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单骑行走战国印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轶
出版社 星球地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单骑行走战国印象》由杨轶所著,本书为游记作品。记录了作者从2011年5月开始骑行的经历。从成都出发,途径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6省及北京,行程5千多公里、跨时近3个月,游历了以战国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多个城市遗存。作者此番骑行把战国的都城联系起来,用一次旅程串起了那些散落的历史,抚今思昔,不但重新解读了历史,并全方位的介绍了途中的地理风情,兼具实用性与知识性。

内容推荐

《单骑行走战国印象》由杨轶所著,《单骑行走战国印象》记录了作者骑行战国都城的经历。从成都出发,途径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6省及北京、天津,行程5162公里、跨时近3个月,游历了以战国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多个城市遗存。作者此番骑行把战国的都城联系起来,用一次旅程串起了那些散落的历史,抚今思昔,不但重新解读了历史,并全方位的介绍了途中的地理风情。

目录

单骑行走·战国印象 骑行示意图

序1——体验阳光时代的独特方式

序2——阅读中国的颜色

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引言

01.落凤坡

02.张良庙

03.五丈原

04.咸阳一统

05.延安再造

06.王翦墓

07.鸿门之宴

08.东出函谷

09.渑池会盟

10.荥阳鸿沟

11.郑韩故城

12.官渡旧迹

13.风华大梁

14.卫都帝丘

15.安阳殷墟

16.袁林

17.邯郸王城

18.晏阳初和定县实验

19.燕黄金台

20.桃园结义

21.东海临淄

22.晏婴墓

23.鲁都曲阜

24.薛国薛城

25.水泽荆楚

26.廉颇墓和八公淝水

27.李鸿章享堂

28.乌江遗恨

后记——走到历史的背面

里程表

附:

四川骑行图

陕西骑行图

河南骑行图

河北·北京·天津骑行图

山东骑行图

安徽骑行图

试读章节

01.落凤坡

成都一广元342.29千米

在计划行程的初始,除去骑行主线的都城遗址外,我的另一个愿望则是去看看那些历史人物的长眠之处,落凤坡和五丈原便是其中的两个。出发之前,我在脑海中就曾构想了自己站在西风惨烈中的苍茫图景;而奇妙的是,真正踏上落凤坡的土壤之时,仍不敢相信,冲击着我视觉印象的,正是那从千年时光里跳脱出来的地点,是《三国演义》书中笔墨的真实版本,是一代人杰凤雏的殒命之处。

建安十九年(214)庞统随刘备率军攻雒城(为争蜀要地,备破之得成都,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被张任用计射死于落凤坡。路过广汉,骑过德阳,便能看见国道旁的“落凤坡”标牌。《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千米的落凤坡,就是当年庞统战死的地方。按照演义中的说法,也正是庞士元的“凤雏坠地”,造就了诸葛孔明的“卧龙升天”。

要进落凤坡,先得过白马关。古时入蜀,道路险阻,通行艰难,除去三峡水路,白马关是唯一的陆路入口。

这段蜀道名为“金牛古驿道”,古道部分皆用玻璃保护起来,掩映在农田之间。蜀道,曾经可以横绝峨眉巅,可以天梯石栈相勾连,现如今却已艰险不复,转而平坦。唯有道中车辙残印依稀证实着它往日车水马龙的风采,如今也只成史书一页。

金牛古驿道北起德阳,南通成都,其名称中的“金牛”二字,出自《括地志》中的一个故事:“昔秦欲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遣蜀,蜀候贪信之,令五丁共引牛,堑山堙谷,至之成都。”简而言之,就是秦国用了一个中国版的特洛伊木马计,攻下了蜀国。而现在的成都西北设有金牛区,也是源自这个典故。

