类表情正是由动物表情进化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肤色、语言甚至手势都可能不同,但表达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情绪时,全人类所呈现的原始表情却惊人地一致。

动物有没有表情?它们的喜怒哀乐是不是表露在面容上?在深圳山野里行走这么些年,观察到的野生动物——当然,不包括人工饲养的猫狗和圈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那些自由的野生生命面对着我和镜头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它们大都面容古板,肌肉僵硬,目光冷峻,没有表情变化的面孔有点拽拽的酷。

在深圳遇到的唯一表情明显的野生动物,是内伶仃岛上的猕猴,它们是深圳除人之外唯一的灵长类动物,也是少有的长有表情肌的动物。它们七情上面,喜怒哀乐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当一只雌性猕猴和雄性猕猴交配时,龇牙咧嘴,面目狰狞,还会发出尖利短促的叫声,从表情上看,似乎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受刑,其实,那恰恰可能就是猕猴欢乐陶醉的表情。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管生物学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我仍然相信大部分动物的喜怒和恐惧能从眼神里看出来。我曾经在马峦山发现一只被捕鸟网网住的雀鹰,它的眼神是仇恨毒辣的,当被解救下来后,它的眼神是柔和安静的,好像还有点感激。那眼神历历在目,令我终生难忘。

P116

夜色深沉,生命不安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我们可以去参加一次酒酣耳热的聚会,可以回家看一个狗血淋头的连续剧,也可以在灯下静静地读书……其实,还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度过夜晚,就是和同伴一起,在公园、山岭里行走,观察那些在黑沉沉的夜里才会活跃起来的生命。

黑夜里,那些在阳光下飞翔奔走的昼行性动物已经找好隐身的地方,纷纷睡去。而夜行性动物才刚刚苏醒,开始觅食,求偶,游荡,浓重的夜色是它们逃避天敌的屏障,也是它们对平安的寄托。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每一个求食者的背后都有另一个求食者,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食物链不会因为昼夜的变换而断裂,黑暗是躲避掠食者攻击的掩护,却也是掠食者接近猎物的伪装。夜幕下,并不安宁,也不安全。

在深圳的山野里,常见的夜间动物有大声呜叫的蛙、悄然穿行的蛇,花草间飞行的数百种蛾子——如果黑暗里正好有一盏明亮的灯,就会成为它们的聚集地。  在红树林保护区深处的池塘边,成群结队的米埔屈翅萤点亮身上的灯笼,寻找配偶;在笔架山公园的空旷地上,大蹄蝠无声地滑过,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它捕食的对象;在仙湖植物园里,棋盘脚和昙花只有在夜间才绽放花朵,散发出浓烈的气息,吸引无眠的飞蛾、昆虫来帮助授粉……

走累了的时候,找一个没有人工光、没有噪音的地方,在一片黑暗里坐下来,听鸣虫的低吟浅唱,听鸟儿半睡半醒的啼叫,听不知名的小动物穿过草丛时的窸窣声,抬头看看天空,会发现几颗平时根本没有注意到的星星,那一刻,会明白,不管我们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大自然其实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切一日月交辉,明暗更替,生离死别。

P120

序言

在“家”与“国”之间,还有一个家园

这本笔记缘起于在这个城市山野里超过10年的行走。

10多年里,和同伴踏遍了深圳的山岭、田野、溪谷、海岸线、岛屿、湖泊、老村和古道。每次行走,都尽量做几件事:拍摄沿途的景观;纪录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地貌;查访沿途的历史典故,对比生态与环境的变迁……当然,最基本的是,坚持徒步,一步一步走完每一条线路的起点和终点。

昆德拉说:生活在他乡。我们总是向往他乡,我们上西藏,走新疆,周游世界,我们觉得美景都在他乡。我们只把深圳当做赚取行走他乡旅费的生意场,当做车水马龙的水泥森林,当做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其实,行走在深圳的山水间,才知道这个城市的大自然有多么美。

