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的故事(精)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美)房龙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房龙成名作全球最畅销的人类史读本,在这里,作者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金钥匙交给了我们。《人类的故事(精)》由房龙著,通过介绍人类从起源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回答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准备向哪里去的问题。大历史中包含小幽默,调侃中尽显睿智和冷静。

内容推荐

《人类的故事(精)》由房龙著,是一部以通俗的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著,1921年一经出版,即为房龙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人类的故事(精)》一度被美国中学选为历史教科书,还曾获得美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在全世界有近百个版本,仅美国销量就高达一千多万册。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精辟论述,精彩的历史场景重现,扼要的历史人物点评,房龙以澄澈的目光对人类的历史投以深情的人文关怀。正如房龙他自己说的:“我写此书只有一条原则,哪个国家或个人产生了一种新思想,或完成了一项创新,没有了这些,整个人类的历史就会不同。这不是个人嗜好的问题,这是一个冷静得近似数学的判断问题。”房龙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幽默风趣的语言、俏皮睿智的文笔、独具匠心的构思,从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史前人类、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希腊域邦、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佛陀与孔子、文艺复兴,一直到近代的美国独立战争乃至科学时代,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其中有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也不乏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无论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还是浸染在浩繁巨著中的专家,都可以从这本经典的通俗人类史中获得启发和阅读快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永恒一天人间亿年

第二章 舞台的奠定

第三章 人类的始祖

第四章 史前人类

第五章 象形文字

第六章 尼罗河谷

第七章 埃及的故事{

第八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九章 苏美尔人{

第十章 摩西

第十一章 腓尼基人

第十二章 印欧人

第十三章 爱琴海

第十四章 古希腊人

第十五章 古希腊城市

第十六章 古希腊自治

第十七章 古希腊生活

第十八章 古希腊戏剧

第十九章 波斯战争

第二十章 雅典与斯巴达之争

第二十一章 亚历山大大帝

第二十二章 回顾

第二十三章 罗马与迦太基

第二十四章 罗马的兴起

第二十五章 罗马帝国

第二十六章 拿撒勒人约书亚

第二十七章 罗马的陨落

第二十八章 教会的兴起

第二十九章 穆罕默德

第三十章 查理曼大帝

第三十一章 北欧人

第三十二章 封建制度

第三十三章 骑士制度

第三十四章 教皇与皇帝之争

第三十五章 十字军东征

第三十六章 中世纪城市

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自治

第三十八章 中世纪世界

第三十九章 中世纪贸易

第四十章 文艺复兴

第四十一章 表达的时代

第四十二章 地理大发现

第四十三章 佛陀与孔子

第四十四章 宗教改革

第四十五章 宗教战争

第四十六章 英国大革命

第四十七章 权力均衡

第四十八章 俄国的崛起

第四十九章 俄国与瑞典之争

第五十章 普鲁士的崛起

第五十一章 重商主义;

第五十二章 美国革命

第五十三章 法国大革命t

第五十四章 拿破仑t

第五十五章 神圣同盟t

第五十六章 大反攻*

第五十七章 民族独立

第五十八章 机器时代m

第五十九章 社会革命*

第六十章 奴隶解放t

第六十一章 科学时代t

第六十二章 艺术

第六十三章 殖民扩张与战争

第六十四章 崭新的世界

后记

试读章节

尽管我们进展缓慢,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人类距离那远在天边的答案就会越来越近。

不过我们才刚刚出发。

我们依然所知甚少,却足以(比较准确地)猜测不少历史了。

在这一章中,我将(尽可能地)为你重现人类诞生的舞台。

如果我们用一条长长的直线来代表所有动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的话,那么其中很小很小的那一段就代表人类(或者至少是类似人类的动物)的历史。

尽管姗姗来迟,人类却是最先懂得用智慧去征服自然的动物。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们才把人类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是选择猫狗等其他动物,尽管它们的进化史也都各自精彩。

