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奖励出好孩子
分类
作者 (美)维吉尼亚·M.谢勒//梅格·F.施耐德//邦妮·马修斯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维吉尼亚·M.谢勒编著的《奖励出好孩子》用一种方式激励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们做出良好表现,不求助于责骂、威吓或是收买是家长们面临的首要挑战。清晰、简单的步骤帮助家长学到用创造力的方式去改变自己孩子的问题行为个性化的方案帮助孩子为他们所取得的新成就感到自豪,深入揭示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及激励办法。多样性、有趣的图表、证书工具吸引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帮助孩子们改善自己行为,解决孩子拖延上床时间、不做家务、难以静心完成作业、难与伙伴相处、无法按时上学等困难。

内容推荐

维吉尼亚·M.谢勒编著的《奖励出好孩子》讲述了:你还在用责骂、威吓或是收买的方式规范孩子的行为吗?《奖励出好孩子》用一种激励方式培养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们做出良好的表现。奖励方式能“吸引孩子表现良好”。奖励,而不是贿赂,是奖励方案的核心所在。

目录

我们的故事

第一部分 关于奖励方案

 第一章 “不!我不要!”——奖励方案介绍

 第二章 是贿赂还是奖励?——关键的区别

 第三章 制订和实施你自己的奖励方案

第二部分 该行动起来啦:奖励方案示例

 引言

 第四章 “我不跟你玩儿了!”——和他人的相处之道

 第五章 “你可以快一点吗?”——按计划行事

 第六章 “我睡不着!”——解决睡眠问题

 第七章 “今晚不洗头!”——不再为个人卫生问题烦恼

 第八章 “是他先打我的!”——和兄弟姐妹相处

 第九章 “我一会儿再做!”——做家务

 第十章 “我没什么作业!”——减少作业忧虑

第三部分 你的工具箱:奖励方案图表及其他

 引言

 第十一章 图表及活动指南

活页部分 活页图表、奖品、合约及其他

试读章节

多年以前,当我的儿子还在读幼儿园时,我很幸运地遇见了珍妮特·奥弗林,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母亲。和我的儿子一样,她的孩子也很固执,总是按自己的想法做事。珍妮特和我很快发现,我们对开发积极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去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珍妮特在设计独特的图表以及奖励活动方面极具天赋,与我想要找到方法激发孩子兴趣的愿望非常契合。在安排好合作日程,交换关于我们的儿子适应新学校的意见,讨论我们年幼的孩子发生的一些趣事时,珍妮特和我意识到我们的想法及经验可能对其他父母也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开始着手写这本书。

 我还记得那个下午,我坐在珍妮特的厨房里,注意到厨房冰箱上的“喂小猫图”。珍妮特3岁的女儿拒绝喝一种令人讨厌的粉乎乎的东西(大夫开的中耳炎抗生素),直到珍妮特画了一只小猫。每次当孩子喝了药,她就可以用食物贴纸“喂”小猫。“好主意!我们把它放进书里吧!”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恐龙乐园图”和“欢迎来到动物园图”的灵感来自于我们的孩子对动物的迷恋。当我把“欢迎来到动物园图”贴在他床头的墙上,并加上每晚增加一种动物种类的奖励后,我家那个学龄前儿童终于开始配合刷牙。这张图变成了墙上一个非常棒的装饰品,它伴随着我们的日子,也成为孩子童年最值得在心底珍藏的回忆。许多奖励方案示例,比如为改变刷牙习惯的这个示例,都是根据我们为自己的孩子设计的实际方案制订的。

显而易见的是,这本书不是心理学实验室或是专业研究小组的作品,这是两个母亲致力于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珍妮特是一名职业治疗师,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应用到养育孩子上。坦率地说,写这本书时的兴奋感也帮助我们在面对养育子女的艰辛和挑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本书因为工作压力被搁置了一段时间,家庭生活限制了完善手稿和寻找愿意考虑非传统类型图书的出版商的时间。然而,流逝的时间有着意想不到的益处。在本书快要出版时,我们的孩子已经即将成年。我现在可以证实在文中的争论——在孩子幼年时恰当地使用奖励不会造成个人对每个成就都期待奖励的后果!珍妮特和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孩子在追寻他们自己选择的目标途中并没有为他们付出的努力要求外界的报酬。他们变得乐于迎接挑战,为家庭或社区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我与其他人分享这本书的进阶版时,我很高兴收到了热情洋溢的反馈。曾在我的私人诊所向我咨询过在养育孩子时面对的挑战的家长们,在本书中都找到了有用的建议。此外,我在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指导的研究生和实习生也都告诉我,这些图表和奖励活动比他们在培训时接触过的同类方案更富想象力。

当梅格·施耐德加入我们团队时,这本书日臻成熟。

P1-2

序言

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大多信奉“不打不成才”“黄荆棍下出好人”之类的教育理念,严父慈母往往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遇到孩子的问题行为(如不认真完成作业、说脏话)或一些原则性问题(如偷拿家里的钱)时,多以责骂或体罚解决。相信在那个年代,没尝过“竹笋炒肉丝”滋味的孩子少之又少。这种方式至今仍有父母采用,尽管当年他们在挨揍时曾在心里默默发誓说以后肯定不会碰自己孩子的一根小手指头。

那么,这种方式的效果如何呢?有些家长似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把孩子“骂”进了哈佛, “打”进了北大,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当孩子因为太小还不那么明白是非曲直的时候,当孩子因为体罚跟你的关系恶化对你怒目而视的时候,当孩子把“竹笋炒肉丝”当成家常便饭而变得麻木的时候,你打算怎么办呢?当竹片一下下落在孩子的身上,却一阵阵痛在父母的心上时,你是否考虑过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呢?

在日常生活方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一概不做,且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责任感以及进入社会后与人相处都没有好处。有些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但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能觉得跟他们说不明白。等孩子长大以后,一些习惯已经形成,家长虽然知道不好,但已经很难改变。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娃娃抓起。这一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但自控力差。对一些坏习惯可能导致的后果还没有清楚的认识(比如爱吃糖、不刷牙),或者在一些问题上对家长的良苦用心还不能理解(如学习乐器、培养阅读习惯)。在这个很多教育方法都还不具备施展条件,但又是如此关键的时期,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家维吉尼亚·H.谢勒在培养自己的孩子时获得了灵感,并根据她多年的研究实践,从诸多反馈中不断总结完善,与她的伙伴一起,最终完成了本书。她以广泛意义上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良好的行为表现和良好的结果——奖励之间的心理联系,让孩子即使不明白你让他这么做的深层涵义,也能乐于配合。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适当的奖励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办法。即使是成年人在工作中,大部分情况下奖励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而非批评。当孩子年幼时,奖励方案能使他们将良好的表现和积极的结果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孩子逐渐长大时,奖励方案可以帮助他们尝试并体验良好的行为带来的益处,使其乐意保持这样的行为。

中国和美国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方面肯定是有共性的,但也有差别。本书特别详加阐释的奖励与贿赂之间的区别肯定是中美家长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很多疑问和问题也是正在看这本书的,并希望改善孩子问题行为的家长们所共同关心的,如个人卫生问题、睡眠问题、与他人相处、完成作业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