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经熊是现代中国政治和法学界颇有影响的天主教学者,更是一位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奇才。本书是他的自传,原用英文撰写,于1951年在夏威夷完稿,在纽约初版,此后先后被译为法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德文、韩文出版……
这本《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讲述了其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经熊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经熊是现代中国政治和法学界颇有影响的天主教学者,更是一位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奇才。本书是他的自传,原用英文撰写,于1951年在夏威夷完稿,在纽约初版,此后先后被译为法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德文、韩文出版…… 这本《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讲述了其的一生。 内容推荐 吴经熊是现代中国政治和法学界颇有影响的天主教学者,更是一位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奇才。本书是他的自传,原用英文撰写,于1951年在夏威夷完稿,在纽约初版,此后先后被译为法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德文、韩文出版。在《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中,吴经熊以一种信仰的虔诚叙述了其对基督宗教的体验、见证,亦以一种比较的视域论及其对儒家、佛教、道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精神之真谛精髓的体会、见解。他以一种灵性自白的笔触描述了其人生经历及宗教皈依的心路历程,文笔优美典雅,多有惊人之见和神来之笔,堪称中国现代基督宗教灵修文学杰作。 《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的作者是吴经熊。 目录 序一 序二 1.生命的礼物 2.我的父亲 3.我的小娘 4.我的大娘 5.幼儿园哲学 6.亚当和夏娃 7.我叫若望 8.天狗 9.友谊的故事 10.法律是我的偶像 11.从深处 12.中国的宗教 13.莲与泥 14.心智的漫游 15.浪子回头 16.我的公教生涯的幼儿园阶段 17.逃离狮窝 18.生命之诗 19.为基督而织的一件中式外衣 20.爱的外交 21.最后一次回中国 后记上主是仁慈的 解释与致谢 试读章节 我几乎对我父亲的早年一无所知。他名叫葭苍,人都称他“苍师傅”。他于1847年2月13日生于宁波一个穷人家里。他只受过三年的私塾教育。他先做学徒,后来成了米商。40岁时,成了一个银行家。50多岁时,是一家本地银行的总经理,并且是新开张的商会的首任主席。他死于1909年。 他的一生似乎没有发生大事。但若有什么人满有善良感情的话,必是我父无疑。我想不起他曾告诉我们他做过的好事——他从来不说。关于他那种超常的仁慈,我所知的都是受恩者、他的朋友、我们年长的亲戚、我妈妈及大哥告诉我的。 有天早上,我们正在吃早饭时,有人敲门。我跑去开门,进来了一个很老的老人。他没说一句话,就在我父亲面前跪了下来。我父亲被这陌生人的出乎意料的行为弄得很吃惊,马上从座位上起来,扶着老人站起来,问:“什么事?什么事?”老人坐下后,开始告诉我父亲,他多么感谢我父亲帮助了他不肖的儿子,他儿子如何改过自新,现在对父母多么孝顺,等等。我父亲听了,不仅没有飘飘然,反而比以前更谦虚了,说:“你儿子真的从来不坏。还有,有你这样的好父亲,他又怎能一直错下去呢?老天有眼,报答了你的德。我做了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呢?” 老人走后,我问父亲,他为那家人做了什么事。“嗯,嗯!”他皱起眉头说,“小孩子不要乱打听。你该上学去啦。” 他的善行总是隐藏着。他甚至不告诉我妈一切事。 但正如一个人不能遮掩其邪恶一样,一个人也不能掩盖其善性。就我父亲而言,他的整个人格无意识地、自发地发射着对一切人的同情。他相当肥,呼吸慢,笑得很慈祥。人觉得他胸襟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从大洋轮到小渔船,都放得下。这海真是太平的海(an ocean truly pacific),没有舰队和潜艇。真的,他有一股子天国般的和气 他为别人做过多少好事,只有上天知道。只是在他死后,人们才开始讲他的轶事:他如何为一个屡屡不还他债的人做担保;他如何替穷小贩向长官求情,后者妄图加税;他如何为失业者找工作,为工人创立企业;他如何掏自己的腰包止息纠纷、调解矛盾。还有人说,在我出世前两年,有人预言将有大饥荒,我父亲为抗饥荒,以低廉的价格从产米区进了许多大米,所以(1898年)当荒年真的来临时,我父亲以公平价钱卖了米,结果许多人因此活了命,他与合伙人也获了益。