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由李涛主编,本书拒绝歌功颂德,回归真实历史:国内首套完全揭密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大惨仗败仗的重磅系列图书品牌。
权威专家作者团队,畅销书风格纪实手法: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保证史料真实,纪实故事手法保证好读好看。
100多幅珍贵图片,图文并茂还原历史现场。
全套大16开,党政机关团购推荐读物:符合历史发展观,全国各级政府党政干部、部队等最佳学习参考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涛 |
出版社 | 长征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由李涛主编,本书拒绝歌功颂德,回归真实历史:国内首套完全揭密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大惨仗败仗的重磅系列图书品牌。 权威专家作者团队,畅销书风格纪实手法: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保证史料真实,纪实故事手法保证好读好看。 100多幅珍贵图片,图文并茂还原历史现场。 全套大16开,党政机关团购推荐读物:符合历史发展观,全国各级政府党政干部、部队等最佳学习参考读物。 内容推荐 《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由李涛主编,史无前例的激战、空前绝后的惨烈、刻骨铭心的悲壮、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战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成为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战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通过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记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崭新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的全过程,重点描写了惨烈绝伦的湘江之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揭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诸多谜团。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惜别赤都 / 001 朱毛红军中没有了毛泽东 / 002 连政治局委员都无法得知的“机密” / 008 走,还是留? / 012 红军依依惜别雩都河 / 017 第二章 漫漫征程 / 023 骁勇善战的“南天王” / 024 问计“小诸葛” / 029 有道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 034 陈济棠沉思良久,下令:“敌不向我射击,不许开枪;敌不向我袭来,不准出击” / 039 第三章 曙光初现 / 047 开路先锋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 / 048 蒋介石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娘希匹!陈济棠,你坏了我的大事!” / 055 九峰山,林彪与聂荣臻发生了激烈争执 / 061 李汉魂一手拿着蒋介石的嘉奖令,一手拿着陈济棠的急电训斥:“我军以‘保境安民’为主” / 065 红三军团轻取宜章城,中革军委通令表扬 / 070 第四章 一箭三雕 / 073 蒋委员长喜出望外,“消灭共匪的时机已到” / 074 大敌当前,人人都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盘 / 080 曾向共产党建议把蒋介石抓起来的“剿共悍将” / 085 蒋介石在给薛岳的信中露出马脚 / 090 第五章 各怀鬼胎 / 095 重赏才能出勇夫 / 096 “小诸葛”摆开架式,要与红军“决一死战” / 101 刘斐一语“牛虽瘠而卧于豚上”,说到了白崇禧的心坎上 / 108 两害相较取其轻。“防共更要防蒋”的白崇禧向红军敞开了湘江大门 / 112 “工事星夜挖去,让红军通过” / 118 第六章 湘军善战 / 123 打游击出身的“剿共先锋” / 124 衡阳城,两名剿共悍将部署湘江会战 / 130 何键把决战地点选在了黄沙河,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 134 自古“无湘不成军”,湘军从来不缺悍将 / 138 第七章 急转直下 / 145 红军占领道县,毛泽东再献破敌良计 / 146 洋顾问制订四路入桂计划,硬要往蒋介石的口袋阵里钻 / 153 全州,红军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 163 红军再错渡江良机,一场空前残酷的血战不可避免 / 168 第八章 新圩血战 / 173 “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白崇禧杀了红军一个回马枪 / 174 彭德怀电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到四天” / 179 从百色起义中诞生的红五师与桂军血战新圩,三天两夜竟折损了三分之二 / 184 七十多年过去了,新圩当地的村民仍记着那场血战…… / 191 第九章 界首阻击 / 195 “红军中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曾是小叫花 / 196 血战光华铺,红十团一日之内竟牺牲了两位团长 / 204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 / 210 界首渡口,善打恶战的红三军团将士们杀红了眼,挥舞着大刀,扑向敌人…… / 214 第十章 脚山之役 / 219 脚山铺,面对猛扑过来的湘军四个师,林彪手里只有三个团 / 220 红一军团的对手是不怕死的湘军 / 224 身负重伤的易荡平举枪饮弹,杀红了眼的耿飚大吼:拿马刀来! / 231 何键的乘龙快婿险些抄了林彪的军团部 / 235 第十一章 壮士扼腕 / 245 悲壮的后卫军团 / 246 陈伯钧回忆道:“那时渡过多少就是多少,过不去就丢掉了” / 251 红三十四师全军覆没,成为湘江之战中红军最为惨烈的记忆 / 256 红八军团折损五分之四,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渡过湘江,身后只剩了一个小红军 / 262 第十二章 转兵贵州 / 269 面对血染的湘江,博古痛苦地拿起手枪,对准自己…… / 270 长征路上的悠悠担架情 / 277 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又有了发言权 / 284 红军转兵入黔,“双枪将”进退维谷 / 288 黎平,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发火了 / 295 第十三章 三士争功 / 299 “湘、桂军不是我们中央军监视压迫他们,一仗也不会打呀” / 300 清水关,广西兵缴了中央军的枪 / 305 “小诸葛”导演了一出“七千俘虏”的大闹剧 / 311 蒋介石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 315 尾声 雄关漫道 / 319 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猴子蛋”吓破了胆 / 320 扭转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在柏公馆里召开 / 324 参考书目 / 337 试读章节 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于是也就存在着人员的去留问题。 