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燕鸣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志萍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的情意亦如琴瑟和谐,电影院、咖啡馆我们出双入对已成家常便饭。我却不满足这种见不着光的感情生活。想到分手之后他回到那个家时,我竟会不寒而栗。

对爱情曾有着憧憬的我,如今这种美好依然驻扎在我心间。在感 情上,我觉得他是值得我依赖的大树,可我不想仅靠偶尔的‘施舍’……”这是来自张志萍的《燕鸣集》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燕鸣集》是作者张志萍的散文作品选,大部分作品都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获得业界好评。并有许多篇散文都取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燕鸣集》中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缅怀作者父母亲的散文《最贵承欢父母膝下时》还被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的《文学会馆·精华文摘》等所转载。

目录

序/余建华

第一辑情怀

最贵承欢父母膝下时

成长与快乐

天道与敬畏

又见梁山

我与你

嘀嗒

海的寻追

弄潮儿·同命鸟

当爱来时——

一个“桑雨辰”的自白

第二辑实录

二十个质量检测站正在建立——

本市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将严格控制

本市审计工作出现四大变化——

既要查错防弊又要为企业服务

不容忽视的问题:上海殡葬行业急需改造

招商陷阱——

合同里面淘金

铁路上海站的一条亮丽风景线——

记市公安局闸北分局交警支队二中队

49份评刊表的来历

高温下,建设者们在行动

惠民之举和谐之路

“择校费”折射出什么?

勤业进取二十年——

记上海电影制片厂优秀青年导演梁山

“只有工作才使人年轻”——

访本市西点名师陈庆根

“孝子”周全相

“国门雄鹰”周长国

边检站内党旗红——

记上海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党委书记、站长张仕昌

助世博工程建设一臂之力——

世博园区党建联建工作系列报道之三

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

静安区爱国学校“党员之家”侧记

奉献碧水蓝天服务绿色世博

关怀温暖志愿者的心

笑迎世博“空中客”——

上海机场边检站优质服务世博纪实

联合的力量——

浦江国际金融广场党建纪实

岗位奉献站排头

开门纳谏听民声——

虹口交警第四中队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

给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承诺”

用忠诚打造第一关

学党史知党情增党性

擦亮“窗口”树形象

老党员新青年共话成长——

上海市爱国学校主题座谈会侧记

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员活动日——

强生公司党总支推出《车间员工团队合作健身拳法》

“气象站”里接地气——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设立“企情民意气象站”见成效

医者仁心炼就“金字招牌”

阳光国门铸辉煌

中国石化启动实施沪V汽油置换——

上海石油1号等内环线内10座加油站率先翻牌

第三辑清风

受贿黑幕由他们揭开

检察官助失足少年重扬生活风帆

十年,这里的干警干干净净——

闸北区检察院党风廉政建设掠影

检察干警当上“居委干部”

让创新服务更出色——

浦东新区检察院服务大局纪实

办案一线的“非常卫队”——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警支队纪事

三份检察建议助少年再起飞

维权,无铁窗内外之分

绽放在公诉席上的铿锵玫瑰——

记松江检察院“80后”检察官包莉娜

施净岚:法与理的检察情结

司法之花绚丽绽放

身无法袍但应有为——

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马慧林

行者无畏——

记全国优秀侦查监督检察官李磊

技术之星,绽放检察之光——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技术科小记

梦断温柔乡

“古稀国企女巨贪”落马的背后——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破吴小莉案纪实

疯狂敛财的“土地爷。

“地板价”别墅背后的玄机

变味的亲情

高利贷“游戏”

高价墓玄机

被“朋友”拖下水的发改委主任——

原上海市南汇区发改委主任孙联生受贿获刑十一年

公私不分借贷中间人成公款挪用人

缘何老泪洒黄昏——

职务犯罪“59现象”上升的警示

为好处费挪用巨款获刑

建筑设计师的“黑色”发财路

第四辑心思

为什么我的运气没有小李好?

