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气象的故事/我的第一堂科学知识课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韩)金南吉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台风的名字有140个?天上会扑通扑通掉下大鱼?海水变成彩色的时候,鱼虾会大量死亡,难道是世界末日的征兆?

金南吉编著的《图解气象的故事》是“我的第一堂科学知识课系列”的第二册,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各种气候的成因,也教小读者听懂天气预报中的专有名词,在增进气候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引导小读者思考背后的环境议题,是学习气象知识的最佳读物!搭配百余幅逗趣可爱的插图,深入浅出地解说基本科学知识,还穿插活泼有趣的对白,更能加深小朋友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阅读本书,小朋友将在聆听故事的情境下,自然而然地吸收科学知识,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内容推荐

恐龙和长毛象曾活跃在远古时期的地球上,如今却成了博物馆中的化石。为什么会遭到灭绝的命运呢?比较确定的答案是,它们无法适应剧烈改变的气候。

人类能成为现在地球上的强势物种,是由于人类懂得利用火、缝制衣服、盖房屋、克服严寒的气候,撑过了冰河期。

即使是科技进步的现代,人类仍继续与气候对抗。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每一天几乎都有自然灾害发生:洪水、森林大火、干旱、暴风雪、飓风、龙卷风、台风……

季节是怎样形成的?天气跟气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风?“地球变暖”是什么?“温室效应”如何产生?“节能减碳”为什么那么重要?金南吉编著的《图解气象的故事》告诉你各种气候的成因,也教你听懂天气预报中的专有名词,在增进气候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引导你思考背后的环境议题。

《图解气象的故事》适合7-10岁亲子共读或8-14岁孩子自主阅读。

目录

前言

天气和气候

每个国家的气候都不同

季节是怎么形成的?

不断循环的风

高气压和低气压

狂风暴雨,热带性低气压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效应

步步进逼的气候异常现象

可怕的大自然灾害

四季分明的中国

地球变暖的元凶

面临枯竭的化石燃料

替代能源与环境

气候常识问答题

气候相关名词解释

索引

试读章节

高气压和低气压

空气是有重量的,因为重量而产生的压力就称为“气压”,不同重量的气压在大气中流动着。一般来说,大气中气压比邻近地区的气压高时称为“高气压”,比较低时称为“低气压”。

我们平常完全感觉不到气压高或低。但是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登上高山时突然觉得耳朵很闷。那是因为山上与山下的气压差异,耳朵里的平衡失调所产生的现象。

在气象上,高气压区通常天气晴朗,低气压区则常是阴雨天气。因此人们常依据这两种气压的变化来判定天气的好坏。

两种气压互相维持平衡时,大致上会是持续稳定的天气。但是地表的空气受热到一定程度时,体积会膨胀,密度会变低,开始往上升,边上升还会边降压、膨胀与降温,甚至带动周围的空气一起往上升,形成上升热气流。如果热气流强度够大,会让稳定的气压失去平衡。

炎热的天气会使地表的水体蒸发,形成水蒸气,很多水蒸气随着热空气上升进入大气时,空气的密度会升高,然而热空气膨胀时,必须推开四周的空气,耗损本身的热能,会导致周围的温度快速下降。这时大气中的水蒸气会瞬间凝结,转变成云。这种低气压发达的状况称为“形成了低压槽”。

高气压和低气压在低压槽中激烈地争斗。假如低气压在这场争夺战中占得上风,形成锋面,天空会被巨大的云朵覆盖,随即开始下雨。

一般来说,下大雨时,云朵像千层糕一样一层层叠起来,这种云称为“积雨云”,积雨云覆盖天空,变成一片乌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云朵层层叠起来时,阳光没办法穿透云朵,只会在较低处的云朵造成阴影,因此天空乌云密布,天色阴暗。

