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东周话成败/名著新读丛书
分类
作者 于学彬
出版社 长虹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此套“名著新读丛书”并非要让大家读出个怎样的结果。重要的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大家读完这些书,感到古书还能这样阅读和欣赏,并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们就非常知足了。

这本《说东周话成败》(作者于学彬)是该系列中的一册,于学彬在《说东周话成败》每一话的篇首加了一段作者题记,只是自己对该事的一点感想,权当一个引子。

内容推荐

《说东周话成败》并非学术研究,也不是方家之言,只是对《说东周话成败》中有关教训的内容进行剥离和放大,且聊一聊自己对“成”与“败”的一丝感悟。书中采用了一事一议的方法,每一话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视点集中。编者于学彬在《说东周话成败》每一话的篇首加了一段作者题记,只是自己对该事的一点感想,权当一个引子。

目录

第一话 一次媚笑赔了万里江山

——谈周幽王之死

第二话 一点偏私断送一个爱子

——谈太叔段之死

第三话 一味谦让造成一起冤案

——谈鲁隐公之死

第四话 一句戏言丢掉一条性命

——谈宋闵公之死

第五话 一张桃面引得鹬蚌相争

——谈息侯之死

第六话 一群鹤将食尽一国民心

——谈卫懿公之死

第七话 一言不纳霸主不得善终

——谈齐桓公之死

第八话 一味仁义留下千古笑柄

——谈宋襄公之死

第九话 一场围猎引来盗嫂之乱

——谈太叔带之死

第十话 一句怒骂送了楚王性命

——谈楚成王之死

第十一话 一座桃园成了葬身坟墓

——谈晋灵公之死

第十二话 一个寡妇惹起一场淫乱

——谈陈灵公之死

第十三话 一块鳖肉引来一场横祸

——谈郑灵公之死

第十四话 一人之察难尽一国之盗

——谈□雍之死

第十五话 一旦失国方悔引虎驱狼

——谈潞子婴儿之死

第十六话 一杯美酒毁了一位统帅

——谈公子侧之死

第十七话 一再跌倒都因跑得太急

——谈吴起之死

第十八话 一味强谏忠心难得善报

——谈伍子胥之死

第十九话 一剑三虎反被群虎分食

——谈智瑶之死

第二十话 一人变法难犯众人之怒

——谈商鞅之死

第二十一话 一腔妒火烧尽仁义之心

——谈庞涓之死

第二十二话 一再轻信贪利屡被戏弄

——谈□怀壬之死

第二十三话 一尊宝鼎压断秦王胫骨

——谈秦武王之死

第二十四话 一个赵国难容三位君王

——谈赵武灵王之死

第二十五话 一向骄矜惹来倒悬之祸

——谈齐滔王之死

第二十六话 一再任性毁了一世英名

——谈白起之死

第二十七话 一杯毒酒了结一桩生意

——谈吕不韦之死

第二十八话 一再卖国贪财反为财累

——谈郭开之死

第二十九话 一技不精枉送英雄性命

——谈荆轲之死

第三十话 一生富贵难耐亡国之饥

——谈齐王建之死

第三十一话 一璧一马换去两个国家

——谈虞公借道之错

第三十二话 一再负恩忘义必有恶报

——谈晋惠公以怨报德之错

第三十三话 一再讳疾致使病入骨髓

——谈齐桓公讳疾忌医之错

第三十四话 一心袭郑却落晋军陷阱

——谈秦穆公袭郑之错

第三十五话 一点仁慈留下灭门祸根

——谈赵氏不杀屠岸贾之错

第三十六话 一生清廉子孙衣单食缺

——谈楚庄王不恤孙安之错

第三十七话 一帅失制三军落花流水

——谈荀林父纵属亡师之错

第三十八话 一次取闹引起一场战争

——谈齐顷公笑客之错

第三十九话 一人喜瘦举国不敢饱食

——谈楚灵王偏好细腰之错

第四十话 一个白痴麒麟错当怪物

——谈鲁哀公杀死麒麟之错

第四十一话 一座危城引来烈火烧身

——谈赵王接受上党之错

后记

试读章节

1.倚恃母爱,得陇望蜀

“姜氏误我矣!何面目见吾兄乎!”这是小儿子段兵败自刎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得出,他在临死之前除了内心的无比痛苦和愧悔之外,剩下的就全是对母亲姜氏的无限怨恨和“控诉”。那么,曾对自己宠爱得无以复加的姜氏,怎么会“误”了自己呢?原来,凡是变态的母爱,对子女们爱得越深,把他们害得也越惨。

那么,姜氏对自己的小儿子段都施予了哪些变态的母爱呢?

