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月的战斗(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人杰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准确地说,这虽然只是一部个人回忆录,而“录”下的也仅仅只是作者刘人杰于1946年冬在苏中利丰公司一个月中的真实经历,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解放战争初期苏中解放区经济战线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和革命工作者的辉煌战斗业绩。但由此折射出解放战争时期经济战线艰苦卓绝的那段经历也足以让我们将其作为一部“野史”阅读。

《一个月的战斗(精)》由刘人杰编著。

内容推荐

由刘人杰编著的《一个月的战斗(精)》以发生在1946年冬天一个月中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经济战线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是作者在战争年代从事革命经济工作生涯的缩影,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财经战线第一部纪实体文学作品,《一个月的战斗(精)》在沉睡了40年后首次与读者见面。

目录

第一章 夜归来源镇

 “蒋介石的鼻子已经伸到苏中地区,我们要左手拿算盘,右手拿枪杆,迅速投入战斗”

第二章 孤身入虎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三章 攻坚《矛盾论》

 “凡是敌人的敌人都是我们的朋友。”

第四章 “吕布”戏“貂蝉”

 “有了这个人,就碍手碍脚了。”

第五章 沙场斗顽主、

 “为什么花行不营业?”

第六章 欢喜一毛八

 “只有这样,才能遵循毛主席的教导,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

 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

第七章 巾帼寒夜路

 “我缺乏锻炼,更需要在暴风雨中成长。”

第八章 花行惩奸商

 “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九章 思想不知处

 “我觉得你对工农出身的同志有些看法是错误的。”

第十章 十二号来信

 “哪有大地不起雷?苍天开神眼……”

第十一章 假半仙借船

 “酒醉还须酒来解。”

第十二章 姑奶奶饶命

 “我可比不上蒋介石的罪,千万别把我同他算在一起。”

第十三章 会师团结坡

 “我今壁垒促蒋败,他日拓宽幸福来。”

第十四章 破例女船员

 “这条船100来年了,女人上船还是第一次。”

第十五章 探情闯敌营

 “给口水喝吧。”

第十六章 分道两青年

 “站错了立场,就站错了队伍。”

第十七章 一夜“唐交代”

 “你拿什么做见面礼?”

第十八章 水陆两栖战

 “算盘手,神枪手,弄潮手”

第十九章 二度觅谍报

 “关键的关键,唐秘书是不是唐警?”

第二十章 双雄锄奸记

 “今天我代表人民、代表党”

第二十一章 策反米知返

 “你把棉花交给民主政府就是立大功了。”

第二十二章 智夺胜利桥

 “报告崔队长,我抓到俘虏1名,缴获手枪1支”

第二十三章 海上总动员

 “我一定多打粮食、多缴粮”

第二十四章 今天我宣誓

 “今天是我有生以来最幸福的日子,有什么幸福能超过党对我的信任呢?”

第二十五章 团结号起航

 “今天的日子不一般啊”

第二十六章 革命式爱情

 “你为什么不讲话?”“我在想一个问题。”

第二十七章 一个月之后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附录

 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

挥之不去的不仅是遗憾(代后记)

写在父亲书稿出版的日子里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走了一夜?”事务长看了一下桌上的马蹄表,已是4点了。

陈主任似有意又无意地回着:“这要算一夜,就该是两天两夜啦!”

“有紧急任务吧?”

“形势是有些严峻。”

“你的肚子一定很空了。”

“是啊。快吃早饭了吧?”

“那还得两个小时呢,还是先给你搞点儿吃的吧。”

“也行,确实闹着饥荒呢。”

事务长走到灶边,生起火来。这时,里屋也开始有了动静,有人大声嚷着:“老沈,是陈主任回来了吗?”

“是的。”事务长就是老沈,名叫沈思义。说是老沈,其实也就二十七八岁。

陈主任说:“小唐,可别惊动了同志们。”

片刻,从里屋跳出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一张圆脸白里透红,留着整齐的分头,身穿一套灰色学生装,披着一件深灰色棉大衣,脚着白色球鞋。他笑吟吟地跟陈主任握手:“我听到你回来,一高兴,就嚷起来啦。”说完就与陈主任一起坐到长凳上,热情地问长问短。

这时,又从屋外跨步走进一个男青年,20岁刚出头的样子,脸型比小唐略长些,眉宇间一股英气,一身条子土布的棉衣。他叫了一声“陈主任”,就走去帮沈思义烧起火来。免得沈思义忙着灶上又得顾着灶下。

陈主任对这位青年说:“小顾也起来啦。”

小顾却回道:“大家都起来了。”

果然。门外就有人说话:“陈浩同志辛苦啦!”接着进来了几个人,带头的是副主任方振声,随后跟着会计张牧、保管员韦方,最后是出纳员徐媛。

陈浩站起来和4个人一一握手,非常高兴地对方振声说:“你回来得太好了,在路上我还寻思让小顾去请你呢。”方振声回道:“我接到你的通知,安排了一下,昨天就回来了,没想到你也这样快。”

“方副主任,正确地说。你是前天回来的。”小唐扬了扬手上戴着的手表:“现在是4点10分,这就是说早已开始了新的一天。”

