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共关系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修荣//黄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与列宁的东方战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先后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殖民主义者野蛮的侵略和疯狂的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遭受沉重的苦难;同时,他们也进行了强烈的反抗,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地区不断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特别是在亚洲,帝国主义同亚洲各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民群众,使亚洲各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朝鲜、中国等亚洲国家接二连三地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其中1905年伊朗的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至1908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下发生的中国辛亥革命,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对于20世纪初期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列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满腔热情地称之为“亚洲的觉醒”。他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展开,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贸易、财政陷入了极端混乱的状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到了极点。

正当世界资本主义动荡不安和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这一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在俄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并筑起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十月革命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还属于从1640年开始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直接打击国际帝国主义的后方,加速了它的崩溃进程,有力地支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支援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因此,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已经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  十月革命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也经历了艰苦、曲折的道路,但亚、非、拉各国的解放斗争,汇成了强大的革命潮流,不断地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当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欧洲和北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帝国主义镇压下进入低潮的时候,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却蓬勃发展起来,从根本上动摇和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

在亚洲,十月革命后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从印度、朝鲜到中国,都爆发了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过去被帝国主义看成是它们势力范围的亚洲大陆,变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广阔战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朝鲜发生了规模空前的“三一起义”;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印度出现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伊朗爆发了反对英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以穆斯塔发·基马尔为代表的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也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在非洲,埃及、摩洛哥等国爆发了群众性的反帝武装起义,英国在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压力下被迫承认埃及独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逐步兴起,非洲人民在斗争中日益觉醒。

在拉丁美洲,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尼加拉瓜等国都爆发了强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以反美、反独裁为中心的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

十月革命后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支援了苏俄和欧美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使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开始陷入危机。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同资本主义各国的革命运动互相支持,结成了国际反帝统一战线。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出现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暴。特别是1918年1月爆发的芬兰革命、11月爆发的德国革命、1919年3月爆发的匈牙利革命,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是十月革命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高峰。

欧洲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结合,各国革命左派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许多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摆脱了社会民主党修正主义的羁绊,先后建立了共产党,这就为共产国际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筹备,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19年3月2日至6日在莫斯科举行。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纲领》等文件,工人阶级新的真正革命的国际组织——共产国际宣告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它已开始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最伟大的口号,这个口号总结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历来的发展,表现这个口号的概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东方……

P10-11

后记

自2006年3月16日,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先生和编辑室主任郇中建先生屈驾到我办公室约稿,至今已经六年多了。几经周折,在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黎博士的鼎力协助下,这本书总算完稿,可以交付出版了。

大约三十年前,我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小册子《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后来又先后出版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事》、《国共关系纪事》、《国共关系史》(上、中、下)等。三十年来,虽然一直未中断对国共关系的学习和研究,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还不深入,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权当本人步入古稀之年时,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祈盼。

2012年10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

 一、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与列宁的东方战略

 四、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向国民革命的转变

 二、联共(布)、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的策略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方针的制定

 四、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的形成

 五、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帮助

第三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革命风暴的兴起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二、国共合作推动下革命运动的恢:复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

 四、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丰硕成果——国民革命风暴的兴起

 五、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继续高涨

 六、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

第四章 国共统一战线的分化与斗争

 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右派势力的斗争

 二、中山舰事件与陈独秀、鲍罗廷的妥协退让

 三、《整理党务案》与中国国民党内的反共暗流

 四、蒋介石从联共到反共的演变

 五、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

第五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一、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清党”

 二、武汉国民政府的分化和宁汉合流

 三、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应急策略

 四、汪精卫集团分共,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第六章 国共两党的尖锐对立

 一、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和对中共的镇压

 二、中共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方针的确立

 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四、国共两党的尖锐对立

第七章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

 一、日本加紧侵华与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

 三、中国共产党新政策的酝酿

 四、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

 五、中国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八章 国共两党代表的初步谈判

 一、国共两党代表在莫斯科的接触

 二、中国国民党cc派代表与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的谈判

 三、董健吾、张子华的陕北之行

 四、陈立夫与潘汉年的秘密谈判

第九章 西安事变与国共关系的改善

 一、转变时局的枢纽——西安事变

 二、国共西安谈判

 三、国共杭州谈判

 四、国共第一次庐山谈判

 五、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第十章 卢沟桥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二、国共第二次庐山谈判

 三、国共第一次南京谈判 .

 四、国共第二次南京谈判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组织形式、特点和意义

第十一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曲折发展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国共两党关于合作形式问题的谈判与国民党限共方针的制定

 二、国共两党关于制定抗日纲领的谈判

 三、国共两党摩擦与反摩擦的斗争

 四、国共两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

 五、国共两党在战略方针和军事上的配合

 六、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的谈判和斗争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美苏的对华策略

 二、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针

 三、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

 四、国共停战谈判的举行和政治协商的召开

第十三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

 一、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与国共休战谈判

 二、马歇尔调处的失败与国共两党合作的破裂

 三、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与中共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四、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五、国共北平谈判

 六、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与中共执政地位的确立

第十四章 国共隔海对峙局面的形成

 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共的尖锐对立

 二、美国插手台湾事务与国共隔海对峙

 三、硝烟弥漫的台湾海峡

第十五章 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调整

 一、20世纪50年代国共使者的三次秘密接触

 二、中共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三、中共“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与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

 四、台湾当局权力的交替与大陆政策的演变

 五、海峡两岸“三通四流”的兴起

第十六章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二、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的开展

 三、“九二共识”的达成

 四、汪辜首次会谈的举行

第十七章 中共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一、中共促进祖国统一“八项主张”的发表

 二、李登辉访美与中共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三、中共妥善应对新一轮台海危机

 四、汪辜第二次会谈的举行

第十八章 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地位的丧失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一、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危机

 二、李登辉“两国论”的提出

 三、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地位的丧失

 四、民进党上台后的海峡两岸关系

第十九章 新世纪初期海峡两岸关系的新进展

 一、新世纪初期中共对台政策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二、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三、马英九胜选与两岸关系新机遇

 四、胡锦涛“两岸和平发展”思想的提出

 五、构筑合作新模式,共创两岸新格局

结束语

后记

内容推荐

黄修荣、黄黎著的《国共关系纪实》在占有丰富史料的基础上,以纪实手法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叙述了自国共两党成立至21世纪初的90多年来两党关系发展的历史。

《国共关系纪实》共19章,约65万字。第1—6章,自国共两党的建立写起,记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建立、分化、破裂以及严重对立等;第7—13章从九一八事变写起,记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形成、成果、谈判与斗争、全面内战以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和中共在大陆执政地位的确立;第14—19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共尖锐对立写起,记述了国共隔海对峙局面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台湾政局的变化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等。书稿通过翔实可靠的史料和缜密严谨的分析,多方位、全景式地再现了国共90多年的关系史。

编辑推荐

《国共关系纪实》以纪实手法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叙述了自国共两党成立至21世纪初的90多年来两党关系发展的历史。本书通过翔实可靠的史料和缜密严谨的分析,再现了国共90多年的关系史。本书的出版,是黄修荣、黄黎步入古稀之年时,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祈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3: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