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阳编写的《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主要剖析了目前存在的几个跨国中央银行,尤其是欧洲中央银行,力图从跨国中央银行这个视角来研究货币联盟。本书对欧洲、东加勒比、非洲、海湾国家的货币联盟与跨国中央银行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作者对欧洲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与内部管理进行了研究,这对于研究跨国中央银行甚至国别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然后,本书又介绍了加勒比共同体、东加勒比国家组织以及东加勒比中央银行,对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由货币联盟走向经济联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书中海湾国家货币联盟也进行了研究。最后,本书研究了中国与亚洲及全球金融合作的路径、与亚洲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目前东亚金融合作状况以及中国的总体货币战略、阶段目标及政治经济策略,提出要把人民币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中国远期货币战略。
李京阳编写的《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从跨国中央银行的视角来研究货币联盟。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地货币联盟的组建蔚然成风,建设速度很快,这必将深刻地影响未来世界货币与经济格局,我国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局面。那么,全球快速推进的货币联盟现在到了一种什么状况?它们的历史、现状如何?有什么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存在什么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了解清楚。所以,研究货币联盟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阶段的要求。
为什么从跨国中央银行角度来研究?因为跨国中央银行是货币联盟能够巩固、持久和继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判断一个货币联盟发展阶段高低的重要指标。不设立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一般采取的是成员国之间不同货币可兑换的合作,成立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则意味着货币联盟内由跨国中央银行发行同一种货币,而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货币联盟有着本质的区别。拥有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对于重塑国际经济乃至政治格局可能会有重要影响。所以,本书选择已成立或将要成立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作为研究对象。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联盟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金融合作理论、亚洲货币合作理论以及部分中央银行理论。其中,最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联盟理论是本书基础的、核心的理论。本书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不同年代和不同经济学家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以及最优货币区标准、分析方法、不足、最新进展等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最优货币区与亚元区的设想、亚洲货币合作的因素分析、最新进展以及合作方式的比较。
货币联盟与经济联盟谁先行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欧盟事实上是经济一体化先行,货币联盟后行,建立货币联盟后再去进一步深化经济一体化。而西非、中非、加勒比、海湾以及太平洋岛国等则是先建立货币联盟,推出共同货币,然后再推进人员、资本、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的经济联盟(如关税同盟等)。当然,无论欧盟还是其他地区,哪个先行并不是绝对的,货币联盟与经济联盟的建立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促进。实际上,货币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阶段。本书通过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文献回顾,指出经济一体化有六种形式,分别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或称经济与货币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虽然这六种形式依次反映了经济一体化的逐级深化,但一体化的不同层次并不意味着不同的一体化集团必然从现有形式向较高级形式发展和过渡。也就是说,阶段之间不一定具有必然过程,因为一体化目标有高有低,范围有宽有窄。但是,不论是哪种形式的一体化,都涉及成员国将局部权力让渡给共同体的问题。权力让渡的程度,一般都取决于一体化目标的高低。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但它也只是较高级阶段的一体化,而不是最高阶段的一体化。最高阶段的一体化,意味着全体成员国接受单一经济政策的约束。它不仅包括经济同盟的全部特点,而且各成员国还统一所有重大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福利政策、农业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及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并由相应的跨国机构来执行共同的对外经济政策。这样,该集团相当于拥有了完全的经济国家地位。经济一体化到了这个阶段,意味着各国已经让渡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主权,在此发展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政治方面的主权让渡,如把外交、国防等主权也让渡给跨国机构,这样,可以理解为形成了一个新的国家。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历史上的传统习惯不同,从而使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大致可归纳为一元中央银行体制、二元中央银行体制、复合中央银行体制、准中央银行体制、跨国中央银行体制五类。本书主要是剖析目前存在的几个跨国中央银行,尤其是欧洲中央银行,力图从跨国中央银行这个视角来研究货币联盟。
成立跨国中央银行离不开货币联盟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前期合作,历史上中央银行的合作状况如何呢?本书专门回顾了国际中央银行一百多年的合作史。国际上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从最早偶发式的双边合作到后来固定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合作的政治、经济背景各不相同,合作的目标由货币稳定向金融稳定转变,合作的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清算银行在国际中央银行合作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被称为“中央银行家的俱乐部”,它为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目前国际清算银行成员扩大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在墨西哥和中国香港设立代表处,并且协调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活动,它在国际中央银行合作及金融合作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国际清算银行在中央银行合作中所起的作用,一是为合作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中立平台,即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的中央银行行长还能够坐在一起交流信息;二是确保了合作的持续性和深度;三是通过平时定期开会在中央银行行长问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这为一个成员国出现危机时,其他成员国迅速进行多边援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其下属的银行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对全球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与监管理念、监管标准的提升和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随着其成员中央银行的范围扩大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它对全球中央银行合作的凝聚力与示范效应将越来越大。
