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篇,题材包括山水田园,赠友送别,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易学好懂,是流传久远的儿童启蒙诗歌读物。
《千家诗》是旧时童蒙学习之书。《千家诗评注》的读者为普通大众,在行文上力求简洁明畅,注释务求简易通达。本书由陈超敏译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千家诗评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篇,题材包括山水田园,赠友送别,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易学好懂,是流传久远的儿童启蒙诗歌读物。 《千家诗》是旧时童蒙学习之书。《千家诗评注》的读者为普通大众,在行文上力求简洁明畅,注释务求简易通达。本书由陈超敏译注。 内容推荐 旧时中国孩童启蒙学习,会读“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字姓》《千字文》以及本书《千家诗》。《千家诗》并非包含一千位作者,“千”字是一个约数,即“很多”的意思。由宋朝到清朝,《千家诗》出现过多种版本,最早是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来明清又有不同的人编选多种《千家诗》。 明未有一本《七言千家诗》,托名宋代谢枋得,但真实的编者不详,内收七言绝句与律诗。明末清初的王相为这本《七言千家诗》作注,并按它的模式编选了一本《新镌五言千家诗》,内收五言绝句与律诗。后人把这两本合刊,亦称《千家诗》,便是现在的通行本,也是《千家诗评注》所依据的版本。 在流传的过程中,合刊的五七言《千家诗》有一些错漏讹误,那些已确定是错误的部分,本书直接改正,那些不能确定的部分,本书参考不同的资料,并在注中加以说明。需要补充的是,本书的正文依照中华书局据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绘图千家诗注释》,但在注中会注明其他版本是何作者或何诗题。 《千家诗评注》的读者为普通大众,在行文上力求简洁明畅,注释务求简易通达。诗歌语言是特殊的语言,应用文或日常语言必须清晰明确,但诗歌由于诗意的营造,语言变得模糊、奇特或不合常理,难于“翻译”,本书以“诗歌大意”代之。这“诗歌大意”可能并不能完全传达诗中意境,有时甚至与读者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诗歌短析上,本书期望用简单的文字介绍诗歌的特点和相关知识。《千家诗》是旧时童蒙学习之书,本书依循的正是这一方向。本书由陈超敏译注。 目录 前言 七言绝句 春日偶成……程颢 春日……朱熹 春宵……苏轼 城东早春……杨巨源 春夜……王安石 初春小雨……韩愈 元日……王安石 上元侍宴……苏轼 立春偶成……张栻 打球图……晁说之 宫词……王建 廷试……夏竦 咏华……杜常 清平调词……李白 题邸间壁……郑会 绝句……杜甫 海棠……苏轼 清明……杜牧 清明……王禹偁 社日……王驾 寒食……韩翃 江南春……杜牧 上高侍郎……高蟾 绝句……僧志南 游小园不值……叶绍翁 客中行……李白 题屏……刘季孙 漫兴……杜甫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玄都观桃花……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滁州西涧……韦应物 花影……谢枋得 北山……王安石 湖上……徐元杰 漫兴……杜甫 春晴……王驾 春暮……曹豳 落花……朱淑贞 春暮游小园……王淇 莺梭……刘克庄 暮春即事……叶采 登山……李涉 蚕妇吟……谢枋得 晚春……韩愈 伤春……杨万里 送春……王令 三月晦日送春……贾岛 客中初夏……司马光 有约……赵师秀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三衢道中……曾几 即景……朱淑贞 初夏游张园……戴复古 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 山亭夏日……高骈 田家……范成大 村居即事……翁卷 题榴花……韩愈 村晚……雷震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乌衣巷……刘禹锡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题北榭碑……李白 题淮南寺……程颢 秋月……朱熹 七夕……杨朴 立秋……刘翰 秋夕……杜牧 中秋月……苏轼 江楼有感……赵嘏 题临安邸……林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入直……周必大 夏日登车盖亭……蔡确 直玉堂作……洪咨夔 竹楼……李嘉祐 直中书省……白居易 观书有感……朱熹 泛舟……朱熹 冷泉亭……林稹 冬景……苏轼 枫桥夜泊……张继 寒夜……杜耒 霜月……李商隐 梅……王淇 早春……白玉蟾 雪梅其一……卢梅坡 雪梅其二……卢梅坡 答钟弱翁……牧童 泊秦淮……杜牧 归雁……钱起 题壁……无名氏 七言律诗 早朝大明宫……贾至 和贾舍人早朝……杜甫 和贾舍人早朝……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岑参 上元应制……蔡襄 上元应制……王珪 侍宴……沈佺期 答丁元珍……欧阳修 插花吟……邵雍 寓意……晏殊 寒食书事……赵鼎 清明……黄庭坚 清明……高翥 郊行即事……程颢 秋千……释惠洪 