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东岸(东北江浙海南岛旅行记)》是带有“穿越”性质的历史人文类旅游图书,它通过选编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著名教育家侯鸿鉴、著名民族学家田曙岚、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等民国名人所写的十二部游历考察游记,带读者“穿越”七八十年前的民国时期,看当时名人笔下新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西、海南以及东北等地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视角独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叙述详尽,不仅具有较高的旅游参考价值,更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卢作孚主编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乡愁东岸(东北江浙海南岛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卢作孚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乡愁东岸(东北江浙海南岛旅行记)》是带有“穿越”性质的历史人文类旅游图书,它通过选编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著名教育家侯鸿鉴、著名民族学家田曙岚、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等民国名人所写的十二部游历考察游记,带读者“穿越”七八十年前的民国时期,看当时名人笔下新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西、海南以及东北等地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视角独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叙述详尽,不仅具有较高的旅游参考价值,更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卢作孚主编的 内容推荐 《乡愁东岸(东北江浙海南岛旅行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收录了《东北游记》《江浙旅行记》和《海南岛旅行记》三种图书。 卢作孚主编的《乡愁东岸(东北江浙海南岛旅行记)》: 《东北游记》为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1930年带领其民生公司考察团由上海经青岛到大连,再到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各地考察的记录,很好地反映了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人在东北的活动情况,为当时关内民众了解东北的实际情况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江浙旅行记》由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1878—1953)著,记录了他1925年7月应邀去南京执教,顺便游历江浙之所见,内容包括南京、杭州、苏州、镇江、无锡、扬州等地的教育、文化、物产、民俗、名胜古迹、交通设施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海南岛旅行记》由原贵州民族学院研究室副主任、贵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田曙岚所著,详细记录了他1932年12月环游海南岛各县的考察所得,很好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概况。 