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说故事”是曹文轩先生专门为小学生创作的作品,他秉持着为孩子精神打底子的创作理念,历时两年精细打磨,终于推出这套艺术水准极高的作品。无论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第五只轮子》、《六十六道弯》,还是极富寓言童话意味的《娃娃们的起义》,其作品内在的人文精神和美学追求是一脉贯通的。作品刻画了一批纯朴坚韧、极富灵性却遭到生活不公正待遇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存意识和生命力量令人动容。这种值得讴歌的生命意志在作者极富古典意味的文字里面,焕发出思想与美感同行的力量,这使得这一系列的作品成为曹文轩先生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本《第五只轮子(曹文轩说故事)》是其中一册。
《第五只轮子》讲述了磨子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他被村里一个放羊的酒鬼收养,村里人瞧不起酒鬼,村里的孩子就不喜欢跟磨子玩。于是,即便磨子热情讨好地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可他还是一次次被冷落,一次次被打击。可怜的磨子决定远离他们。终于有一天,这个让人心疼的磨子找到了一个让他着迷的游戏——滚车轮,这个游戏不仅让他有了最好的伙伴,也让村里的孩子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更为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第五只轮子,帮助去县城演出的文艺小分队修好了汽车。这一切终于让磨子找回了久违的自尊与自信。
《第五只轮子》的作者是曹文轩。
青羊村的秋天,静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却在这天下午的三点钟光景,这满地满谷满村满人心的静被打破了——
四五个警察,加上四五个身强力壮的山民,正在追一个人贩子。
那人贩子偷了一个不足一岁的男婴,不久被发现了。当警察和山民追过来时,他居然舍不得丢下怀里的男婴,拼命逃窜。追与被追,已不知持续多久了,等追到青羊村时,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
青羊村的村民们听到了吼叫声:“站住!”
但那贼胆不小的人贩子居然还是没有被喝住,抱着孩子,穿过村后的一片高梁地,逃到了村后—座不高不矮的山上。
山上有山楂树、核桃树、海棠树、李子树、苹果树,满山都是树,人_跑进去,转眼就不见了。
人贩子的消失,丝毫没有影响警察和山民们追下孩子并抓获人贩子的决心。警察们一边追,一边号召青羊村的村民们加入他们的追捕行动。
秋天的天空下一片喧哗声,还有杂乱的脚步声。
数不清的人,一会儿在山坡上显现出来,一会儿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此起彼伏的叫喊声—直在山坡上回荡。
终于有人再次看到了人贩子的身影:他往后山跑去了。
“那边!那边!”有人高声叫喊。
很多人看到了人贩子的身影。
人们继续追赶着,呐喊声渐渐远去。
大约过了两个多钟头,参与追赶的几个青羊村的村民,疲惫不堪地回到了青羊村。
“追到了吗?”
“没有。那人贩子脚底下可有功夫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就见远远地有他的身影,可怎么追也追不上。”
“那些人,那些警察,还在追。看样子,怕要_直追到天边了。”
青羊村的平地和山坡又安静了下来,就像一块大石头扔进平静的河水,激起水花和波纹,过了一会儿,那水又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人们虽然还在心里惦记着那件事,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山坡上放羊的村民吴贵,在人们追赶人贩子时,正在一棵巨大的核桃树下睡觉。他放羊时,身边总要带一瓶酒,一边放羊,一边喝酒。他喝多了,迷糊了,就倒下来睡。那时,羊们也不远走,就在他身边吃草,或者干脆也都卧在地上休息。他一觉都要睡很久,常常要睡到太阳落山,山风已凉飕飕的。
吴贵今天醒来还算早,那太阳才刚刚碰到远处的山头。
他呼吸了几口山上特有的空气,又把浓浓的酒气吐向空中,伸了伸懒腰,一甩手中的鞭子,对他的羊们说:“回家了!”
羊们很听话,将脑袋都冲着山下,开始不急不忙地下山。
吴贵的一天马上就要过去。晚上如果再喝一顿,这_天就美好地结束了。他心情很好,缓缓地跟着他的羊,一路上哼着小曲。
不知为什么,本来一直前进的羊群突然停住了,并且一只只显出吃惊的样子,“咩咩”叫起来,甚至有掉头往回跑的。
“看见鬼了不成!”
吴贵用鞭杆拨开羊群,身子后倾,晃晃荡荡却速度很快地向前走去——
孩子!
一个孩子在草丛中爬着。
吴贵就像见到了鬼,不由得倒退了几步。
孩子不爬了,抬起头来看着吴贵,还冲吴贵笑了笑,然后坐在了那里。
吴贵向四周寻找着,却不见一个人影。
吴贵从未见过这个孩子,显然不是青羊村的。
“谁的孩子?”
吴贵大声地问着,向东问,向西问,向南问,向北问。P8-15
我喜欢故事,我喜欢看的小说,也是一些有漂亮故事的小说。那些光有语言上的喧闹、光艳,或者只是搞些小名堂小花招的小说,我只是出于研究的目的,才坚持着看下去。我有一个想法:这些作家看不上故事,并不是他们真的看不上,而是他们实际上不善于讲故事,他们是在压根儿就没有编织故事的能力的情况下,才去贬低故事的。我曾经说过:作品就像一口水塘,语言则是一塘水,要看这篇作品怎么样,就先将这一塘水放了,看看塘里还有什么——有没有鱼。故事、人物,就是鱼,没有鱼,那么这水塘也就是一塘水而已。
对故事的渴望,其实是人的天性。从前,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什么书看,一个小孩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听大人讲故事。爸爸出门去了,临走时,对孩子说:“在家听妈妈的话,爸爸回来后给你讲故事。”然后,这个孩子就在家巴望着爸爸能够早些回家。若是孩子不听话,胡闹,爸爸也许会威胁他:“你闹你闹,你再闹就不给你讲故事!”中国古代留存下一尊“说书俑”的小雕像,通过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你看到的是什么?是当时在场听故事的人的痴迷神情。《一千零一夜》中,那个勇敢而智慧的女子山鲁佐德,正是凭借故事的力量,从一个暴君的屠刀下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少女。
听故事的欲望鼓舞了说故事的人,使他们更加专心致志地编织故事。
有时,我在想,如果这个世界突然没有了故事,会怎样?那一定是一个无聊透顶的世界。这个世界简直让人没法活了。其实,故事一直在陪伴着人类。故事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若没有这些智慧而优美的故事,我们人类大概还在茫茫的荒野之中。
我喜欢听漂亮的故事,也喜欢编织漂亮的故事。我在编织故事的过程中,会有极大的快意,当一个故事终于编织完毕后,我很想唱一支歌。现在你看到的,是我最新编织的故事。我很喜欢,希望你也能喜欢。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