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
分类
作者 刘称莲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畅销书作者刘称莲最新作品《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为您解读孩子最初的六年与最终的一生。近百场教育分享会,数十万妈妈口碑相传,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静待花儿从容盛开!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北京大学幼儿园园长杨雪扬 联合力荐《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作者刘称莲),最微妙的提醒,最贴心的分享,帮你陪孩子走过最初的六年求学路。

内容推荐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吸铁石”,增进沟通的“家庭邮筒”,培养契约意识的“家庭守则”;妈妈“随意”散放的书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欢迎回家仪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中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父母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而温暖的守候,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度过无悔的小学六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的作者是刘称莲。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阅读导航

生活篇 越玩越出色

我家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

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

特别的体验,特别的收获

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

一个月才完成的拼图

从小运动好处多

呼朋唤友好人缘

阅读篇 泡在书海里长大

为孩子营造阅读的氛围

书店就是我家的“第二书房”

有书读,还要让孩子读到书

给孩子选书,选适合孩子的书

报刊杂志:鲜活的知识

被翻烂的“百科全书”

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有书读

妈妈的“下水”作文

学习篇 学习是一颗糖

择校,是因为伤不起

爱上学才能学习好

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

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阅读与写作

引领孩子进入英语世界

警惕孩子“偏科”

应对错题有妙招

课外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小升初,总有一款适合你

品格篇 我们要彼此听话

孝敬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当个人利益遭遇集体利益

不随便丢弃东西的小女孩

做,方知生活百味

当女儿“乱花钱”之后

小心呵护孩子珍爱生命的心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

心理篇 让天使自己飞翔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长大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

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

清晨等在门口的小男孩

科学引导,健康上网

走近青春期,由指导变陪伴

沟通篇 换个方式表达爱

我的家“邮筒”和BBS

爸爸爱的独特方式

“契约约束”很有必要

不做书桌上的“直升机父母”

收藏孩子成长的足迹

教师节给老师“送礼”

张老师颁发的“小奖品”

现代版“孟母三迁”

试读章节

女儿小的时候,我家曾经有一个被女儿称做“水族箱”的鱼缸,总会有不同的水族动物在里面生活。几乎每年的春天,女儿都会饲养蝌蚪。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后用菜叶喂蝌蚪,看着小蝌蚪从拖着一条长尾,像鱼一样用鳃呼吸,到长出两条腿,尾巴慢慢变短,再到长出四条腿,变成会跳的小青蛙,然后女儿会把它们放生到荷塘里。这个水族箱最兴旺的时候,曾经共生着鱼、虾还有螺蛳,小家伙们虽然生活方式不同,却能够和平相处。那些螺蛳还不断地生宝宝,刚出生的小螺蛳虽然个头非常小,却跟妈妈的本领一样大,可以倒挂在水面上缓缓滑行并啃食菜叶。

下雨天,女儿看到树上爬的蜗牛,就捉一些放在罐子里养着,以便仔细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有一天早晨起来,我发现家里到处都是慢吞吞爬行、东张西望的小蜗牛。

我们去爬山时,看到路边一个个漏斗型的小土窝,女儿便带回几只窝的。小主人”,仔细翻查字典,原来这些小生灵叫做蚁蛳,专以蚂蚁为食,那漏斗一样的土窝便是给蚂蚁设置的陷阱。为了让蚁蛳能够顺利长大,女儿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蚁蛳捉蚂蚁。

夏天,槐树上悬挂在半空中的“吊死鬼”(学名尺蠖),人见人躲,女儿却带回家几只,放在盒子里养着。

有一年我们去苏州游玩,女儿看到人家养的一大盘一大盘的蚕宝宝,便不辞辛苦地带回来几十只,用桑叶喂养成白胖胖的蛾子……

可以说,女儿的整个小学期间,我们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养育小动物,而且因为女儿酷爱昆虫,昆虫更是我家的常客。女儿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粉丝”,所以她养殖昆虫只是为了观察,从来不去伤害它们。偶尔,饲养的小东西不幸夭折,女儿便会非常伤心。

养殖这些小动物,虽然麻烦了点儿,我和先生却乐此不疲。女儿固然很喜欢,但有时却因为做功课或者玩耍而忘记照顾她的这些小伙伴,因此,喂养的任务更多时候是由我们来完成的。水族箱里的菜叶一般都是我来放,通常我在做饭冼菜的时候顺便就完成了。蚕宝宝要吃的桑叶则是由先生负责采摘,他总是在下班回家的时候带回来一把桑叶,或者晚饭后专门到清华大学的绿园去采桑叶。

在我们看来,女儿和这些小生灵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生命的神奇,从小建立了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在悉心照顾这些小动物的过程中,女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这些素养,需要父母的悉心引导和支持才能逐渐养成。重要的是,孩子有某些喜好的时候,父母能小心呵护并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我非常庆幸在女儿有这些在别人看来稀奇古怪的爱好时,我和先生没有扼杀女儿的好奇心,而是给她提供了一个宽松而自由的环境,并支持她培养她的爱好。

事实上,女儿从小对昆虫的观察和认识,在后来考大学的时候也派上了用场。2010年,女儿参加了香港大学的校长推荐计划,在一对一面试的时候,考官跟女儿讨论的就是有关昆虫的问题。一开始还稍有紧张的女儿,这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跟面试官聊得非常开心,以至于时间都到了,面试官依然意犹未尽。

可见,玩物并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可能学不到的知识。如今学校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就是课堂之外的一些探索和学习,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习册,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女儿小时候,我们除了满足她的好奇心,陪着她养小动物外,也会和她一起在家里种一些植物,让她了解植物的习性。  有一次,我和女儿把几粒绿豆和几粒牵牛花的种子种在一个一次性的杯子里,放在女儿卧室的窗台上。女儿每天勤快地浇水、松土,期盼着这些种子发芽。几天后,几棵小芽破土而出。每棵都有两个叶瓣,根本看不出是牵牛花的苗还是绿豆苗。再过几天,小小的叶子长出来了,然而所有的叶子都是心形的,依然分不清是牵牛花的还是绿豆的。

