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晚斋臆语》是著名教授、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小品文的代表作。书中文章短小精悍,或论述一种现象,或品评一些人文,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俯视古今、论道中外。其文章,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所推许:“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的才子书。它得意,元气淋漓,爆发有力,控制得当,在平常事里悟出的是常人悟不到的东西,又能有常人不可有的说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悔晚斋臆语(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传席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悔晚斋臆语》是著名教授、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小品文的代表作。书中文章短小精悍,或论述一种现象,或品评一些人文,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俯视古今、论道中外。其文章,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所推许:“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的才子书。它得意,元气淋漓,爆发有力,控制得当,在平常事里悟出的是常人悟不到的东西,又能有常人不可有的说法。” 内容推荐 《悔晚斋臆语》是陈传席先生一本有广泛影响的名著。国内多家出版社曾经一版再版。内容为先生的对社会、世事、文化、学术所思所想的吉光片羽,用半文半白之文字道出,却一语中的,明白清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评论:“陈传席先生是一位奇人,他的《悔晚斋臆语》是一部奇书。……读此书,如坐席听夫子论道……可谓满腹诗书吐嗽成珠者也。”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的才子书……在平常事里悟出的是常人悟不到的东西,又能有常人不可有的说法。” 目录 增补版序/001 自序一/002 自序二/004 卷一 古今之文志异/002 古今翻译之异——翻译史上一个重要问题/005 做官意不可在官,作文意不可在文/009 大商人、大文人、大英雄、大流氓/011 孔子爱财第一/012 知人与知事/015 人才多出于四季分明之地/020 人生不可无憾——美女、才女非寡即天/022 多情、寡情、无情、痴情/026 暂时相赏/028 皖人不可小视/029 读书之如日、月、烛/033 旧学与新知/035 名家与名作/036 曾国藩之大气与小气/037 不了了之/038 聊天避讳/039 “以物寓情”和“以情寓物”/040 感·觉·悟/042 三般见解/043 论病/0047 抱残守阙/049 多移居有益人生/00050 穷与达/052 美女·结婚/054 为人与为艺/057 文章之深与浅/059 文章之远与近/061 法与意//062 情与理/063 大书法家忌言为书法家/064 人生不可全求,亦不可全无求——林散之不淡名利/066 枝蔓与干枯/068 名家和大家/069 中国日本朝鲜/073 凡自谓怀才不遇者,皆非大才/076 卷二 写诗宜化见为识,写史须以识取见/078 情感和感情/079 “八面受敌”/081 瑕与坚/082 大则难容/083 吴、浙、蜀之地与人/084 文入蜀则雄,武入蜀则弱/086 真隐者和使气者文必异/087 知己/088 上升与下降/089 格律/090 难得则易毁/091 翻译大家不通外语/092 语以半文半白者佳/093 汉代已有男女接吻先例/094 人无疵,不可与交/095 南京不可为都论/096 重修荆浩墓记/098 卷三 中锋与八面锋/102 清空与质实/105 老、嫩、厚、薄/104 简与繁/106 “远有楼台只见灯”/107 书鉴/108 书画用笔不可太实/109 邓石如书/110 汉代书法改革成败之鉴/111 藏与露/112 韵·法·意·态/114 