随主力西征,前途渺茫。但留下来,更是生死未卜。谁都清楚主力转移后,留守部队将面临几十万国民党大军的疯狂反扑。而且,留守部队16000余人中多数是伤员,有好多还是重伤员,根本不能参加战斗。这些人中受过正规训练的只有六七千人,其余的都是赤卫队员,很多人连枪都没有握过。十万红军主力尚不能保卫苏区,留下的这不足两万弱旅难道就能使苏区不陷入敌手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同转移计划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一样,留守人员名单也是由“最高三人团”一手决定的。在研究留守名单时,军事方面的干部征求了周恩来的意见,其他方面只告诉他一个数字。关于高级干部去留的标准,基本上是以李德等人的个人好恶划线的。 第一个被考虑留下的是项英。项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府副主席、中革军委代理主席,具有党、政、军全面工作经验,委任他为留守人员总负责,显然是最恰当的人选。项英临危受命,表示坚决服从。以后,项英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也有些失误。 第二个被列入留守名单的是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一个多月前,陈毅在兴国前线指挥作战时负伤,坐骨碎裂,此时正躺在医院的病房里休养。 对于留下体弱多病的瞿秋白,许多同志表示了不同意见。周恩来找到博古等人,希望他们多些仁爱之心,再慎重考虑一下。但博古坚持,理由很简单——瞿秋白正患肺病,不宜长途行军。项英更是直言不讳:那是资产阶级的感情,在阶级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搏斗中,只有残酷的斗争和无情的打击,才是坚强的革命者的党性1 1943年12月,张闻天在延安整风时曾回忆说: “瞿秋白同志曾向我要求同走,我表示同情,曾向博古提出,博古反对。” 另外,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何叔衡被留下;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毛泽覃和古柏被留下。刘伯承因反对过李德的瞎指挥,也被列入留守名单。后经周恩来力争,才允许随主力红军转移。 据叶剑英回忆:出发前,秘密准备,搞了登记表。对干部都审查,对出身不好的,犯过错误的,起义过来的,分成三类,一类可以随队出发,一类留在苏区,一类杀掉。还有的被视作犯过错误的红军指挥员,是被捆绑着出发的,被编在劳改队里。 许多年后,李维汉也在回忆中写道: 长征前,干部的去留,不是由组织局决定的。属于省委管的干部,由省委决定报中央;党中央机关、政府、部队、共青团、总工会等,由各单位的党团负责人和行政领导决定报中央。决定走的人再由组织局编队。中央政府党团书记是洛甫,总工会委员长是刘少奇,党团书记是陈云。这些单位的留人名单,是分别由他们决定的。部队留人由总政治部决定,如邓小平随军长征就是总政治部决定的。我负责管的是苏区中央局的人。中央局有组织局、秘书处、宣传部。组织局还管妇女工作。中央局的秘书长是王首道,当时机要工作是邓颖超管的,李坚真也搞机要工作,他们三人都是随军长征的。 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留下一个领导机关,坚持斗争,叫中央分局。成员有项英、陈毅、瞿秋白等同志,由项英负责。关于留人问题,我没有参加意见,也未过问,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决定的。但我负有直接责任的有4个人,他们是毛泽覃、周以栗、陈正人、贺昌。 P12-13 序言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接连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的中央红军在兴安、灌阳、全州之间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近30万“追剿”大军血战四天四夜,终于突破了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长征出发时8.6万余人,经过湘江战役的损失加上此前通过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的损失,锐减到3万余人。湘江之战成为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战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相对失败而言,成功总是更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和认可,也会拥有更多的花环和掌声。但就其价值而言,失败的教训可能会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更为宝贵。从失败的血与泪的阵痛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往往会比从成功中总结出来的更刻骨铭心,也更有价值。 一个人如此,一支部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亦然。 如果说长征是震惊寰宇的壮举,那么湘江血战便是这一壮举中令人瞩目的巨大红色惊叹号。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悲壮而厚重,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和启迪。 当我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那幅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历史画卷,寻找那段不朽传奇,同时更在寻找一个答案——在那生死存亡的绝境中,我们的先辈是以怎样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杀出一条血路,把中国革命的火种和希望带向前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值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回顾77年前那悲壮的一页,不禁感慨万千——我们党走过的并非一条平坦大道,经历过苦难,遭受过挫折,甚至陷入过绝境。我们党为什么能绝处逢生,在挫折中奋起,从苦难走向辉煌? 就因为我们党能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更敢于坚持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这也正是我写此书的初衷。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军事科学院刘志青研究员审阅了书稿,长征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陈锡祥为此书最终付梓作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以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 涛 2012年10月于京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