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江湖》是一本揭露当下社会艺术品收藏乱象的黑皮书,作者西风通过深度调查和自身多年的收藏切身经历,针对收藏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点评,其目的是让我们收藏爱好者看到真相,知道这个行业里存在的问题和江湖现状。真实地展现收藏圈的现状,从而回顾历史面貌、珍惜文化遗存、提高个人的收藏本领、修炼自身内在素养,努力做一个正道的收藏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收藏的江湖(中国文物艺术品全景揭秘)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西风 |
出版社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收藏的江湖》是一本揭露当下社会艺术品收藏乱象的黑皮书,作者西风通过深度调查和自身多年的收藏切身经历,针对收藏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点评,其目的是让我们收藏爱好者看到真相,知道这个行业里存在的问题和江湖现状。真实地展现收藏圈的现状,从而回顾历史面貌、珍惜文化遗存、提高个人的收藏本领、修炼自身内在素养,努力做一个正道的收藏人。 内容推荐 《收藏的江湖》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揭秘中国古代文物收藏黑幕的作品。作者西风耗时多年,变换多重身份卧底于国内主要古玩市场、拍卖公司、盗墓现场、文物仿制基地,通过多方渠道秘密接触了近百名文博界知名专家学者、古玩商贩和文物走私犯、盗墓贼,获取了大量业界内幕及黑道秘闻。《收藏的江湖》采用大量现场实景图片及犀利精准的文字纪实方法,对收藏领域里的现状、群体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曝光,并以专业的角度给予分析和阐述。生动、真实、准确地再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拍卖、一个个假专家的道貌岸然、一幕幕骇人听闻的古玩诈骗、一座座山寨博物馆的惊天骗局、一场场真假难辨的“国宝”之争……相信这部书会给专业收藏和初涉收藏的朋友们,提供一个深层次了解收藏现状的独特视角。 目录 道德沦落下的文物现状 震撼的群体盗掘 收藏热的背后 谁是破坏文物的原罪 缺乏底线的全民收藏 良性收藏距离多远 中国盗墓江湖大揭秘 江湖盗墓的过去与现状 江湖盗墓的组成与称谓 江湖盗墓的基本功夫 江湖盗墓群体与级别 江湖盗墓使用的工具 互联网文物走私黑幕 网络走私的案例 网络走私的现状 网络走私的平台 网络走私的方式 网络走私应对策略 文物艺术品仿造时代何时了 惨淡的古玩市场 赝品泛滥的后遗症 弥漫中国的仿造病毒 收藏热催生的仿造产业 收藏仿造文物的反思 仿造文物城市榜 中国书画领域中的乱象 书画仿造罗生门 没有权威的鉴定 赝品书画的江湖 假拍的圈钱游戏 是谁的行业规则 国内外拍卖行业的一些内幕 国内外的知名拍卖企业 国外著名大拍卖企业发展轨迹 中国内地知名拍卖企业 选择拍卖企业的核心提示 天价瓷器回流的背后 谁在拍卖中国 谁是真正的玩家 天价接盘中落幕 让人眩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文物古玩鉴定领域的“老鼠村”现象 媒体不应成为伪专家们的工具 涉及藏界媒体所为 媒体的精神和定义 遭遇无知和伪报道 缺乏专业总被利用 雅昌艺术网的担当 不作为遇到更无知 尾声 国宝帮大揭秘 什么是国宝帮 国宝帮的产生背景 国宝帮的特征面貌 体制内国宝帮专家 国宝帮的身份特征 国宝帮发展的历史状况 国宝帮扶持的“毁三观”冀宝斋 国宝帮后起之秀中藏网 国宝帮对社会造成的后果 中国山寨博物馆调查现状 私人博物馆设立的状况 肆意兴起的山寨文物建筑 匪夷所思的山寨博物馆 山寨博物馆的反思与思考 中国文物艺术品领域的帮派大揭秘 文博体制派 明星帮派 官场雅贿帮派 社会收藏帮派 国宝帮 仿制帮派 修复帮派 交易帮派 盗掘江湖帮派 互联网络派 报刊派 草台科检帮 协会帮派 帮派总结 荒唐的收藏“挑战"闹剧 如何认识我国文物艺术品的价值 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判断 