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医名方使用一通百通”第四分册:沈佳、刘春玲主编的《肺共大肠西方金(中医名方使用一通百通)》。所谓“肺共大肠西方金”,指的是肺与大肠居于西面方位(从图中可以看出),为金行,并与兑卦、乾卦相应;而且这种相应,不仅是形式上的一种配合,更主要的是能通过五行、八卦等提取事物共性的手段,将人体中原本似乎毫不相关的一些器官(如肺与大肠)、部位(如鼻、皮毛、身体右侧等),与方位(如西方、西北)、时间(如秋季,如节气中的秋分,如申时、酉时等)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起到解释生理、病理,分析病因病机,甚至制订治疗方法等效果。因此,取这样的书名,也许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的特色,或者说能更好地还原古典的中医。
中医取效的关键之一是如何用方用药。本系列丛书以五脏为框架,以气血为主线,以方引方,以方出药,以方带法,以方讲病,以方述理,带你揭开中医方药神秘的面纱,领略中医药的实质。本书为“中医名方使用一通百通”第四分册:《肺共大肠西方金(中医名方使用一通百通)》。
沈佳、刘春玲主编的《肺共大肠西方金(中医名方使用一通百通)》主要介绍肺与大肠系统常用方药的特点与应用,行文深入浅出,说理生动,并在每方后附有适当的病例,从病例中可见具体用方、用药的思路,适合中医初学者阅读,有一定中医临床基础者亦可参考。
第1章 中医理法体系及肺与大肠系统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医理法体系简介
第二节 中医学的圆运动
第三节 肺与大肠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病理表现
第四节 肺与大肠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2章 太阳伤寒——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第3章 太阳中风——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第4章 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第5章 解暑化湿——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
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清暑益气西洋参,竹叶知草与荷梗;
麦冬米斛连瓜翠,清热益气津自生。
第6章 逆流挽舟——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第7章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沙参麦冬汤、杏苏散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第8章 风热表证——银翘散、桑菊饮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第9章 痰热内蕴—一清金化获汤、清气化痰丸、苇茎汤
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加;
瓜萎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
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苇茎汤方千金存,桃仁薏苡冬瓜仁;
瘀热在肺成痈毒,热泻脓除新自生。
第10章 表里同治——葛根黄芩黄连汤、防风通圣散、
五积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
枳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从;
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
理气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辨证从。
第11章 热病后期——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第12章 风水相搏——越婢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
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
第13章 肺气上逆——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青龙汤、苏子
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定喘汤、人参蛤蚧散
葶苈大枣亦泻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取一是葶苈。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苏子降气草半归,前胡桂朴姜枣随;
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表寒里热咳喘尝。
罗氏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喘满;
桑皮二母杏苓草,肺痿服之症可缓。
第14章 肺脏主气——四磨汤
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磨汁微煎调逆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第15章 平稳止咳——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
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16章 寒热殊途——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
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宜煎烹。
第17章 逐水化痰——十枣汤、控涎丹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共为细末煮糊丸,食后临卧姜汤下。
第18章 宣降气机——古今录验续命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麻桂杏草肺气宣;
人参归芎调气血,擅治风痱在膏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