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对话,发现背后的“秘密”;
☆认同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计较他的行为;
☆和孩子争吵过后,如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催促将塑造出坏脾气的孩子;
☆五分钟搞定暴怒中的孩子;
☆如何治愈孩子的心理阴影;
☆家长无需崩溃也能解决孩子做作业难题;
……
樱桃老师编著的《对话的秘密--影响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动改变》中解析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解决最棘手问题,精准而有效。本书循循善诱,详尽生动到无同类书可比,家长和老师一学就会。本书中大量中西方教育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不仅解决了实际的教养问题,更为中国的父母和老师们提供了广阔的教育思路。
在中国内地,大多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都很微妙,也很复杂,甚至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关系:亲密又对抗,彼此期待又失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出现了问题!
亲子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和乐趣,《对话的秘密》中西合璧,专业、深刻、详尽地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樱桃老师,是目前唯一一位持有英国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中国人,格林威治大学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新浪博客名气博主,父母网、沪江网等教育网站特聘讲师。具有10年养育经验,8年教学经验。
樱桃老师编著的《对话的秘密--影响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动改变》以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和自身作为妈妈的亲子教养经历为基础,精准而有效地解决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烦恼。大部分篇章以家长咨询开头,列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找出最典型的问题,解决最棘手问题。
《对话的秘密--影响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动改变》分析和解答循循善诱,详尽生动到无同类书可比,手把手传授亲子技巧。
大量中西方教育观念的碰撞和融合更是一大亮点,不仅解决了实际的教养问题,更为中国的父母和老师们提供了广阔的教育思路。
孩子要放弃,该不该强迫继续
孩子有天告诉你想学呼啦圈,于是你买了个呼啦圈。可是练了几天,孩子的兴趣下降了,呼啦圈就丢在某个角落,你会认为这样就会造成容易放弃的性格吗?但如果孩子想学钢琴,你花了大价钱买了钢琴,请了老师,过了几天孩子却不想练了,你还会任其放弃吗?
暑假到了,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妈妈很民主,让孩子自己选择上什么课,最终选了滑轮、跆拳道和彩泥,这些都是强身健体和培养动手能力的好活动,比起奥数、英语等生硬的课程,这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问题来了!刚开始几次,孩子很起劲儿也很开心,但没过几天,孩子觉得滑轮课太辛苦了,彩泥课太无聊了,不愿意再去。妈妈觉得如果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他,担心他以后养成容易放弃的性格,殊不知,妈妈不得当地强迫孩子继续,问题更大!
望子成龙的家长很容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总想着尽快解决问题,却忘记了去寻找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无法对症下药。经过与妈妈的交谈,我们找到了导致孩子不愿意参加这些活动的深层次原因:滑轮课的时间在每天早晨,而孩子放暑假,生物钟被打乱了,晚上睡得晚,第二天却要很早起来训练,当然有意见了:而对于喜欢冒险、喜欢千变万化的孩子来说,对相对静态的彩泥课当然很容易失去兴趣。可是,如果就这么轻易地允许孩子不继续上课,是不是真的就容易养成放弃的性格呢?
在我的两个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她们尽量多尝试、多探索。幼儿是充满好奇心的年纪,这个阶段首要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去尝试、实践,然后帮助孩子一起发现并维持兴趣,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孩子在尝试选择的过程中,因为无法预见困难,只凭好奇心来选择,在实际过程中当然会出现畏惧情绪,很多父母最爱这样威胁孩子: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么孩子听完以后第一个反应就会是:我以后再也不要选择了!
那我们是不是就这么放任?当然不是!
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原因,然后巧妙地“引诱”他们继续尝试。所以,当孩子不想再上培训班时,家长一定要理解他的感受:“看来学习滑轮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技巧掌握得不是很好,一定很辛苦!”孩子听了这番话,至少心里舒服多了l接着家长可以再提建议:“要不这样吧宝贝,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在旁边观看,看看其他的孩子是如何滑的!”也许那天你们就真的一直在观看,不要紧,将来学习的路还长着呢,不着急这一时!然后就提高孩子的自信,给孩子制定稍低一点的目标,如看孩子是否能滑上2分钟,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慢慢提升目标! 婷婷在上学前班的时候,看着同学穿着漂亮的芭蕾舞服装去上芭蕾舞课,想都没想,也要学芭蕾舞,我并没有提前给她打预防针,诸如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这样一来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感觉:原来学习芭蕾舞是辛苦的。事实上,学任何东西都是辛苦的,必须要付出劳动,但我们必须把它看成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刚开始那几堂课,她非常兴奋,回来讲的全是芭蕾舞。可有一天我去接她时,她失落地跟我说以后不想学芭蕾舞了,看着这个穿着漂亮芭蕾舞裙的可爱小精灵伤心的眼神,我忍不住亲了亲她,并破天荒地帮她一起换衣服,想着如何让她告诉我她不愿意继续的原因。在折叠裙子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于是我将左手握成拳头,放进裙子里,然后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对裙子说:“美丽的裙子,你的主人不想跳芭蕾舞了,你知道原因吗?”婷婷看着我搞怪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裙子左右摇了摇,我疑惑地问:“哦,你也不知道啊?那我们一起问问你的主人好吗?”裙子点了点头,并转向婷婷,她看着我和包着拳头的裙子,摇了摇头,不告诉我们原因。
