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孩子会有厌食、偏食、不讲卫生等坏习惯;行为举止上,孩子会有霸道、捣乱、爱讲脏话等坏习惯;学习中,孩子会有厌学、走神、讨厌考试等坏习惯;情绪管理上,孩子会有娇气、悲观、畏难情绪等坏习惯;个性中,孩子会有自恋、任性、胆小退缩等坏习惯;情商控制上,孩子会有不自信、不主动、缺乏责任心等坏习惯;心理中,孩子会有多动症、依赖症、抑郁症等坏习惯;人际交往上,孩子会有自私、嫉妒、不守信用等坏习惯;能力上,孩子会有无计划、无行动、不坚持等坏习惯。
停止您的焦虑!章辉、岑新尚、李慧君、徐印芳、朱红华编著的《81天告别坏习惯:让孩子远离81个坏习惯中国孩子培养计划》很全面地从这九大板块着重分析原因以及提供建议,让您轻轻松松帮助孩子告别坏习惯,迎来孩子茁壮成长的春天!本书既从理论上阐释了习惯的奥秘,又选编了大量提取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81天告别坏习惯:让孩子远离81个坏习惯中国孩子培养计划》由章辉、岑新尚、李慧君、徐印芳、朱红华编著。
生活习惯是一九,吃饭睡觉有讲究;
行为举止是二九,语默动静不可苟;
学习习惯是三九,好比良师和益友;
情绪管理是四九,喜怒哀乐明可否;
不良个性是五九,反省内心辨良莠;
心理素质是六九,战胜自我需针灸;
心理疾病是七九,消除渣滓除恶丑;
人际交往是八九,提高情商共携手;
能力培养是九九,安身立命最长久。
《81天告别坏习惯:让孩子远离81个坏习惯中国孩子培养计划》涵盖了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言行、心理等九个方面的坏习惯,既从理论上阐释了习惯的奥秘,又选编了大量提取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家长每天了解一种坏习惯,并按照建议帮助孩子纠正。若持之以恒,笃信:81天后,冰河自然开,岸柳依旧青。告别坏习惯的冬季,迎来孩子茁壮成长的春天!
第4天 和父母同睡:长不大的孩子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独自睡觉会着凉,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总不让孩子和父母分床睡;渐渐地孩子就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心理。等孩子稍微大一些,父母再想让孩子独自睡觉就非常困难了。
因为在父母身边会感到温暖、舒适和安全,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和父母一起睡觉。许多父母担心孩子独自睡觉会着凉,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愿意让孩子和父母分床睡,渐渐地孩子就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少孩子已经不小了,可是还要求和父母同睡,成了“长不大的孩子”。此时,尽管父母发觉同睡会带来诸多不便,但是再想让孩子独自睡觉就非常困难了。
◆一位家长:“我的侄子5岁时,他的父母要求他独自睡觉。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哭闹自不必说,低声哀求,哀伤地哭泣,甚至向爷爷奶奶求援,那情形,让人见了实在有些可怜。他白天是一个顽皮、任性的孩子,一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只要他的父母说‘你再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跟我们睡’,他立即就会老老实实,乖得让入不敢相信。为了让他和父母分床睡,他的父母想尽了办法:打他,吼他,把他抱到自己的床上,强迫他自己睡,但这样做收效甚微。后来,他的父母先允许他隔一天和父母同睡,然后慢慢地发展到一个星期。大约坚持了半年,才把小家伙要求和父母同睡的习惯纠正过来。”
◆另一些父母说:“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只好等孩子睡着后,悄悄地把他抱到他的小床上。哪想到早上醒来,竟然发现孩子又睡在我们身边。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醒来又爬到我们床上的!”
