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塔罗师的心灵魔方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刘宇辉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宇辉编著的《女塔罗师的心灵魔方》不是一本乏味无尘的心理励志书,而是通过流行的塔罗占卜,来反映出你目前心理困境的一本励志书。书从一开始就趣味横生,让你从22张塔罗大牌中挑选出三张,然后带着这三张牌去仔细阅读文章,发现你的内心困境,并帮助你走出阴影,让你的人生充满阳光与欢乐。

内容推荐

刘宇辉编著的《女塔罗师的心灵魔方》讲述了:有没有一种简单易学好用的工具---能让我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和潜意识;更好地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更好地认识某个人是不是自己内心需要和要找的人呢……

“心灵塔罗”正是这种完美的工具。

《女塔罗师的心灵魔方》通过一次次“塔罗游戏”,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通过“看图说话”认识自己的潜意识、了解他人在行为举止中的含义。

希望读者在“玩”的氛围中,借助塔罗这个工具,实现自我之间、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摆脱负面情绪、负能量的困扰,释放自己生命中的活力,并发掘出你从未意识到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我与塔罗的缘分

 一、职业顾问也有烦恼

 二、一次不平凡的塔罗体验

 三、我的塔罗测试

 四、大家一起来测测

第二章 纠结:理解压抑与困境的真相

 一、吊人:一个女大学生的情感纠结

 二、正义:一个恐惧症患者的痛苦

 三、命运之轮:以命运的名义

 四、太阳:父母羽翼下的焦虑子女

第三章 智慧:认识行为背后的真相

 一、接受不可跨越的过程

 星辰:不能没有理想,但也不能漫无边际地幻想

 月亮:在所难免的恐惧阶段

 太阳:成功不过就是一个新循环的开始

 二、别再自欺欺人了

 隐士:所谓的宁静不过只是一种表象

 愚人:让自己傻一点有什么不好?

 三、现代人的空虚与自我救赎

 魔鬼:空虚的代价

 教主:自我救赎的智慧

 四、苦难是一种必然

 高塔:危机随时存在,危机感必须适度

 死神:苦难无法避免

 五、矛盾和缺陷也是一种必然

 女教主:存在于基因中的矛盾

 皇帝:个体认知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

第四章 力量:把握行动力的真相

 一、力量: 力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

 二、魔术师:行动创造力量

 三、情侣: 缺失的圣杯与爱的力量

 四、战车: 力量是需要驾驭的

第五章 感悟

 一、皇后:幸福的真相

 二、世界:追求的真相

后记

注释

试读章节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零八年的冬天,天气干冷干冷的。但和天气相比,当时的经济环境似乎还更冷些。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在这个靠信心维系的世界中无情地冲击着人们脆弱的心灵。对于当时的市场状况,没有比我们从事职业咨询工作的人更敏感,体会更深了。手里的简历一天比一天多,质量一天比一天好,但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下来。

电话铃响起,一个北电的朋友,说要给我发一份简历,迫切地让我帮他找个工作机会。这位老兄曾经是所有人的骄傲,六百多分的高考成绩进了北京邮电大学,还是本硕连读,毕业的时候手里攥着四五个offer(录取通知书),选来选去选择去了北电,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企业白领。这么多年了,薪水在同学中一直都是独领风骚。当我拿到他的简历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目前的月薪是两万五,新工作希望能够不低于这个数。对此我真的很无奈。我不能否认他的优秀,但作为一名技术人才,北电多年的精细分工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细得不能再细的领域里的专家,国内外能够竞争的公司就那么几家,哪家的薪水能够赶上他们呢?如果在一个更宽泛的领域内,哪个企业能有这么合适的岗位匹配他呢?不能精确匹配的话,又有几个企业肯出这么高的薪资呢?

正当我烦闷的时候,MSN又发来了一个朋友的请求。这个朋友是北科大的研究生,曾经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做开发工作,一直做到了技术经理。去年头脑发热非要创业,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我让他务必慎重,但当他再次找我的时候,告诉我他已然下了海。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选择了加盟一个朋友的公司,据说朋友承诺他薪水不变。这点尤其让我非常担心,一个刚刚创业的公司怎么可能承担起如此高额的薪资呢?果不其然,公司的业务一直没有大的起色,又赶上市场低迷,虽然还没有倒闭,但已经三个月发不出薪水了。他不说我也知道他的难处:前几年还在那个大公司的时候就买了房,四环以里100多平米,每月还得还三千多的贷款,刚刚还得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妻子生小孩辞了职,现在还在家带孩子。难怪他要着急了,甚至不惜在期望的薪资上一砍再砍,但薪水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快四十岁了,就算自己还想做开发,又有哪个公司敢要呢?他擅长的应用层开发技术门槛并不高,如今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可以拿簸箕搓,让他们连轴转两天他们都能挺得住,他能做到吗?不做开发考虑做管理吧,他自己又不喜欢带团队的工作,况且,现在IT公司招聘纯管理的岗位空缺并不多。我后来给他推荐了几个单位,但不是三十五岁以上不考虑,就是说这不好那不好,甚至有个企业的HR以他说话有外地口音,别人听不懂,不利于团结为由给拒掉了!

