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情哲学(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爱情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欧文·辛格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浪漫爱情是一种新观念吗?

柏拉图的爱情观到底影响了几代人?

婚姻和爱情在叔本华和尼采这里为何具有悲观主义色彩?

作为世界知名的爱情哲学研究者,作者欧文·辛格在《爱情哲学: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爱情课》中整理了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试图更为清晰地疏理柏拉图、尼采、叔本华等各位哲学大师关于爱的观点,并更为深刻地解释了自己关于爱的独特结论。

理解爱情,理解婚姻,就是理解生命的意义。

内容推荐

欧文·辛格编著的《爱情哲学: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爱情课》是一本探索爱的哲学的入门书。作者欧文 辛格为世界知名的爱情哲学研究者,在《爱情哲学: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爱情课》中,他整理了自己多年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试图更为清晰地梳理自柏拉图、尼采、叔本华以来各位哲学大师关于爱的观点,清晰地解释了自己关于爱的独特结论。《爱情哲学: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爱情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爱情、理解婚姻,进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爱情哲学: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爱情课》适合哲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对爱有所感悟的人阅读。

目录

1.浪漫爱情是一种新观念吗

2.柏拉图的爱情观

3.超越唯心主义

4.超越的概念和融合的概念

5.宫廷爱情及其后继

6.浪漫爱情的多样性

7.爱和激情的联系

8.从赋予和评价的角度看弗洛伊德

9.叔本华和尼采

10.婚姻的后果

11.二元论和弗洛伊德论情欲衰退

12.从浪漫主义看民主

13.存在主义

14.热爱生命:一个多元化的视角

15.协调杜威和桑塔亚纳的设想

16.创造力的作用

17.对爱的哲学的未来展望:科学与人文主义研究相结合

索引

试读章节

5.宫廷爱情及其后继

导读:宫廷爱情用它自己特有的方式,直接推动了我们今天都耳熟能详的爱的民主化。

希腊人认为那些精英、哲学家、哲学王是有能力爱的人,并且是唯一有能力爱的人。然后,基督教的思想观念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在中世纪,唯一被鼓励的爱就是人对神的爱,婚姻只是一种为了政治的或经济的目的而组成家庭的习以为常的手段,或者只是按照教会认可的方法进行生育的手段。

宫廷爱情拥有一席之地,因为它是中世纪让基督教思想更加人性化的一种努力,它以对自然的爱为基础,不仅仅因为自然是神的造物,更因为它本身就值得爱。人性化的爱的观念——相信一个人所能拥有的爱,不只是与神有关,也可以完全和另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异性有关——这种关于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的信念,是一个超越此前思想的重大发展。

宫廷时代大大扩大有能力去爱的人的群体,当然,他们不是普通百姓,他们是封建领主和贵妇,是中世纪的贵族,然而,这种变化的方向,最终会指向这样一种观念:几乎所有人都能爱,并且能爱得很好。这是西方历史上发生的、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并持续好几个世纪的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

宫廷时代之后,17世纪发生了清教主义运动和理性主义运动,这两场运动都对浪漫爱情做出了消极的评价。随后莎士比亚用华丽的戏剧语言把各种爱情观念之间的冲突呈现在舞台上,他批判了已经流行了500年的宫廷爱情的模式,并直接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出现。

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鼓励人们摆脱父母的干涉去爱任何他们想爱的人,浪漫主义终于横空出世。在这个背景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也通过一些和男人相同的方式获得了解放。在那之后,女性开始坚称,她们自身还拥有各种能力,因此浪漫爱情不再是她们达到个人目的的方式,而是她们自主的选择。

让我们回到古代希腊哲学。不过我们应该始终记得,希腊哲学来自一个范围非常狭窄的社会和文化。这不仅是指希腊哲学的观念所聚焦的人群都来自上流社会,还因为他们都是男人,并且都是压制女性的精英政府的成员。在雅典还有40万奴隶,这些人也没有任何发言权,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知道他们的爱情观念是什么。大部分美国人都拥护的民主理想,离雅典人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尽管这种民主理想间接地来自他们的日常生活。希腊城邦不仅是男性至上的、严重阶级分化的,而且还是一个完全独裁的社会,我觉得它们算得上是人类存在中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只有当人群中出现了很多天才,至少是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以让其他人收益良多的时候,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不过,就这些天才对爱的思考而言,他们的见解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观点完全不同。让我们把希腊哲学放归原处,而不是把它看做一种爱情模式。

