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惨案的制造者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经千方百计加以掩盖,或者抹杀、淡化其影响,转移人们的视线。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这样重大的人类惨剧,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传向中国和世界各地。欧美各主要国家,也包括当事国日本和中国,都留存下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这些史料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该惨剧的主要证据,也是开展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精)》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场人类的浩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京大屠杀史(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宪文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惨案的制造者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经千方百计加以掩盖,或者抹杀、淡化其影响,转移人们的视线。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这样重大的人类惨剧,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传向中国和世界各地。欧美各主要国家,也包括当事国日本和中国,都留存下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这些史料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该惨剧的主要证据,也是开展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精)》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场人类的浩劫! 内容推荐 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精)》内容分为九章: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二章:震惊中外的日军大屠杀;第三章:大规模的日军性暴行;第四章:日军的抢劫纵火与破坏;第五章: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救援;第六章:日军统制下的南京;第七章:中方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与揭露;第八章:国际社会及日方对日军暴行的反应;第九章:战后调查与审判。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一节 战前南京 一、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二、南京的行政组织与行政区划 三、城乡人口及其变化 第二节 日军进击南京与国民政府的应对 一、日军占领上海后的西进 二、日军空袭南京与守军防空作战 三、国民政府保卫南京的举措 第三节 外围阵地与复廓阵地激战 一、外围阵地的争夺 二、守军调整阵地与日军劝降 三、复廓之战 第四节 日军攻占南京城 一、日军占领南京 二、沿途暴行 三、袭击英美舰船 第二章 震惊中外的日军大屠杀 第一节 “处置”俘虏与“扫荡作战” 一、攻城战中的俘虏“处置” 二、“扫荡”命令与“扫荡作战” 第二节 集体屠杀 一、长江边的集体屠杀 二、安全区内的搜捕与城内外的集体屠杀 第三节 零散屠杀 一、城区的零散屠杀 二、安全区内的零散屠杀 三、近郊的零散屠杀 第三章 大规模的日军性暴行 第一节 日军对南京妇女的奸淫 一、日军的强奸暴行 二、受害者心中的痛 三、西方人士眼中的日军性暴行 第二节 日军性暴行中的变态行径 一、轮奸 二、强迫乱伦与性恶作剧 三、奸杀 第三节 日军慰安所与“慰安妇” 一、南京慰安所的设立 二、南京慰安所的类型 三、南京慰安所的管理 四、南京慰安所“慰安妇”的苦难 第四章 日军的抢劫纵火与破坏 第一节 抢劫 一、抢劫公私财物 二、抢占外国财产 三、劫掠图书文物 第二节 纵火 一、大规模的纵火 二、零散的纵火 三、有组织的纵火 第三节 城市破坏 一、破坏紫金山风景区 二、破坏历史文化建筑 三、占用、拆毁房屋及古建筑 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救援 第一节 南京国际安全区的设立 一、西方人士倡议成立安全区 二、中日双方对设立南京安全区的态度 三、南京国际安全区的设立 第二节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难民的保护与救助 一、安全区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二、难民所的分布与难民的安置 三、难民的救济 四、难民的保护与营救 第三节 日军对安全区态度的变化 一、南京沦陷初期日军对安全区的默认 二、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与日军当局合作的努力 三、日军对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仇视与排挤 四、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解散与难民所的关闭 第六章 日军统制下的南京 第一节 日军对南京的控制 一、军事控制 二、社会、经济控制 第二节 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 一、“自治委员会”的成立 二、“自治委员会”的主要活动 第三节 遇难者尸体的掩埋与处置 一、慈善团体的掩埋活动 二、日军对遇难者尸体的处置 第四节 南京民众的生活 一、日军粉饰的“太平盛世” 二、市民生活状况 三、城郊农民的生活 四、大屠杀中的难民心理 第七章 中方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与揭露 第一节 中国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 一、国统区传媒的报道 二、中共传媒的报道 第二节 幸存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揭露 一、逃离南京军人的揭露 二、南京难民的揭露 第三节 中国官方机构对南京大屠杀的揭露 一、国际宣传处的海外宣传 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揭露 第八章 国际社会及日方对日军暴行的反应 第一节 美国方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 一、新闻媒体的反应 二、官方的反应 第二节 德国方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 一、官方人士的反应 二、政府态度的变化 第三节 英国方面的反应 一、媒体的报道 二、政府的反应 第四节 西意苏等国的反应 一、西班牙对南京暴行的反应 二、意苏对南京暴行的反应 第五节 日方的反应与应对 一、官方的反应与应对 二、媒体与民众的反应 第九章 战后调查与审判 第一节 战后调查 一、南京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与统计 二、南京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与统计 三、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与统计 第二节 南京审判 一、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方针与程序 二、南京大屠杀案战犯的立案 三、法庭的审理与判决 第三节 东京审判 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成立 二、检方的调查取证 三、南京大屠杀案的庭审 四、松井石根的罪责 五、法庭判决 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本侵华战争已经结束近70年,为什么日本国内坚持侵略史观、美化侵略战争的右翼势力却越来越猖狂?为什么日本政府不能真诚地、彻底地清算战争罪行,以明确的态度承担战争责任,并向有关受害国家作出真诚的道歉?日本政府不断地反反复复,态度摇摆,甚至一些政要还散播歪曲历史事实的谬论,从而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华活动,增加了两国人民的不信任感。我们认为日本国内存在这些政治现象,有极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①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上逐步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把反对苏联和抵制共产主义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随着亚洲地区政治力量的调整和重新组合,美国制定了新的亚洲政策。