王世贞论变不足为据/115 洞庭张乐地/117 五代——艺术辉煌之顶/119 写意/121 题画/122 与赵凤池先生论书/123 《一笑图》/125 蜕化/126 才分·功力·情怀/127 大字/129 小字/150 高逸与雄强/131 深处见学,浅处见才(上)/132 深处见学,浅处见才(下)/133 神于好,精于勤、成于悟/134 题《竹菊梅鹤莲石图》/135 以实化虚,虚以实见/136 卷四 理夺和情求/138 十有九输天下事/159 匆匆而成/141 古之学者为己/142 智圆行方/143 北固亭月夜祭长江/144 朋友与仇人//146 人瘦和士俗/147 天才即疯狂痴颠/148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50 醒与醉/151 极聪明人多疑心/152 解手/153 束倚/155 卷五 道佛异同/158 宋元明清士人/159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161 一国二制/165 杂议/164 郭巨埋儿议/165 孰与仲多/166 奇语/167 孔子好下古,老子好中古,庄子好上古/168 儒·道·佛/171 卷六 诗有“三远”/174 诗与人/175 诗忌隔见,亦忌直说/176 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177 释温庭筠《菩萨蛮》/178 读《天净沙》/180 李清照《如梦令》/181 李白/182 回文诗/183 论方回词/185 王摩诘和陶渊明/186 老妪解诗我不解/187 杜诗李风之一/188 题《三竹图》/190 卷七 情欲与长寿/192 生命与精神/194 物种起源/195 原“孟”/196 井水与长寿/199 独睡丸/201 吸鸦片者戒后仍可长寿/204 有话则短,无话则罢/206 卷八 蔡京定罪法/208 志与气/210 编辑苦衷/211 “玩世不恭”与“幽默”/212 中才易致高位——吾国发展缓慢考之一/213 待小人不可以大恩——待君子必以大德/214 山青则水清/216 君以诗长,亦以诗短/217 中西艺术之异(上)/219 中西艺术之异(下)/220 真父与假父/221 天道有知/223 宋臣可斥君/226 二十四史中《晋书》最次/227 离婚/229 害人·防人/230 才与势——“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231 心与志/254 耻之/236 传于今与传于后/237 余不读老名家之新作/238 诗的异化/239 稿酬、写作和用兵/240 自题/241 人由人“进化”而来,非由猿/242 卷九·序跋集 《六朝画论研究》自叙/246 《六朝画论研究》“台版”自叙/247 《中国山水画史》自序/248 《中国山水画史》三版自序/250 《现代艺术论》前言/251 《中国紫砂艺术》自序——人无癣,不可与交/255 《中国绘画理论史》自序/255 论远:跋杨建侯教授《群雁来归》——代《杨建侯画集》序/257 神于好,精于勤——《裴家同画集》序/260 中西之变——《叶雍中国画集》序/262 法以去弊,法亦生弊——常进画序/264 《中国山水画史》改版自序/267 附录 可浮大白之书——读陈传席《悔晚斋臆语》/莫言/270 读《悔晚斋臆语》/贾平凹/272 试读章节 名家和大家 昔梁释慧皎著《高僧传》云:“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有实方有名,然而名与实不符者,古今皆代不乏人,有名高一代而无其实者。然而无实而有名者,如气泡之突然升起,为时不久即消失,终无名也。故曰:“名者实之宾也。”“实行”者,切切实实而行也。如是,日积月累,方能“高”。然而不名者,何也?立时不能适俗,一也;自己不善推销,二也;无人为之鼓吹,三也。然而因其高,久而必有识者。故真高者,一时无名,久后必有名。实在则名在,如泰山在,泰山之名必在,且能不朽。 适时必迎俗,偶一迎俗,亦不名,若事事适时,时时迎俗,处其心积其虑,上拍下骗,虚张声势,招摇过市,张旗鸣鼓,造声造势,人人知之,此必名也。然则用心于虚,必无力于实,则名而不高也。不高者,一旦声销鼓息,人仍不见其实,则不名也。是以,名家若无其实,久之必不名。 故先有其实而后有名者,为真名家;徒有虚名而无其实者,为伪名家。伪名家者,皆寡德之徒也。迎合上意,顺适俗情而成名者皆然。 余所论者,真名家也。真名家真有其实者也。然则未必为大家。若大家如高僧,“实行潜光”,乃至于高,高则必有名。是以大家必为名家,然名家未必为大家。