目录 东北游记 一 田上海到青岛 二 由青岛到大连 三 由大连到沈阳 四 由沈阳到哈尔滨 五 由哈尔滨回长春转敦化 六 由敦化回沈阳到山海关 七 由山海关到唐山 八 由唐山到北平 九 由天津回上海 附:匆匆游历中之所偶得 江浙旅行记 序 凡例 第一章 途中之观察 第二章 南京之观察 第一节 南京之学校 第二节 南京之古迹名胜 第三节 暑期学校之观察 第四节 南京概观 第三章 沪宁沪杭铁路两旁之观察 第一节 南京至嘉兴 第二节 鸳鸯湖 第三节 嘉兴至杭州 第四章 杭州之观察 第一节 西湖 第二节 玉泉寺 第三节 天竺寺 第四节 灵隐寺 第五节 钱塘江及六和塔 第六节 杭州概观 第五章 南运河之观察 第六章 苏州之观察 第一节 天平山 第二节 寒山寺 第三节 虎丘及靖园 第四节 留园 第五节 西园 第六节 玄妙观 第七节 苏州概观 第七章 无锡之观察 第一节 无锡市街及无锡饭店 第二节 太湖 第三节 惠山 第四节 无锡至镇江 第八章 扬州之观察 第一节 江北运河 第二节 扬州之古迹名胜 第三节 扬州概观 第九章 镇江之观察 第一节 金山寺 第二节 中冷泉 第三节 甘露寺 第四节 镇江概观 第十章 归途 第一节 镇江至下关 第二节 下关至北京 海南岛旅行记 徐序 小引 一 初抵海口 二 琼山的苏公祠及五公祠 三 琼山县概况 四 琼山的特产 五 琼山的胜迹 六 琼山的风俗 七 由海口市至龙塘镇 八 由龙塘镇至定安县 九 定安县概况 一十 定安的特产 一一 定安的胜迹 一二 定安的风俗 一三 关于五指山的诗 一四 由定安县至文昌县 一五 文昌县概况 一六 文昌的胜迹与风俗 一七 由文昌至琼东 一八 琼东县概况 一九 琼东八景及其他胜迹 二十 琼东的风俗 二一 由琼东县至乐会县 二二 乐会县概况 二三 乐会的胜迹与风俗 二四 中原之行与阳历元旦 二五 由嘉积市至龙塘墟 二六 由龙塘墟至岭门市 二七 病留岭门 二八 病返海口 二九 在海口之养病 三十 寂寞的年节 三一 琼剧之一瞥 三二 重入医院 三三 海南医院之一瞥 三四 两种错误 三五 “琼岛风云”与病的变象 三六 由海口至澄迈 三七 澄迈的“迓军” 三八 澄迈县概况 三九 澄迈的胜迹与风俗 四十 由澄迈至临高 四一 临高县概况 四二 临高的特产 四三 临高的胜迹 四四 临高的风俗 四五 由临高县至新盈港 四六 由新盈港至光村市 四七 儋县的苍蝇与洗氏问题 四八 新英港之游与县政府之宴 四九 至洛基途中的一大危险 五十 海南无饿莩 五一 由南丰回那大途中之又—危险 五二 儋县之东坡庙 五三 儋县概况 五四 儋县的特产 五五 儋县八景及其他胜迹 五六 儋县的风俗 五七 由儋县至海头港 五八 由海头至海尾 五九 由海尾至昌江 六十 峻灵山的还魂草 六一 昌江县概况 六二 昌江的胜迹 六三 昌江的风俗 六四 由昌江县至墩头港 六五 由墩头港至盐漏 六六 由盐漏至感恩县 六七 感恩县概况 六八 感恩的特产 六九 感恩的胜迹 七十 感恩的风俗 七一 感恩黎人的风俗 七二 沙漠中的爆竹声 七三 由佛罗市至乐罗村 七四 由乐罗村至崖县 七五 南山岭之游 七六 崖县概况 七七 崖县的特产与胜迹 七八 崖县的风俗 七九 三亚埠与三亚港 八十 榆林港的一瞥 八一 落笔洞之游 八二 由三亚埠至藤桥市 八三 藤桥市与藤桥港 八四 由藤桥市至陵水县 八五 陵水县的祭新坟 八六 陵水县概况 八七 陵水县的胜迹与风俗 八八 万宁道中的含羞草 八九 东山岭之游 九十 万宁县概况 九一 万宁的胜迹 九二 万宁的风俗 九三 由万宁县重至嘉积市 九四 由嘉积市复返海口市 九五 再会吧海南 附:海南全岛总论 试读章节 四由沈阳到哈尔滨 回寓,午饭后准备出发,三点半钟上了火车,离开沈阳,途中所见,与沈阳川了。途中除看看风景外,交换着读东北问题的各种书籍,并读侯鸿鉴的《环球旅行记》。他每到一处必调查华侨的状况,在南洋,在美洲,人数皆极众多。东三省的移民记载,亦极称中国人的移殖能力非日本所能及。并推求其原因,实在中国人勤俭过人。广东福建人之移殖南洋美洲者,能工能商,山东、直隶、河南人之移殖东三省者能农,各能用其所长,以图生存。只可惜优于个人奋斗,缺乏组织能力,所以一到集团的事业,便陷于无办法,在南洋美洲之商业亦有日衰之象。