沟通是最好的润滑剂

30岁的焦虑天子骄子要学会弯腰

面对痛苦的妻乇和伤心的老父母,我该怎么办?

“90后”,我的未来还有梦吗?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过年的烦恼

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归属感?

自信,被同学聚会打败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该怎么办’

面对25O0元的月工资,我去.还是不去?

我一直在努力,为什么成功还是离我越来越远?

我越是退让,她越是得寸进尺,我该怎么办’

第五辑论理

党刊“漫画小品”传播魅力探析

“理性·真实·有用”——

改版后上海《支部生活》办刊理念浅析

传统美好“官德”的现实意义

时代呼唤深度报道——

《观察与思考》的崛起

《呐喊》、《彷徨》初探

附:获奖版面

俺就拿这个

贪官价值变幻记

包养二奶的苦果

为了树立一个典型

醉驾醉汉闹大街

人事经理“冒领工资”吃官司

惠民之举,和谐之路

各自为政,此地无银三百两

玉器和瓦罐

跌倒在“石榴裙”下的闹剧

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

勤业进取二十年

本刊“漫画小品”特约作者代表作品(按姓氏笔画排名)

天呈《左手“情感”,右手诈骗》

余熊鹤:《栽进“钱眼”险囹圄》

陈明:《被贪污侵蚀的环保局长》

邹勤《被赌博改变人生的“80后”》

谢振强《身陷“老鼠仓”案的基金经理》

魏克:《微博,帮被冒名的弟弟正名》

后记“心若在,梦就在”

试读章节

弄潮儿·同命鸟

母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方向

——作者题记

婚姻关系的建立,应当以爱情为基础。这是众所周知的。任何夫妻,只要婚姻关系尚存(即使是“死亡”了的婚姻),只能同并不爱的“爱人”结合;若再同其他异性真正相爱,产生所谓的爱情,便会被视为大逆不道。有大量事实佐证,在此不一一举例。

追求理想的爱情一~这是几多男女所梦寐以求的人类最自然、最真挚的感情。

生活中处处包含甜酸苦辣,谁能说“第三者”的生活是“凯歌一曲”?作为本文主人公的小草、泥土即是如此。境遇,让他们成了“同命鸟”。

作者无意于炮制“新天方夜谭”,因为这两位弄潮儿在事业上都颇有建树(小草,某公司基建科长;泥土,设计员),对他们曾为社会所不容的曲折恋爱过程、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寄予极大的同情之时,道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呼唤……泥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延安中路和金陵中路仅一条马路之隔,对我来说,却像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迈一步说不出有多艰难。经过一段漫长的爱情路,感觉我和小草的爱情也像这轻轻的风,转瞬即逝。

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踏上社会,自然,我对一切感到兴奋。那么些“不安分”也伴随着我到了办公室。那时小草还是我的上司。

我喜欢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一份图纸到了我的手里,不提观点总感觉“吃亏”了。久而久之,想不到我的怪癖“理论”竟会赢得同事的赞誉和小草的赞赏。于是,一项项重要项目,我都会被作为“诸葛”和小草同桌研究,思维上的不谋而合占了多数。

也许是天意。随着工作上的日渐接触,我觉得小草以中年男子特有的成熟气质,已渐渐赢得我的好感。我俩在一起,可谓是无话不说。这一切我还以为是同事之间的美好“友情”。

直到有一天,我和小草因公赴杭。我以能喝3斤白开水为赌注,输了随他便。他在水清见底、马到成功之际引我笑,结果我呕吐了。他说陪我走走。在屏风山脚,在汽车旁,我第一次知道了外表稳重的小草竟有如此多的不幸:出身的不幸(他系弃子)、婚姻的不幸(貌合神离),“一切都是如实的”。