被曲解的文物艺术品 最具价值的文物艺术品 限制不是保护文物的出路 文物艺术品价值的漠视 总结 我国古陶瓷收藏中的审美偏见 古陶瓷的历史演变 古陶瓷的工艺美学 高古陶瓷美学文化价值 从收藏的角度审视其价值 落后的国家无从谈起文物保护和研究 文物遭受抢劫的清末民国 趁火打劫的考古学家们 无知是文物损毁的大劫难 学者的无知何谈文物研究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文物鉴定专家的底线在哪里 术无专攻无知无畏 丧失底线何谈作为 劫后余生应该反思 我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谁说了算 传统文物鉴定 现代科学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注重实践 市场文物鉴定的胜任者 文物鉴定专家类型 总结 文物艺术品综合鉴定趋势 古代文物艺术品不要轻易玩 文物艺术品领域黑幕知多少 盗挖破坏严重&专业和业余同上阵 造假群体泛滥&南方和北方全开花 卖假群体无忌&贩摊和城店卖假潜规则 买假群体成风&官商和民众投资热 伪藏群体高调&伪藏家和伪学者成气候 假藏群体成病&无知和虚伪成国宝帮 伪鉴专家成害&无眼和无德靠名头 鉴假群体无为&有资无眼有眼无资 诈骗群体成堆&明处和暗处全挖坑 黑拍群体遍地&正规和游击轮番来 山寨场馆无数&大馆小馆赝品成灾 华侨捐假满天&捐藏必须捐真品 文物艺术品市场低潮期如何应对 西风收藏江湖之感悟(语录) 后记 试读章节 谁是真正的玩家 现在中国富裕阶层越来越多,一些人开始追求文化精神层面来提升其社会地位。另一些人则通过艺术品投资层面给财富一个稳妥的投资渠道。西方艺术品经营机构如同对待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富裕阶层一样,开始对中国的富裕阶层“营造”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环境。其目的当然是通过艺术品资本运作来“搞定”他们的财富。有一种掠夺是战争,如西方赤裸裸地对待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一般。西方还有一种掠夺是文化侵略,那就是文物高价回流。这种精心打造的文化资本市场,很恰当地迎合一些富有阶层的心理特质,过去日本很多企业家早已领教过。 境外利益集团如何“分享”中国的财富,如何在策划运作之下,让中国一些富有阶层把财富关注到艺术品投资概念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那么,怎样做才是最高明的呢?那就是利用这些富翁迫切渴望资本保值和升值以及炫富的心理需求和利用一些富翁渴望合法转移资本到境外的需求,形成了某些默契和利益共同体。没有“家贼”,岂有“外鬼”?“家贼”与“外鬼”的共同合演,才能名正言顺地利用海外中国艺术品换取巨额的资金外流。有多少人想利用这种打着“中国文物爱国回流”的幌子的行为,达到合法境外“洗钱”的鬼把戏啊!当然,这当中也不排除真正的文物爱国保护壮举,就算是文物高价回流的爱国壮举,也对中国文物正常流通和境内文物保护引发巨大威胁。在这种“天价”的刺激下,文物不法分子会加速盗墓和盗馆活动,也会激发国内收藏民众贪婪的寻宝欲望;也间接促使一部分中国富翁具有迫切的危机感,大量的资本不断涌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中国艺术品的实际价值与现在炒作起来的竞拍价值相差太大,甚至已经到了泡沫破灭的边缘。但有一点非常清楚,这些境外的拍卖公司已经从这种中国富翁的相互“血拼”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价回流文物”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和一个工具而已,最终受害的是中国人,受害的是国家整体利益。 玩资本运作,中国一直处于劣势,艺术品的资本运作也是如此。至于那些拍回来的文物值不值那些钱,那只是拍卖场上欲望刺激的结果。没有理性投资可言,只要不崩盘,昨天的纪录会被今天的替代。从最近几年天价回流艺术品来看,这些破纪录的“壮举”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人“血拼”所为。