此为根本之危,不仅华侨而已。 东三省现有人口达二千六七百万,满洲人不过剩余二百万,由山东直隶河南等省移去的,乃达二千四五百万。近几年来,每年移去四五十万,五六十万,并无政府之奖励,踊跃如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移殖能力了。日本政府竭力奖励其人民之移殖,至今在东三省者,朝鲜人不过八十万,日本人不过二十万而已。(此见于东三省移民问题中各种记载) 到长春九钟半,此是南满铁路的时间,走几十步,一到中东车站则是十点钟了。很令我们诧异。问是什么原因,有人告诉我们,一以沈阳时间为准,一以哈尔滨时间为准,故有此显然之差异。至于四川,至于重庆,则并无标准时间,任人差异到一钟、两钟,亦并不显然,并不使我们诧异了。 哈尔滨车须十二点零五分开,还有两小时的余裕时间,我们决定利用之以解决晚餐。于是携箱挟包,离开车站,往饭馆去。从容吃完,望望市街,而后回到车站。南满车买票用日金,这里却用哈大洋了。哈大洋是一种使用于哈尔滨一带的银票,约合普通大洋八角余。我们买好车票上车寻求地位,则形式骤变了。第一便是光线暗弱,几乎不能辨别人影;第二便是坐次纵横皆有,各有长凳,上有挂铺,可收可挂,以备客人睡卧。每相间两凳之间,隔成一个区段。木质甚旧,似已很有年纪了。好在客人无多,无须挂上层之铺,便可供我们睡卧了。只是一到卧榻之旁,黑暗更甚,直如进了地狱一股。 我们便以木凳为榻,木板为褥,睡了一夜。朦胧中常觉车停车开,可非常静寂,不闻人语,可以想见途中各站之荒凉了。 七月四日星期六晴 醒来已是拂晓,微觉冷,以布毯遮腹部,求再睡熟不可得,便起来看看风景。凭窗引目,平原广漠,绿得无边。偶见短墙一线,中有草房几列,寥落点缀,便是村落了。林木绝少。绿野远近,偶有人影一二,工作其间。铁道两旁,间或发现牛马猪羊,各自成群,少或三五,多累数十,在那荒草蒙茸中间,很自由而且安详地吃草。我们从烦嚣的都市来到这静寂的野景中间,岂特如赏图画?直如另到一个世界了! 将到哈尔滨了,许多俄国人家,住在铁路近旁。短篱平房,绿树成行,掩映着黄墙红瓦;偶有俄国女子,携筐挟物,出入其间,恰像一幅西洋油画。前几天经过大连、奉天、长春一带,见着的都是日本的经营,自有其特殊的方式,或竟如到日本国里了,这时突又感觉得如到了俄国一样。因回念到中国人有地方,如何不自经营啊! 到站,雇马车,连人带物运到北京饭店去。店中布置很完整,费较我们所过各处为多,每间四元,而客人特少。我们将行李安顿妥当后,问可游的地方,旅馆中人告以江北和道外。 …… P29-30 序言 我们一度游历东北,见日本人在东北之所作为,才憬然于日本人之处心积虑,才于处心积虑一句话有了深刻的解释。才知所谓东北问题者十分紧迫,国人还懵懵然未知,未谋所以应付之。一旦东北各地,没于日军,然后举国震惊,起谋救济,已太迟矣;而又况狂呼之外,仍无如何应付之计。这岂止是东北问题?实是国家根本问题,而且东北问题正由于这根本问题而起的。 有人说:日军突占东北,诚然是国家不幸的事情,然抑或许是一个好机会,足以刺激起中国人。不错,足以刺激起中国人。然而感情上的刺激,旋起旋灭,历史上因已有了不少的证明,何尝有兴于国家的根本!根本有为是需要办法的,是需要整个国家的办法的,是需要深谋远虑,长时间不断的办法的。中国人的行动则往往由周围的情况所偶然刺激而起,故亦往往随情况而变迁,一切缺乏意识,更无论国家的意识,更无论深谋远虑。此则值得看一看日本人之所作为。看一看日本人在东北之所作为。 游东北时,曾从船车旅店中匆匆记其见闻所及,尤着眼于日本人,于其所谓东部内蒙古南满之经营,报告三峡中共同努力的青年,盼望由此而更加努力。第一次邮寄一部分,峡局乃印成册子,以赠友人。后理其余,再印一册,亦作赠品。各地友人先后索取,或仅得前一册,或仅得后一册,每以不全为憾。然而公私交困,无钱再印,终于置之。 日军占据东北之消息传来,人皆欲知东北情形,从游记中抑或可偶得其一二;人皆欲奋起而有所作为,从游记中抑或可偶将办法之所宜择取。故商至友何北衡君再交印刷,半作赠品。所介绍者外人在中国之所经营,尤在其如何经营。此则盼望有心人浏览之余,绕室从容,反省及于自身的。 卢作孚 二。年(1931年)一o月二o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