朋友的忙帮不上,企业这边也不省心。一个国内通讯行业的上市公司准备录用我推荐的一个高级开发,这个人才三年经验,但行业背景匹配,技术确实不错,原来薪水不高才6K,这边公司开出8K,我知道公司已经是破例了,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原本马上就要签约了,结果一个刚刚拿到投资的互联网公司生生开出12K的薪水把人抢走了!忙活半天,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我不能确认他放弃原来的行业经验,投入到一个高风险的陌生的领域是否正确,也不能确认新的工作经验是否能够帮助他在未来增值更快,但至少像这样以为&"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公司我见得多了,没有几个可以长久发展下去的。也许他不知道这类公司的生存周期比他想象得还要更短,但也许他根本不在乎。很多人很无奈地跟我说,技术开发就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不趁着年轻多挣点钱,以后怎么办?谁不想考虑长远发展,但眼下都说不准的事情,谁又知道以后会怎样呢?

不管怎么说,不管是哪方的问题,归根到底,损失还是我们自己的,强烈的挫折感引起的焦虑和迷茫纠结在一起难免心情烦躁,与其这样漫不经心地工作下去,不如给自己放半天假,约个朋友出去聊聊天,兴许会好些,顺便给自己也充充电。正巧前一周活动的时候,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向老师,她很有亲和力,也很健谈,给我的印象也很深。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她正在进行塔罗心理学的研究,我读过她的《塔罗与心灵沟通》,因此对这个课题充满了好奇。于是我拨通了她的电话,约了时间去拜访她。正是在这次不经意地拜访中,我有机会和塔罗牌作了一次亲密接触。

P3-4

序言

朋友通过短信发来一个笑话,说有一位精神病患者,总是以为自己是一粒米,担心自己被鸡吃掉。于是住进了精神病院,大夫们花了好大精力终于让他明白了他是人,不是米。结果,出院没几天,这个病人又大汗淋漓地跑来看医生,医生估计他的病又犯了,于是对他说:“不是告诉你了吗?你是一个人,不是一粒米。”这个病人反而更焦虑了,他对大夫说:“我知道我自己是人,不是米,但问题是鸡不知道!”这个笑话很有趣,但哈哈一笑之后是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以为自己是什么呢?如果你不是以为自己渺小得像一粒米,你又怎么会担心随时会被吞噬?如果你不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你又怎么会认为别人瞧不起你?如果你不是心中没有爱,你又怎么担心别人不给你爱?……当你说你自己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只是现实太残酷的时候,你和这位精神病患者有什么不同呢?

有位哲人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1)充耳不闻,视而不见;2)知而不行;3)行而不果;4)知行合一。第四个境界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可望不可及的阶段,之所以对他们而言这个阶段是幻想,而非理想,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第三个阶段——“行而不果”阶段已经挣扎太长时间了。真的这样吗?那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粒米,它要逃避鸡的追赶,但无论他怎么逃都逃不掉,这是“行而不果”吗?这仅仅是第一个阶段的初级阶段:他还没有看到自己是一个人!这是典型的视而不见,而且不管周围的人怎么告诉他真相,他都充耳不闻!

很多我们自以为的真相其实并不真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和我们内心的幻象有关。打破幻象,了解真相是我们突破自我的关键。真相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却看不见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完全是常识,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我们需要的只是寻找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来辅助我们。本书就是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本书以神秘的塔罗牌为线索,从职业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讲述了很多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塔罗牌以及这些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和大家一起体验“视而不见”的真实感觉、“知而不行”的问题所在和“行而不果”的应对措施。这些都是因为忽略而不为我们所知的真相。如果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希望自己生活幸福的话,那么这些就是我们必须知道的真相!

