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 本书的意义
二 1993年的文学地图
三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大背景与小语境:经济与文化的艰难转型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文学变化
一 邓小平南巡与中国经济转型
二 知识分子的新“身份”
三 学界的转型:从思想到学术——以《学人》为例
第二节 文学与文化的“新状态”
一 刊物的改版与出版界的创新
二 新写实小说的流风遗韵
第二章 知识界的思想裂变
第一节 90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恐慌
第二节 集体的失语与个体的坚守
第三节 无言的结局
第三章 大众文化的勃兴
第一节 大众文化出现的历史合理性
第二节 初期大众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无法抵御的超级魅惑
第四章 内在之变:以陕军东征为中心
第一节 “陕军东征”的文化诉求
一 陕籍作家的文化心态
二 超越传统的精神期许
第二节 贾平凹:在传统与现代问彷徨裂变
一 贾平凹的文学世界
二 《废都》的精神追求
第三节 陈忠实:文化拯救的虚妄
一 充满文化矛盾的乡土中国
二 犹疑不定的经典
第五章 整体性的破解:多元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刘恒的“白日梦”与刘震云的“故乡”画卷
一 刘恒《苍河白日梦》:启蒙者的现代性焦虑
二 刘震云:“故乡”叙事的“政治”
第二节 先锋作家的集体“哗变”
一 残酷美学的终结
二 传统资源的幽灵
第三节 何处是乡关——王安忆的“虚构”与香港的情爱
一 心灵世界的纪实
二 后现代时期的情爱传奇
第六章 游戏或自由:杂语纷呈的时代
第一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 形而上的凌空蹈虚和形而下的无路可走
二 虚幻的童话世界
第二节 王朔的两面性
一 对精英文化的颠覆
二 坏孩子式的游戏
第三节 虚幻的曼哈顿之梦
一 弱势文化下的强势梦
二 女性叙事姿态的吊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1993年文坛大事
附录2 《学人》第1—15辑总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