因为宁波人缺的不是钱,而是米。凭着敏锐的先见,他利了人也利了己!我希望所有慈善机构都如此。 我妈妈怀上我的那一年和生下我的那一年,有些朋友建议为我取名“德生”,意即“生而有德”!一个将来的罪人的漂亮名字! 我妻子曾告诉我关于一我爻亲丽几件事,她是从她父亲那里听来的。一年的某几天——这几天算命先生都视为结婚的吉日——我父亲都必须在一天之内赶赴二十几场婚筵。他先去有钱人家的,待了几分钟就告辞。最后他总是留在最穷的那户吃饭。“理由在于,”我妻子总结说,“他不被富人挂念,但对穷人来说,他的到场却是莫大的安慰。” 有一年除夕,夜里来了个年轻人找我父亲借钱。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稍后就把钱送给你。”年轻人道了谢就走了,但并不高兴。过了一会儿,父亲吩咐一个人把钱捆在一个包袱里,说:“一定要把钱交到某某女士手里。”我从妈妈那里得知,那年轻人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他来借钱显然是为了还他的赌债和嫖费。他从不把妻子记在心里,一直漠然置之。我父亲心地好,但脑袋也不傻。 有次我们邻里的一个老人病了。一种古怪的病。他头上大汗淋漓,躺在床上看到屋里的家具围着他打转。我父亲探望他,坐在床边。他们谈了近一个小时。病人后来跟他妻子说:“苍师傅一进屋,家具就不转了,苍师傅一走,就又开始转了!” 我父亲不是基督徒,但我肯定基督曾对他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有一天,宁波有名的儒家学者黄次会先生在对我讲了我父亲的许多轶事后总结说:“你父亲的一生就像一篇优美的文章,其中言词与意义、理想与事实、情感与理性、柔与力、阴和阳,都完美地和谐为一。学者中我还没有见过这么美妙的人格,尽管他们能妙笔生花。至于你父亲,虽然他写得不好,他的生命本身却是一篇了_不起的文章。”这场谈话是30多年前的了,但这些话给我印象殊深,仿佛犹在耳畔回想。 我父亲的人生格言是:帮助别人,即使在你没有足够的钱时也要如此。他常跟我们说:“如果你因为手头不宽裕就延缓助人,那你就永远也帮不了人。”他有某种堂吉诃德式的东西;但作为银行家,他又计算得很精巧,尽管他计算时不仅考虑到了元和分,还顾到了情感。 他的死我难以忘怀。 他死时63岁,我10岁。我一生还没见过这么明媚的一天。他躺在床上,似乎一连几小时都在出神,不时地望向窗外,不断说:“看,八大菩萨引我上天了!何等的屈尊啊!我多不配啊!”他的面容因真正超凡的微笑而熠熠发光。他带着神妙的平安呼出最后一口气。P10-12 序言 宗教与思想之探,必须潜入人之深蕴的精神世界。宗教生活表达了人的精神生命,其向往和追求乃是对某种精神信念的拥有和奉献。因此,认识宗教,就应认识人的内在体验和灵性经验;了解信仰,就应了解宗教信仰者的心路历程。丰富的宗教生活为其精神哲学和灵修神学的创立及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在人类宗教的发展上,除了理性求知、形上思辨、超然忘我之进路外,还有灵性陶醉、内在沉潜、反观自我的通幽曲径。与知性、理性、智慧相辉映的,则是宗教中的激情、感悟、意志。此即人之灵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共构。在基督宗教传统中,这种浪漫和激情源远流长,从古代奥古斯丁敬神自白的《忏悔录》,到近代帕斯卡尔脍炙人口的《思想录》,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而在现代华人学者吴经熊自传体灵修著作《超越东西方》之中,我们亦看到其信仰激情和灵性浪漫在东方智慧、华夏文明中的涌动、跳跃。 吴经熊(1899~1986)为现代中国政治和法学界颇有影响的天主教学者。其西名.Iohn C.H.Wu,字德生,己亥年(1899)2月17日出生于浙江宁波。他早年曾在天津学法学,1917年到上海美以美会创办的比较法学学院就读,同年领洗人美以美会。1920年,他从东吴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密执安大学法学院,于192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随之到法国巴黎从事研究工作,1922年赴德国任柏林大学研究员。他于1923年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比较法哲学。吴经熊于1924年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哲学和政治学,自1927年担任法官,于1931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吴经熊自幼研习英语,造诣很高,曾发表大量英语文章和著作,并于1935年创办了英文杂志《天下月刊》,发表其关于法律、宗教、哲学、文化、人生等方面的感想和见解。1937年,吴经熊皈依天主教。1946年,他出任当时中华民国驻罗马教廷公使。吴经熊于1949年辞职,随后赴美任夏威夷大学中国哲学客座教授,1950年任新泽西西顿哈尔大学法学教授。