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混合寡头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2 公有企业存在的意义——行业内部的监管工具
1.3 混合寡头理论模型的基本设置
1.4 技术和成本结构
1.5 混合寡头下的博弈结构
1.6 混合寡头相关文献梳理
第2章 寡头竞争情形下的国有企业改革
2.1 引言
2.2 背景
2.3 基本模型
2.4 结果模拟
2.5 模型的扩展:外国竞争者的情形
2.6 结语
第3章 上市还是并购——混合市场中民营化模式的内生决策
3.1 引言
3.2 模型
3.3 民营化模式的内生选择
3.4 政府的情形
3.5 结语
第4章 混合寡头情形下的补贴与讨价还价
4.1 引言
4.2 模型
4.3 讨价还价博弈的结果
4.4 讨论
4.5 结语
第5章 混合寡头市场中的最优政策选择与不对称信息
5.1 引言
5.2 国内民营企业的情形
5.3 外国民营企业的情形
5.4 结语
第6章 混合寡头市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6.1 引言
6.2 基本模型
6.3 特例分析
6.4 结语
第7章 国际混合寡头、贸易政策与民营化
7.1 引言
7.2 基本模型
7.3 民营化对政府给予本国企业生产补贴的影响
7.4 民营化对政府进口关税的影响
7.5 模型扩展
7.6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混合寡头是介于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与完全的国有经济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混合寡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分析混合寡头与分析传统的寡头竞争有何区别和联系?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让混合寡头的市场格局向完全国有化或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转变?在混合寡头的市场环境下,政府最优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安排是什么?《混合寡头理论及其应用/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专著系列》从民营化改革、政府的补贴政策、贸易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维度,通过构建不同的理论模型,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能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混合寡头方面的理论和应用。
《混合寡头理论及其应用/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专著系列》由李杰编著。
由李杰编著的《混合寡头理论及其应用/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专著系列》分为七章,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论,系统介绍混合寡头理论的概念、其存在的意义、理论模型的基本设置、博弈结构以及相关的经典文献。第二章结合中国的国企改革,系统分析和探讨国有股份比重的最优选择问题;第三章探讨发生负向需求冲击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模式对公有企业进行民营化;第四章通过讨论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如何由企业与政治家之间的讨价还价过程所内生决定,具体探讨混合寡头情形下的政治互动;第五章讨论了存在不对称信息的条件下,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对私营企业进入一个原来由公有企业垄断的市场的态度及相应的政策选择;第六章通过构建一个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分析了混合寡头市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第七章通过构建一个国际混合寡头模型,探讨民营化程度对政府贸易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