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只谈花香不谈悲喜(李叔同的清风明月)/烟雨民国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沈墨雨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方大的庭院,一个小小的稚嫩人儿,一段少不谙事的时光。我们都有这样美好的记忆,那时年少,天马行空,温暖慈爱的母亲细心呵护,天真烂漫的心没有负累,一颦一笑间都是脱不掉的幸福颜色,总以为围绕在身边的是整个世界,俨然不知愁为何物。

高枝啼鸟,小川游鱼。生在富庶之家,长于书香门第,虽然疼爱自己的老父在五岁时撒手人寰,但美丽温柔的母亲承担下所有的苦难。李叔同仍是无忧无虑的少年,玩耍嬉戏,读词赋曲,只知父亲去了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没有忧伤,没有眼泪,有的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有的是慈眉善目的如来佛。

经年光景,在母亲的悉心呵护和教育下,小叔同一天天长大,挺拔了身姿,换了一件又一件衣衫,读了一本又一本书籍,背了一篇又一篇诗文。每一天,书桌前都有他摇头晃脑背诵古诗的身影。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宛如一个小大人,母亲王氏见到总是倍感欣慰。

只是他仍是少年的光景,脑子里总也挣不脱玩乐的诱惑。那一日,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他在书房温习诗书,思绪却随着午后的阳光,飞到窗外,爬过屋檐,探进院子里的大金鱼缸。那里波光涟漪,鱼儿嬉戏。

门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李叔同知是母亲来看望自己了,聪明伶俐的孩童赶紧收回思绪,扬声吟出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声音未落,母亲王氏已然来到自己身边,他如好学先生般请教母亲:“纸鸢就是风筝吧?”

他明知故问的请教之语,母亲如何听不懂其中的弦外之音。窗外正是草长莺飞的二月天气,正值爱玩年纪的孩童,一心只想早早结束课业,随着和煦的东风把风筝来放。

看着儿子亮如星辰的眼睛,王氏含笑点了头。得到母亲允许的小叔同,连蹦带跳地跑到院子里,吵着嚷着,翻出新扎的风筝玩耍去了。

此时,他已经七岁,浅显易懂的诗词已经朗朗上口。母亲和二哥文熙知道这些诗词已然满足不了他,于是,二哥寻出了《百孝图》、《格言联璧》、《格言》等,亲自教他日课。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长文,聪明伶俐的李叔同读得津津有味,如海绵吸水般迅速吸收着新鲜的知识。文熙对弟弟的聪明很是喜欢,更视他为重振儒士家门的至宝,索性寻出《昭明文选》,逐篇讲解。

李叔同日诵百万,过目不忘,八岁开始跟着常云庄学习《文选》,九岁开始读《四书》、《诗经》、《孝经》等,并开始跟着著名书法家唐敬岩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到了十二岁的时候,他便开始攻读《史记》、《汉书》……曾有同窗好友更是毫不吝啬地为他作诗:“聪明匹冰雪,同侪逊不如。少即试金石,古篆书虫鱼。”

母亲也对他抱着很大的期望,庇护自己的丈夫死后,他是她唯一的希望,是她活下去的最大勇气。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完完整整地交给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和柔情完完整整地放在他的身上,他是她的光,是她的暖,是她人间的四月天。

母亲爱他,但并没有溺爱,对他的教育也没有丝毫松懈,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以儒家教范教化他。她谨遵“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论语古训,特意在每天的餐桌上摆一碟生姜,给叔同耳濡目染的印象,她义正词言地教育叔同“席不正不坐”,她时时不忘传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以知礼、守孝、诚信、尽忠、舍生取义的儒学礼仪要求他。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了长大后温文尔雅的李叔同,造就了道风仙骨的弘一法师。

日后,当李叔同已是受人景仰的弘一法师,也曾对传贯法师说:“我儿童时,桌不正欲就食,母辄止曰:‘孔子云,不正不食。’即将桌改移令正,然后许食。自后所有一切安排,须观端正而后已。”

只是那时他仍然没有脱去稚气,七八岁的年纪,李叔同正是爱玩的年纪。虽然他有极高的读书天分,虽然他每一堂日课都仔细聆听,虽然他每一篇长文都背诵得滚瓜烂熟,但是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孩子,无论他多么地懂事,多么地温顺,他还是想在和煦的阳光下像风一样奔跑,像鸟儿一样欢乐地嬉戏。

在很久以后,当李叔同已经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弘一法师,当他回忆这段乍暖还寒的时光时,自叙说:“七八岁时,即有无常苦空之感,乳母每诫之,以为非童年所宜。及慈亲早丧,益感无常,悟我无理。”