随着宫廷爱情在中世纪的出现,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不过在此之前,基督教从犹太教和希腊思想中脱颖而出。当我撰写爱的三卷本时,我最喜欢的章节就是关于圣爱(神把他的爱赋予人类的基督教观念)的一章。在世界历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自己对赋予的思考,最初来自对安德斯·尼格伦主教的著作《圣爱与情欲》的阅读。在我看来,他关于圣爱的设想误入了歧途,因为书中声称,爱起源于神,并且爱仅仅起源于神。我一直认为,爱在任何时候都是人们做什么或者正在努力做什么的一种反映,只有当我们接受了这种反映的事实,我们才能构建一种关于人类之爱的恰当理论。换句话说,我打算撼动这种基督教观念,或者(如果我是对的)把它推翻。不过,尽管我不能接受尼格伦主教处理它的方式,即基督徒依然在坚持的方式,但是我认为,对于人类理解爱可能是什么来说,圣爱的设想是富有启发性的。

P85-89

序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欧文·辛格,也许是最近50年以来在爱的哲学领域最富盛名和著述最丰的哲学家,实际上,他也是把爱当做一个专门领域进行严肃哲学研究的第一人。他的三卷本巨著《爱的本质》,已经成为该领域的奠基之作和专业经典。

本书是辛格教授对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不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作者按照自己研究爱的哲学的大致时间顺序,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概略地介绍了一些著名思想家关于爱的观点、作者对这些观点的评论以及作者本人的观点,由此构成了西方对爱进行的哲学思考的全景图。

正如作者前言中所说,本书最初是一系列采访对话的记录。文本的口语化特征对于那些没有专业兴趣的读者固然有所助益,但是,采访对话这种形式也导致作者的论述整体上显得有点凌乱,不仅每个章节的逻辑框架以及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联有点模糊,作者本人的观点也经常和其他思想家的观点纠缠在一起,这给一般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不少困难。因此,有必要在这里简单梳理一下辛格教授的爱的哲学的基本倾向、基本方法和主要观点。

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是分析哲学。分析哲学一改传统哲学致力于研究世界本原和事物本质的做法,明确地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它认为哲学没有能力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因此哲学的使命不是提出一个又一个貌似客观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而是对人类的观念、语言(日常语言和人工语言。)、科学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和语义澄清。辛格对于哲学之使命和限度的基本看法,所秉承的正是分析哲学的思路。他说:“为任何一种关于我们的存在的宏大问题提供终极答案,不是哲学家的任务……哲学家所做的是另外的事情,他们通过让重要的观念变得更加明晰来提供帮助。”“一个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帮助我们厘清我们的观念。这也正是我努力去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放弃为‘人类的问题’找到一种确定无疑的答案的想法。”具体到爱的哲学,辛格在本书中谈到了很多种关于爱的观点,但是他“只是把它们当做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观点来介绍,而不是试图形成一种宏大的统一理论。”尽管他的第一个三卷本巨著以“爱的本质”为名,他始终都没有像传统哲学家很有可能做的那样为“爱”提出一种排他性的本质定义,而只是对“爱”的各种类型进行现象学的分析,以及对人们关于“爱”的各种观念进行澄清和梳理。

与这种分析哲学的思路相对应,辛格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制造区分”。他说:“我制造区分。并且,我制造的区分越多,我用以思考爱的本质的角度就越丰富。”“对于那些外延广阔的术语……我们最有可能做到的是,通过更精细的分析或剖析来澄清它们,并致力于通过新的、很可能是依次进行的区分,进一步地探索它们。”辛格所制造的区分遍布本书的所有章节,比如,对温和浪漫主义和悲观浪漫主义的区分,对宫廷爱情和浪漫爱情的区分,对赋予和评价的区分,对互相依赖和单方面依赖的区分,对性欲、情欲和浪漫爱情的区分,对激情、同情和怜悯的区分,对理解心灵的宗教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的区分,对“感官的”和“激情的”的区分,等等。他也指出了爱有不同的类型,如对事物的爱、对个人的爱和对理想的爱,以及社会的爱、两性的爱和宗教的爱,等等。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的确能让我们避免用单一的、武断的视角来看待爱,让我们能用更加丰富的角度来思考爱,辛格对于自己的这种制造区分的方法,非常自豪,并且不忘在所有可能的场合津津乐道。

那么,辛格关于爱的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区分三个次级的问题:辛格如何看待爱这种现象?辛格如何评价其他人关于爱的观点?以及辛格如何看待不同时代的人们关于“爱”的观念?在本书中,这三个问题经常纠缠在一起,甚至辛格本人也没有对它们做过明确的区分,实际上,这也是本书的内容看起来有点凌乱的原因之一。