他说,由于我的出现,他的生活仿佛有了一丝转机,又看到了生活的重新召唤。他向我流露出几个月前就萌发出的对我的爱慕之情。

爱情,这个令人心醉的字眼,对颇具浪漫色彩的我,来得有点不合时宜。在年龄上我们相差18岁不谈,主要是他家中还有妻室女儿!怀着平素对他的好感,我第一次接受了一个男子的拥抱、亲吻。接下来的几天,灵隐禅寺、西子湖畔,无一不留下我们的绵绵情愫。说来奇怪,感情这层薄纸一旦捅开,我俩便一发不可收拾。

回到单位,现实只容许我们做“两面人”。我是个言情小说迷,过去琼瑶,现在岑凯伦。或许受书中女主人公的影响,我那敏感的性格事事体现出追求完美,对爱情更是如此。

我从没想到和小草相恋要得到什么,我对小草谈了我既不愿介入他们夫妻间的思恩怨怨之中,也不愿偷偷摸摸地做被社会所不容的“第三者”。我要堂堂正正地爱与被爱。我给他半天时间在我和他妻子间选择。半天后,他说选择我并许诺以“离婚”之举。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的情意亦如琴瑟和谐,电影院、咖啡馆我们出双入对已成家常便饭。我却不满足这种见不着光的感情生活。想到分手之后他回到那个家时,我竟会不寒而栗。

对爱情曾有着憧憬的我,如今这种美好依然驻扎在我心间。在感情上,我觉得他是值得我依赖的大树,可我不想仅靠偶尔的“施舍”,我要全身心地拥有。否则就太遗憾了。

讲归讲,对他的不满,未冲谈我对他的感情,他的安危冷暖还得我这个小妹妹来关心。我曾一度认为,他就是我的避风港,我生活的全部。只要他真诚地爱我,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跟定了他!

可是有一天,公司放电影,我邀好友同去。因好友眼睛近似,我特意将座位换到了楼下,坐下后,见到了旁边坐着的小草和他的“爱人”。我们客客气气地点了点头,认为或许正巧她路过吧;事又凑巧,翌日,朋友送我一张某广场的音乐会票子。当我坐在二楼,用望远镜照台上的演员时,无意中,小草一家三口坐在二排的影子又进了我的视线。最醒目的是他们各自手中持着的鸳鸯雪糕!这一切,对我不啻是晴天霹雳!我彻底呆了,我记不清当时是怎样回到家里的,我只感觉到泪水把我的前襟都沾湿了。

电影《复杂的情感》剧情曾给我带来震撼,这一切身打击却是我始料未及的。对爱情的美好憧憬顷刻化为乌有。尽管事后小草竭力解释道:“只有三张票,她非要来”,这种站不住脚的解释,我自然不会相信。

说长不长的一年恋爱史,辛辛苦苦孕育的爱之花苞就这样夭折了。我还有什么颜面进办公室?无奈,通过亲戚关系,心灰意冷的我,调到了一家街道小厂工作了。这,难道就能驱散我那苦涩初恋的阴影?小草:

对冲破封建传统观念而发展起来的相互了解、志同道合的爱情,在封建意识或当今世俗偏见的压力下,要靠不折不挠的努力,才能开出奇葩之花。有成功的希望,更有失败的可能。

作为老三届的我,通过以“革命的名义”,而缺乏婚前基础的结合,并非出于本意;如此“先天不足”,加之婚后缺乏共同语言和追求目标,双方的感情日渐趋淡。爱情没有更新的迹象,处处存在裂……  P16-18

序言

一叠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书桌上。

张志萍女士希望我为她的作品选写个序,我不知写些什么为好,看了她的《最贵承欢父母膝下时》和她的《后记》,忽然感觉有点感想。

张志萍可以说是“解放日报的女儿”,这样说并不为过。她的父亲是解放日报的老职工,她从小在解放日报的宿舍区长大,从小受到她父亲带回家的《解放日报》和《支部生活》的熏陶,耳濡目染,解放日报的文化和传统影响了她。