起初,地球(据我们所知)只是一团燃烧的火球,不过是广袤宇宙中的一抹灰烟而已。在历经了数百万年的变迁之后,地球的表面逐渐燃为灰烬,并被一层薄薄的岩层所覆盖。在热气弥漫的地球上,这些本无生命的岩石由于暴雨的长期冲刷,其坚硬的花岗岩表层慢慢被瓦解成泥土,又被流水冲进了崇山峻岭之间的峡谷地带。

终于有一天,阳光冲破了云雾的遮挡,照耀在了这些星星点点的水洼上面,这就是后来覆盖了东西半球的苍茫大海的雏形。

接着,一个伟大的时刻来临了。生命从混沌中破茧而出。

海面上浮起了地球上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

在接下来的数百万年里,它和它的同类们到处随波逐流。

在此过程中,它们渐渐发展出了某些特殊的本领,更加能够适应地球上恶劣的生存环境。其中有些细胞尤其喜欢居住在黑暗的水底,它们在山顶冲下的沉积物所形成的淤泥之中定居下来,逐渐演变成了植物。而其他细胞则更愿意四处游荡,还因此而长出了奇怪的有关节的腿,像蝎子一般在海底的植物和类似于水母的淡绿色生物中间爬来爬去。更有些(外表被鳞片所覆盖的)细胞依靠四处游动来获取食物,它们则演变成了后来遍布海洋的各种鱼类。

与此同时,海底的植物也因为大量繁殖而必须另寻栖息之所,海洋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了。于是,它们很不情愿地离开了水底,迁徙到了沼泽和山脚下的泥泞岸边。每逢清晨和傍晚,海水都会涌来浇灌它们。在余下的时间里,这些植物只能尽可能地去适应在稀薄空气中的蹩脚生活。经过长期的锻炼,它们终于又像在水中一样欣欣向荣了。它们不但长成了粗壮的灌木和大树,还学会了开出鲜艳的花朵来吸引忙碌的蜜蜂和小鸟来为它们散播种子,直到整个地球都布满了绿树和芳草,就连幽暗的树荫底下都长满了深色的植物。不光是植物,连部分鱼类也开始离开了大海。它们首先学会了兼用肺和鳃来呼吸,我们将其称之为两栖动物,意思是它们可以在陆地和水里同样自如地生活。任何一只你在路上偶遇的青蛙都可以告诉你作为两栖动物的双重快乐。

自从离开了大海,这些动物就日渐习惯了在陆地上的生活。它们当中有些成为爬行动物(类似蜥蜴),住在森林里和昆虫们一起分享着宁静的生活。为了能在松软的泥土上更加迅速地移动,爬行动物的四肢愈加发达,地球上开始涌现出众多体形巨大的动物(生物学通常把它们称为鱼龙、班龙和雷龙),这些三四十英尺高的大家伙如果和大象一起做起游戏来,简直无异于是成年的狮子和它的幼崽们在玩耍。

后来,这些爬行动物中的一些成员开始转移到了上百英尺高的树上去生活。它们不再需要用腿来走路,但必须学会如何迅速地在树枝之间跳跃。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脚趾之间的部分皮肤逐渐进化成了一种类似于降落伞的组织,这些薄薄的肉膜上又慢慢长出了羽毛,它们的尾巴则起到了调整方向的作用。就这样,它们开始在林间飞行,成为真正的鸟类。

这时,一件神秘的事件发生了——所有庞大的爬行动物都在短时间内悉数灭绝。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也许是因为它们的体形长得过大,以至于行动困难到再也无法游泳、奔跑和爬行的地步,于是只能眼睁睁地望着肥美的蕨类植物和树叶直到饿死。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统治地球数百万年的爬行动物帝国就到此结束了。

地球从此开始被另外一种动物所主宰。这些动物虽然也是爬行动物的子孙,却是用乳房来“哺育”自己的后代的,因此现代科学家们称这种动物为“哺乳动物”。它们已经退去了身上的鳞甲,也没有长出鸟类那样的羽毛,而是周身都覆盖了浓密的毛发。这种哺乳动物在很多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动物,例如雌性动物会在体内完成下一代的孵化,然后又长时间地将幼崽留在身边,确保它们在有能力自我保护之前平安无事,而不像其他动物那样把卵产在体外,暴露于严寒和酷热之下,随时可能面临猛兽的破坏。因此这种哺乳动物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后代还可以从母亲身上学习到很多技能。这一点从母猫如何指导小猫照顾自己,如何洗脸和捉老鼠等方面,就可见一斑。