首先,辛格从多元论的立场来看待爱这种现象。辛格认为,我们的存在天生就具有多样性,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一种能单独限定我们的事物,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不同类型的爱。所以,“我们应该从自然本身具有的多样性的角度来理解爱……人类,以及他们的关系的基本类型——比如爱——不可避免地是多元的。”他认为,爱能够以无数不同的、多元化的方式出现,比如,对事物的爱、对个人的爱、对家庭和国家的爱、对理想的爱、对神的爱、对生命的爱……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爱,我们都必须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和它们自身的独特维度来理解它们。任何一种爱,如果发挥适度,都将带来良善的结果,但是如果走向极端,都会导致悲剧性的后果,因此,辛格“拒绝用任何一种先天的等级秩序为各种爱排列饮序,也拒绝贬低这种或那种爱的价值。”他拒绝把任何一种爱限定在狭隘的定义之中,他认为,爱、激情、友谊、性以及所有其他人们所珍视的关系,本质上都具有一种开放的结构,在这些事情中始终都存在着巨大的模糊性。因此,“我从不试图为爱和性或者任何其他的东西寻找一种近似科学的描述,也没有想要对爱和性给出一个正式的界定。正如我一直重复强调的,我不相信这些外延广阔的思想范畴会顺从严格的定义或者综合性的答案。”

尽管辛格不愿意为“爱”下定义,却也无法避免针对爱这种现象提出一些明确的看法。其中有两个观点,因为其新颖性而格外引入注目。一个是关于爱的自然主义的解释。他说:“传统宗教从不同于自然的角度看待心灵,但是我从审美的角度看待心灵。心灵本身是一种自然的实在性,它和整个自然和谐一致。爱本身是一种从物质中放射出来的能量,同时也和物质类似,它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变化的过程,它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它能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度过短暂的却又充满意义和快乐的一生。”另一个与赋予和评价的区分有关。辛格认为,爱首先是一种评价,但是单靠评价无法清楚地解释爱是什么,我们必须从赋予的角度来理解爱。赋予,“是通过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通过对人、,事物或者我们正在处理的观念的欣赏的态度,而产生新的价值。这是一种心理投射作用,是同时发生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情感价值的创造过程。”爱就是对人或事物赋予新价值的过程,因此,爱本质上一种审美,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把这种观点贯彻到人类爱情上面,爱就是“接纳”而不是占有另一个人,爱是渴望和另一个人“分享”自我。

辛格关于爱的观点,也通过他对其他人关于爱的观点的评价体现出来。辛格在本书中介绍了柏拉图、莎士比亚、弗洛伊德、叔本华、尼采、萨特、杜威、桑塔亚纳等在西方哲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观点,并在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尽管他从不忘记指出这些人的观点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但是,毫不奇怪,他主要是从和他们辩论的立场来看待这些观点的。让我们来看看他反对什么,以及相应地坚持什么。

首先,辛格反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坚持经验主义的立场。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喜欢对事物进行不断的抽象,直到最后得到完全高于自然、超越自然的抽象概念,这是一种垂直化的思想模式;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经验主义者更喜欢选择水平化的观点,他们主张,我们应该从自然本身具有的多样性的角度来理解爱,对他们来说,聚焦于所有人栖居其间的经验的和物质的世界,对于从哲学上理解这个世界来说就已经完全足够了。辛格自称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也自诩尤其能够欣赏和领会经验主义哲学的魅力,他对于哲学的抽象没有兴趣,他认为:“相比于寻找唯一答案,尤其是柏拉图所寻求的那种抽象的答案,我们更应该问一些关于现实的问题,以及对那些认识到人类参与自然的变动不居的特征的人来说,现实之中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基于这种认识,辛格反对柏拉图哲学中两个重要的观点:超越的概念和融合的概念。他说:“我不相信人类的爱能够从超越到更高的实在的角度进行解释。我们是这个星球上运行的各种各样的力量的综合产物,爱受到同样的限制,它不能用我们的尘世条件之外的形而上学领域来解释。”他也不赞同当我们谈论爱的时候真正感兴趣的是某种形式的融合的观念,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人格,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融合是不可能的。

其次,辛格反对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生物还原论,坚持人文主义的立场。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欲冲动,是人类所有文明的基础,任何一种人类感情,都可以归结为性欲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辛格看来,这种朝向生物本能的还原,和柏拉图朝向超越的概念的抽象,都是错误的哲学。他说,我们的确都喜欢美满愉快的性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爱,所有形式的爱,都能被归结为对性满足的、公开的、或者与生俱来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的这种还原论,代表了当今人文研究领域对科学的使命及其限度的一种过分的期待。流行的思想观念认为,人类的情感、情绪能够用科学所使用的理性主义概念来解释,并且看起来似乎这些概念就已经足够。辛格“确信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他说:“艺术、情感、爱、我们的日常生活问题,都存在于科学的明确的学科话题之外。如果把这些课题都规约为科学的方法论,它们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不同的研究策略,需要在科学研究之外,增加人文主义的维度和视角。”

