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中南海往事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姚博//萧雪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世纪的中国,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华章,而毛泽东是这一个世纪中国历史的主要塑造者。1921~1949年,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毛泽东无疑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1949~197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一住就是27年,也留下了令人惊叹的绚烂经历、崇高风范和伟大精神……姚博、萧雪编著的《毛泽东中南海往事》记述开国领袖的平凡人生,感受一代伟人的崇高情怀。

内容推荐

中南海,昔日的皇家园林,今天的权力中心,它浓厚的政治意味和神秘色彩,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姚博、萧雪编著的《毛泽东中南海往事》讲述开国领袖毛泽东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二十七个春秋,在这堵红色高墙之内,这位伟人怎样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一代人的命运?推开历史的门扉,《毛泽东中南海往事》带你走进中南海,走进毛泽东的平凡生活及情感世界。

目录

一 “西苑”与“中南海”

 1.“一池三山太液池”

 2.风云际会中南海

 3.御苑揽胜有佳处

二 从西柏坡到中南海

 1.由西柏坡赴京“赶考”

 2.从颐和园到双清别墅

 3.菊香书屋的新主人

 4.在“游泳池”的岁月里

三 “红墙”内外的本分公民

 1.毛泽东的家居陈设

 2.毛泽东的生活用具

 3.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

 4.毛泽东的身份证件

四 “天字号”人家的收与支

 1.“我不摸钱,我就讨厌钱”

 2.毛泽东的薪金与支出

 3.毛泽东的稿费与用途

 4.伟人留下的购物票证

五 开国领袖的清廉形象

 1.毛泽东的衣装

 2.毛泽东收受的礼品

 3.与人民共度时艰

 4.家中打“鼠”,铁腕治吏

六 一代伟人的至爱亲情

 1.毛泽东与毛岸英、毛岸青

 2.毛泽东与贺子珍、李敏

 3.毛泽东与江青、李讷

 4.毛泽东与侄儿毛远新

 5.毛泽东与他的韶山乡亲

七 重恃厚谊的领袖风范

 1.开国领袖过生日

 2.不舍相思战友情

 3.肝胆照人待故交

 4.领袖百姓存厚谊

八 嗜书如命的文人恃怀

 1.毛泽东的书房与藏书印

 2.一代伟人读些什么书

 3.毛泽东怎么读书

 4.丰泽园里的幽默大师

九 别有情趣的生活习惯

 1.一生偏爱辣椒、红烧肉

 2.好烟好茶不好酒

 3.爱雪、爱梅、爱听戏

 4.伟人的保健与运动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西苑”与“中南海”

中南海,在故宫的西侧,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占地1500亩,水陆几乎各占一半。中海开凿于金代,南海兴造于明朝。实际上,在中南海的北边还有北海,而北海的西北还有前海、后海和西海。由南向北,南海、中海和北海,又称之为“前三海”;再折转往西,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之为“后三海”、“什刹海”。这六个人工湖泊彼此相连,构成了京城里一片独特的水系。在这片大体呈“フ”字形的水域岸边,过去一直是皇族及达官显贵的园林和居所。

1.“一池三山太液池”

今日之北京,位于燕山南麓。在古人看来,燕山算得上是苦寒幽暗之地,还说燕子到了这里就不再往北飞了。另外,在燕山过去又设置过幽州,这大略也是它有“幽燕”之称的原由。在商周,北京是燕国的都城,所以,到了宋辽也叫“燕京”。后来,金国把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到这里,改称“中都”。金代中都城,分大城、皇城和宫城。大城周长37里,位于今北京西南郊;大城套皇城,皇城又套宫城。

早先,北海和中海还只是一片低洼地带。因从西郊的玉泉山引水而来,久而久之,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浅浅的湖泊,俗称“西海子”。玉泉山之水,是京城里最大的泉水,也是皇宫的饮用之水,还是皇家各大名园的“生命之源”。

引入皇宫御园的玉泉山水,又叫“玉河”、“御河”,还叫“金水河”、“玉带河”,另有一个俗名叫“筒子河”。到了紫禁城,河又分内外,流经太和门前的是内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的为外金水河。之所以要叫“金水河”,一说是因为开河引水始于金代;一说是它起了防护城垣的作用,即所谓“金城汤池,深沟高垒”;一说是水打西来,应了五行学说中西方属于“金”的说法。

后来,在宫城西侧,金世宗又挖湖堆山。湖即太液池,山即琼华岛,环湖为琼林苑,湖、山、苑组合成为“太宁宫”(今北海公园),后改称“万宁宫”。因太液池在宫城的西边,于是,又有了“西苑太液池”的名号。