美国从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格局出发,将战争时期的美日敌对关系上升为同盟关系,极力扶植日本,以便利用日本的力量对抗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为此,美国采取与对待德国不一样的政策,对日本实施独占方针,从而也就不会认真地,更不会彻底地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甚至对某些军国主义分子采取纵容的政策。例如,1950年11月,在美国的操纵下,战犯重光葵刑期未满即被释放,并再次担任了日本外务大臣;对侵略战争的主要责任者天皇裕仁的罪行,不仅未给予追究和批判,而且使天皇制度继续保存下来。其后,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美国重返亚洲,进一步强化亚洲政策,把围堵新兴的中国放在亚太地区军事政治博弈的首位。而在这一政治较量中,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并借助美国为后盾,在对华政策上,在对待中日历史问题上,不断兴风作浪,这是导致日本不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行的国际因素。 第二,日本不能正确对待亚洲各受害国尤其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者所犯罪行的宽容政策。从1874年以来,中国屡遭日本侵略,他们攻入台湾,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无以计数,而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国更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人民蒙受了惨重的灾难。中国人民有权利、有理由向日本讨回战争损失。但中国政府认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应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故以无比宽大的胸怀,主动放弃了日本理应给予中国的战争赔偿。可是,日本的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反而把自己打扮成战争的受害者。一年一度的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纪念活动给日本民众造成了错觉,使相当多的日本普通民众也认为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因而不能深刻理解中国政府以中日友好为重的宽容政策,不能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同时,中国海峡两岸国共两党早年对抗日战争认识上的差异和对日政策上的分歧,也增加了日本政府反省战争责任的难度。 第三,被日本传统文化扭曲的道德观念,成为日本不能坦率承认战争罪行的精神枷锁。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创造日本国家的天照大神之子孙,是神权的化身。在神权思想的熏陶下,日本广大民众对“日本是万邦无比的神国”深信不疑。同时,认为“天皇陛下虽为人身,但其本质是神”,因而,“对外国人来讲,能置身于日本天皇陛下的统治之下,是极为幸福的”,“同中国进行的战争,是为了让中国人得到幸福的圣战”。①日本人民长期受皇道主义、国家主义教育,养成了一种盲目服从的观念意识。日本广泛鼓吹武士道精神,主张为皇国献身。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种精神与西方的法西斯主义相结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并誓死效忠天皇的精神支柱。在这种观念诱导下,许多年轻的日本军人,以参加所谓的“圣战”,以能为效忠天皇献出生命、灵魂进入靖国神社成为“护国神”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那些因发动侵略战争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战争罪犯,也都被美化为“护国神”,并在战后被日本右翼视为民族英雄。基于这种认识,日本右翼势力自然不肯承认战争罪行,更不可能批判军国主义。 日本历史上甚少与外界沟通和往来,形成了单一的大和民族结构,存在着狭隘的民族意识,视大和民族为优等民族,蔑视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因而不能以宽大的胸怀面对世界、面对亚洲人民。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特别是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以后,他们公然声称为了生存,向外扩张是合理的要求,并把发动对外战争视为国家正常发展的关键。这种强盗式逻辑,根深蒂固的自认合理的扩张主义观念,是日本不愿意承认侵略战争罪行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因素。 第四,日本不愿采取明确、深刻的反省态度,还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虽然近十多年来经济不景气,加之2011年发生地震、海啸、核泄露三重严重灾害,但日本经济实力仍居世界第三位。日本不仅要以经济大国地位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经济,而且积极谋求成为军事大国、政治大国,并想获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日本兵力不足,但有强大的军事装备。其通过提升自卫队的地位,谋求向海外发展军事力量。日本担心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极为忧虑,认为中国在未来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对华政策上,日本政府及广大政界有较明显的势力对中国不够友好,甚至持怀疑或敌视态度。2011年,美国逐步把整个战略方向转向亚洲,试图进一步遏制中国,日本亦成为美国战略马车上的主要成员。日本不仅将日美安保条约的范围扩大到台湾,不明确表示不支持或反对“台独”,甚至在东海、南海制造摩擦,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中日领土争端,不断恶化中日关系,这都直接影响着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知。 由此可以看出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历史问题和现实因素、政治认识和思想渊源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同日本右翼的分歧在短期内是难以逆转的,要日本右翼和某些政界人士转变侵略史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把历史事实搞清楚,将历史真相呈现在世人面前,并给予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P17-19 后记 南京大屠杀是一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团队,在掌握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学者们多次召开审稿会议并相互修改书稿内容,努力提高书稿质量。各章都体现了团队的集体智慧,此书稿为学者共同研究的结晶。 著者名单及写作分工如下: 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负责提出指导思想和编写大纲,撰写导论,全书修改与统稿。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负责撰写第一章第一节。 孙宅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撰写第一章第二、三、四节,第六章第三节,参与修改。 王卫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负责撰写第二章,第八章第五节,参与修改与统稿。 经盛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负责撰写第三章,第七章。 姜良芹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教授;负责撰写第四章,第八章第三、四节。 张连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负责撰写第五章,第九章第二节,参与修改与统稿。 曹大臣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教授;负责撰写第六章第一、二、四节。 张生南京大学历史系系主任,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副所长;负责撰写第八章第一、二节。 夏蓓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负责撰写第九章第一节。 杨夏鸣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负责撰写第九章第三节。 吕晶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所博士;负责全书图片搜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