落凤坡其实是一条石子铺就的小道,庞统墓就立在斜坡旁。墓碑和墓堆掩藏在树丛、灌木和农田之间,若非留心查看,很容易被忽略掉,所幸墓碑保存完好。这里安静得很,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阳光照得古树下的石刻斑驳神秘。我站在墓前,闭眼凝想庞统是如何在这里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他得知所在之处叫落凤坡时,是否真的会因信天命而猛然一惊?当周遭箭雨如麻铺天袭来,死亡的恐惧汹涌而至,他知道这箭雨将是他事业与生命的终结,却别无选择,他是恐慌、懊恼,还是惋惜?或者,也只有仰天悲叹一句“天命不可违”而已。

庞统的思绪我是无从考量了,只是哀叹这一位人杰,饱享着凤雏的盛名,却死于非命,带走了满腹经纶和满腔热血,却没有机会建功立业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是否会在那一瞬间想到郭嘉①?那身处北方的_介寒士,没有炫目的名号,只一个军师祭酒的头衔,却凭借自己的才华以及贡献,成为了曹操早期的第一谋臣。庞统死时三十六岁,郭嘉三十八岁。然而郭嘉在历史舞台上所闪耀的光芒,无疑要比庞统绚烂得多。我倒觉得,杜甫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像是对庞统的惋惜。

落凤坡前,不设景区,没有游人。然而,这偏僻宁静的地方正适合一个人怀古,适合在此感叹英雄时势和命运无常。虽然要找到它需颇费一番周折,但热爱历史的人总会到来。我相信,落凤坡前的足迹不曾停止,也不会停止……

在落凤坡前,我还偶遇了两位骑友。他们从德阳市区骑行而来,进行一日短途游。而此时是我出发的第一天,连基本的补胎还没学会,所以当他们问起我要骑去哪里,我竟没敢说出自己骑行万里的计划,只说要去陕西。即便如此,两位骑友还是很惊叹,毕竟从德阳骑去陕西也是一段不短的路程。钦佩支持之余,其中一位骑友还特地将随身所带的辣椒水送给我,告诉我可以在遇到坏人或者恶狗的时候使用,并一再叮嘱我路上注意安全。旅程刚一开始,我就遇见如此慷慨热心的朋友,虽是萍水相逢,相见即别离,但我心中仍是激励感动,更下决心好好骑完这一万里路。

离开落凤坡不远,我就骑完了第一个100千米。看着里程表上的数字,即使才有五十分之一,我便已经开始幻想数字涨到“5000”时的兴奋之情了,加之第一天基本都是在平原上行进,一路下来骑得很顺,也让我对未来的旅程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之后不久,我到达绵阳市,在这里,我结束了第一天的旅程。

出发之前,有骑行经验的朋友曾告诉我,一定要找可以把自行车放在屋里的旅店,否则车的安全便得不到保障。在绵阳市区转了一圈,我最终找了家25元一晚的旅店。没有窗户,没有洗澡间,门居然还是用铁索锁住的。

一整天的奔波劳累,我只是选择了如此简陋的旅店。虽然很不舒适,但多一些旅程艰辛的体验,是旅途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选择这种旅行方式的本意。

第二天,我向北骑行出川。从公路上远远望去,唯见群山叠嶂,连绵如浪,让人绝望地找不到尽头。我在G108国道上翻山越岭,汗流浃背。这条出川之路虽是由水泥铺就,比古时驿道平坦得多,但我仍是体会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辛疲惫。

在梓潼吃了午饭之后,我顶着烈日出发,挑战连续的上坡路。骄阳炙烤下,我下车推行了3个多小时,头晕目眩,几要言弃。幸运的是,“古柏道”在此时救星一般出现在我面前。

古柏道,是G108国道四川剑阁的一段。传说张飞曾命百姓在此地遍植柏树,故名。在川陕高速公路通车之前,这里曾是唯一的北向出川通道,一度车水马龙。而现在,只偶尔有些跑短途的地方车辆驶过。