第三,辛格反对叔本华、萨特这些存在主义哲学家以及弗洛伊德关于人类爱情的悲观主义观点,坚持谨慎的乐观主义立场。叔本华认为,爱始终是盲目的,人类对于爱的追求最终将是“徒劳无功”的;萨特认为,相爱的两个人都试图拥有对方,掌控对方,仅仅这一点,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感情的冲突,这种不可避免的斗争一直深植于亲密的、性爱的、爱情的关系的结构之中,这种观点最后发展成一种对于人们追求幸福的所有努力的普遍怀疑。辛格不接受这种悲观主义,他对于未来抱有谨慎的乐观主义态度,因为,

“实际情况从来都是,文明一直在不断地进化发展,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岁月里,将会出现比任何曾经存在过的社会更富有、更充满爱的社会。未来的技术有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来处理爱的本质和爱的能力,使我们能够超越像萨特这样的思想家觉得几乎是无法克服的疏离状态。”

第四,辛格受到桑塔亚纳和杜威的决定}生影响,主张一种有机的、自我实现的生命观。杜威提出了一组关于如何生活以及如何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的观点,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只存在于这种现象之中,即作为一个人,他能使自己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达到和谐圆满的状态。辛格几乎完全接受了杜威的观点,他说,无差别地爱众生,怀着积极的态度参与人生,充分利用自己身体和才智的潜能,让工作和经验充满创造力,过一种爱和奉献的生活,“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值得尊敬的动机和理性原则。”

辛格在介绍和评价这些观点的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一条在他眼里的西方爱情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辛格认为,尽管“浪漫爱情”这个概念是18世纪末期、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物,但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浪漫爱情的观念,即把爱情看做是浪漫的、性欲的、亲密的现象这种认识,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甚至更早。

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开始,关于爱情的理论,以及人们所推崇的爱情模式,就处在连续不断的演化之中。希腊人认为那些精英、哲学家、哲学王是唯一有能力爱的人;然后,基督教的思想观念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在中世纪,唯一被鼓励的爱就是人对神的爱;从12世纪末期或13世纪早期开始,宫廷爱情的模式逐渐在上流社会中风行,并一直延续了500年,直到莎士比亚时代;莎士比亚用自己的戏剧作品批判了宫廷爱情,并为浪漫爱情摇旗呐喊,他是西方的主流爱情模式从宫廷爱情转向浪漫爱情的关键人物;随后,17世纪发生了清教主义运动和理性主义运动,这两场运动都对浪漫爱情做出了消极的评价;到了19世纪,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鼓励人们摆脱父母的干涉去爱任何他们想爱的人,浪漫主义终于横空出世,浪漫爱情模式从此成为西方人的不二之选。

正如辛格所说,“创造性的思想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转,它们在生活的土壤中产生,然后,不管你是否喜欢,它们又对生活发生作用。”爱的观念也是如此,“爱在任何时候都是人们做什么或者正在努力做什么的一种反映。”辛格在西方文明变迁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宫廷爱情和浪漫爱情,认为它们是推动西方的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辛格认为,宫廷爱情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中世纪让基督教思想更加人性化的一种努力。宫廷爱情所推崇的人性化的爱的观念——相信一个人所能拥有的爱,不只是与神有关,也可以完全和另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异性有关——这种关于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的信念,是一个超越此前思想的重大发展。宫廷时代大大扩大了有能力去爱的人的群体,“这种变化的方向,最终会指向这样一种观念:几乎所有人都能爱,并且能爱得很好。这是西方历史上发生的、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并持续好几个世纪的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认为人类个体,尤其是年轻的男人和女人,能够达到一种情感的存在状态。这种情感状态的最典型的特征是,“性欲和性爱的激情,被看做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真正的浪漫结合的本质,是所有广义上的爱情的基础,实际上也是生命中唯一能创造意义和良善的事情。”这种态度导致了对不同的恋爱对象和不同的性行为方式的更大的宽容,如果是激情决定了什么是良善以及什么让生命有意义,那么获得激情的来源或者方式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同性恋的合法性就成了浪漫主义的一个自然的后果。在浪漫主义看来,感情是人性中最重要的部分,而现代民主的理想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因此,现代民主可以被看做是浪漫主义态度的一种体现。“正是浪漫主义,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中,与民主精神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

在这个序言中完整地阐释辛格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希望,这个梳理和介绍能让读者更方便地进入到辛格的论述中。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书的中文译本叫做《爱情哲学》,但是辛格在本书中所讨论的问题,远远不只是爱情哲学,甚至也不只是爱的哲学,他实际上是通过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个更伟大的主题:如何过健康、良善和有爱的生活。正如他所说:“最重要的是,要尽你所能去追求当下最完美的生活,同时又能保持积极的状态并掌控着你的才能……不间断地利用自己的才智和身体,过一种爱和奉献的生活……这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值得尊敬的动机和理性原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6: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