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相信小朋友都喜欢游泳或是泡在水里吧?尤其是到了夏天,天气炎热,泡在凉凉的水中很是舒服。不过,你知道在哪儿游泳又安全又有利身体健康吗?去死海看看吧。
死海位于阿拉伯半岛,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有“世界的肚脐”之称。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死海海水的含盐量高达35%,在可溶性盐类中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钠和氨化钾。死海蕴藏的盐类资源,其数量非常大,据有关文献报道,盐类总量在430亿吨以上,可见其资源丰富的程度。因为在这个海里几乎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生物,所以被称为死海。但是它吸引了许多游客去玩,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都敢下海玩耍,不用担心会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死海中的盐分越来越多,比一般海水的含盐量高出很多,密度达到了每立方米1.2千克,比人体的密度还要大(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密度小的物体可以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之中)。因此,在这样的水中游泳,即使不会游泳也可以放心畅游,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死海将“死”
由于死海位于沙漠之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高温的气候使蒸发量很大,达到平均每年1400毫米,而唯一向死海供水的约旦河水被用于灌溉,使得死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死海面积已从1947年的1031平方千米缩小到如今的683平方千米,这就是说,在几十年里,死海面积减少了近30%,因此,人们预计死海最终将在100年内逐渐干涸,死海将不复存在。
中国也有“死海”吗
中国也有类似于死海的咸水湖,位于中国境内四川省大英县,是一个形成于1.5亿年前的地下古盐湖,盐卤资源储量十分丰富。由于其盐含量类似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誉为“中国死海”。这里的海水富含的钠、钾、钙、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肥胖症等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沙漠是怎么产生的
一提起沙漠,小朋友是不是脑海中呈现一幅壮阔的画面:起伏的沙丘,远处有一队骆驼在夕阳下缓缓前行……这景色真的是美极了。不过,你了解沙漠吗?辽阔的沙漠在给人以壮美的感觉的同时,也吞噬了无数美好的生命。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就自然界方面的原因来说,风是形成沙漠的动力,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质基础,干旱则是出现沙漠的必要条件。风吹跑了地面的泥沙,使大地裸露出岩石的外壳,或者仅仅剩下些砾石,成为荒凉的戈壁。那些被吹跑的沙粒在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时堆成许多沙丘,掩盖在地面上,形成了沙漠。地球上南北纬15°-35°之间的信风带,气压较高,天气稳定,雨量较少,空气干燥,是容易形成沙漠的场所。
就社会原因来说,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行为加剧了沙漠的扩张。人们在治理沙漠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延缓沙漠危害人类生存地带的速度。
会唱歌的沙子
很多地方的沙山竞然能“唱歌”。有的似钟鸣般美妙悦耳,有的似雷声般滚滚轰鸣……美国夏威夷群岛的高阿夷岛上的沙子,人称“犬吠沙”,因为其能发出一阵阵好像狗叫一样的声音。苏格兰爱格岛上的沙子能发出一种尖锐响亮的声音,就好像食指在拉紧的丝弦上弹了一下。中国敦煌的呜沙山,沙平会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海市蜃楼是怎么产生的
19世纪时,欧洲的一支探险队进入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进行探险。探险队进入沙漠后,所携带的饮用水一天比一天少。有一天,他们忽然发现在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湖水在刺眼的烈日照耀下波光粼粼。探险队员看到后喜出望外,欢呼雀跃地拿着水桶向湖边跑去,但跑了很久也未能靠近那片湖泊。这些人遇到的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不仅仅会在沙漠中出现,也会出现在海上、柏油马路上等其他地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原来,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在沙漠中,由于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在沙地上,接近地面的空气被迅速加热,密度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从远处物体摄向地面的光线,进入折射率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发生全反射,人们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倒影,仿佛真的存在一样。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地震,重创了约5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大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小朋友看到这里,在痛心的同时是不是也会想,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呢?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火山爆发,一是地下岩石运动。我们所在的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形成了地震。一些地震是发生在地下很深的岩石圈中,有的甚至深达数百千米,这么深的地震源和坚硬的岩石圈给人类预测地震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现在,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预测地震的方法,运用卫星预测地震,科学家们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进一步了解和观测地壳活动。
P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