也就是说,牵绳索的是老外,表演的猴子是中国的一些富翁,猴子表演得越精彩,受关注度就越大,那么更多的猴子会加入这场“游戏规则”行列。有人说西方艺术品市场是非常成熟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西方经济体系也很成熟,到头来怎样?还不都是那些金融寡头在操纵和欺骗。真是像他们所说的这些天价艺术品交易行为是公平竞拍之下的结果吗?如果要完全相信,那未免太幼稚。在这行混久了的人都知道,拍卖是可以策划和运作的,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大拍卖公司还是小拍卖公司,只要有利益,任何一场拍卖都可以“运作”得天衣无缝。有时是公司行为,有时却是国家行为,有时也是跨国联合行为。要知道,西方从来不会让我们占便宜,他们操纵的手段,在各行各业都是人人皆知的。 比如,笔者早些年在美国驻中国的一个公司工作期间亲自经历过他们的运作。美国驻中国的商会——美国(北京)商会代表处,对驻北京的所有美国公司的装修工程,必须先照顾美国商会内的成员,直到装修工程确实无利润,才能允许中国公司承接。如有违反,商会代表机构将进行制裁。也就是说,美国绝对不会让外人从他们身上赚取多余的钱,即使美国在中国本土上亦是这样。你以为他们那些看似民主的招标和投标都是民主的?你赔钱做他们的工程,他们以为你是赚了他们的广告效应,可以以此作为在国内招揽工程时的资本和筹码。这就是“山姆大叔”的做事规则。他们的利益绝对不能容外人侵犯。而我们国人总以为他们很仁慈,要知道,他们的仁慈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奉献利益和金钱。相比我国的金融界,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西方国家的一些机构如何控制中国富翁和中国精英阶层是他们的长期战略目标,颠覆中国传统价值观、鼓吹资本为王的经济法则是他们一贯的手段。一些中国富翁主动摈弃民族道德观念,崇尚西方单纯逐利价值观,这也是海外资本运作大佬们多年“运作”和“渗透”的必然结果。文物“天价”回流,看似简单,实际上成为他们文化资本侵略的重要途径。背后更隐含着对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巨大的反差效应,这种反差效应将彻底击垮社会普通阶层的心理平衡,为社会的稳定埋下巨大隐患。民主是各方利益博弈之下的平衡结果,任何形式的民主,一旦失去相互牵制和监督,都将是灾难。这也是很多民主国家的企业到其他国家发展时,会令人感觉到“不民主”的根源所在。天价接盘中落幕 我们回过头看看这些回流的“天价”文物本身,真的就值这个“天价”吗?非也。不妨把这些天价瓷拿到境外再次上拍,看看哪一个老外愿意接盘。这些清代瓷器,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与“天价金钱”相比,相差悬殊。“吉庆有余”转心瓶充其量是一个清代工艺精细的珐琅彩装饰瓷瓶,加上皇家定制的身份,也就是清代官用瓷器而已。它的历史价值与中国传统艺术在哪里体现?它的中国文人艺术思想在哪里体现?这与中国真正的高古官窑瓷相比,实在是匪夷所思。 清醒吧,被蒙蔽的国人,这些只是披露出来的冰山一角,你们看不见的是中国大量的财富被“合法”地外流。如果中国一些富翁是无知,那你要看到西方“制造”的大量“中国竞拍富翁”,你只不过是西方投机者棋盘上的一个被宰割的棋子。要知道你所拥有的财富包含了中国多少廉价劳动力和毁灭中国资源环境的代价,如果真想爱国,就实实在在地经营企业,不惜一切经营民族企业,给工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工资。如果你真的喜欢中国文物收藏,那么就从中国人的审美和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收藏那些本应有价值的高古文物。比如唐、宋、元、明瓷器,要知道这些瓷器才是西方最看重的中国巨大价值的文物。不是说清代瓷器价值不高,但要和中国高古瓷相比,文物价值和投资价值远远不及。 看看境外博物馆把中国明清瓷器摆放在过道不显眼的位置(比如法国吉美博物馆),就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在外国人眼里到底有多高。这些“虚高”的清代文物,只不过是人为操纵的结果而已。