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多隐士,绝世遗名,只求执守真我。在八大处山庄怡居或小憩,做一个闲人,晨起拾级登山,暮看夕鸟投林,春花秋月,兴衰荣辱,存乎一心。
《西山客话》是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他的作品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
《西山客话(大字版)》是作者置身北京,对一些事物、景致的描述和看法。
《西山客话(大字版)》作者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西山客话
北京之西,西山之麓,长安寺与灵光寺之间,有陂陀隙地,业房地产者辟为山庄,即名为“八大处山庄”。地点选得极好。八大处近在咫尺,举步可以登山,有山居之清趣,无攀援之辛劳。又离市区不远,交通甚便。山庄建筑皆依山借景,藏屋于树。原有古树,怪石,悉皆绿尔。屋皆外朴内华,曲折有致。坐卧其中,有浮生半日之乐,得淡泊宁静之怀。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四时佳兴,可与人同。其问亦有高敞厅堂,便交际,便洽谈,便开筵宴客。北京人口日密,华屋如林,求一可建别墅之地已无多矣。“八大处山庄”甚难得,有意卜居者幸勿失之交臂。辑此图册,备讯览焉。
命车入市,瞬目可至,
安步徐行,亦是乐事。
北京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面是山,东南是一马平川的“北京小平原”。“西山"本是泛指北京西面所有的山。《日下旧闻》引清高宗乾隆语云:“西山峰岭屋叠,不可殚名,因居西城右辅,故以‘西山’概焉。“但“西山八大处"的西山则专指翠微、平坡、卢师三山。
八大处分布在三山之间。八刹非一时所建,但错落有致,好像有一个什么人事前作过一番统一规划似的。八大处的好处是景随步移,山随路转,八刹各有特色,绝不雷同。
西山峰峦重叠,但不甚高峻,到八大处作一日游,可以朝发夕归。但是爬一天山,总有点累。如果在八大处山庄住着,今天逛一两处,明天逛一两处,从从容容,潇潇洒洒,回到住处,点烟一支,沏茶一盏,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金瓦红墙紫禁城,五朝宫阙尚峥嵘,
万方乐奏千条柳,丽日和风唱太平。
九城栉比列华屋,处处书香与画轴,
卜宅西山山下住,清淡不觉渐离俗。
西山分三山八处十二景,山山秀美,物物迷人,帝气瑞祥,加上气候宜人,冬暖夏凉,与京城相距不远,最宜建行宫。六处香界寺在八刹中为最大。这是明清两代帝王登山野游休息的地方,所以殿宇宏大精整。乾隆年问在这里修建了避暑行宫,丹漆彩画,更加华丽。
皇帝离开“大内”到行宫里来住,干什么呢?无非是参悟佛理,修养精神。除了学佛、读书,还要习骑射,还会鼓捣一些小玩意,比如养蝈蝈。西山出产的蝈蝈,个儿大,皮色黑,声音宏亮,是有名的“铁皮蝈蝈”。大雪纷飞之际,把蝈蝈取出来,听听蝈蝈叫,也是个“乐儿”。
山上二十七别墅,都是历代名人寻幽而建,现在还可觅到袁氏(袁世凯)、冯氏(冯国璋)等的别墅遗址。昔时有“西山三百寺”,与山隈青蔼相间,犹如佛国乐土。现存八大处,尽是明清两朝帝敕而建,各代皇帝都爱到此游乐参禅,乐而不疲,整个西山犹如一座巨大的御花园。八大处山庄正缘此帝气龙象而起。
八大处花木繁盛,长安寺后有山,日虎头山。山前有一片杏树,约有千株。一千棵杏树,都开了花,那可是很壮观了。远望一片浅红的海,如……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