关于帝王园林的营造,早从战国之际起,就一直流传“一池三山”的说法。人人希求长寿,王公贵族更是这样。传说,渤海中有三座仙山,即“蓬莱”、“瀛洲”和“方丈”,山上既有神仙居住,又有长生不老之药。后来,秦始皇派方士徐巿渡海寻求未果,于是在咸阳兰池宫修百里长池,筑土为“蓬莱山”。到了西汉,汉武帝也误信方士之言,以为东海蓬莱仙山有长生不老之药,可也总是求之不得。于是,他让人在长安建章宫之北开挖了“太液池”,还在池中垒起了“蓬莱”、“瀛洲”和“方丈”三座假山,来象征东海及蓬莱仙境。这就是皇家禁苑“一池三山”的由来。后来的帝王们,也模仿他的这种做法,金世宗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象征“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分别象征“瀛洲”和“方丈”。

需要说明的是,有名的“燕京八景”,即琼岛春阴、太液秋风、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和居庸叠翠,也是在金代见称于世的。不过,这些景致的标志性书题,多半出自后来康熙和乾隆的手笔。另外,琼华岛上那座有名的藏式白塔,还有北海西沿的那道有名的九龙壁,也是在清代营造的。在这八景当中,“琼岛春阴”和“太液秋风”两处,与皇家“西苑”有关,只不过,它们一个在北海,一个在中南海。

2.风云际会中南海

至元代,从蒙古草原来到北京的忽必烈,对万宁宫不大满意,于是下令修缮琼华岛,又环绕北海和中海营造宫殿和城池。元朝的皇宫,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有以大明殿为主体的宫城,西岸有以光天殿为主体的兴圣宫以及西苑。而在太液池中,还有万岁山上的广寒殿和瀛洲上的仪天殿。光天殿是太子隆福宫的正殿,而兴圣宫则是太后的宫室。另外,蒙古人把“水”称为“海”,把“湖”也称为“海”、“海子”,这就是后来“北海”、“中海”、“南海”以及“中南海”之名的由来。

到了明朝,先是改大都为北平,同时还拆毁了大明宫;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而燕王府呢,就设在太液池隆福宫的旧址上。1392年,太子朱标死在了朱元璋之前,后来,朱元璋只好让长孙朱允炆接了班。朱允炆就是建文帝,他很担心在外做藩王的叔叔们势力太大,于是,在身边谋臣的怂恿下,打起了“削藩”的主意。这首先引起了他四叔朱棣的不满,以所谓“清君侧”为名,于1399年联合藩王发动了“靖难之役”,1402攻陷南京,朱允炆也下落不明,朱棣从侄儿手上夺得了皇位。第二年,他把北平又升格为“京”,这也是“北京”的得名之始。随后,朱棣下令大兴土木,营造新都,在这里搞了14年的大规模建设。1421年,正式从南京迁都北来。朱棣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元朝虽说崩溃了,可北逃回草原的蒙古人仍是明朝的大患,所以有必要把政治、军事重心北移,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二是因为他早先为燕王,而用武力夺了侄儿的皇位这件事,朝野中有很多微词,他也觉得还是返回老巢更安稳一些。

P1-5

序言

大凡所谓伟人,是那种富有强烈民族情感的人,又是自觉维护民族利益、献身于民族事业的人。毫无疑问,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伟人。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1982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道:“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的回答很干脆:“当然要永远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从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他又强调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难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它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毛泽东是震惊世界的巨人。一位国际友人说,他一挥手就能改变世界风云。1976年,一心挂牵这个世界的毛泽东走了,有人问及旅居加拿大多伦多的张国焘,这位过去与毛泽东水火难容的政治对手淡淡说道:“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他的话也没有完全应验,三十来年年过去了,毛泽东的言行、思想、情怀仍深刻影响了当今的中国乃至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也坚信,这种深刻的影响还会持续下去,持续到永远、永远、永永远远……

1921~1949年,毛泽东在马背上奋斗的28年;1949~1976年,他又在中南海里努力了27年。他不平凡的经历与精神,令人殊堪难忘。虽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可在中南海里,分明处处还可看见他的身影,分明也处处还可听到他的笑声;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他在中南海的那些遗物那些事,于简单中透露了不简单,于平凡中反映了不平凡。这些简单和平凡的物与事,分明又使人从心底里涌动起崇高的情愫来……

后记

20世纪的中国,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华章,而毛泽东是这一个世纪中国历史的主要塑造者。1921~1949年,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毛泽东无疑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1949~197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一住就是27年,也留下了令人惊叹的绚烂经历、崇高风范和伟大精神……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一代伟人毛泽东,虽早已离我们远去,可这三十来年,人们对他的关注丝毫没有减弱。他赢得了人们的景仰,他的人生志向、思想智慧、人格风范、胸襟情怀,无一不深深打动我们的心。历史业已证明,他的这种影响是穿越时空的……

毛泽东是一部大书。即便是他在中南海的这27年,也是很难用一本小书所能很好描述的。不过,要是这本小书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历史伟人的风貌,那也就足可自慰了。历史是需要牢记的,精神是需要传承的。出于这样的考虑,于是,我动员在大学就读的小女,也在这本小书中做了些校改、润色的工作。诚然,情愫归情愫,努力归努力,不当之处还望读者见谅。

姚博

2012年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