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国际上对自己的文物艺术品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希望有关方面严重警惕这种越来越疯狂的“瓷器爱国回流”的浪潮。这正是:“中国富人炒一炒,垃圾立马成国宝”,只买最贵不买好,钱都这样挥霍掉。 P98-101 序言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无处不在。古玩收藏领域里的江湖不但历来就有,而且发展到如今更是越来越江湖。古玩收藏之所以被古人推为传统360行之首,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雅致的行业,也不仅仅是让收藏史上的春秋老子、唐代李世民、宋徽宗赵佶、清代乾隆等先贤和帝王们如醉如痴的行业,更是历代贵族和士大夫文人雅士们喜好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古玩收藏才显得如此神秘和附有价值。古玩的稀缺性决定其价值,有价值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江湖。所以古玩领域里面多是黑白两道混杂着,惊心动魄上演着一幕幕经久不变的传奇故事,真可谓真赝善恶混杂、尔虞我诈纷呈、身份地位模糊、智慧眼力唯尊和拥有真、精、稀藏品独领风骚的一个江湖社会。清末民国以来,这个领域历来是社会精英、官商、文人、知识分子、农民、文物专家、行家、藏家、经纪人、商贩、仿家、盗墓客、走私、地下高仿和普仿、作伪做旧者、江湖贩子、做局高手、诈骗犯、伪人、奸人、白痴傻瓜的集中营。这个行业,别指望谁都高尚,只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也就是说,社会上最精明的人、最严谨的人、最不后悔的人、最有文化的人、最有审美情趣的人、最富有的人、最有权势的人、最有粉丝的人、最不怕死的人、最能山寨的人、最狡诈的人、最虚伪的人、最白痴的人、最精神病的人等都吸引到这个空间里来折腾,然后大家把一切世俗的地位、权势、财富、知识结构、年龄和藏龄等统统抹平,凭着智慧、眼力、实力、阴谋来竞争。你能说它不是最大的江湖和最难玩的行业吗?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艺术品,那是承载着祖宗的血脉和历史传承演变的印记,收藏和把玩的目的是品味其中沉淀的文化内涵,领悟其中的艺术魅力,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最终目的。当然,还有它们的学术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无论是国家性质的收藏还是私人性质的收藏家,保护它们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古玩收藏单纯地成为利益的工具的时候,尤其是文物保护政策滞后和相关部门无暇顾及之时,则地下和地上的盗掘就会肆虐;当鉴定文物古玩的体系和民众收藏理念出现混乱的时候,则高仿赝品和坑蒙拐骗就会泛滥成灾。在利益的驱使下,古玩收藏领域的江湖气息也就越发浓烈了。 作为接触真品文物艺术品的人,有的是职业使然专门为国家效劳(国家体制内的文博人员),有的是传统职业盗墓者,有的纯粹为了获取利益(行家、经纪人、投资机构),有的则为了兴趣爱好而收藏研究它们(有眼力素养的收藏家和鉴定家),有的为了有个正当的营生养家糊口(凭能力生存的店家和摊贩)。 作为接触仿造文物艺术品的人,有的深层次研究为了提高辨伪能力(走正道的人),有的为了传承古代文物艺术品技艺不得已被江湖商贩做旧后当作真品出售(所谓高仿大师),有的是为了生存和职业的需要专门从事仿造营生(地下高仿者和普通仿造者),有的开店设摊后迫于店租和生活压力不得不买卖仿品(老的卖不过新的,自然成为店摊奴隶),有的纯粹为了谋取暴利和追求畸形的人生(职业做局高手和职业诈骗贩子),有的因为涉行不深被蒙被骗(大众收藏爱好者),有的则因为道行不精和贪婪所致而被打眼(行家、藏家、专家),有的被骗后破罐子破摔成为忽悠诈骗犯,有的被骗后成为传销式的国宝帮,有的成为江湖游击贩子和做局高手,有的则成为彻头彻尾的提款机(一些不懂行的企业主和土豪们)。 古玩收藏江湖中具有正道和邪道两个阵营,正道阵营里面有务实派和务虚派,邪道阵营里边也是务虚派多,务实派少。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才能的人不走正道,也等于枉费眼力和悟性,成为钱的奴隶。 