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信息化、多元化、自动化的今天,员工的工作投入状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个人、所在团队甚至是整个企业的绩效。
显然,今天人们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支付房租和购买食品,而且要谋求职业发展,进而帮助他人,激发生活的热情,实现自我的价值。对于年轻一代员工,究竟有什么灵丹秒药,才能让他们感觉到,企业是自己可以依托和信任的港湾,进而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的管理梦想呢?
Wilmar Schaufeli、时勘、Pieternel Dijkstra等著的《工作投入的心理奥秘(活力专注奉献)》是中国与荷兰的心理学者们普及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共同尝试,探究了工作投入的心理奥秘:作为员工,如何让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展现活力;作为管理者,如何促进员工专注于工作,做出更大贡献!本书为国家员工援助计划发展中心指定的参考书,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272156)和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5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专项支持。
今天,当人们谈到自己的工作时,会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不甚满意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跳槽”现象。显然,今天人们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支付房租和购买食品,而且要谋求职业发展,进而帮助他人,点燃生活的热情,实现自我的价值。
那些在工作中投入的人们表现出对工作富有热情,期待并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他们对自己的感觉比其他人更好,感到更幸福;此外,工作投入有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当然,充分投入工作的员工为组织带来了更大的效益。
在 Wilmar Schaufeli、时勘、Pieternel Dijkstra等著的《工作投入的心理奥秘(活力专注奉献)》中,作者将解释工作投入的确切含义,以及作为员工,如何让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作为组织,如何帮助自己的员工更加投入工作。希望,通过阅读《工作投入的心理奥秘(活力专注奉献)》会提高你的工作投入。
第二节 带着激情上班
像艾丽和老韩一样工作投入的人看起来像个超人,有无限的能量,永不疲倦。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作投入的人有时也会厌倦他们的工作,晚上回家时也会感到疲倦。但是,这种忙碌一天后的疲倦感不是对一天的工作感觉不好,而是一种带着满意感的疲倦。工作投人的人在一天工作结束后感觉很累,这是因为他们在这一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令人快乐的、有价值的事情。这种感觉与疲惫是不同的。因为疲惫意味着你必须努力奋斗,否则就会被工作中的冲突淹没。另外,工作投入的人经过一夜好的睡眠或一些放松活动,工作疲劳感会自动消失。第二天,他们会重新感到精力充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投入可以被看作工作倦怠的一个相反面。工作倦怠的人常常感到精疲力竭,而非精力充沛,同样,他们在心理上与情感上逃避自己的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实际上,他常常会讥讽自己的工作和同事,使自己与之保持距离。倦怠的人这样做的原因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工作令他们身心枯竭,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不再花心思干活。可惜,这通常是行不通的。这种冷嘲热讽与逃避的态度,往往会在工作中引发更多的问题,令人越加感到压力和疲倦。有研究表明,如果医生以生硬冷漠的方式对待病人,那么医患关系就会更加恶化,这种不良的医患关系又反过来加剧医生的工作倦怠,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由于许多心理学书籍已经描述过工作倦怠和工作疲劳感,在本书中不再详述这些问题。我们提到这些概念的目的只是更加明确地描述什么样的表现是工作投入,什么样的表现不属于工作投入。由此可见,工作投入是工作倦怠的相反面。如果你自己、你的同事或你的下属只是刚处于工作倦怠的边缘,还没有更多的问题发生,那么,正如老话所讲,“防患于未然”,我们希望这本书也能帮助人们预防工作倦怠。
我们不仅要阻止消极的工作倦怠出现,而且要激发员工与管理者重视工作投入的积极力量,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水平。正如在前言中所说,关注员工能力所及与所擅长的事情,即关注员工的才华与激情,对于整个团队而言是更加愉悦、能带来高效的。关注积极面是不把焦点集中于应付压力、烦躁、耗竭之类的消极问题,而是通过放大工作及其工作环境中的积极方面,这也会自动预防诸如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等带来的问题。
工作投入的好处是什么
你可能会认为“工作投入”不过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也许是如此,但时间久了之后我们会了解到,工作投入对员工及其服务的组织会带来巨大好处。心理学研究表明:
·工作投入的员工及其部门的工作业绩会更好。工作投入的酒店员工对顾客更加友好,顾客的“回头率”更高。高工作投入的快餐店员工比低工作投入的员工创造更高的营业额。
·学习投入的学生的成绩高于学习不投入的学生的成绩。
P7-8
工作能够,也应该乐趣无穷,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现实中与人们的观点差之千里。长期以来,工作被看成一个负担、一种牺牲。最好是能够提前退休,然后,就有机会干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数十年的工作生涯,有些人一直被标志为“工作残废”—工作就好像是令他们一辈子患病的某种事物。不过,这种消极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长期以来,人们一成不变地干着同一份工作或为同一个雇主效力,工作很少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我们带着“经济安全是神圣的”这种感觉长大了。我们从小被家长和老师这样教育,“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即便你的单位不好,即便你的工作很无聊或很痛苦,你也最好待在原单位努力工作。虽然你的内心世界告诉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但恐惧感阻止了你的行动。因此,很多人认为退休是从束缚中获得的一种解脱,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改变,与时代一起变化的不仅是人们的心态,还有我们为之工作的组织。今天,当谈到自己的工作时,人们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也出现了更多的“跳槽”现象。人们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支付房租和购买食品,而且要发展自己、帮助他人,或者说塑造自己的热情。因此,“工作投入”这个术语的出现是有意义的。那些在工作中投入的人们对工作富有热情,期待并享受着工作中的快乐。他们对自己的感觉比其他人更好,感到更幸福。另外,工作投入有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的是,工作投入使人们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工作投入的员工为组织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因此,工作投入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而且是一种让人们工作时间更长、更健康,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由于工作的负面形象,多年来组织关注的是工作的消极方面,工作重点放在预防由于疾病、工作压力或工作倦怠造成的缺勤、旷工上。“注意,你不要迟到”,员工们像这样被时刻提醒着。组织为减少此类问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努力的重点是放在预防并应对消极问题的出现方面,尤其是当这些问题关系着自己或员工的健康时。但是,我们认为,最好还是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积极的方面。只有向积极方面前进,而不是预防消极问题的出现,你才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效果会更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强调员工长处的经理人的工作效率,几乎是不强调员工长处的经理人的工作效率的两倍。如果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其团队成员的潜质,工作效率会更高。例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人员对一家汽车生产厂的不同团队的成员的优势先进行确定。然后,在两个团队中,按照每个人的特长重新进行任务分配,半年后,这两个团队的生产率提高了50%,然而,其他的团队却没有发生变化。
在本书中,我们将解释工作投入的确切含义,以及作为员工,如何让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作为组织,如何帮助自己的员工更加投入工作。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会提高你的工作投入。
在附录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增进员工工作投入的工具、方法和成功的案例。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改变,与时代一起变化的不仅是人们的心态,还有我们为之工作的组织。作为心理学家,我非常乐意与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员工推心置腹地谈谈工作投入的心理奥秘,促进员工更有活力、更专注、做出更大的贡献!
——Wilmar Schaufeli
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社会是一本打开了的心理学”。我以为,如何激发人的活力,促使其专注于自身职业,从而做出更大的奉献,应该是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这次能与国际顶尖心理学者及科普作家合作,首次将两国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以通俗读本的方式介绍给国内读者,我感到非常高兴,期待您通过本书的阅读,从工作投入中获得新的体验和快乐!
——时勘
在欧洲、在北美,我所写的有关心理学的科普读物多数成为畅销书,这次与两位心理学大师合作,首次与中国企业家们“心灵对话”,十分期待您的参与!
——Pieternel Dijks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