张志萍十九岁进了解放日报,这是很特殊的。当时,大量知青回沪,在就业上遇到困难,上海采取了一条权宜之计,让他们的父母自愿退休或提前退休,空出编制让他们的子女顶替进单位。刚刚中学毕业的张志萍赶上了这个好时机。她的父亲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让张志萍顶替进入解放日报。于是,报社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起初都安排在工厂和后勤部门工作。但是,他们中不少人向往着编辑部,向往着当记者、编辑,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当时记者、编辑确是非常令人羡慕、充满挑战的职业。于是,他们上业大,攻读大专,拼命把文化知识的堡垒一个个攻下来,“梦,梦,梦,苦,苦,苦,电大三年,梦的三年,苦梦的三年,三年的电大”,张志萍这段咏叹式的文字,流露了她当时的心路轨迹。后来他们又读专升本,终于,其中有一些人进入了编辑部,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应当说,他们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我的印象她为此患过心肌炎,而作为女性,张志萍这段时间还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可想而知,她付出的往往是加倍的。进入编辑部前,她就向记者、编辑学习,写稿投稿:进入编辑部后,勤于笔耕,孜孜于分工的那块园地,一晃几十年过去,放在面前的这叠厚厚的书稿,便是她辛勤劳动的结晶。

“在职业生涯的32年,是‘解放’这个伟大的母亲哺育了我,“解放’这块肥沃的土壤滋润了我”,张志萍的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如果没有感情,那肯定是做不好的。在解放日报,解放人大都对自己的报纸怀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许多老报人,那真个是以社为家,青灯白报,焚膏继晷,呕心沥血,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当前,纸质媒体遇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如何去应对,报社一些员工不免为职业的前景担忧。我想报社集中了这么多优秀人才,将来总有一天会突出一条新路,咱们不能自乱方寸。因此,由张志萍的书,引出这么一些感想,我认为,那份对报社的感情非常非常珍贵。解放日报原副总编辑余建华

二0一三十一月

后记

后记

“心若在,梦就在”

张志萍

孩提时代,每天下午放学,就是翘首盼望在报社工作的父亲快快下班,因为在此时,我就可以看父亲带回来的很多报纸,有时还有《支部生活》。

女承父业。1981年3月,19岁的我有幸进入“解放日报”。

参加工作后,我边工作,边学习。到工交财贸部(现经济部)编辑的《上海经济信息》实习:还经常向党政部投稿。记得在1989年5月4日,那天“解放日报”上只有一则社会新闻,即由我和杨浦区公安分局的同志撰写的《影剧场屏幕上竟出现淫秽镜头》,稿件见报后,引起强烈反响,结果是那家影剧场停业整顿一个月。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1987年4月30日,我和新闻界同仁到海盐采访步鑫生回来后接到通知:5月2日到广告部报到。14年的广告编辑生涯,收获颇丰,我不仅结识了不少大名鼎鼎的企业家,还为上海洗衣机厂等不少知名企业创作广告词。其中为“水仙牌”洗衣机创作的广告词,分别在《解放日报》及《新民晚报》上刊登。我亲历了我国报纸广告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雁过留痕”,这是我在“卓越亚马逊”的用户名。因为喜爱写作,因为是新闻专业毕业,又因为读了中文专业专升本,我喜好写作的步伐一直没有停顿:《解放日报》、《新闻记者》、《上海经济信息》、《解放日报市郊版》、《青年报》、《社会报》等近10家报刊都留有我的“痕迹”。那时,虽然不在新闻岗位,但童年美好的梦想一直延续着,如同我手中的笔,虽然断断续续,但还是一直不断地前行着:

小时候,看《支部生活》,就是看封底图文并茂的“漫画小品”。

天遂人愿。

2001年3月,始终没有放弃新闻理想的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来到了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支部生活》。2005年,我有幸从老一辈党刊人手里接过了有着50多年历史的传统品牌栏目“漫画小品”的接力捧。承继着其辛辣、幽默的风格,并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新时期“漫画小品”的创新和发展。9年过去了,“漫画小品”栏目一如既往,深受各年龄阶层读者的喜爱,我个人因此多次获奖,其中2次荣获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一等奖。