正道阵营是文物艺术品领域的积极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和收藏观首先是建立在务实和正道基础之上的。而邪道阵营里的“务实派”虽然倒腾的是实实在在的真货,但那是缺乏道义和社会道德的一种营生。比如,专业盗墓人员和游击挖墓的农民。当然,还有利用真品文物艺术品在拍市上天价洗黑钱的投机人员和机构。利用赝品营生和大做文章的群体,毫无疑问是文物艺术品领域里的邪道主力军。从文物艺术品传承、传播、纠正历史文化和揭示艺术本质的角度来讲,他们已经脱离收藏的核心意义,成为间接浪费自然资源、浪费社会资源和破坏文化道德的罪魁祸首。从另一种角度看,不是说邪道阵营一无是处,它还是有延缓地下文物盗挖的进程、加速社会财富再分配、促进仿造产业领域的就业、拉动仿造产业地区的经济和推动古玩市场繁荣等“贡献”的强大力量。 因此,关于文物艺术品领域里的正道阵营和邪道阵营,对社会的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问题。在这里我们只能用文物艺术品本质的价值观标准来区分。否则,正邪两个阵营相互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有时候难以分清。 收藏的江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群体,作为一个行家和收藏家,也许昨天还混迹于邪道阵营,今天突然醒悟就跨入到正道阵营,这都是一个收藏家非常平常的经历。这个行业的特殊之处是界限比较模糊,这与体制内文博系统的从业者有很大不同。文物系统的从业者绝大多数都可以理解为正道阵营,但收藏江湖中的核心是必须具备眼力,并非文博系统可以不关注社会藏品,只关注考古发掘和利用馆藏来进行鉴别能力的训练。真正的鉴别经验和鉴别眼力是在各种复杂环境当中用自己的大量血汗钱教训出来的、经历真假买卖实战出来的、痛彻心扉顿悟出来的,也就是说把辨伪学上升到生命的高度提炼总结出来的,并非文物系统阵营守着馆藏查资料那样单纯。正因为如此,在高仿文物艺术品不断突破传统鉴别极限和收藏江湖险恶异常的今天,文博系统的许多专家鉴别当下的社会文物艺术品,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难题。这也不能全怪体制内文博系统的专家,因为国家明文规定他们在职期间不许参与收藏买卖,也不许参与社会文物鉴定,你让他们怎样锻炼实战能力?如果大家认识到了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文博系统的专家意识到了自身体制导致的这些缺陷,那么,大家在鉴定社会文物艺术品的时候会谨慎处理,不至于被人利用和误入江湖技不如人而陷入难堪的境地。 总之,在收藏江湖中,无论是正道还是邪道,他们都有江湖之道,正道讲究人生大道,邪道也要讲究江湖规矩。既不讲究人生大道,也不讲究规矩,则是没有道,没有道也就不入流,不入流则是臭水一潭、茅厕一沤。这样看来,收藏是一项集高雅、高风险和高危险并存的行业,既有巨大的精神享受,也有巨大的诱惑力,眼前是捡漏的希望,脚下是万丈深渊。看清收藏江湖,懂得收藏取舍,才会懂得收藏的最终意义。 笔者写这部书的目的是真实地展现收藏圈的现状,从而回顾历史面貌、珍惜文化遗存、提高个人的收藏本领、修炼自身内在素养,努力做一个正道的收藏人。书中涉及许多人和事,也许触及主管部门,也许触及一些文物专家,也许触及一些爱好收藏的企业主,也许触及利益群体,也许触及无辜初藏者,但无论触及谁,希望大家摒弃前嫌,务实精进。笔者与任何人没有恩仇,只是本着一个文化学者的良知,期望我们的收藏环境有所改善,这样对我们都有益处。在此,祝福大家有一个问心无愧的收藏未来! 西风 2013年10月1日于北京 后记 写古玩圈子里面的事,这不是我的专长,在2008年年底草草出版完成第一部学术著作之后,我便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系统凋查、研究、搜集景德镇元代瓷器上面,为编写《中国景德镇元代瓷器》和《元青花瓷器论文丛稿》两部书做大量准备工作。5年多来的日日夜夜和各个地区的东奔西走,经历了不少辛酸和痛苦,也收获了许多。在网络各个论坛上看到许许多多的藏友各自的辛酸和陷入收藏误区的痛苦,尤其2008年至2010年四川一个小老板李某误入收藏误区,被一黑拍卖公司伙同一些伪专家欺骗到妻离子散,最后报复社会成为大毒枭被枪决的事严重震动了我。