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伴侣动物的故事/人与动物系列丛书》编著者陈玉珍。
大自然并非只孕育了人类这一物种,人类也本不是地球的主宰。早在古猿进化成人之前,许多鸟兽鱼虫已经在这里生存了亿万年。与他们相比,我们才是后生晚辈。后来居上的人类根据自己的利害和好恶决定这些“老前辈”的命运,或无情杀戮,或奴役驱使,这样的霸道和暴行是任何动物都不曾强加于人类的。毋庸讳言,人类对于某些“宠物”的亲近也首先出于自身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唯利是图、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令人厌倦、令人心寒,脆弱的人性需要情感的慰藉,因而求诸单纯、善良、美丽的动物朋友,于是产生了说不尽的故事,令人感叹□欷。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并不能拯救自己的心灵,唤醒人性复苏的是真善美,是创造了人类的大自然,是与我们和谐相伴于共同家园中的朋友。
《100个伴侣动物的故事/人与动物系列丛书》编著者陈玉珍。
《100个伴侣动物的故事/人与动物系列丛书》内容提要:伴侣动物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亲密伙伴。人们在与其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或生动有趣、或幽默搞笑、或令人感动并催人泪下的故事。本书通过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及家有伴侣动物的若干作者提供的文稿,从中精选了100个精彩的故事,辅以生动插图,让读者朋友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思索如何不离不弃地关爱动物。
当年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一次“贫代会”上,我被推荐为第一代知青车老板。在授鞭仪式上,当连长庄严地将马鞭递到我手中时,那神圣的场面、那激动人心的气氛,真使我有些“晕菜”了。
我接过的这挂车由里套马、外套马、穿套马和辕马组成的。辕马又高又大,是一匹儿马(公马)。由于它的皮毛呈青蓝色,又在青蓝色底上托着朵朵白色菊花图案,故取名“菊花青”。听当地人说:若不是它天生一副贼脾气,兽医拿它没辙的话,是难逃挨骟之厄运的。
尽管它经历了数载拉车磨难,但丝毫未减当年的雄风。它的脖子总是高高地昂着,两只眸子又黑又亮,仿佛每根鬃毛都渗透着阳刚之气。“呵,还是双眼皮呢,真是个“美男子”!”我不禁脱口而出。
“菊花青”有许多好外。我喜欢“菊花青”,它干起活来从不惜力耍滑。遇到阴雨季节,路上常常出现许多水坑,以致好多马车都陷在里面出不来,只好等着拖拉机往上拽。每当这时,“菊花青”露一手的机会就来了。就在车轮即将下沉的一刹那,只见它照着前边三匹套马的屁股“吭哧吭哧”就是几口。说时迟,那时快,四匹马就像离弦之箭一般呼啦啦地冲出泥塘,身后留下一声声惊叹和嫉妒。
我喜欢“菊花青”,它干起活来聪慧过人。每当给玉米、大豆蹬地时,前边不用人牵缰绳领路,它拐弯、掉头,既踩不着禾苗也走不错垄沟。有时不慎夹了马腿,无论是前腿还是后腿,不用人帮忙,它自己就能把夹着的腿抬过来……
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借上厕所和老饲养员熟睡之机,将“菊花青”高高悬在桩子上的缰绳放长一些,使它能够与邻近的牲口保持平等竞食的权利,然后再偷偷地给它撒些豆饼或麦麸子。每当这时,它都隔着马槽子把头伸过来,用它那毛茸茸的嘴巴在我身上蹭个没完,我轻轻地拍拍它的脑门:“你把我衣服蹭脏了,谁给我洗呀?别忘了,咱俩都是单身汉啊!”
经过两个来月的“贴秋膘”,眼看着“菊花青”一天天胖了起来。谁知好景不长,终于露了馅儿。为这事,马号班还特意召开了一次由老饲养员主持、连长参加的班务会,彻底批判我的“马道主义”。若不是念我年轻且“根红苗正”,非给我上纲上线不可。
1970年春节,没想到我盼望已久的、两年才有一次的探亲假竞被一纸强加于知青的、所谓的《倡议书》取而代之。大年三十晚上,女宿舍里整整地哭了一宿;而一墙之隔的男宿舍,则手敲饭盆、脸盆,足足地折腾了一个通宵。正所谓“男人烦了唱,女人烦了哭”嘛!这话一点不假。
我依偎在“菊花青”的身边,把连里发给我的那份花生和葵花籽一粒粒地剥好皮送到它的嘴里。我此时此刻又思念起北京的亲人,想起那天对我的班务批判会,两行热泪悄然滴落在了两颊上。“菊花青”看我伤心落泪,不安地打着响鼻,两只铁蹄“咚咚”地跺着地板。
大年初一的早晨,出工的号音又响了。为了响应《倡议书》的号召,连队里初一也没放假。我的任务是上山拉烧柴,那天非常冷,记得天气预报是零下38度。那一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半路上刮起了“大烟炮”,风夹着雪,雪裹着风,天空灰蒙蒙,地上白茫茫,难以分辨眼前飞舞的是天上正在降的雪花,还是被狂风刮起的积雪。尽管我的腿上打着绑腿,腰里扎着麻绳,寒风还是一个劲儿地往里钻。