曲江其一……杜甫 曲江其二……杜甫 黄鹤楼……崔颢 旅怀……崔涂 答李儋……韦应物171 江村……杜甫 夏日……张耒 辋川积雨……王维 新竹……陆游 表兄话旧……窦叔向 偶成……程颢 游月陂……程颢 秋兴其一……杜甫 秋兴其三……杜甫 秋兴其五……杜甫 秋兴其七……杜甫 月夜舟中……戴复古 长安秋望……赵嘏 新秋……杜甫 中秋……李朴 九日蓝田会饮……杜甫 秋思……陆游 与朱山人……杜甫 闻笛……赵嘏 冬景……刘克庄 冬至……杜甫 梅花……林逋 自咏……韩愈 干戈……王中 归隐……陈抟 时世行……杜荀鹤 送天师……朱权 送毛伯温……朱厚熜 五言绝句 春眠……孟浩然 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送郭司仓……王昌龄 洛阳道……储光羲 独坐敬亭山……李白 登鹳鹊楼……王之涣 观永乐公主入蕃……孙逖 春怨……金昌绪 左掖梨花……丘为 思君恩……令狐楚 题袁氏别业……贺知章 夜送赵纵……杨炯 竹里馆……王维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长干行……崔颢 咏史……高适 罢相作……李适之 逢侠者……钱起 江行望匡庐……钱起 答李浣……韦应物 秋风引……刘禹锡 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 秋日……耿湋 秋日湖上……薛莹 宫中题……李昂 寻隐者不遇……贾岛 汾上惊秋……苏颋 蜀道后期……张说 静夜思……李白 秋浦歌……李白 赠乔侍御……陈子昂 答武陵太守……王昌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婕妤怨……皇甫冉 题竹林寺……朱放 三闾庙……戴叔伦 易水送别……骆宾王 别卢秦卿……司空曙 答人……太上隐者 五言律诗 幸蜀回至剑门……李隆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杜审言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李峤 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张说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入蜀……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苏氏别业……祖咏 春宿左省……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杜甫 终南山……王维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登总持阁……岑参 登兖州城楼……杜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送崔融……杜审言 扈从登封途中作……宋之问 题义公禅房……孟浩然 醉后赠张九旭……高适 玉台观……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登岳阳楼……杜甫 江南旅情……祖咏 宿龙兴寺……綦毋潜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题松汀驿……张祜 圣果寺……释处默 野望……王绩 送别崔著作东征……陈子昂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一……杜甫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二……杜甫 宿云门寺阁……孙逖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临洞庭……孟浩然 过香积寺……王维 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 秦州杂诗……杜甫 禹庙……杜南 望秦川……李顾 同王征君洞庭有怀……张谓 渡扬子江……丁仙芝 幽州夜吟……张说 试读章节 题榴花① 韩愈② 五月榴花照眼明③,枝间时见子初成④。 可怜此地无车马⑤,颠倒苍苔落绛英⑥。 注释 ①此诗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之一。榴花:石榴的花朵,为大红色。 ②一说此诗作者为朱熹。 ③照:映照。眼明:在眼中分外鲜明。 ④子:榴花的子,即石榴。 ⑤可怜:可惜。车马:游玩赏花的车马,这里借指赏花的人。 ⑥颠倒:分散、散乱。苍苔:这里指草地。绛英:红色的花瓣。 诗歌大意 五月份的榴花,看在眼中分外美丽鲜明,枝条之间常常可见刚长成的小石榴。可惜这里没有什么赏花的人,那红色的花瓣无人欣赏,只能独自地散落在草地上。 短析 前两句描写榴花鲜艳美丽、石榴初长成,后面表达美丽的东西无人欣赏,红艳的花瓣独自飘落的感伤之情。其实有没有人欣赏,榴花总会落下,这种感慨出自诗人的爱惜之情。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②,山衔落日浸寒漪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④,短笛无腔信口吹⑤。 注释 ①雷震:宋朝人,生平不详。 ②陂:水岸。 ③衔:用嘴含着,或包含。寒漪:寒冷的水波。 ④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⑤无腔:没有腔调,即不成曲子。信口吹:随意地吹。 诗歌大意 池塘长满水草,水波溢到岸上。夕阳倚在山边,好像被山衔在它的嘴边,它们的影像倒映在水面上,仿佛被浸在清寒的水波中。