云是由无数的微小水珠形成的,它们会互相凝聚,变成较重的大水珠后,便会往下掉落至地面,这就是雨滴。冬天时则是变成雪,飘落下来。在仲夏,有时云朵里的水珠碰撞冷空气,会突然结冻,变成冰雹掉落下来。冰雹有很多种,有的像豆子一样小,有的像栗子一样大。无论是哪种冰雹,一旦落下来,都会伤害到农作物。冰雹总是在突然间急速形成,连气象局都无法预报。

雾是微小水珠飘浮在低处的状态。某一区域的大气压全面降低时,水蒸气没办法上升,便逗留在地面附近徘徊。在清晨时,池塘上会升起水雾,这水雾就是水蒸气凝结成的。随着温差越来越大,大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成雾。雾在夏天时结为露水,冬天时则结为霜而落下。

打雷与闪电:云层内的各种微粒因为互相碰撞摩擦而累积正负电荷。电荷平常不会流动,但在饱含水汽的乌云里,则会展现可怕的威力。

乌云移动时,充满湿气的大气中开始有电荷流动。电荷具有顺着湿气聚集在一起的性质,到了某一瞬间,会突然放电以便释放电能。

你们都曾看过天际射出一道很亮的光线后,紧接着听见巨大的声音的现象,那光线就是闪电——也叫做霹雳或落雷。闪电主要发生在云朵之间,但云与地面之间也会发生。

闪电后一定会打雷。打雷是云间电荷突然放电时,使空气瞬间膨胀所发出的声音。闪电后才打雷,是因为光速比音速快。光速每秒30万千米;音速每秒才340米而已。就像在山上高喊“呀呼!”过了一会之后才会听见回音一样。

闪电会优先落在高地或容易导电的地方,因为一般物体都带有静止电荷(静电),尖端处的电荷比一般表面更集中,在闪电等强电场作用下,尖端处的电场强度剧增,很容易使周围的空气电离(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变成离子的过程)而放电,称为尖端放电,会吸引闪电产生连结,因此很多时候闪电会落在高塔或金属物体上。闪电会在一刹那间释出非常大的电能,因此万一有人被它击中就很难活命。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危险,装设避雷针是常见的方法。高耸的建筑物都会装设避雷针。形状如三叉戟的避雷针,具有将闪电引导至地底的功能。

人处在没有避雷针的空旷平地上时,要特别注意。闪电可能下一瞬间就落在最突出的物体上,因此非常危险。为了避雨而站在大树下,人和树一起遭到雷击的概率很高,在空旷平地撑雨伞也很危险。总之,天气开始变阴时就先远离危险场所是最安全的做法。

P32-37

序言

在地球的大自然环境中,气候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恐龙和长毛象曾活跃在远古时期的地球上,但这些雄霸一方的主角早就消失在历史中,只留下化石。它们为什么没办法继续传宗接代而是遭到灭绝呢?虽然有很多种说法,但可以确认的事实是,它们因为熬不过气候变化而绝种。

地球的年平均气温原本是15摄氏度,这是我们生存时最舒适的温度。可是工业化带来了平均气温的变化,人类为了获得工业化的能源,变得像土拨鼠一样,开始挖掘化石燃料。人类的生活越讲究舒适,需要的化石燃料就越多,人类搭乘“文明发展”的快速列车,不断往前奔驰。结果,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使得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4摄氏度。

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几乎天天发生自然灾害。洪水、森林大火、干旱、暴风雪、酷暑、台风等接二连三,发生在全球各地。有些地区数十年来第一次降下大雪;有些地区气温飙破40摄氏度;也有些地区持续下了好几天的大暴雨,造成洪水。而地球变暖的元凶就是我们自己,大家都被关在15.74摄氏度的地球温室中。也就是说,大自然灾害的火苗随时都有可能掉到我们头上。地球的脾气为什么变得这么恶劣呢?

本书除了介绍一般的气候常识,也说明为什么气候会与人类为敌。希望大家阅读本书之后,在增加气候知识之余,也能仔细思考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问题。

金南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