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李叔同之母虽然也是名副其实的温柔慈爱,但在对他的教育上却丝毫都没有松懈。他的乳母刘氏,也略知学问,能够背诵《名贤集》,在闲暇时候,总是会教他诵习:“人贫志短,马瘦毛长”、“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世间变幻,斗转星移,小叔同从生命起始的第一声啼哭,就注定了拥有不平凡的闪光,那光活泼灵动。

一日,吃过晚饭后,母亲王氏与乳母刘氏在院内乘凉。叔同蹦蹦跳跳地走出屋门,急匆匆向母亲行礼,便要出门玩耍。外面园子里伙伴们正在等他,连乳母让他接两句诗的呼唤都没有听到,直朝门口奔去。

他仍是活泼的孩童,书桌上的一摞摞书籍没有锁住他爱玩的天性。那段时光,仍然是美好得可以滴出水,读书并没有想象中的乏味,下学后的玩耍也很是尽兴,还有疼爱他、视他为宝的母亲,有养育他、慈眉善目的乳母,有陪他玩耍的伙伴,还有温顺可人的猫儿。

他在园中追逐,那花,那蝶,在夏日的阳光下肆意盎然,他陶醉在花香里,那翩翩起舞的蝴蝶刹那间使前生今世叠映交辉,一切孰真孰幻,不知是前世的记忆,还是梦中的场景。

在欢喜处,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别样的惊喜。当他行到西北角的假山处时,一声细细的猫叫使他顿住了脚步。闻声看去,一只瘦骨嶙岣的虎斑小猫半蹲在假山洞里,用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似羞非羞地看着他。小叔同被它可爱的模样倾倒,禁不住向它走近过去,猫儿也喜欢他,竟也蹒跚着向他走来。

他抱起小虎斑猫,怜爱地看着它瘦弱的模样,心知它肯定饿坏了,赶紧抱着它一溜烟地去找母亲。细心伶俐的他光顾着小虎斑猫了,直到兴冲冲地向母亲述说完自己捡到小猫的经过后,才发现母亲一脸憔悴的模样,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下床更是十分吃力。这时候,他再也顾不上小虎斑猫了,心里满满地被母亲占满,紧紧拉住母亲的手不愿放开。

但凡真心信佛之人,必有一颗慈爱之心,他是孝顺的孩子,对母亲更是十分地依赖,他陪在母亲的病床前,稍显稚气的脸上写满郑重,大有衣不解带之势,直到母亲病愈。

但那次假山处与小虎斑猫的邂逅,使他与猫咪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家里的猫一天天多了起来,有他捡回来的,有亲戚送的,还有在树林子里乖乖向他走来的流浪小野猫。

美好如斯,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他的童年,在幽静美丽的大宅中一日日度过,与书为伴,与友共玩,与母作陪,与猫相交,阳光洒满庭院,一切都简单纯粹。P9-14

书评(媒体评论)

李叔同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林语堂

以律学名家,戒行精严,缁素皈仰,溥海同钦者,当推弘一大师为第一人。

——赵朴初

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原使然,而且都是希有的福德。

——夏丏尊

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丰子恺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

后记

佛教经论中说:“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因此,可以说,李叔同是幸运的。为人时,他成了艺术家;为僧时,他又成了佛法高深的弘一法师。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角色,他是富贵之家的骄子,他是孝顺的孩童,他是多情温婉的丈夫,他是浪漫的情种,他是温雅严厉的教师……

他的生命层层递进,演绎过诸多的传奇而精彩的故事。命运在他的人生中种下了佛的种子,正当盛年,由昔日的风流佳公子及名噪中华的名士,毅然皈依佛门,潜心修律的行为,又使多少俗家弟子,勘破迷情的生活,循着法师的人生轨迹,做了永久的解脱。当他心底的莲花绽放,便毅然放下尘世,踏入佛门。他奔走各地,积极弘法,直至生命息止。

他用一生,饱满地诠释了“悲欣交集”。这四字又留下了那么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解释,在他传奇而谜一般的一生中,再度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为后世无数景仰法师的人猜测、迷惑、感怀。

