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编著的这本《不同经济区域环境污染特征比较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长三角长株潭白银为例》对中国不同经济区域的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理清了环境与经济内在关联关系,揭示了不同或各类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机制和区域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制约因素,为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战略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切入点,研究了中、东、西部不同区域城市的特点,提出了促进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分类指导政策。全书集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撐项目“国家环境管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的部分成果,针对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环境污染的特征,通过溯源分析与对比研究,提出我国分区控制分类管理的策略,为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第一篇 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特征与指标研究
第1章 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其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研究
1.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1.1.1 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突出
1.1.2 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2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1.2.1 经济发展水平聚类结果
1.2.2 三类区域平均经济密度分析
1.3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1.3.1 经济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1.3.2 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演进
1.3.3 区域一体化对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
1.3.4 经济环境聚类分析
1.3.5 区域环境发展指数
第2章 区域经济与环境系统评价研究
2.1 现有指标体系分析
2.1.1 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2.1.2 环境与经济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2.1.3 环境与经济关联评价指标体系
2.1.4 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2.1.5 现有指标体系分析
2.2 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区域环境经济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与结构
3.1.1 设计原则
3.1.2 评价体系特征
3.1.3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2 指标的筛选与指标体系建立
3.2.1 评价体系和内容
3.2.2 区域三大要素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3.3 区域环境与经济关联评价
3.3.1 区域环境经济关联指标设计
3.3.2 关联指标设计
3.4 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评价
3.4.1 评价指标体系
3.4.2 区域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篇 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环境污染特征与策略研究
第4章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境污染特征
4.1 长三角经济区概况
4.2 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4.2.1 区域水环境特征分析
4.2.2 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4.2.3 非常规污染特征分析
4.3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境污染特征
4.3.1 水环境呈有机物、重金属以及氮磷等共存并联合作用水体复合污染
4.3.2 大气环境呈现出以细粒子/灰霾一臭氧为特征的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
4.3.3 土壤呈现以有机污染物一重金属共存的土壤复合型污染
第5章 长三角经济区污染成因分析
5.1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5.1.1 资源瓶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5.1.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区域环境系统巨大压力
5.2 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5.2.1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5.2.2 区域环境统筹明显不足
5.3 污染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5.3.1 水污染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5.3.2 大气污染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第6章 长三角城市群污染防治策略研究
6.1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保护总体策略
6.2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布局与环境改善对策
6.2.1 水环境控制分区与建设策略
6.2.2 遵循大气环境容量要求
6.2.3 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6.3 长三角经济区统筹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对策
6.3.1 区域环境管理统筹
6.3.2 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协调途径
第三篇 中部快速发展经济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第7章 长株潭经济区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7.1 长株潭经济区概况
7.2 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7.2.1 数据来源
7.2.2 大气污染现状特征
7.2.3 大气环境质量年际变化
7.2.4 大气环境区域差异
7.3 水环境质量演变与空间比较分析
7.3.1 数据来源
7.3.2 水环境质量现状
7.3.3 水环境变化趋势
7.4 土壤环境质量与空间变异分析
7.4.1 土壤采样分布
7.4.2 土壤评价方法选择
7.4.3 土壤重金属主要结果
7.4.4 二嚼英污染水平分析
7.5 污染物排放特征
7.5.1 水污染排放空间比较分析
7.5.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
7.5.3 污染物排放行业分布
7.6 长株潭经济区环境污染特征
7.6.1 环境质量特征
7.6.2 污染物排放特征
第8章 长株潭污染特征成因研究
8.1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关系
8.1.1 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8.1.2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
8.2 长株潭工业主导行业对环境综合影响的定量分析
8.2.1 长沙工业主导行业的综合环境影响程度
8.2.2 株洲工业主导行业的综合环境影响程度
8.2.3 湘潭工业主导行业的综合环境影响程度
8.3 产业结构与污染排放关系
第9章 长株潭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9.1 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9.1.1 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取得的成效
9.1.2 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下的举措
9.1.3 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9.2 长株潭城乡一体化环境持续改善对策
9.2.1 完善政策体系
9.2.2 推进技术体系
9.2.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9.2.4 灵活运用经济调控手段
9.2.5 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9.2.6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篇 西部资源型经济区环境污染特征与防治策略
第10章 白银经济区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10.1 白银市经济区概况
10.2 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10.2.1 水环境质量现状
10.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0.2.3 土壤环境现状
10.3 污染物排放现状
10.3.1 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10.3.2 水污染物排放现状
10.3.3 固体废物排放现状
10.4 白银环境污染特征
10.4.1 大气污染严重,呈典型的煤烟型污染
10.4.2 总体呈工业型污染特征
10.4.3 污染排放集中,单位产值污染排放高
第11章 环境污染防治策略
11.1 白银经济区经济转型和环境管理政策
11.1.1 现有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11.1.2 白银经济转型和’环境管理要求
11.2 白银市产业转型城市环境改善策略
11.2.1 促进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
11.2.2 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11.2.3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健全环境监管体制
11.2.4 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加大环保科研力度
11.2.5 强化污染治理措施
11.2.6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恢复补偿机制
第12章 不同经济区污染特征比较分析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策略
12.1 典型经济区污染特征比较与分析
12.1.1 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区域发展水平明显相关
12.1.2 特征污染物与产业结构有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较小
12.1.3 农村环境保护呈现明显的区域与经济差异
12.2 典型经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策略
12.2.1 长江经济区环境改善策略构想
12.2.2 长株潭经济区环境改善策略构想
12.2.3 白银经济区环境改善策略构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