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编著的《能动司法与公诉制度改革》是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章,内容包括:能动司法概述,能动司法在诉讼监督工作中的运用,能动司法在审查起诉工作中的运用。
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一章 能动司法概述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能动司法溯源
二、为什么要能动司法
第二节 能动司法在检察工作中的现实展开
一、检察机关:能动司法的必要一极
二、观念重塑:能动司法在检察工作中的引入
三、检察机关能动司法的运行规则
四、能动司法在检察工作中的运行
第二章 能动司法在诉讼监督工作中的运用
第一节 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
一、立案监督困境解析
二、立法完善:立案监督困境破解之治本之策
三、机制协调:立案监督困境破解之治标之策
第二节 侦查监督
一、检察引导侦查
二、追诉遗漏的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事实
三、非法证据排除
四、行刑衔接的无缝化构建
第三节 审判监督
一、公诉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二、公诉与审判关系的理顺
三、诉讼程序监督
四、简易程序监督
五、抗诉
六、对上诉不开庭案件的监督
第三章 能动司法在审查起诉工作中的运用
第一节 不起诉制度
一、法定不起诉的重建:退处制度的合理回归
二、相对不起诉标准的统
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以缓刑适用为参照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
一、刑事和解的现实演绎
二、宽严相济视野下公诉机关的角色转变
三、刑事和解立法的完善
四、刑事和解中检察机关的积极参与
第三节 量刑建议制度构建
一、量刑建议全面推行周岁考:从纸面到现实尚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量刑建议规范化的微观进路
三、量刑建议规范化的宏观进路
第四节 量刑建议标准的拟定
一、量刑建议标准研究现状概述
二、量刑建议标准拟定方法探析
第五节 禁止令制度
一、刑罚执行方式创新的理论根基
二、檠止令之前世今生
三、从禁止令的适用看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第六节 降格指控
一、积极指控理念:透视无罪判决、撤回起诉、改判案件的产生
二、降格指控的机理
三、降格指控的实践运行
四、降格指控的配套制度:认罪答辩制度的构建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节选)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41号公布 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选)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79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长令第6号公布 自1980午1月1日起施行 根据1996年
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年
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5号公布 自2013年1月
1日起施行)》第二次修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9年12月29日 高检发[2009]30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
(2010年7月26日 高检会[2010]5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印发《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2010年6月13日 法发[2010]20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
(2007年1月15日 高检发研字[2007]2号印发)
人民检察院办理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
(2007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
[2007]高检诉发63号印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抗诉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1年3月2日 高检发诉字[2001]7号印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
(2011年1月29日 高检发研字[2011]2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2010年9月13日 法发[2010]35号印发)
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2010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2010]高检诉发2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2010年9月13日 法发[2010]36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010年2月8日 法发[2010]9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