我将拳头放在耳边耳语了几句,然后故意说:“什么,你知道原因啊?”拳头点了点头,然后又在我耳边耳语,我边点头边说给婷婷听:“哦,你觉得婷婷今天有点累了,所以不想跳了,是吗?”我看了看她没反应,眼睛瞟了一下周围,发现她的好朋友Zara没有来,于是我故意对着拳头说:“你错了,婷婷是因为她的好朋友Zara回马来西亚,非常想她,才说不愿意继续了。”然后我们一起对着婷婷等待她的回答,婷婷还是摇头。这时候正好老师走过来,告诉我他们今天练习了压腿,孩子们有点不习惯,回去有时间可以练一练!但她还是不忘夸奖婷婷的努力,并分给她一块全麦饼干。P12-14
去年,当我兴高采烈地告诉先生有出版社编辑找我写书的时候,原以为他会和我一样激动,没想到他来了一句:“他们为什么会找你写?我们的两个女儿很优秀吗?”顿时给我当头一棒!在先生传统的思想里,你必须先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才有资格将你的育儿理念传达给其他父母,而他所谓的“优秀孩子”就是考入剑桥、牛津等名牌大学,将来从事体面的工作。
当然,我不能赞同他的观点。在我眼里,“优秀”的定义和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工作性质没有多大联系,而是要有“爱”的能力,包括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要有乐观、自信、独立的精神。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比提高学习成绩要难得多,更需要父母长期充满智慧且耐心的陪伴。
因此,当我的大女儿Rita的老师在家长会后告诉我女儿的成绩落后于班级孩子的平均成绩时,我并没有忧虑和焦急,因为我同时还得知Rita在班级里从原来的一声不吭到现在的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进步很明显。并且,她还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大家唱中文歌;当同学伤心时,她愿意在旁边静静地陪伴他们……这都让我很欣慰。而她在家里的表现更令我们自豪,她从原来让人头疼的“小刺猬”转变成温柔贴心的“小棉袄”。当我对她的行为失去理智的时候,她从原来的哭闹反抗到现在的泰然处之,过后,等我冷静下来时,她教育我:“妈妈,你不是告诉我们生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吗?现在请做三个深呼吸,然后我们再做一遍正确的!”她还从原来要逼着去学习进步到现在一回家就弹钢琴、做作业,然后要么帮助妈妈做饭,要么和妹妹一起玩游戏……这都让我很开心。
我没太看重女儿们的学习成绩,也没按普通的“优秀”来培养她们。
当我将如何与两个女儿以及学生相处的故事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的时候,没想到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可,他们把我的方法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稍加改编,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感激的家长不断地给我留言,“樱桃老师的这篇文章是我目前正苦苦思索的,真是及时雨!而且是我看到的关于‘孩子被欺负’这个话题给出的最详细的指南!从理念到方法,可操作性都很强,让迷茫中的我拨云见日!‘“谢谢樱桃,用了你的方法,儿子终于有了保护自己的意识了”。
大家源源不断的积极反馈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越写越起劲,在博客里写了很多文章。于是,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一一“最近我打算让女儿休学了,她的厌学情绪很严重了。不知我们的路要怎么走!帮帮我吧……”“樱桃老师,儿子没有自信,输不起,和爸爸下棋输了,都要哭很久,怎么办?”到后来,当我的信箱里躺着越来越多处理不完的问题信件时,编辑刚好向我发出了写本书的邀请,考虑再三,我接受了她的邀请,我希望利用我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背景,将我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女儿的相处中的一些问题分析一番,找到可行的办法,家长可以借此方法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改良,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密切!
之前,记得我每次遇到一些育儿难题时,就疯狂寻找那些育儿名家的书籍,希望从书中找到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为我指明道路。然而,书看得越多,我越困惑!孩子出现的问题越多,我越焦虑,越解决不了!在焦急的情况下,我非常希望有个类似的案例具体分析给我一些启示,让我立即能用上。因此,当有家长向我咨询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们焦急的心情,我相信他们也像几年前的我一样,希望得到具体的建议,于是,我就他们的问题,结合平时的育儿心得与教学经验,一点一点地帮他们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也因此,我的每篇文章都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但实践证明,家长在这些文字的启示下,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稍作改良,大部分都顺利解决了育儿难题!
在养育两个女儿与众多学生的教学当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当孩子在伤心、生气的过程中,任何的说教、威胁、谩骂都不起作用,反而让孩子陷入黑暗的深渊。我们应该做的只有在理解孩子的行为之后,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然后再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长此以往,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渐渐植入他们的内心,形成优秀人格的养料。
而对于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快速排解心中的不悦,意识到某种行为带来的后果,没有什么比游戏对他们的震撼更大了。因此,在本书中,你能看到大量用游戏解决问题的案例。经验告诉我,用相应的游戏几乎能化解所有的问题,愉快而幸福地引导孩子走向正轨。只要家长愿意,谁都可以做到!这些游戏让我在养育两个女儿和教学的过程中受益颇丰,让我和孩子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越来越融洽!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从中吸取一些灵感,机智而有效地解决各种育儿难题,让你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家庭生活更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