P25-29

序言

杨轶是一位生命勃发的青年,他的单骑笔记令人欣然。

国人大体都喜欢历史。年青一代在30余年以来兴起的重读中国历史的普遍兴趣,更具有深远的内涵。无论是穿越历史的纷纭梦幻,还是戏说历史的轻松嬉闹,抑或是啧啧品味于某些时代的“那些事儿”,都是这些时尚兴趣潮激发的一片片泡沫。年青一代对历史发生兴趣的灵魂群体,是那些力图摆脱既往的历史教条,开始认真重读历史、反思历史的有为青年们。他们不但在认真阅读,而且在认真思索,认真写下自己点点滴滴的不同于传统理念的新认识。不管有多少同道,也不管有多少棍棒,这些流光萤火一样的思想总是在网络上、饭桌上、职场里、聚会时哨悄流淌。但凡有些历史意识的人,都应该有一种敏感,这就是新思潮来临的前兆——少年中国的新涌动。

为什么年青人喜欢上了历史?

而且,是在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几乎就要崩溃的时期?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最简单也最接近灵魂的答案,也许是这样:我们面临500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文明困境与最为重大的历史挑战,我们时代意识反应却是苍白又无力;无奈,有着太多困惑的年青一代,只有自己尝试着以各种方式去在历史中寻求些许说法。在纷纭的方式中,杨轶的以单骑行走寻觅某种特定的历史精神的方式,可谓别具一格。

杨轶的万里自行车笔记,所以令人欣然,令人兴奋,在于他所行走的是战国与秦帝国的文明遗存。这两个相连的时代,是一道无缝衔接而浑然一体地横亘于中国历史群山的最雄峻的文明高原——中国统一文明的高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阳光特质的一个英雄时代。它所留下的历史遗存,几乎都是具有文明史意义的大型遗址,万里长城、秦直道、兵马俑、灵渠、都江堰、郑国渠、商君封地、始皇陵、王翦墓等等等等,哪一处都令人神往,哪一处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当然,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处都弥漫渗透着战国时代与秦帝国时代的大阳精神、宽广襟怀,以及善于建设而蔑视破坏的历史风貌。

对于这些遗存,杨轶都看了,也都想了。万里之行,风餐露宿,杨轶也在依稀之间体察了战国先祖们奋发惕厉的生命状态。也许,当他安静下来回到职场,他有了些许清醒;也许,他有了更多的困惑,更多的问题,更为强烈的求解欲望。

舟随流水,难定其势。我们对年青的杨轶,认可他的当下作为及其所标识的未来轨迹,祝贺他在历史爱好中汲取更为深刻的精神力量,如同我们的先民那样具有一种朴实高贵的人生精神,以迎接未来新的远途。

2013年7月22日

于陕西淳化县·秦林光宫(甘泉宫)

后记

结束的时刻,是8月3日下午的5点30分

在扬州小学同学的家门口结束了这51天的骑行

看着码表上最后显示的5162千米

我知道,我终于做到了——

我做到了行万里路,我用双脚骑出了五十一天的旅程

出发之前,我一直紧记那句台词: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再也不会去做了。”

这念头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虽然旅程中有过疲惫、艰辛和泪水

甚至是放弃的念头

但我依旧坚持了下来

坚持过1000千米,1500千米……一直到5000千米

路上的人问:怎么没为自己找一个同伴?

我回答,这是找寻历史的旅程,即使孤独

他们又问:一路上不苦、不累吗?

我回答,自己选择的路,自己必须要走完

并且,另一句的台词也是对的: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书评(媒体评论)

在纷纭的方式中,杨轶的以单骑行走寻觅某种特定的历史精神的方式,可谓别具一格。

杨轶的万里自行车笔记,所以令人欣然,令人兴奋,在于他所行走的是战国与秦帝国的文明遗存。

——孙皓晖 著名学者/《大秦帝国》著作者

就从这本书里,像梭罗、胡安·鲁尔福、凯鲁亚克、梵高、小王子以及霍尔顿·考尔菲德一样,老友杨轶带着我,一起阅读中国的颜色。

——康夏 参差计划创始人/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