孩子和父母同睡的诸多弊端,俯拾即是。许多孩子会在半夜醒来,缠着父母给他讲故事,弄得父母整夜都无法入睡。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经常和父母同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和父母同睡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很弱。而且,这些孩子往往换一个地方就无法入睡,大多存在着睡眠问题。此外,有时父母难免会让孩子发现他们过性生活的秘密。父母会感到尴尬,也会影响父母性生活的质量。与此同时,孩子会对父母的这种行为感到迷惑不解,甚至会刨根问底,弄得父母难以回答。 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主办的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报告,该文声称:
在1岁时不能安抚自己入睡的儿童,到3岁时更有可能在夜里醒来,并要求别人来帮助他重新入睡。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Erika E.Gaylor及其同事认为,蹒跚学步的孩子的睡眠不好,可以从他们l岁左右在夜里醒来的行为得到先兆。研究者们发现,那些需要父母安抚入睡然后放到儿童床上的孩子,不能学会在夜里醒来后再自己重新入睡。而另一方面,那些通常在醒着时被放到儿童床上的孩子,能学会自己入睡,在以后夜里醒来时也能够轻松地重新入睡。
在这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婴儿的睡眠问题将持续到童年早期,在澳大利亚、以色列和美国等众多工业化国家,估计有28%~35%的儿童存在这种问题。但是研究者们当时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因素预示着睡眠问题的产生和持续。
为进行调查,研究者们用录像带记录了33个12个月大的孩子连续两个晚上的睡眠情况,观察他们在晚上开始是怎样入睡的,在夜里醒来的时候能不能重新入睡。等孩子长到24个月甚至57个月大的时候,研究者们再向他们的父母调查这些孩子目前的睡眠习惯。最后,研究者们得出结论,那些需要通过摇动、喂食或其他安抚方式来帮助入睡的孩子,将来极有可能出现睡眠问题。(转引自中国早教网,2009年6月20日)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总是要和父母同睡的坏习惯呢?我们的建议是——
★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独自睡觉
打小就让孩子自己唾,即使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也不要让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爸爸或妈妈可以睡在孩子的床上陪伴。如果此时让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等孩子痊愈后,再想让孩子回到自己的床上去睡就非常困难了。
★勒令孩子回到自己的床上去
当孩子偷偷摸摸地爬到父母的床上,或者死皮赖脸地要求和父母同睡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严厉地勒令孩子回到自己的床上去。父母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妥协。要知道,有了第一次妥协,就一定会有第二次。
★让孩子喜欢自己的房间
在布置孩子的房间时,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用品,按照孩子的心愿把房间收拾得舒舒服服的,让孩子很迷恋自己的小屋。
★向孩子灌输“个人空间’’意识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干扰别人是不礼貌的。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进爸爸妈妈房间首先要征得爸爸妈妈同意的意识。同时,家长在进孩子的房间时也要敲门,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
★运用非常规策略
当孩子经常溜到父母的床上,父母实在拿孩子没办法时,可以假装不知道孩子睡在了床上。或者紧紧地裹住被子,让孩子无法钻进去;或者故意在睡梦中把孩子挤到床角;或者把脚、胳膊搭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感到和父母睡觉很不舒服。如此一来,也许孩子更愿意躺在自己的床上睡觉。
P11-13
坏习惯的“九九消寒歌”
一说起孩子的坏习惯,很多家长会皱起眉头,表示无可奈何。有的家长还会引用一句古话:“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是改不了啦!”
“习惯”,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名词。说起“习惯”,谁都能聊上几句。然而,大家最熟悉的往往又是最陌生的。谁能真正看透“习惯”的本质,进而利用它来改变人生呢?
首先,我们得弄清“习惯”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
其实,这个定义还没有揭示出“习惯”的本质。倒是有位不知名的智者说过一句话:“习惯,就是没人强迫你去做而你会自动去做的事情。”
可是,这样的定义又有什么神奇之处?