大儿子寤生和小儿子段都是姜氏的亲生儿子,按理说他们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本不该有偏有向,然而,只因寤生是姜氏在梦中产下的,曾使姜氏受过惊吓。其实,这根本就不是寤生的错,因为孩子根本无法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出生,更无法决定自己以什么方式出生;相反,这倒是她这个做母亲的过失。

然而,姜氏却只为这一点小事便看不上寤生,后来竞发展到要让小儿子取而代之的地步。本来,按照当时的“继承法”规定,父亲权位,要由嫡长子来继承,不得废嫡立庶,也不得废长立幼。大儿子寤生是嫡长子,理应是合法的君位继承人,而姜氏却非要挖空心思地让小儿子段取而代之。尽管这次姜氏没有如愿以偿,却因此在小儿子段的心里播下了危险的非分之想的种子。

寤生刚刚继位为郑庄公时,姜氏就出来给郑庄公出了一个大难题。她先是动用母亲的权威,想为小儿子要下制邑这个战略要地,后来又以蛮不讲理的方式,强迫郑庄公将京城这座大邑封给了小儿子段。这又再一次助长了小儿子的贪欲。

小儿子得了京城之后,姜氏仍不满足,还想为小儿子谋取整个郑国。于是便在小儿子前去封地时,对他偷偷地嘱咐道:“汝到京城,宜聚兵搜乘,阴为准备。倘有机会可乘,我当相约。汝兴袭郑之师,我为内应,国可得也。”

有了姜氏如此撑腰,小儿子段的欲望就越来越高,胆子也随之越来越大。到了京城不久,他就将京城附近的西鄙和北鄙这两块地方强行霸占,不但私收那里的贡税,还公然调用那里的军队。更有甚者,他又以出猎为名,用兵攻取鄢和廪延这两处地方。如果说,他是以“强要”的方法得到了京城,以“强占”的手段得到西鄙和北鄙,那么,现在他就开始“强抢”了。

既然一城一地可以强抢,一国当然也可以强抢了。于是小儿段便在母亲姜氏的唆使和支持下,趁郑庄公“往周朝面君辅政”之机,“尽率京城二鄙之众”,前去抢自己亲哥哥的君位。

小儿子段从起初对一城一地的贪欲,最后发展到要弑兄夺国,这中间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仔细分析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他罪恶之心的每一步升级都是他母亲姜氏变态宠爱的结果。姜氏本来只有寤生和段这两个儿子,按理来说,作为母亲应该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亲如手足”,而姜氏却大反其道,暗中挑动两个儿子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难怪小儿子段在自刎之前要仰天长叹:“姜氏误我矣!”

在这里,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姜氏的母爱害了小儿子段,她是一个以“宠爱”杀人的凶手。

2.利令智昏,自吞诱饵

对于段的死,他的哥哥郑庄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段最终走上不能自拔的道路,也是郑庄公设下钓钩,有意放纵,使段逐渐“养成稔恶”的结果。

对于郑庄公来说,弟弟段对自己始终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种威胁就像放在身边的一枚定时炸弹,这颗炸弹一旦爆炸,郑庄公将死无葬身之地。郑庄公对于这种危险的认识,比谁都更清楚。

我们知道,处理定时炸弹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及时小心地摘掉它的引爆装置,使它无法爆炸;另一种是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将炸弹引爆,使它自我毁灭。

郑庄公所用的就是后一种方法,即:促使引爆炸弹的指针自己走到触发点,让其自我毁灭。而这后一种方法既可以如愿以偿地清除身边的威胁,又可能远离不孝不悌的罪名。这就是郑庄公的“高明”之处。

为此,郑庄公曾对自己的弟弟设下了一个又一个诱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三个明显的钓钩,一个放的是“长线”,两个放的是“短线”。

当段住进母亲姜氏为他强行索要的京城之后,就顺势强占了西鄙和北鄙,接着又强抢了鄢和廪延,大臣们对此都十分不满,而郑庄公却当众说道:“段乃姜氏之爱子,寡人之爱弟。寡人宁可失地,岂可伤兄弟之情,拂国母之意乎?”郑庄公的这席话也的确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那么,郑庄公果真是这样想的吗?其实,他对暗中前来求见的公子吕所说的话,才是心中真情,他诡“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这里郑庄公已为自己的弟弟段设下了一个长线钓钩,而段却仍自以为得计,不知他是智商不足,还是利令智昏?

