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华编著的《子思学派考论》除“绪论”外分为三编,第一编为“子思学派人物考”,分别对这一学派中的子思、子上、公孙尼子、申祥等进行了考证;第二编为“子思学派著作考”,分别对《子思》、《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乐记》、《坊记》、《表记》、《缁衣》等六篇及出土文献中的《性自命出》、《穷达以时》等进行了考证,认为这些作品可能都是子思的著作或与子思学派有关;第三编为“子思学派思想研究”,重点对子思学派学的中庸思想、诚敬思想、五行说、心性论、教化论与君臣观等进行了研究、剖析。
绪论
一、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子思学派研究成果回顾
(一)清以前子思学派研究
(二)民国至郭店楚简出土前子思学派研究
(三)郭店楚简出土后子思学派研究
三、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编 子思学派人物考
第一章 子思考
第一节 子思学派考
第二节 子思考
一、子思名字释义
二、子思生卒年新考
三、子思生平事迹略说
小结
第二章 子上、公孙尼子、申祥考
第一节 子上考
一、子上身世
二、史籍中所见子上事迹
第二节 公孙尼子考
第三节 申祥考
一、申祥生平
二、申祥与子思的关系
小结
第二编 子思学派著述考
第一章 《子思》考
第一节 《子思》源流考
第二节 《子思》辑本的价值
第三节 《子思》篇目考
一、传世文献与《子思》
二、出土文献与《子思》
小结
第二章 《礼记》四篇与子思的关系
第一节 《中庸》与子思
一、《中庸》非子思作列说
二、以上观点存在的问题
三、《中庸》作于子思申说
第二节 《坊记》与子思
一、分章与名篇
二、作者考论
第三节 《表记》与子思
一、分章与名篇
二、作者考论
第四节 《缁衣》与子思
一、分章与名篇
二、作者列说
三、作者考论
小结
第三章 《大学》、《乐记》与子思学派的关系
第一节 《大学》与子思
一、成书时代及作者列说
二、《大学》与子思的关系
第二节 《乐记》与公孙尼子
一、作者列说
二、《乐记》为战国时公孙尼子作
三、《乐记》与《性自命出》、《荀子·乐论》的比较研究
小结
第四章 出土简帛中的子思学派著作
第一节 《性自命出》与子思学派
一、学派归属列说
二、分篇问题
三、《性自命出》与子思学派
第二节 《穷达以时》与子思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列说
二、以上观点存在的问题
三、《穷达以时》出于子思
小结
第三编 子思学派思想研究
第一章 子思学派的“中庸”说和“诚敬”论
第一节 子思学派的“中庸”说
一、“中庸”溯源释义
二、孔子之“中庸”
三、子思之“中庸”
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一、子思论“诚”
二、“诚敬”与“慎独”
三、“诚敬”与“情”
小结
第二章 子思学派的“五行”说
第一节 一般的“五行”说
一、《尚书》中的“五行”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说
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五行”说
第三节 荀子批评子思五行说解论
一、“按往旧造说”
二、“幽隐”
三、“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无说”
四、人性论的不同
小结
第三章 子思学派的心性论
第一节 孔子的心性论
一、孔子的心性论
二、“中人”问题
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心性论
一、重“天”
二、以“情”论“性”
三、性善论倾向
第三节 孟子的性善论
一、性善论与“四端”说
二、“尽心”说
小结
第四章 子思学派的修身论
第一节 “明明德”与“止于至善”
第二节 “慎独”与“求己”
第三节 《大学》“八条目”
一、“格物”与“致知”
二、“诚意”
三、“正心”与修、齐、治、平
小结
第五章 子思学派的君臣观
第一节 “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第二节 “君道”观
一、德治仁政
二、表率作用与重民思想
三、尚贤
第三节 “从道不从君”的“臣道”观
第四节 君臣关系索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