在对相关文献及国际中央银行合作情况进行回顾之后,本书对欧洲、东加勒比、非洲、海湾国家的货币联盟与跨国中央银行进行了分析。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分析了欧洲历史上存在过几十年的拉丁货币联盟、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以及目前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对拉丁货币联盟和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分析了其成立的背景、运作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分析了其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进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总结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能够成立的五大原因,分别是:政治方面有意愿、经济方面有利益、文化方面有基础、制度方面有约束、外部环境有可能。
作为现存跨国中央银行的典范,欧洲中央银行无疑是分析跨国中央银行的重点。通过对其仔细剖析,可以发现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书阐明了欧盟与欧元区复杂的成员国状况,分析了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目标与职责、独立性和作用,并对欧洲中央银行成立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还分析了成员国中央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联盟中的作用,得出了货币联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成立跨国中央银行的结论。本书还研究了欧洲中央银行的治理结构,对欧洲中央银行目前的投票规则以及成员国不断扩展后的投票规则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其他地区为跨国中央银行制定规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跨国中央银行在货币联盟中的作用为:(1)使观念上的一体化清晰可见,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信心;(2)使货币联盟更加巩固,难以走回头路;(3)有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4)使货币联盟日常事务的处理得到保障;(5)有助于提供范围更广的金融基础设施,从而扩大市场有效范围;(6)有助于增强各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对欧洲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与内部管理进行了研究,包括货币政策业务、外汇业务、支付清算体系、欧元发行、统计业务、经济研究、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职责、资金来源与货币发行收入分享、职员管理和薪酬体系等全方位的业务,这对于研究跨国中央银行甚至国别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介绍了加勒比共同体、东加勒比国家组织以及东加勒比中央银行,对其各自的基本概况和成员国状况等进行了阐述,对东加勒比中央银行的成立、历史、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法律框架等进行了介绍,对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由货币联盟走向经济联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非洲的一体化组织、货币联盟及跨国中央银行也是本书研究的重点之一。非洲是目前各大洲区域一体化组织和货币联盟组织最多的大洲,各种组织层出不穷,各组织的成员国交叉重叠,关系异常复杂。本书对这些组织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非洲各区域一体化组织情况一览表。首先分析了非洲经济的最新进展并进行了评价分析;其次介绍了非洲区域一体化组织状况并进行了评述,共介绍了非洲联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东非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萨赫勒一撒哈拉地区国家经济共同体七个区域一体化组织,并全面、深入分析了非洲区域一体化组织的不足;最后对非洲的货币联盟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西非和中非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货币联盟及其各自的跨国中央银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和中部非洲国家银行,研究了目前存在的全非洲跨国中央银行的前身——非洲中央银行协会的货币联盟发展计划。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研究了海湾国家货币联盟。先介绍了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概况及其经济一体化总体进程,然后研究评述了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经济结构与资源状况及实现货币联盟的各方面有利、不利因素。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最后研究了中国的货币战略选择。研究了中国与亚洲及全球金融合作的路径、与亚洲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目前东亚金融合作状况以及中国的总体货币战略、阶段目标及政治经济策略,提出要把人民币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远期货币战略。
1.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总体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2.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及基本思想
2.1.1 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
2.1.2 最优货币区标准
2.1.3 最优货币区分析方法
2.1.4 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中的不足
2.1.5 关于欧元的激烈争论
2.1.6 实证证据
2.2 货币联盟理论的演变及最新发展
2.2.1 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
2.2.2 20世纪80年代后理论的新进展
2.3 关于亚洲货币合作的理论研究
2.3.10CA标准与“亚元” 区设想
2.3.2 制约亚洲货币合作的因素分析
2.3.3 合作的最新进展及合作方式的比较短期、中长期的选择
2.4 简评
2.5 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构成简述