后记

有人说在心理咨询师的眼里,所有人都是病人。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不管是谁,都曾经有过焦虑、悲哀、孤独和迷茫的时候,所有这些可以被我们体验到的,令我们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就是一种信号,告诉我们自身正在出问题。就好像发烧和呕吐。我们都知道,发烧和呕吐是疾病的征兆,不严重的话,不吃药也能好,因为发烧和呕吐本身就是机体自我免疫的一种方式;严重一点的话,根据常识自己找点消炎药和助消化药吃吃也能好;更严重一些,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话,我们就必须去看医生,做全面的检查,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搁误下来成为慢性的,也会损耗我们的身体,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生理如此,心理亦如此。对于生理的问题,我们从来都不会小视,而且不会因为生病而感到羞耻,更没有人愿意一直病下去。但对于心理问题,我们甚至连基本的常识都很少:很多人觉得只有精神病才是心理问题,这种理解好比说人不得癌症就不算得病一样不可接受;很多人三十七度五就急忙跑医院去吊盐水,但内心痛苦到崩溃也不知道该做点什么。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类似体温表和血糖仪一样的量化设备帮助我们诊断心理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精神和肉体一样,也是会生病的。心理上的问题和生理上的问题一样,生病就一定有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抵抗力弱,也可能是因为环境太恶劣,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我们不去识别它,了解它,不及早借助外在力量(比如药物)的帮助,很可能会让身体遭受到更大的损失,最终和生理问题纠缠在一起危及我们的生命。有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生理的疾病都和早期心理问题有关。

如今虽然我们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有越来越多的书籍和电视节目涉及心理问题,但是节目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属于就事论事,与其叫心理访谈,不如叫民事调停,在我看来,那些在镜头前面暴露自己的隐私的人会不会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或者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病态;还有些不过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拿真正的精神病人换取收视率,我个人认为这是很不人道的;还有_二些心理案例方面的书籍对人们正确理解心理疾病是有帮助的,但打个比方,就好像是我们看很多关于糖尿病、肝炎或者癌症的科普知识,对于预防确实会有些用处,但终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这些病的,反而容易让很多人觉得心理疾病离自己很远;另外,还有很多介绍心理方法的书籍,比如瑜伽、冥想什么的,这些都是好书,但好比我们看药品说明书,我们知道这药好,能治什么病,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病。可见如果不能按照正确的思路来认识理解心理问题,信息越多,反而可能引起更多地误导。

根据我个人对心理学的理解以及这么多年和所谓正常的职场人打交道的经验,我认为普及心理学首先应该从对问题的识别开始,也就是在自身层面上了解问题产生的真相。还是拿生理疾病打比方,对肝炎、肾炎和肺炎的识别,那是医生的事情,科普是面向大众的,对于大众而言,需要能够自己识别的是什么标准叫发烧,什么症状是呕吐,如何确定疼痛的类别和具体的疼痛部位等等,这才是当务之急,因为这是人们经常会发生的情况,了解了才不会轻易地忽视,而且可以自行做一些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要知道,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一样随时可能发生,甚至远比生理问题来得更频繁,但这很平常,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但也不能不重视。

我的这本书所记录的都是所谓正常人的烦恼,可能大家觉得事情太小,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和他们在某个时刻有类似的感觉,那么就像对待发烧和呕吐一样,必须重视起来。很多人在生活上和事业上遇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对我不好,社会不公平,或者对自己自怨自艾,我们不知道是先有这样的想法然后我们心理不舒服,还是因为先有了情绪才会这么想,总之绝大部分人的常识是只有这么做才对得起自己,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我们不说这是对是错,还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当某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咳嗽还发烧了,我们会考虑这是肺炎的前兆,我们知道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可能是外界的细菌感染,也可能是我们自己太累了,抵抗力下降了,总之,我们的身体是被外界伤害了,这个时候我们会做什么?抱怨吗?抱怨细菌,还是抱怨天气?不是,我们会认为自己生病了,我们需要赶紧找药吃来让自己重新恢复健康。但为什么到了心理问题上,我们就不这么做了呢?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对当今的高中生、大学生、职业人士非常有帮助的书,书中不仅有有趣的塔罗游戏,而且可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读懂自己的心灵,帮助自己解决心里的烦恼。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向别人倾诉自己内心秘密、得到答案与解脱的愿望,只是不知道用何种办法开始,而读完这本书也就找到了最好的办法。

——廉小天

这是一本平静而又有力量的书。当我们的行为与自己、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塔罗游戏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这些冲突的内在原因,并指引我们找到缓解冲突,达成内心平静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应用它。这本书就像魔方一样,让你的心灵不知觉之间找到幸福之门。

——沙迎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