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生活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问题的症结
第三节 拓扑的思路
第四节 本土的传统
第五节 文化的考察
第六节 创新的道路
第二章 心理生活界定
第一节 引言:研究对象的转换
第二节 资源:本土心性的阐释
第三节 觉解:心理生活的性质
第四节 体悟:心理生活的方式
第五节 体证:心理生活的探索
第六节 核心:心理生活的质量
第三章 人的心理生活
第一节 心理生活的真实本性
第二节 心理生活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心理生活的现实地位
第四节 心理生活与心理创造
第五节 心理生活与生态视角
第四章 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生活
第二节 宗教揭示的心理生活
第三节 文学描绘的心理生活
第四节 常识引导的心理生活
第五节 哲学思辨的心理生活
第五章 本土传统的心性心理学
第一节 西方的科学
第二节 本土的资源
第三节 心性的学说
第四节 体证的方式
第六章 新心性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二节 科学观的新设定
第三节 关于对象的立场
第四节 关于理论的建构
第五节 关于方法的认识
第六节 关于技术的思考
第七章 心理生活的根据
第一节 人性的根据
第二节 内省的根据
第三节 意识的根据
第四节 意义的根据
第五节 文化的根据
第八章 心理生活的内涵
第一节 人所拥有的生活
第二节 自身与心理生活
第三节 体认与心理生活
第四节 心念与心理生活
第五节 觉解与心理生活
第六节 意向与心理生活
第七节 体验与心理生活
第八节 超越与心理生活
第九章 心理生活的拓展
第一节 基本的前提假设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拓展
第三节 心理成长与拓展
第四节 遗传心理与拓展
第五节 生理心理与拓展
第六节 社会心理与拓展
第七节 文化心理与拓展
第八节 心理质量与拓展
第十章 心理生活的质量
第一节 科学揭示心理生活
第二节 心理健康基本标准
第三节 提高心理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 精神境界的提升
第一节 精神生活的修养方式
第二节 精神境界的纵向提升
第三节 心理生活幸福的探索
第十二章 心理生活的创生
第一节 心道一体的性质
第二节 无中生有的建构
第三节 共生主义的原则
第四节 心理生活的生成
第五节 心理生活的共生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