别着急,且看上世纪末被尊为西方世界商业圣经的名著——《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作者奥格·曼狄诺在篇首说道:“这头一卷里隐藏着一个秘密,能够领悟它的智者历史上寥寥无几。”读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秘密如此难解,以至于历史上只有几个人能够领悟呢?如果真是这样,能够破译它的人不就成了千古智者了口马?强烈的好奇以及成为智者的梦想激励着人们继续探寻下去……
这个秘密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正是——习惯。
奥格·曼狄诺指出:“我们的行为受到品位、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
奥格·曼狄诺的自身经历就是一个“习惯改变命运”的生动写照。他曾经失去了事业,失去了房子,失去了车子,失去了家室,变得一贫如洗。然而就在他几乎对命运完全丧失信心的时候,在一座教堂里,他认识了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牧师同他展开了交谈,并解答了他提出的许多困扰人生的问题。从此,他对“习惯”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总结教训,修炼自己,从零开始,顽强拼搏,终于反败为胜,再次登上事业的巅峰。如今,奥格·曼狄诺成为世界上最具激励效应的畅销书作家。他的18部作品被译成18种语言,销量超过3000万册。可见,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而坏习惯则误导人走向失败。
事实上,我们的老祖宗对“习惯”早就不乏深刻的见解和感悟。
例如,《论语·阳货》篇里就有孔子针对习惯的直接表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大意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习惯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又如汉代《列女传》中所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年少时,家住坟场附近,于是他便养成了模仿哭丧的习惯。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不好,于是就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可是,孟子又养成了模仿商人做买卖的习惯。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也不适合孩子,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养成了爱好读书习礼的习惯。孟母这才放心地定居了下来。“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孟母希望能以周围环境中众人的良好习惯来影响孟子。在两千多年前,便懂得好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孟母实在堪称伟大的母亲。
汉代的《大戴礼记·保傅》更有这样的论断:“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就是说,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像天性一样。它分明表述了这样一条教育规律:好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养成,一旦形成好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不必强迫,就会自觉去做,由此给一生带来取之不尽的正能量。那么反言之,坏习惯也要从孩提时代及早戒除,一旦根深蒂固,就会很难除去,对一生造成摆脱不了的负面效应。
不过,正如没有不消退的严冬一样,也没有改不了的坏习惯。
暂不说坏习惯,让我们读一首流传于江浙地区的冬季“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好粟;
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
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苍蝇躲层次:
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
八九七十二,猪狗躺海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刚要伸懒腰,蚊虫虼蚤出。
对照这首民谣和坏习惯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联系:坏习惯的形成,就和严冬的天气一样,是一个逐步加深、恶化的过程;反之,坏习惯的消除,也和冰雪的消融一样,需要时间耐心等待。
在改正坏习惯的过程中,不可刚有成效就放松警惕。否则,会导致“倒春寒”的回潮。所谓“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就是要有长期的思想;隹备:在改变固有的坏习惯之后,还要预防新的坏习惯的发生。所谓“刚要伸·赖腰,蚊虫虼蚤出”,提醒不可有万事大吉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坏习惯如同冬季的冰雪总会消融,关键是方法要得当。但是,坏习惯消除后,也很容易回潮,关键是巩固和预防。
为此,我们编写了告别坏习惯的“九九消寒歌”:
生活习惯是一九,吃饭睡觉有讲究;
行为举止是二九,语默动静不可苟;
学习习惯是三九,好比良师和益友;
情绪管理是四九,喜怒哀乐明可否;
不良个性是五九,反省内心辨良莠;
心理素质是六九,战胜自我须针灸;
心理疾病是七九,消除渣滓除恶丑;
人际交往是八九,提高情商共携手;
能力培养是九九,安身立命最长久。
本书是畅销书《怎样纠正坏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99法》的全面升级升华版,涵盖了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言行、心理等9个方面,辅以大量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生动事例,能让您深刻理解“习惯”的奥秘。作为从事儿童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相信这本书能够启发您谱写出自己家庭里的“九九消寒歌”!家长可在81天内,每日阅读本书的一节,并按照我们的建议切实去做。如能坚持下来,相信一定能在81天后,冰河自然开,岸柳依旧青,告别坏习惯的冬季,迎来孩子茁壮成长的春天!
是为序。
时遂营于红塔山
2013年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