如今,我在编辑部承担着品牌栏目“漫画小品”、“辣手”、“警钟长鸣”、“心事”、“书记手记”、“组工论坛”、“要刊选粹”、“互动平台”、“往来”等栏目的编撰工作。2005年4月14H发表在《解放日报》“朝花”版上缅怀我父母亲的散文《最贵承欢父母膝下时》,被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的《文学会馆.精华文摘》等所转载;2011年1月29日发表在《解放日报》“朝花”版散文《又见梁山》,被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光明网《作品·美文)副刊文萃”、凤凰网“娱乐”频道、上海戏剧学院官网、酷6剧场《专题》转载;2012~,以针砭时弊见长的漫画栏目“辣手”刊出不久,多次被《报刊文摘》转载。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从出版编辑到如今的新闻编辑,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欢笑:2010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责任编辑证》;2011年,我编辑的新闻漫画《俺就拿这个》荣获第20届上海新闻奖三等奖:2010年,《贪官价值变幻记》荣获2009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一等奖;2011年,《包养二奶的苦果》荣获2010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一等奖;2009年,《为了树立一个典型》荣获全国党刊研究会2008年度优秀稿件二等奖;2012年,《醉驾醉汉闹大街》2011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二等奖;2013年,《人事经理“冒领工资”吃官司》荣获2012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二等奖:2007年,《惠民之举,和谐之路》荣获全国党刊研究会2006年度优秀稿件三等奖。2008年,《各自为政,此地无银三百两》荣获全国党刊研究会2007年度优秀稿件三等奖:2009年,《玉器和瓦罐》荣获全国党刊研究会2008年度优秀稿件三等奖;2010年,《跌倒在“石榴裙”下的闹剧》获2009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三等奖;20lO年,《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荣获2009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三等奖;2012年,《勤业进取二十年》荣获2011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三等奖;2013年,《左手“情感”,右手诈骗》荣获2012年度全国党刊研究会优秀稿件三等奖。

今晚,2013年9月19日,在这个月圆人团圆的中秋之夜,坐在解放大厦19楼办公室里,望着窗外月朗星稀,我感慨万千,33年前进解放工作的一幕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在不久前。“小朋友”的称呼尚未褪去,却转身已成为一名党刊人。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必须时刻铭记在心的。如果说是我的父母把呱呱坠地的我从一个纤弱的婴儿呕心沥血地养育到我长大成人,那么,在职业生涯的32年,是“解放”这个伟大的母亲哺育了我,“解放”这块肥沃的土壤滋润了我,把我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培养成为如今在支部生活联系政法条线游刃有余的一名编辑记者。所以,思来想去,本书用我缅怀我父母亲的散文《最贵承欢父母膝下时》作为开篇,是最为恰当的,因为,我心中的这个“父母”,既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也是伴随我人生旅途中漫漫长路的“解放”这个父母。对此,我只有心存感激、感谢!感谢解放日报原副总编辑余建华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作序感谢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支部生活》主编周智强老师给我的全面指导并为本书起了《燕鸣集》这个富有诗意和内涵的书名,这对我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感谢解放日报党委原副书记兼《支部生活》主编施全根老师给我搭建了历练自己并展现才华的舞台,使我能爱我所爱,乐此不疲地耕耘自己钟爱的栏目感谢《支部生活》原主编徐仲达、副主编薛耀先在我人生旅途的关键阶段,对我的提携、扶持和点拨:我还要感谢执行主编童蒙志、臧利春等老师的言传身教,感谢曾经在我人生历程中无私帮助我的那些肝胆相照的师长和战友。情长纸短,恕我无法把那么多的“感谢”全部罗列出来,但对我生活成长道路上的所有“贵人”们,我都将永远铭记于心!

世事一切如白驹过隙。喜欢刘欢那荡气回肠的《心若在,梦就在》的歌词,也正因此,我给自己新浪微博的昵称设为“心若在”: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做最真实的自己,这才是我心中所希翼的。上苍不负有心人一一“心若在,梦就在”!

写于2013年9月19日中秋之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