不过,关于这些哺乳动物,不用我说你也非常清楚。因为它们在你的身边随处可见,是你日常生活的伴侣。倘若你去参观动物园的话,还能见到住在笼子里的远房表亲们。

此刻,人类来到了进化的分水岭,他们突然间终结了听天由命的动物生涯,开始运用智慧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有一种哺乳动物似乎在觅食和寻找洞穴方面才能卓越。它不仅学会了用前肢去按住猎物,还通过长期的锻炼长出了类似于手掌的前爪。又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之后,它学会了用两条后腿站立,并能保持住身体的平衡(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动作,尽管人类已经直立行走了上百万年,可每一个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还必须从头学起)a

这种动物一半像猿、一半像猴,却又同时优于二者,它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猎手,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活。为了确保安全,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行动。一开始,它们只能用奇怪的喉音来警告子女们注意逼近的危险。又经过了几十万年的练习之后,这些喉音逐渐形成了它们之间的语言。

你也许会觉得难以置信,但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最早的祖先。

P002-007

序言

致汉斯和威廉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那位引领我爱上了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去做一次难忘的探险——我们要去攀登鹿特丹的圣劳伦斯教堂的塔顶。

于是,在—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教堂的司事用那把和圣彼得一样大小的巨型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要走的时候,”他说,“拉拉铃就行了!”随着生锈的门轴所发出的嘎吱声,街道匕的喧嚣全部被大门隔绝在外,在这个全新而又陌生的世界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有声的寂静”。在走过了第一段楼梯之后,我有限的自然知识里又增添了一种新的体验——明白了什么叫做“有形的黑暗”。我们只能借助火柴的光亮才能分辨出前方的道路。我们上了一层,又一层,再一层,直到我已经记不清究竟走了多少层,而且开始觉得永远都走不到尽头的时候,面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巨大的光亮。塔楼的这一层与教堂的屋顶正好齐平,被用作储藏室,里面的灰尘足有几寸厚,地上到处散放着古老信仰的遗迹。善良的鹿特丹市民们早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弃绝了这种脆弱的信仰。曾几何时被古人视为生死攸关的事物,如今已在这里沦为了废物和垃圾。勤劳的老鼠已经在这些雕像中间安了家,而永不疲倦的蜘蛛甚至在一尊圣像的双臂之间结了一张巨大的网。

再上一层之后,我们终于发现了光亮的来源。巨大的窗户仅有粗重的铁条作为护栏,让可以自由出入的上百只鸽子把这里变成了它们温馨的家。大风肆意地透过铁栅栏吹了进来,带来一种神秘而又动听的音乐。那本是来自我们脚下的城市的喧嚣,却被居高临下的距离荡涤得纯净而又轻灵。车轮声、马蹄声、吊车和滑轮的噪音以及各种蒸汽机的嘶鸣,告诉我们有多少机器正在代替人类做着各种工作——所有这些声音都糅合在了一起,转化成一种温柔的昵喃,伴随着鸽子的咕咕低鸣,构成了一曲完美的合奏。

从这一层起就不再有楼梯了,只剩下爬梯可用。在爬完第一段之后(老梯子滑不留足,让人必须试探着走)迎接我们的是又一个更壮观的景色——属于整座城市的钟楼。我看见了时间的心脏,我听见了她沉重的脉搏。一下、两下、三下,六十下之后,紧接着传来咔嚓一声,所有的齿轮仿佛都在这一瞬间停止了转动,又一分钟从永恒的时光长河中被分离了出来,然后一切重头再来,循环往复。终于在带有警告意味的低鸣之后,一声巨响从我们的头顶爆开,向全城宣告中午时分的到来。