四匹马蹬着没膝的大雪,顶着呼号的北风艰难地行进,车后留下了两行深深的雪沟。走不多远,雪沟即被席卷而来的“大烟炮”所吞没。到达山顶目的地后,我经过一番紧张的拼搏,一车烧柴很快就装好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对于在东北赶车的“车老板”来说是深有感触的:上山时是空车,爬坡时只要使劲儿往山上拉就行了,没有什么危险;下山时是重车,会产生巨大的冲力,在下山的路上,一旦赶车人摔倒在马车前,往往有生命危险。
车装得很高,晃晃悠悠的,坐在车上伸手够不着车闸,我只好倚车而行。
我用右手吃力地扳着车闸,左手牵着辕马缰绳,绕过了一棵棵的树墩,又躲过了一个个的雪坑,马车伴着“吱吱”的刹车声颠簸着行进着。突然,我一脚踩空,被一束榛柴棵子绊了个跟头,若想打个滚爬起来根本来不及。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完了!”万没想到就在我一头栽倒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菊花青”猛地将后屁股往后一蹲,几乎坐在了地上,两条前腿像两根木桩子一般死死地戳在了那里。它用身躯顶住了下滑的马车,一甩头叼住了我的破棉袄,使我腾空离开了地面。18岁那年我虽然很瘦,但体重也有110多斤,它就这样叼着我一步一蹲地下了山,到了山下才把我放下。
P12-P14
7年前,14岁的闹闹在我的怀抱中停止了呼吸,生离死别使我痛彻肺腑,从此不再养狗。他身后留下的空白,任何一只狗也不能填补。我不忍心再详述闹闹生前是如何可爱,每次回忆都是痛苦的折磨。在我的心目中,他不是宠物,而是我的一个孩子,我们家庭的一名成员,一个不可复制、无可替代的生命,一个朝夕与共、至死不渝的朋友。对待朋友,我不愿意使用无生命的“它”,而是称“他”
闹闹走后不久,在我家生活了7年的鹩哥也在一次突发事故中死去,我们把他埋葬在闹闹的身边,一个宁静而幽美的地方,让友谊和思念永驻。一年之内失去两个朋友,情何以堪?望着空空的鸟笼,这一次没能耐得住寂寞,我们很快又物色了一只形神酷似的鹩哥,虽然明知此君非彼君,说话的声调和内容也不相同,但总算是聊胜于无。他会说“你好”“你辛苦”“我爱你”,整日喋喋不休,给这个家又带来了生气。
迁入新居,我们在露台上种植了大片的爬山虎,青藤葳蕤,绿叶葱茏,招来许多野鸟,不是什么名鸟珍禽,只是寻寻常常的麻雀而已,叽叽喳喳,觅食草籽飞虫,也颇有意趣。我试着在栅栏内外撒了些玉米渣,麻雀们起初犹疑观望,不敢靠前,生怕中了圈套,落人罗网。大概是当年消灭麻雀的全民大战把他们吓破了胆,因此代代相传,对人保持着高度警惕。但是,当人不在的时候,他们还是禁不住诱惑,偷偷地啄食,只要一见人来,便哄然飞去。我乐此不疲,坚持投食,做这种不被信任的义举。久而久之,竟然达成了默契,_日三餐,麻雀们准时飞来就食。偶然投喂得晚了一点儿,就听得露台上雀儿吵得厉害,好似在催促快些开饭,我好不快活!露台上的鸟儿越来越多,种类也由麻雀扩展到喜鹊、鹧鸪、太平鸟,天天如约前来,数年如一日,冬夏不辍,雨雪无阻。我为这种信任感到骄傲。为了鸟儿,我推掉了多次外出的约请,在不得不离家数日的时候,也委托可靠的人按时给鸟儿喂食。即便在闹H7N9风声最紧的时候,无数家禽被扑杀,电视里呼吁居民不要和野鸟接触,我也仍然没有抛弃这些朋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岂能毁于一旦?我不能失信于朋友,何况是在对方处境最艰难的时候!
大自然并非只孕育了人类这一物种,人类也本不是地球的主宰。早在古猿进化成人之前,许多鸟兽鱼虫已经在这里生存了亿万年。与他们相比,我们才是后生晚辈。后来居上的人类根据自己的利害和好恶决定这些“老前辈”的命运,或无情杀戮,或奴役驱使,这样的霸道和暴行是任何动物都不曾强加于人类的。毋庸讳言,人类对于某些“宠物”的亲近也首先出于自身的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唯利是图、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令人厌倦、令人心寒,脆弱的人性需要情感的慰藉,因而求诸单纯、善良、美丽的动物朋友,于是产生了说不尽的故事,令人感叹□欷。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并不能拯救自己的心灵,唤醒人性复苏的是真善美,是创造了人类的大自然,是与我们和谐相伴于共同家园中的朋友。
人类需要朋友。朋友就是朋友,不是被你据为己有的私产,不是任你驱使打骂的奴仆,不是供你戏耍玩弄的玩物,而是彼此平等的、有尊严的生命。为了索取而付出,非交友之道;而无私的关爱和给予,才是友谊的化境。我们为朋友做了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