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馆遇见马克·吐温》由弗瑞德·卡普兰著。你想过自己跟马克·吐温坐在一起来杯咖啡吗?来吧,现在你可以穿越时空实现这个愿望了。跟马克·吐温谈天说地,陶醉在他那尖酸刻薄、怪诞离奇的故事中,体会他生动的解说、丰富的表达。没准儿,有的时候你跟他的想法不一样,小心,他可是巧言善辩啊,我猜,你一定会为他倔强的个性而倾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咖啡馆遇见马克·吐温/了如指掌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弗瑞德·卡普兰 |
出版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咖啡馆遇见马克·吐温》由弗瑞德·卡普兰著。你想过自己跟马克·吐温坐在一起来杯咖啡吗?来吧,现在你可以穿越时空实现这个愿望了。跟马克·吐温谈天说地,陶醉在他那尖酸刻薄、怪诞离奇的故事中,体会他生动的解说、丰富的表达。没准儿,有的时候你跟他的想法不一样,小心,他可是巧言善辩啊,我猜,你一定会为他倔强的个性而倾倒。 内容推荐 《在咖啡馆遇见马克·吐温》:幽默易逝,它的保鲜期大概跟一条鱼或一套应用软件程序差不多吧,不过,马克·吐温在去世一个世纪后,依然位居最有生命力和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之列,他在继续收获着新的读者:有个十二岁的孩子最近独自看完了《汤姆·索亚》,根本没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 马克·吐温依旧像平常那样,手上央着一支雪茄,身着考究的白色西装。坐下来跟他一起喝杯咖啡吧,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马克·吐温,他不仅是小说家,同时还是淘金者、内河船水手、不折不挠的实业家,以及自助影集的发明者。 《在咖啡馆遇见马克·吐温》由弗瑞德·卡普兰著。 目录 序言 导读 现在,谈话正式开始…… 母亲河 财富 天意和教养 又弄、讽刺与人性 宗教、上帝与《圣经》 作家 文化批评家 旅行文学 美元、王权和名望 总统和政治家 帝国主义 奴隶制和种族 哈克贝利·费恩 REFILL? 试读章节 马克·吐温(1835—1910): 生平简介 1835年11月30日,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生于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贫穷的律师和小商人家庭,他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父亲约翰·M.克莱门生于1798:~.母亲简·兰伯特·克莱门生于1803年,是肯塔基州的本杰明-兰伯特的女儿。1823年,他们在肯塔基举行了婚礼,之后搬到田纳西州,约翰在那购买了土地,在法院里谋到了差事。1839年,这对夫妇举家迁往密西西比河畔的密苏里州小镇汉尼拔,在那里,萨缪尔·克莱门——就是我们熟知的马克‘吐温——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不过他尊敬和深爱的母亲活到了1890年。 他是个早熟的孩子。在其自传(并非完全真实可靠)和同时代人的印象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思想自由的顽童,质疑边境社会的诸多新教习俗和信仰。汉尼拔,一个蓄奴州里的迅速崛起的小城,给予他塑造《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傻瓜威尔逊》中圣彼得斯堡城市的灵感。吐温的正规教育仅限于主日学校和小学。十二岁时,他成了一名印刷学徒工。1853年,克莱门一家离开汉尼拔,母亲和姐姐去了圣路易斯,吐温则在纽约和费城等地做印刷工。不久,他回到美国中西部,1857年,吐温圆了一个少年时代的梦想——成为密西西比河上一名见习汽船领航员。他当时原本计划去南美洲寻找财富.但最远只到了新奥尔良。 作为一位从小博览群书,渴望自学成才的人,吐温也强调这段工作经历对他日后的作家生涯至关重要。后来回忆起当领航员的几年,尽管他自豪地宣称那是一生中最棒的一段时光.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中他还是道出了驾驭这条航道的艰辛和对海难的恐惧。经过艰苦努力,他最终拿到了正式领航员执照。1861年初,联邦的炮舰封锁了密西西比河,为了逃避邦联和联邦的招募,吐温躲到了圣路易斯的姐姐家里。南北战争爆发之初,他还短暂加入过汉尼拔附近的一支邦联民兵部队,此后,他去了内华达州.给被林肯政府任命为州务秘书的哥哥奥利安当助手。1862年9月,经过令人沮丧的一年寻金觅银的矿工生活之后,他在维吉尼亚城的《企业报》开始了记者生涯,笔名“马克·吐温”。这是他首次以一位职业作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1863一1866年,吐温辗转于维吉尼亚城和旧金山之间,为旧金山的报纸撰稿,也在美国东海岸的杂志上发表随笔。1866年夏,他被派往夏威夷做通讯记者,此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地报》上陆续发表了二十封记录在那里见闻的信件,后来,他将这些信件汇集成集收录在其第二部旅行文学作品《苦行记》(1872)中。同年秋天,他发表了第一次公开演说,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在夏威夷群岛的经历。次年,《加利福尼亚大地报》雇用吐温为随行记者,搭乘蒸汽豪华游轮“桂格城号”从纽约出发前往圣地巴勒斯坦,负责宣传这次盛大的旅行。发表的旅行信件修订后形成了他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旅行文学《傻子国外旅行记》(1869)。在此期间,笔触轻松诙谐的小说《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付梓。 吐温和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出版商伊莱沙·布利斯合作销售他的书,这些书一般都有大量的插图,销售过程中旅行推销员预先支付订金给大部分喜欢这位幽默作家的乡下读者。他渴望成为世人眼中的一位严肃认真的撰稿人、一位才思敏锐的讽刺作家和一位受欢迎的文学创作者,这种念头在他婚后更是与日俱增。1870年,马克·吐温与纽约州埃尔迈拉镇的奥莉薇亚·兰登结婚。奥莉薇亚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家境殷实,吐温是通过这个姑娘的弟弟认识她的,他当时也在“桂格城号”上。 