目录

第1章 儿时欢乐:曾把闲情托

1.叹·家世显赫

2.羡·少年美好

3.苦·媒妁之言

4.气·国破之悲

第2章 海上风情:浓淡总相宜

1.离·南迁上海

2.思·城南草堂

3.忆·天涯五友

4.看·锦绣繁华

5.记·学业有成

第3章 为情飞翔:不禁泪双垂

1.悲·痛失慈母

2.去·远渡东瀛

3.汇·才华横溢

4.恋·回归祖国

5.爱·红颜知己

第4章  艺术先驱:芳草碧连天

1.学·西洋艺术

2.美·编辑画报

3.教·世纪师魂

4.唱·欢颜岁月

第5章  最美莲花:今唱清凉歌

1.染·世事浓愁

2.凝·虎跑断食

3.断·西湖出家

4.修·脱胎换骨

第6章  浮生若梦:相逢有宿缘

1.觉·皈依佛门

2.惜·现世福泽

3.念·清修戒律

4.宣·正行弘法

第7章  转世再见:零落凭谁吊

1.恨·护教经历

2.瞥·南闽梦影

3.想·最后思虑

4.梦·晚晴老人

5.笑·人生如戏

后记

序言

是谁诵经的梵音,穿透一座喧嚣的城,模糊了霓虹,映衬了月光,折射着前世的离合悲欢,轻唤着今人的五彩繁梦。

宁静的心,可以体会莲花轻绽,落叶流芳。如果是开到荼蘼后的归于尘土,在阅尽世间的奢华百态后,仍能拥有一双清澈的眼睛。那么一缕焚香,足以让爱恨得失,如烟消散。

有一抹身影,曾迷醉过一个年代,谱写过一段传奇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底色是华丽的花纹,内容是文艺、盛名、女人和情调:故事的后半部,底色是青灰经纸,内容是青灯、古佛、心灵与修行。

如果将每个人的一生都炼为一段故事,有些故事平淡不惊,有些故事蜿蜒曲折。我们喜欢经历前一种,但喜欢谈论后一种。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属于后一种。

他是幸运儿,出生在盐商世家,家境富裕,很小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子。长大后,他深谙琴棋书画、金石戏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翩翩名士。

他东渡日本求学,他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化,他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很多个第一,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开创了一堂让人瞠目结舌的人体写生课,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他是中国现代书法第一人,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然天成。他是中国用五线谱作曲第一人,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中国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是杰出的教育家,是丰子恺、刘质平、曹聚仁、吴梦非的老师……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能把送别当作歌曲传唱,让人念念不忘的却唯独是一首《送别》。它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超越时空,成为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

假如可以从诗性中瞥见人性,《送别》的悠扬婉转,会让我勾勒出一个线条柔和的轮廓。这支曲子,不只是他名动天下的曲子,更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当人生之花开至最繁盛时,他突然转身,拒绝红尘,出家为僧!任凭远道而来的日本妻子长跪寺外,他却不看一眼。从此青灯为伴、佛经在手,对物质再无需求,对人间的爱恨再无留恋,只求一方净土。

一程一段风景,一程一段了悟,于一袭破衫、一双草鞋、一捆破席中,他找到了全世界。

前半生,他像耀眼的明星,冠绝当世,才华耀人,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子,也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和两个女人的丈夫;后半生,当他用他的涵养和浪漫折服了世界,却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弃喧嚣,抽身而退,抛开红尘,跳出名利场,舍此万丈红尘而入空门。

他的生命就是一场绚烂花事,在最灿烂的花季又回归平凡,他脱下翩翩公子的衣裳,成为天地间孤寂的僧侣。

“我不敢说自己骄傲,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孤傲如张爱玲,却也对他如此高山仰止。

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闲池花落。一纸沧桑付流年,当沧海成尘,唯有传奇与文字会久远。他是千百年来的一个传奇,他是李叔同,一生一代,唯一的李叔同。

所有美丽的缘分都需要邂逅,一本好书,一段相遇,都是如此,愿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读出自己不一样的今宵别梦。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等诸多方面均有创造性成就。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其门下。生命赋予了他杰出的才华,他却从繁华声里遁入空门,开始了修佛弘法之路。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为世人留下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只谈花香不谈悲喜(李叔同的清风明月)》将为你再现弘一法师悲欣交集的传奇人生。

所有美丽的缘分都需要邂逅,一本好书,一段相遇,都是如此,愿每个人,都能在这本《只谈花香不谈悲喜(李叔同的清风明月)》里,读出自己不一样的今宵别梦。本书由沈墨雨著。

编辑推荐

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的一生留下无数精彩传奇。他用一生,饱满地诠释了“悲欣交集”。这四字又留下了那么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解释,在他传奇而谜一般的一生中,再度涂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为后世无数景仰法师的人猜测、迷惑、感怀。《只谈花香不谈悲喜(李叔同的清风明月)》将为你再现弘一法师悲欣交集的传奇人生。本书由沈墨雨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