其实这类案件只是普通民众遭遇伪专家、邪道收藏群体、一些不负责任的电视媒体和网络报刊误导而误入收藏歧途,最终导致事业败毁和家破人亡。今天,中国很多地区的古玩市场和古玩江湖圈子中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收藏悲剧。 多年前,笔者也曾在收藏领域被骗,被“杀猪”和打眼的经历多不胜举,损失的钱财更是巨大。在这期间也就有意识地调查了各个仿制、贩卖和黑拍的阵营,“游离”于各个邪道和正道的收藏圈子,经历了收藏领域形形色色的人群。作为一个决心要具备实战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草根学者,这些经历和磨炼都是必须要经历和面对的。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许在这诸多的圈子中经历了,深刻了解收藏江湖中的一些人和事,慢慢地就有了很深刻的感触。 所以自2008年至今,我在从事学术调查研究、考察收集古陶瓷标本和编写《中国景德镇元代瓷器》的间隙,有意识地撰写大量关于收藏理念、收藏方法、收藏江湖、收藏鉴别鉴赏和收藏界黑幕之类的文章,几乎毫无保留地发布到新浪博客、新浪收藏频道、雅昌网、东方古美术网、艺超网、藏龙网等艺术品网站上。目的是从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当中,给一些藏友和初涉收藏的人提供参考。有些敏感文章的发布,对藏品的鉴别评论,确实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甚至被利益涉及者打击报复,我的轿车也被砸过,三更半夜经常被电话骚扰和网络上无端地被攻击谩骂。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但同时,我也得到许许多多的藏友和网友的支持和关心,尤其是一些误入收藏歧途、大量阅读我的文章幡然醒悟的藏友对我流露出感激之情并发来私信,我才意识到我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虽然很多文章不成体统,虽然很多文章极其浅薄,但我是真诚地在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其目的只是希望我国的收藏环境有所改善,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多,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书中所言均为真人实事,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名称均做了处理,敬请谅解。本人并非和谁过不去,只是作为一个调查者和见证者,从良知出发,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已。我们来到世上,任何人都既有为事做事的权利,同时也有接受别人表达自己意见的义务。历史和时间是一面镜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任何人都将被历史记录和拷问。所以在做事和为事之前,一定要有所思量。 《收藏的江湖》只是揭露收藏圈诸多问题的一个序列。后续还有一些作品问世,我将努力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系统地说说收藏这档事儿。断断续续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理和修改,如今终于出版面世。由于时间仓促和资历甚浅,书中难免有许多错误和过失,万望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本书中引用资料所属的单位和个人,感谢曾经和正在帮助我的朋友们,感谢江西美术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和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更感谢家人的大力支持。再次一一感谢! 西风 2013年11月于景德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