曾在梧桐山顶,遇到雪白的云海,像起伏的波涛一样延伸到天边;曾在红树林里,看到最受深圳人喜爱的黑脸琵鹭,一双金色瞳孔对镜头投来淡定的一瞥;曾在七娘山谷,抚摸1。3亿年前的火山岩浆,裹在岩浆中的树木已经凝结成了漆黑的煤石;曾在马峦山荒废的老村里露营,听到天蒙蒙亮时白头翁的第一声鸣叫;曾在深圳最东端的海柴角等待一个晚上,注视红里透白的太阳一点一点从大海中跳出来;曾躺在大雁顶的草地上,仰望漫天的星星,在同伴指点下辨认各个星座;曾沿着老虎涧溯溪而上,在源头品尝了未有一丝污染的山泉……

事实上,大自然里最美的,是你永远说不出来的那一部分。

他乡的美丽,带给我感叹;深圳的美丽,带给我感动。因为,这是家的美丽。

没有语言能表达我对这个城市的热爱。

1989年11月,我离开北方,选择了遥远的深圳。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只有深圳是唯一一个没有户口、档案、粮油关系也会给你一份工作的城市。

没有想到,我选择的新家园是这样美好,我爱它源于民间的澎湃活力,爱它变幻多端的生存机遇,爱这个城市有一千多万和我一样迁徙而来的移民,爱它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色彩缤纷的大自然……

在急速发展的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可以逃脱沧海桑田的变迁,我热爱的深圳也一样。1979年,宝安县变身为深圳市。短短30多年里,深圳填埋了三分之一的原生态天然海岸线,在超过40%的土地上铺上了水泥和柏油,50%数千年里都会经过的候鸟如今已不再飞来,30%深圳近海的野生动物种群已彻底绝迹,最大的5条河流全部深度污染,空气浑浊的市中心已完全看不到星空……这片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1000平方公里的海域,30多年里,为人口增长40多倍、GDP增长5000多倍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在这本笔记中,我想用图片和文字,与大家一起发现家园的美丽,分享大自然的恩赐,感恩天地万物给予我们的一切。笔记试图传递的愿望是:在“家”与“国”之间,还有一个“家园”——我们的家园就是深圳,就是脚下的土地,头顶的天空;是四周的江河湖海,身边的生灵万物……家园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脆弱,渴望休养生息的家园等待我们呵护爱惜,等待我们做出改变。

感谢命运,引导我来到依山傍海的深圳安家;感谢亚热带的温暖,季风带来的雨水,滋润着深圳万物生长;感谢所有的生命——从内伶仃岛上的灵长类动物猕猴到塘朗山里朝生暮死的昆虫蜉蝣——感谢它们能与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同生共住,丰富着生命的形式。

感谢始终鼓励我行走和写作的亲人,感谢一起在山野里走过的数千位同伴——我终于给大家交出了这份作业;感谢给予指导的各位老师,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笔记常识的准确……

感谢所有的生命和机缘,所有的感激都在这一天说出来。

南兆旭

2013年8月26日

后记

不辜负这个城市的美好

《深圳自然笔记》是深圳第一本记录本土自然生态的图书,也是深圳第一本由本土作者、设计师、出版社、印刷机构一起完成的作品,它充满了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热爱。

找来一个地球仪,慢慢旋转,你会发现,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在同样的纬度上,是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

紧贴着北回归线的深圳,地理上应该属于热带,从理论上讲,受热带高压脊下沉的影响,深圳应该也同样干燥,会是一片荒漠。幸运的是,造物主在这里“划了一个圈”,就像这个城市在行政上是“经济特区”一样,它有自己的“小气候”。深圳夹在广袤的陆地与浩瀚的南中国海以及太平洋之间,不仅有着丰富多变的山海地貌,同时,每年夏季,由南向北的季候风走过漫长的海路,携带着丰盛的水分,登陆时落下大量雨水——深圳的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933。3毫米。雨水充足的滋润让深圳不仅没有成为沙漠,反而成为四季常青、万物茂盛的生态福地。

在中国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里,深圳是唯一一个背山面海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在一小时车程内就可以到达中国最美海岸线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生长着600岁的古榕树,飞翔着300多种候鸟和留鸟,有灵长动物猕猴称霸的孤岛,有全球唯一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季常青的山野,开放着2000多种野花,碧蓝的大亚湾和大鹏湾,繁衍着80多种珊瑚,整个中国六分之一的蝴蝶品种、十分之一的蜻蜓品种都可以在这个城市里发现。

生命在生长,时间在继续,我们在路上,希望这本笔记能引导大家一起行走,发现,亲近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关心大自然,呵护家园,不辜负这个城市的美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