他于1966年定居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1986年2月6日在台逝世。 吴经熊一生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对中西古今都颇有研究。他曾汉译《新经全集》和《圣咏译义初稿》等,被学界誉为“译得古香古色”且“和中国古诗精神相近”。他著述甚丰,尤其撰写了大量英文著作,被视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之奇才。其主要著作包括Juridical Essa and Studies(上海,1928)、《法律哲学研究》(上海,1933)、,1940年由徐诚斌译成中文《唐诗四季》,在《宇宙风》上连载,后结集在台北出版,大陆版参见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 (1997)、《爱的科学》、《超越东西方》、《正义之源》、《华夏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灵修》、《禅学的黄金时代》、《中国哲学的悦乐精神》等。 《超越东西方》一书为吴经熊用英文撰写,于1951年在夏威夷完稿,在纽约初版,此后先后被译为法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德文、韩文出版。这是他的自传体著作,书中以一种灵性自白的笔触描述了其人生经历及其宗教皈依的心路历程。其思绪浪漫任运,题材涉猎广泛,文笔优美典雅,多有惊人之见和神来之笔,堪称中国现代基督宗教灵修文学之杰作。吴经熊以一种信仰的虔诚叙述了其对基督宗教的体验、见证,同时亦以一种比较的视域论及其对儒、佛、道三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精神之真谛精髓的体会、见解。在他看来,“中国人是按照儒家学说为人处世的,同时得到了道家去世思想的平衡,但在他们内在的生活里他们追随的却是佛教思想。”在此,儒家思想的本质乃论及伦理关系,道家思想关涉不可言喻、神秘莫测的终极实在,而佛教则以其“在片刻活出永恒”的禅悟来让人达到从此岸到彼岸、从缘起界到绝对界、从时间到永恒、从现象到实在的“过渡”。他认为,中国精神的最基本特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个别、最世俗与最脱俗、超越的理想主义与讲实际的实用主义的结合”。其实,吴经熊在这里已体悟到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可以说,儒家之道德哲学是以伦理学之途来追求众生的和谐,着眼于社会人生;道家之自然哲学是以生理学之途来追求自然的和谐,着眼于自然万物;而佛教之精神哲学则是以心理学之途来追求宇宙的和谐,着眼于内心反思。这些追求在中国文化中殊途同归,共构其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而吴经熊则引入了基督宗教信仰体系和西方文化精神传统的参照,旨在达到对东方、西方的超越。其以娴熟的西文来流畅阐述中国思想,本身更是体现出一种中西合璧、天衣无缝的和谐境界。 在文化对话、思想交流、全球意识的今天,“超越东西方”的创意已更加凸显,且格外重要。此书由周伟驰博士从英文译成中文,雷立柏博士进行了校对并加以编注。吴经熊之子吴树德先生为本书在中国大陆汉译出版提供了版权。此外,此书翻译出版得到了雷立柏博士的积极推荐和大力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亦积极参与策划和组织出版。对上述种种帮助和支持,特此表示我们的衷心谢意! 卓新平 2001年7月8日于望京德君斋 后记 一位英格兰的加尔默罗修女[她本人也是一位皈依者(convert)],曾写信给我说,尽管我是一个皈依者,却从未曾是一个“异教徒”(pagan)!她的信的整段原话(写于1948年8月24日)值得引用:“直觉告诉我,我们从未曾真是‘异教徒’或‘异端’。我们灵魂的深处——最宝贵的地方——总是在寻求耶稣的面容,总是在真实地寻求真理,以有幸瞥见它一眼为人生最大价值,不管是有意地还是无意地,是迷迷糊糊地还是清清醒醒地。有时也许像任意的‘孩子’那样挑剔,不过却总是爱我们的上主的——因为是他先以无尽的仁慈爱我们的。” …… 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 地上百花开放、百鸟呜叫的时候已经来到, 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了, 无花果的果子渐渐成熟, 葡萄树开花放香。 悲伤是与喜乐交织在一起的,但它们只是为了使喜乐更甜。因为悲伤是世代的悲伤,而喜乐是永恒的喜乐。 书评(媒体评论) 吴博士毕业于美国一所一流的法学院,施塔姆勒和惹尼的门生,霍姆斯法官的朋友,一位法官、比较法理学教授、立法者、哲学家、基督徒,还是明智的儒者和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和梅特兰、汤玛斯·史密斯博士和神职人员一样多才多艺,显示出他对文学、哲学、政治、法学广泛而彻底的认知。 ——罗斯科·庞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