如果说前面这个陷阱是郑庄公被动所设,那么,郑庄公谎称自己要“往周朝面君辅政”的陷阱则是主动所设,是在有意引发“爆炸”,是要将弟弟段往死路上推。可以设想,在郑庄公截获姜氏写给段的那封密信之后,立即将姜氏和段的阴谋揭露出来,完全可以使她们母子俩受到应有的教训,其非分之举肯定也会有所收敛。然而,郑庄公没有这样做,竟将这封信重新封好,照样给段送去,此时,整个局势完全由郑庄公操纵着,而姜氏和段都蒙在鼓里。

第三个钓钩是郑庄公派公子吕埋伏在京城之外,待段率众出城之后,暗中夺取了京城。郑庄公自己又事先等在鄢邑断其退路,将段赶入小小的共城。郑庄公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把段逼上绝路,让其自杀。因为这样既可达到杀人的目的,又无杀人的罪名,同时还可抚着段的尸体哭一声:“痴儿何至如此!”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有意纵容也可以将人杀死。P12-14

序言

以“说×× 话××”的形式组织的这套“名著新读”丛书最初始于1996年。当时,我社出版了于学彬先生的大作《说三国 话人生》一书。用当代人的视角和人生态度来品读和诠释《三国演义》,很常见,但以当代人的视角和人生态度来剖析《三国演义》中的“教训”、“经验”,并将这些“教训”、“经验”融入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人生感悟,却很新颖。《说三国 话人生》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随后不久,于先生又寄来了他的新作《说东周话成败》。这部书的文风、体裁都与《说三国 话人生》的相似,新意十足,很受读者欢迎。于是,我便萌生了组织一套“名著新读”丛书的念头。我与张照华先生和于学彬先生共同谋划,并请于先生担纲,最后选定了《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等浸透了当时世俗人情的几本古典名著。

“名著新读”,重点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它表明这不仅仅是对古代文明的重温,更是古今思想文化精神的冲撞与磨合,融会与升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重要的。以史为鉴,不仅可以知兴替,还可以明得失。历史的教训就像公路边“事故多发地段”的警示牌,可以提醒人们安全地通过事业和人生中许多充满叵测和危险的“路段”。

此套丛书原有8部,此次再版只选取了其中的7部,分别是《说三国 话人生》、《说智囊 话创新》、《说红楼话性情》、《说聊斋 话世相》、《说水浒话侠义》、《说西游话磨难》、《说东周话成败》。作者从当代的精神文明大背景出发,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笔端,以当代人的口吻评述古典名著中的人生世相,阐述自己对历史的、对当今的人生感悟。

读者不一定都同意我们书中的某些观点,但大概不会忽视里面提出的诸多问题。编著这套书,我们并非要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重要的是和大家探讨一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新角度。如果大家翻开这些书,感到古典名著还能有这样的读法,并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们也就知足了。

郑晖

2012年4月,北京平安里

后记

这本书原打算与我的另一本《说三国 话人生》一样也写成四十章,但写完之后一清点,竟糊里糊涂地多出一章。一位朋友开玩笑说:你的那本((三国》与这本《东周》谈的都是教训,若将这对姊妹篇合在一起,共计八十一章。这八十一条教训,刚巧暗合了唐僧西天取经时遇到的八十一难。我因此顿悟,人生在世不也是一次奔向“西天”的长途跋涉吗?在这艰辛的旅程中,只有战胜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

在《东周列国志》一书中,还可以找出各式各样的教训来。限于篇幅,本书只能抛砖引玉。我想,凭着大家各自的生活阅历,借助此题,一定可以发挥出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感慨”来。另外,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找来拙作《说三国 话人生》与本书合在一起来读。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谬误之处一定不少,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于学彬

2001年4月于秦皇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