1869年和1870年,作为一位报刊撰稿人和幽默作家,吐温奔波于各地进行巡回幽默演讲来增加收入,内容来自他那些文笔诙谐的作品。这种不规律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兰登一家对这桩婚姻非常满意,出手也甚是大方,嫁妆包括布法罗城的一处豪宅和《布法罗快报》的部分股权。 1871年,吐温对布法罗失去了兴趣,也是忧心体弱多病的儿子(这个孩子次年就夭折了),他和家人搬到了哈特福德,在那里,莉薇生下了苏西(1872)、克拉拉(1874)和吉恩(1880)。吐温在努克农场住宅区别具一格的宅邸成了客人和朋友往来的中心;邻居中有著名的作家、编辑和政治家,其中就包括哈丽特-比彻·斯托。他与哈特福德的朋友一起为年轻女士们创办了“星期六早俱乐部”,还加入了“星期一晚俱乐部”的智力讨论。吐温还定期去渡士顿和纽约参加专业人士的聚会和一般性娱乐活动,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和布勒特·哈特当时是他在文学上最亲密的朋友;与哈特的友谊破裂之前,他们还合作编写了许多剧本。戏剧的魅力和经济前景吸引了吐温,不过,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他从来没能掌握这门艺术的成功之法。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慕名而来的拜访者将其声名远播到了英国(1872—1873)、德国、瑞士和法国(1878—1879),他在异国发表演说。在法国的演讲稿构成了第三部旅行文学著作《浪迹海外》(1880)的基本素材。1873年,他和朋友兼邻居查尔斯·达德利·沃纳合著了《镀金时代》,这部小说引发了广泛讨论,为南北战争后的那个腐败与财富并存的时期贴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标签。19世纪80年代,随着《王子与贫儿》(1881)、《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5)的陆续出版,吐温登上了名气和文学声望之巅。 有了可观的写作收入和妻子继承的财产,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吐温抓住机遇施展他对技术革新和金融投机买卖的热情。1877年,他家成了哈特福德最早安装电话的家庭之一。此前,他的两项发明自黏式剪贴簿和改良型吊裤带幸运地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1880年,他投资了一项制造雕刻印刷版的新工艺,结果损失了大约5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00万美元)。1886年一1895年,出资研制佩吉排字机又赔进去了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美元,他还一直寄希望于它成为报纸和书籍的一流印刷设备。19世纪80年代,由于对先后合作过的几家出版商大为不满,吐温创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由外甥女婿c.L.韦伯斯特任经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由这家公司出版的。公司破产时,几乎血本无归的吐温还刻薄地迁怒于合伙人。P17-23 序言 幽默易逝——它的保鲜期大概在一条鱼和一套软件程序之间吧——然而,去世近一个世纪后,马克·吐温依旧位居最有生命力和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之列。2007年度《耶鲁语录》收录了吐温的153条经典言论,比卡尔·马克思多了140条。众多“严肃”和高傲的同时代文人,例如他的朋友威廉·迪恩.豪威尔斯,都沦落到了文学史的注脚里,而吐温却在继续收获新的读者:十二岁的儿子最近独自看完了《汤姆·索亚》,没有我和他妈妈,或者老师的督促。“真爽!”他给了句简洁的评价。 吐温在密西西比河畔长大,二十岁出头当上了汽船领航员,二十五岁那年去了西部寻找发财机会。他身上最具喜剧性之处是,容易轻信的乐观主义恰好遇上了一个贪欲横生的年轻共和制国家。吐温在伟大的美国人对大生意、财运当头和彩虹尽头的那罐金子的信仰中寻觅到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种倾向也彻底映射到了他自己的生活中。不管有多少写作收入,他总是执著于自己的发财计划,在矿业股票、骗人的发明和不靠谱的投机生意上损失了不少钱。他在工作中比在生活中更潇洒,几乎从不屈就自己的个性,不管它有多么愚蠢或唯利是图。 吐温在表面上浅显滑稽的闲言碎语和深奥事理之间穿梭自如。《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眺蛙》(1856)写的纯粹是市井琐事,除了吹牛的艺术、粗鲁的举止和西部采矿营地(吐温二十几岁时还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趣闻之外.再无他物。《一个真实的故事——照我听到的逐字叙述的》(1874)是对奴隶制和讲述者(推测就是吐温本人)自身的一场控诉,他竟然想象一位太太的黑人保姆过着田园式生活。与其笔下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这两则故事突出了本土语言风格,它有助于形成与欧洲前辈截然不同的美国文学传统。 让汤姆·索亚那位邋遢的好友哈克亲口说出自己的故事,马克‘吐温用这样的情节安排释放出美国文学中一个最滑稽的声音,并找到了社会批判的一剂美妙良方:辛辣的嘲讽赋予这部小说独特的魅力,哈克,一个社会的弃儿,竟然对叛逆那个时代的社会传统中最不公平和最虚伪的部分产生了负罪感。他混淆了传统与自然法则,亦如他在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罪恶感”之间徘徊,帮助逃亡路上的伙伴奴隶吉姆让他心生下地狱的恐惧。 乘着木筏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哈克和吉姆是伟大的美国式幻想的代言人,偶然瞥见社会混乱的一面,他们就会萌生逃脱文明的束缚、奔向广阔空间的念头。很少有小说如此彻底地表现美国人性格中的承诺性与矛盾性;以这样丰富和大比例的戏谑式笔触道出这一点的作品更是绝无仅有。大部分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教室的味道;阅读吐温将让你体验逃学的乐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