又过了两天,叶子长大了,我才从颜色和叶片上的绒毛中,分辨出绿豆和牵牛花,并把如何分辨的方法告诉了女儿。为了让绿豆和牵牛花都能长得茁壮一点,我建议各留一株。于是,女儿把那些比较弱小的苗拔掉了。

一天早晨,我去叫女儿起床的时候,看到牵牛花和绿豆同时开花了。看着淡紫色的牵牛花和黄绿色的绿豆花在小小的杯子里同时开放,女儿既惊讶又兴奋,让爸爸赶紧用相机把这情景拍了下来。

女儿继续观察:绿豆的果实被包在一个坚硬的豆角里,牵牛花的籽儿裹在一个圆圆的皮包里,形态不同却都灵动可爱。

通过亲自种植,女儿感受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奇。她在种植的过程中,通过查百科全书明白了一些植物学知识,比如:绿豆的花很不

起眼,果实却是非常好的食物;牵牛花的花很漂亮,果

实则是很好的药材。也像植物一  我想她逐渐也应该明白一些道理:绿豆和牵牛花虽每个人部是然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却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在还是种子的时候,它们只是颜色有差异,大小则几乎一样,甚至在它们刚发芽的时候,我们都分不清它们谁是谁。长大了,它们才终于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成了本该成为的绿豆和牵牛花。

天下的植物莫不如此。只要是一粒种子,即使看起来再微小脆弱,也有足够的能量长大,也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最终成长为独特的样子。

而我最想要说的是,孩子也像植物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在语言学习上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天生在音乐方面就有天分,也有的孩子是绘画天才……家长需要做的是,用我们深深的爱“浇水”、“施肥”,给足孩子心理营养,并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在种植与养殖体验中成长的孩子,或许更明白生命的神奇,更了解稼穑之事。只是孩子不同,爱好不同,他们所体验和擅长的方向也可能不同。我的女儿喜欢饲养和种植,有的孩子喜欢制作飞机和汽车,也有的孩子则从小喜欢做化妆师……无论热爱怎样的体验方式,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有特长,甚至只是一腔热忱,孩子们都可以在那个领域取得了不起的成绩。

女儿小的时候,我一直努力地实践:尊重女儿的独特性,希望她按照自己的特性去成长。我相信,在父母的爱护之下,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不一样的人才。P14-17

序言

非常幸运地读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来到我们身边,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但为人父母本能的爱很难有统一标准。我早已发现,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单就爱孩子的一颗心来说,所有母亲都是好母亲。与孩子共成长,则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并且需要具有阳光,开放的心态。

什么才是跨越代沟、进入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怎样才能与孩子亲密无间地沟通与交流?书中的这位母亲,以她的亲身经历详细列举诸多真实事例,描绘朴实自然的生活原景,留给人们启迪和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从经历了普通幼儿园的失败、选择北大幼儿园,到孩子上小学时权衡利弊,选择了优秀的清华附小,她认为宽松而高素质的学校,不仅能传播知识,还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作为母亲,她深知孩子生活圈的重要,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不辞辛苦地“孟母三迁”,租房也要把家安在清华大学,让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为了让孩子终身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家人常常把书店作为休闲交流的地方,有意选择视角不同的书籍共同探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再辅以家长的见解,寓教于乐,在写作培养上,妈妈甚至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他们身体力行,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输得起“的人生态度……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为人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孩子成长来考量的。

作者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让老师省心,是因为父母在细节上注重孩子优良品格的培养。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依然能一直心无旁鹜地坚持素质教育,最终使女儿顺利考取了北大,这一案例印证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必然对立与矛盾。这一点,很值得广大教师与家长认真研读与思索。不仅如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与很多家庭不同,作者的家庭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部家庭成员参与,默契合作。其中,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父母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会拓展,会伴随孩子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最终走向社会,终身受益。从孩子无意识地去学,去做,到孩子有意识地去学,去做,这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标志,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为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

作者的实践,最终启迪我们和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不属于你,不属于我,他终究属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昧地在孩子成绩方面与别人攀比,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由此可见,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学的眼光与心理看待学校与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个方面的基础都打扎实了,让他把阅读、乐学、热爱集体、与人为善等好的习惯养成了。

过程正确,结果就不会错。我经常提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今天我还想增加一个超越,那就是学习父母,超越父母!在功利社会,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我们不要联手。折磨”我们的孩子,而应该积极和老师们一起,用心陪伴孩子,启迪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培养孩子抬头看天的情怀,塑造孩子阳光开放的心态。

窭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父母言传身教和默默的陪伴下,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延续,会拓展,会伴随孩子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最终走向社会,终身受益。

——清华附小校长 窦桂梅

如果你希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请一定要打开《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教育无小事,做一个有心、用心的家长,让事事、时时、处处都成为您和孩子沟通,引领孩子成长的契机。

——北京大学幼儿园园长 杨雪扬

什么是教育?刘称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教育就是陪伴。在若辰顺利的成长之路上,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人的足迹,而是一家三口并肩行走的背影。翻开《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懂另一种教育。

——清华附小班主任 李延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告诉我们,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只有先放下一些东西,才能完全腾出手来结结实实地拥抱我们的孩子!

——新浪知名育儿博主 情深雨蒙

非常精彩,一口气读完!与同类教子经不同的是,《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看过后没有了以往的焦虑,而是让我真正思考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慢慢享受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咸。

——一位小学生妈妈 HuHu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