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六零学人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李军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由李军著,收在本书三个部分中的文字大致可以归入“美术史研究”、“文学与美术批评”和“美学与文化理论”的领域。乍一看,各辑文字因为分属不同的学科,涉及广泛的中外语境,它们之间唯一的共性,似乎仅在于其作者的同一。当然,从另外一种意义上,亦可谓这是作者的分裂乃至失败。因为,当作者毫无顾忌地穿越学科的边界,犹如游牧民信马由缰地驰骋于知识的草原,以为天下之美尽归于己之际,殊不知,恰如历史上建立的所有游牧帝国,都避免不了迅即土崩瓦解的命运,这一行径恰好证明了,骑手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曾为他所有;骑手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迅速地离他而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他的骄傲所留下的,除了众多漫漶而杂乱的足迹之外,似乎只有天地之间的寂寞。

目录

序 忧心忡忡的蚂蚁

美术史研究

 历史与空间

——瓦萨里艺术史模式之来源与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教堂的一种

  空间布局

引言 “可见的艺术史”

一、瓦萨里艺术史模式:一个想象中的殿堂

二、《最后审判》图像与西斯廷礼拜堂的图像程序

三、另一类图像传统:《方济各生平》祭坛画

四、原型: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上堂图像与布局

五、几个相关图像与历史问题

尾声 空间的历史叙事

 起源与终结

——从瓦萨里到丹托的现代艺术史体制研究

引言 黑格尔与艺术史叙事

一、谁是真正的现代艺术史之“父”?

 1.冈布里奇基本观点陈述

 2.艺术史的“遗传”

 3.瓦萨里的“艺术世界”:艺术、历史与空间三位一体

 4.乌菲奇的综合

 5.从瓦萨里回看温克尔曼与黑格尔

 6.父—子关系与现代艺术史建构的逻辑

二、现代艺术史的终结

 1.“艺术的终结”

 2.“艺术史的终结”

 3.“博物馆的终结”

结论 现代艺术史体制之完成

 弗莱彻尔“建筑之树”图像渊源考

一、弗莱彻尔“建筑之树”考

 1.《比较法建筑史》的特征

 2.“建筑之树”的两种图像

 3.“历史风格”与“非历史风格”辨

 4.图式A与图式B

二、“树形图”图像渊源考

 1.“谱系树”

 2.“知识树”

 3.“耶西树”

 4.“历史之树”

 5.“血亲树”

 6.另一种“生命树”

三、简短的总结与预期

 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

——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

  问题之提出

一、梁、林早期建筑设计风格辨析

二、“现代古典主义”与“适应性建筑”辨

三、1932年:断裂与延续

四、“结构理性主义”辨

五、林徽因的天性与艺术趣味

六、专业语境:艺术史的作用

七、接受的历史契机

文学与美术批评

 灵魂的显形及其命运

——卡夫卡的《变形记》

一、作为方法的“变形”

二、作为主题的“变形”

三、《变形记》的秘密

四、精神的现代命运

 父性的衰落:当代文艺中的男性形象(上)

一、父亲的形象史

二、复归于婴儿:一部退缩的历史

三、脆弱的男性

四、逆子的回归

 大地浪子:当代文艺中的男性形象(下)

一、历史语境

二、人民之子

三、神性的骄子

四、两类女性形象

五、真正的人是X

 母性·长女·幼女:当代文艺中的女性形象320

一、样板戏中的三类女性形象

二、母性的牺牲与救赎

三、负重的长女

四、逃离的幼女

 猫眼的视觉:当代美术杂评

一、“配猪”事件:兽与人

二、漂浮的女人世界

三、汉语油画——从“美术批评家94年度油画提名展”谈起

四、女性绘画中的自我意识——关于《女画家的世界》

五、爱江山恰如美人

六、前卫艺术的肉身何为?

七、沙上的痕迹——朱永灵其人其书

八、建筑的“脸皮”有多厚?

九、最崇高的形象

十、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美学与文化理论

 论中国艺术的诗心

一、为天地立心:中国艺术的诗心及其哲学基础

二、诗言志:诗心的基本结构

三、诗以道性情:诗心情感论

四、意象与意境:诗心意味论

 转型期的心理—文化理论

一、西方的心理—文化转型理论:经典俄狄浦斯情结及其新近

 发展

 1.经典俄狄浦斯情结的基本内容

 2.拉伊奥斯情结或者阉割情结

 3.拉康的“象征秩序”与“象征阉割”

 4.克里斯蒂娃:记号反对象征

 5.性别主体的理论:一种必要的补充

二、“家”的情结:俄狄浦斯情结的中国化

 1.子—父关系

 2.子—母关系

 3.自性(性别)模式

 4.转型期的性别主体:面向异性存在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理论模式比较研究

一、文化遗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文化遗产的两种保护模式

三、欧洲文化遗产修复的主要流派

四、布兰迪的修复理论

五、《威尼斯宪章》关于修复的基本原则

六、中国的“修旧如旧”

后记 依然睽异的古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