再上面一层我们看到了无数的钟铃,有的小巧可爱,有的则体形可怖。最大的一只位于房间正中。只有当发生火灾或者洪灾的时候它才会响起,记得小时候的我每次在夜里听到它的声音,都会吓得浑身僵硬。此刻静寂无声的它似乎在反思着鹿特丹人在过去六百年里的悲欢离合。环绕在大钟周围的是排列整齐的小钟,一个个看上去很像是老药房里的蓝色药罐。每周两次,前来城里赶集的人们都可以伴着它们美妙的声音,相互交流自己所听闻的天下大事。就在这房间的一个角落里,还肃穆地伫立着另外一口孤独沉默的黑色大钟——它就是丧钟。

再往上爬,我们又陷入了黑暗当中。一步更比一步陡峭和危险。突然间,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们已然到达了塔楼的最顶点。头顶的蓝天一览无余。俯瞰脚下的城市——小如蚁群一样的人流,正在为各自的生计而奔波,在火柴盒大小的城市之外,是一片片乡村的绿野。

这是我见过的最宽广的世界。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爬到塔楼顶上去享受一番。虽然途中的过程颇为劳累,可体力上的有限付出换来的却是精神上的无限回报。

更何况,我很清楚自己将赢得怎样的奖励。我不仅可以饱览大地和天空,还可以从我的好朋友——塔楼看守那里听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他就住在塔楼顶上的一间小屋里,职责是看管城市的时钟,同时也是大小钟铃的指挥。他必须随时通报火情,但除此之外的时间都是闲暇,可以抽着烟斗尽情享受沉思的乐趣。五十年前,他也曾上过学,但之后就再也没读过一本书,不过在塔楼之上坐看凡间的漫长岁月,已经足以教会他一切人生的智慧。

历史对于他来说恍如昨日之事,依旧历历在目。他会指着一处河湾对我说:“我的孩子,你看见那些树了吗?就是在那儿奥兰治亲王挖开了河堤淹没了大片的田地,为了拯救莱顿城他必须这么做。”他还会给我讲老默兹河的故事,告诉我这条宽阔的河流是如何由便利的良港变成了航运的枢纽。德·鲁伊特与特隆普②的船队就是从这里最后一次出航的,他们为了争取公海的自由权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从那里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座被村落包围的教堂。很多年前,这里曾住着很多守护村民的圣徒。不远处就是代尔夫特的斜塔,沉默者威廉就是在那里被人暗杀的,格劳秀斯也是在这里学会了第一句拉丁文。再远一些的建筑就是豪达市的教堂,这里曾收容过一位伟大的智者,他一个人的影响力就远远超过了多国的军队——他就是举世闻名的伊拉斯谟。

眼前的景色终止于银色的海平面上,而我自己的家就在塔楼脚下,位于那片拥挤的屋顶、烟囱、花园、学校,还有铁路中间的某一处角落。平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园从塔楼上看下去另有一番感觉。原本是混乱无章的街道和市集、工厂与作坊,此时却成了人类活力和理想的象征。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古老的遗迹就在城市的周围守护着我们,这大大增添了我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

历史就如同一座经验之塔,时光的建筑师把它建在了岁月的土地上。但想要登上这座古老的建筑去饱览四下的美景却并非易事,因为这里没有电梯,不过年轻人凭着强健有力的双脚,完全有可能抵达顶端。

现在,请让我把打开塔楼之门的钥匙送给你。

一旦去过了,你们就会理解我对那里的挚爱。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后记

后记

永远如此

我越是思索我们生活中的难题,就越发坚信应该选择“讽刺和怜悯”来作为评判人类的法官和陪审团,正如古埃及人为了逝者而向女神伊希斯和涅芙狄斯祈求一样。

因为讽刺和怜悯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前者以她的微笑愉悦人生,后者借她的眼泪净化人生。

我所膜拜的讽刺女神绝不是一位冷酷无情的神祗,正好相反,她温柔善良,尊重一切爱与美好的事物,她用微笑融化了我们心中的敌意。正是她教会了我们如何把那些无赖与傻瓜当做笑料,倘若没有她,我们软弱的心灵必将会被鄙视乃至憎恨所充满

且让我借用这三段法国人②的箴言,作为对你们的临别赠言吧!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1921年6月26日星期六

于纽约巴罗街8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