2.5.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2.5.2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体系构成
2.5.3 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
2.6 中央银行的机构类型与资本类型概述
2.6.1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2.6.2 中央银行的资本类型
3.国际中央银行合作史
3.1 中央银行合作的目标沿革、工具以及程度
3.1.1 中央银行合作的目标沿革和工具
3.1.2 中央银行合作的程度
3.2 中央银行合作史
3.2.1 典型金本位制下的中央银行合作
3.2.2 战争期间的合作、货币稳定以及国际清算银行的成立
3.2.3 合作的失败(1934-1945年)
3.2.4 中央银行合作程度的提高(1950-1973年)
3.2.5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1972-2005年):从货币稳定到金融稳定
3.2.6 小结
4.欧洲货币联盟的实践及经验
4.1 拉丁货币联盟
4.2 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
4.3 欧洲货币联盟的进程
4.3.1 欧洲一体化的思想渊源
4.3.2 欧洲经济共同体:从关稅同盟到共同市场
4.3.3 欧洲货币体系
4.3.4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
4.4 欧洲货币联盟实践的经验
4.4.1 政治方面有意愿
4.4.2 经济方面有利益
4.4.3 文化方面有基础
4.4.4 制度方面有约束
4.4.5 外部环境有可能
5.欧洲中央银行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的地位与作用
5.1 欧盟与欧元区成员概况
5.2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内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
5.2.1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内机构之间的关系
5.2.2 欧洲中央银行的特殊地位
5.2.3 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是欧元体系的组成部分
5.2.4 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地位
5.3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目标与职责
5.3.1 基本目标:价格稳定
5.3.2 支持总体经济政策
5.3.3 公开市场经济原则
5.3.4 欧元体系的基本任务
5.3.5 其他任务
5.4 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5.4.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5.4.2 影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其他因素
5.4.3 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5.4.4 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制约
5.5 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元体系中的作用
5.5.1 决策中心作用
5.5.2 确保政策执行一致性的作用
5.5.3 监管作用
5.5.4 顾问作用
5.6 欧洲中央银行自运行以来的总结
5.6.1 欧洲中央银行运行以来的成绩
5.6.2 欧洲中央银行面临的挑战
5.6.3 成员国中央银行在欧元体系中的作用
5.6.4 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联盟中的作用
6.欧洲中央银行的业务与管理
6.1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6.1.1 理论基础
6.1.2 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战略
6.1.3 货币政策运行
6.2 对外业务
6.2.1 外汇业务
6.2.2 外汇储备管理
6.3 金融服务业务
6.3.1 支付清算业务
6.3.2 欧元货币发行业务
6.3.3 统计工作
6.3.4 经济研究
6.4 欧洲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贡献
6.4.1 欧元体系金融监管的制度框架
6.4.2 欧洲中央银行对金融监管的贡献
6.5 欧元体系资金来源及分配货币发行收入的管理
6.5.1 欧洲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6.5.2 货币收入分享
6.6 欧洲中央银行的职员管理
6.6.1 欧洲中央银行职员管理概况
6.6.2 欧洲中央银行职员的具体管理
6.7 欧洲中央银行的财务运营状况
7.东加勒比货币联盟
7.1 加勒比共同体
7.1.1 加勒比共同体概述
7.1.2 加共体的成立及主要活动
7.1.3 加共体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7.2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7.2.1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概述
7.2.2 东加组织在国际上和加勒比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7.2.3 东加组织由货币联盟走向经济联盟的最新进展评述
7.3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
7.3.1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概述
7.3.2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简史
7.3.3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的法律框架
7.3.4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8.非洲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与货币联盟
8.1 非洲经济发展状况
8.1.1 以往非洲经济发展概况
8.1.2 非洲经济的最新进展
8.2 非洲区域一体化组织状况及评述
8.2.1 非洲主要区域一体化组织概述
8.2.2 计划成立货币联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简介
8.2.3 非洲区域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8.3 非洲的货币联盟现状及前景
8.3.1 非洲货币联盟进展概述
8.3.2 西非与中非货币联盟状况介绍
8.3.3 西非与中非的跨国中央银行
8.3.4 非洲中央银行协会的货币联盟计划与进程
9.海湾国家货币联盟
9.1 海湾合作委员会基本情况
9.1.1 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立
9.1.2 海合会的组织机构
9.1.3 海合会的宗旨、目标
9.2 海合会1981-2008年经济一体化进程
9.3 海合会共同市场及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进展情况评述
9.3.1 海合会实现货币联盟的有利因素
9.3.2 海合会实现货币联盟的不利因素及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因素
10.中国的货币战略选择
10.1 中国与亚洲及全球金融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
10.1.1 霸权周期理论
10.1.2 中国在亚洲的地缘政治与经济背景
10.2 目前东亚金融合作状况
10.2.1 《清迈倡议》
10.2.2 政策对话和经济监督机制的建立
10.2.3 亚洲债券基金
10.3 中国参与亚洲和全球金融合作的政治经济策略
10.3.1 中国参与亚洲和全球金融合作的总体原则
10.3.2 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巨大利益——终极目标
10.3.3 中国参与亚洲及全球金融合作的政治经济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过去、现在和正在酝酿的货币联盟
附录2 法属太平洋地区的跨国中央银行——法国海外货币发行机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