回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口里随意地吹着不成调的短笛。 短析 这首诗也使用了前面所说的七言诗句的描写方法。“草满池塘/水满陂”与“山衔落日/浸寒漪”,这样的描写方法,使诗歌如画一样,画中有长满水草的池塘和溢满水波的河岸,而它们的位置则由读者自行配置。 前两句的景物与后两句的牧童,基本上是没有关联的,景物不过是一种背景,发挥渲染情绪的功能,在这幅背景图画的渲染下,横坐牛背、随意吹着短笛的牧童更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态。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②,花木成蹊手自栽③。 一水护田将绿绕④,两山排闼送青来⑤。 注释 ①湖阴先生:即杨德逢,是王安石居住在南京时的邻居。 ②茅檐:茅屋的檐下。 ③蹊:小路。 ④护田:保护着田地。 ⑤排:推开。闼:门。 诗歌大意 茅檐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青苔,亲手栽种的鲜花与树木已经遍布路边。一条河流像保护者一样围绕着青绿的田地,两座大山像推开门一样把青翠绿色送进来。 短析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尤其是第三、四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方面是它写得很生动,河流把绿色的田野围绕着,好像保护着它一样,大山好像要推开门把青翠绿色送进来,使静态的景物里又有着动感。另一方面,这两句暗藏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里面记载了“护田积粟”的军官,而“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里面记载樊哙“排闼直人”(推门直接进入),拜见汉高祖。诗人在这两句中直接使用了典故中的字眼(“护田”与“排闼”),借用了典故的意义(“保护”与“推门进入”)。诗人把它们用在河流与大山上,既有历史含义,又巧妙流畅,更重要的是,诗人已经把典故的“意义”写进诗句中,即使我们不了解《史记》,仍然能解读诗歌之意。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②,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③,飞人寻常百姓家。 注释 ①乌衣巷:地名,在今南京秦淮河边。相传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兵营,因营中军人都穿乌衣,所以叫乌衣巷。东晋时,权倾一时的王氏与谢氏家族,就住在这里。这首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其中一首。 ②朱雀桥:宫城朱雀门外的桥,亦称南航,位于乌衣巷附近。 ③王:王导,东晋宰相。谢:谢安,东晋宰相。 诗歌大意 朱雀桥旁边长着野草和野花,乌衣巷口的夕阳斜斜地照着,以前安居在王导、谢安显赫大宅屋檐下的燕子,都飞入了平凡百姓的屋里。 短析 这首诗歌中,具有深刻含意的名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王”(王导)、“谢”(谢安)。王导与谢安不只是东晋的宰相,家族更是非常显赫,有许多朝中大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文化精英。例如王导家族里,其兄、弟与子侄官职很高,“竹林七贤”的王戎,书圣王羲之等都是王家人。谢安家族也像王家一样,有大量的高官、将领与文化精英,如领导淝水之战的谢玄,诗人谢灵运、谢眺等。这两大家族,实际上掌握和控制了东晋以至南朝几百年间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不过,如此风光的家族也敌不过时间的流逝,到了唐朝刘禹锡的时代,王、谢两家已成为历史。王、谢两家大宅的燕子,也飞到平凡人家的屋檐下。这是诗人对于时间这个巨轮无情转动的感叹。P83-88 序言 明未有一本《七言千家诗》,托名宋代谢枋得,但真实的编者不详,内收七言绝句与律诗。明末清初的王相为这本《七言千家诗》作注,并按它的模式编选了一本《新镌五言千家诗》,内收五言绝句与律诗。后人把这两本合刊,亦称《千家诗》,便是现在的通行本,也是本书所依据的版本。 在流传的过程中,合刊的五七言《千家诗》有一些错漏讹误,那些已确定是错误的部分,本书直接改正,那些不能确定的部分,本书参考不同的资料,并在注中加以说明。需要补充的是,本书的正文依照中华书局据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绘图千家诗注释》,但在注中会注明其他版本是何作者或何诗题。 本书的读者为普通大众,在行文上力求简洁明畅,注释务求简易通达。诗歌语言是特殊的语言,应用文或日常语言必须清晰明确,但诗歌由于诗意的营造,语言变得模糊、奇特或不合常理,难于“翻译”,本书以“诗歌大意”代之。这“诗歌大意”可能并不能完全传达诗中意境,有时甚至与读者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诗歌短析上,本书期望用简单的文字介绍诗歌的特点和相关知识。《千家诗》是旧时童蒙学习之书,本书依循的正是这一方向,当中若有错漏,谨请各方指正。 陈超敏 2013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