名家之名或一时过于大家者,盖因世人识见平平者众也。然则,大学识家、大史学家一出,慧眼识之,理论之、批评之、张扬之,使庸众知之,或著之于史,以垂不朽,大家之名终过于名家也。 夫名家与大家之别者何?日:名家作画作文,意在画与文,平日训练技巧,以技巧之功而使画与文完美,以之炫众也。众人见其完美而惊其功,其人亦名也。大家作画作文,意不在画与文,当其胸中有意,则振笔直言其意,有话则短,无话即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东坡云:“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因情发不可止而成文,则文可感人也,若大画家胸有怒气、闲气、逸气、静气、喜气,挥笔直宣,其意不在画,而在抒其气,气抒而画成,则观者见其气而感之,象忧亦忧,象喜亦喜,主客为一,物我合一,情在其中,意在画外。此为大家之画也。 若徐渭作画,其意不在画,大家也。 若“四王”作画,其意在画,名家也。 若鲁迅之作文,意不在文,大家也。 若钱锺书之作文,意在于文,名家也。 若韩愈作《进学解》,其意在鸣不平,大家也。 若李华作《吊古战场文》,其意在文,名家也。 若老残(刘鹗)云:“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其哭泣而成文,故有《老残游记》,非为文而作也,其自序云:“《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相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昧?’……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斯言得之,此所以为大家之文也。 若蔡东藩为编造故事而作文,林纾为卖钱而作画,皆名家也。 王国维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各似之……”一切文学,皆以墨水书者,所谓以血书者,皆心境情志之物也。 大家者,重在训练心胸,坦荡心胸;名家者,重在训练技巧,表现技巧。斯其异也。然则大家亦必有大家之技巧。夫至道无言,然非言何以范世?言者,技巧也。陶渊明有逸气,李太白有狂气,然而不能画,无画之技巧也;然而能诗者,有诗之技巧也。 王力论诗之技巧,国中第一;董其昌论画之技巧,无人能过。然而其诗其画不感人者,胸中之“志”与“气”,不过人也。此可以为名家,不可为大家也。然董其昌又为理论之大家,若理论大家,须能立高观深,立远观远,综览全局,兼顾前后,见精识深,又能望芥子而知须弥,纳须弥于芥子,出其言则能启人深思,举其一而反其三。 若理论名家,则能沉潜于一事一案,深入之,劈见之,来龙去脉,俱知之,毫发不遗,亦足惊人也。然则理论大家亦必具名家之功也。 要之,名家有技巧,大家有气度。名家有学,大家有才。名家有知,大家有识。而名家之“有”,大家必有之。 P69-72 序言 世有为情而造文者,有为文而造情者。然则吾之文也,皆目之所见,心之所思,或见世事之义理,或见人生之真如。《文心》有云:“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诚如是乎? 本书所收之文,自1995年至今,先后于江苏、河北暨中华书局再版十次。今又增补数条,再行梓印。 悲夫!吾生以来,所遇者皆苦难、饥寒、挫折、打击、中伤、孤独、妒恨、欺辱,故平生无欢乐,唯以著述为排遣耳。 前时作《后悔诗》一首,亦附于此,以见一时之心境: 少时纵横意澄清, 万里江山入梦频。 回首平生多憾事, 无穷后悔漫余胸。 2013年10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的才子书。它得意,元气淋漓,爆发有力,控制得当,在平常事里悟出的是常人悟不到的东西,又能有常人不可有的说法。可谓: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 ——贾平凹 陈传席的《悔晚斋臆语》一书十分了不起,是我多年来读到的一本好的书。……他阐述的道理都十分深刻,读后很有启发,真的很有启发。……作者真正是江南大才子,这样的书才值得阅读。 ——白先勇 陈传席先生是一位奇人,他的《悔晚斋臆语》是一部奇书。奇书者,难以归类之书也。奇书者,有奇思妙想之书也。奇书者,有豪气才气蓬勃于字里行间之书也。读此书,如坐席听夫子论道……可谓满腹诗书吐嗽成珠者也。 ——莫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