方振声对小唐的话一笑了之。可沈思义却有点看不惯,忍不住插话:“哎呀,小唐,现在谈正经事,你却在计较250分钟,我看你和我们一样没有手表了,二百五的正确也就完了。”

小唐的脸顿时有些难看,刚要说点什么,小顾忙阻止道:“唐警,我们听陈主任谈任务吧。”

陈浩立即接过话来:“顾诚同志要任务,那我就谈谈吧。”

说话间,事务长沈思义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肚子填饱了,工作起来更带劲。”接着又拿来两个小碟子,一盘腌咸菜、一盘五香熏兔。

陈浩风趣地说:“这要守纪律,得听事务长的。”他抿了口面汤,又吃了一大口面条,说道:“不硬不烂,爽口得很。”

沈思义接过话来:“那是你的肚子太空了。”

陈浩摇着头说:“如果是乱七八糟的,最多能吃饱,哪能吃出好味儿来?”

“他虽是光杆子事务长,但还能做点好味道。”唐警诡秘一笑,刚自得意却发现陈浩好似不满,又连忙改口:“事务长做的五香熏兔的确美味,陈主任尝尝就知道了。”

顾诚了解沈思义,他在部队时早就是事务长。调来公司后,因为分店人少,又为了减少编制,他不同意领导上为他们另配炊事员,于是自己起早带晚,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听到唐警的风言风语,顾诚很不舒服,但又碍于自己和唐警是同学,就出来圆场说:“真的好吃,吃了还想吃。我建议利丰公司扩大营业范围,附设食品公司,请事务长当经理。”

韦方一听便补充道:“那样,保险顾客盈门,利润丰厚,就真是利丰公司了。”

陈浩听了顾诚、韦方的话,仿佛有所触动,一时间默不作声地只管吃面。

唐警看着陈浩满脸思索的神态,越发不安起来。

方振声从旁夹起一只兔腿送到陈浩的碗中,说:“挺好的野味,还不尝尝。”

陈浩吃了一口,一声“嗯”后问道:“哪来的兔子?”

方振声答:“昨天撞到我枪口上了。”

韦方顿时来了兴致:“方主任的枪法真准,兔子刚从田里蹿到路上,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掏枪,就命中啦。如果迟一点,就一点点,兔子就钻进芦柴里了。事务长就露不了这一手,大家也别想改善生活啦!”

话音未落,徐媛便给了韦方一句:“你也休想吃得比别人多了。”于是,屋里笑声一片。

陈浩也乐呵呵地向大家介绍说:“你们知道吗?”

P4-P5

后记

父亲的《一个月的战斗》,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完稿,今天读来,不免还带有些许时代印迹。那时还是“文革”中期,父亲从领导岗位上靠边站了,却有时间拿起了笔。

母亲说,当时家里烟雾缭绕,缭绕的烟雾中纠缠着你父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思绪。母亲还告诉我,与其说你的父亲是在创作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倒不如说他是在用心记录着中国第一代红色财经人献身革命事业的战争洗礼。

许多记忆已很模糊,不过有一点永远清晰,那就是关于作品笔名——“崔坚”的疑问。父亲的解释很简单:“你的奶奶姓崔。”尽管那时的我并非事事明白,但却悟出了父亲此举的真谛:爸爸是要将这本《一个月的战斗》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妈妈呀!

我后悔没有继续追问笔名“崔坚”的确切含义,但今天的我坚信能够读懂——父辈们的革命意志是坚不可摧的。

此后,父亲的书稿和他的领导职务一样也被打入冷宫。在那个年代,父亲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但比起“文革”岁月我爷爷被迫害含冤离世的悲剧,其他的任何不幸在父亲眼中又能算得上什么?

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是2007年的5月29日。仿佛是无尽的悲痛将父亲的《一个月的战斗》朦胧再现,接着一双神奇的大手又将她高高托起。此时,千头万绪的思念和欲哭无泪的哀伤被化作无穷的力量——父亲用心灵记录的东西一定要留下来,留在这个世界上,留在下一辈人的心中。

寻找父亲手稿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老人家走后7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我们全家背负着痛苦和泪水,寻遍了家中父亲的“专属领地”。就在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月的战斗》神奇般出现了,那是2008年1月12日,一个令我感激不尽的日子。是母亲发现了父亲的“秘密”。她说:“你们的父亲把《一个月的战斗》放在了一个很私密的地方,那里除了这本手稿,还有一份党员登记表。”这个很像影视剧画面的现实镜头使我猛然醒悟,那是父亲让《-_个月的战斗》深藏于心韵地方啊!

漂浮的思绪,岁月的流逝,能冲淡我儿时对父亲写作过程的记忆,却未能抹去作品在父亲自己心中的位置。我为什么没能在父亲生前让他老人家看到书稿的出版呢?这将成为我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遗憾。

然而,当我手捧父亲的手稿真正沉浸在里面的时候,挥之不去的还有《一个月的战斗》中所记录的人和事。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个故事,演绎着革命战争年代“左手拿算盘,右手拿枪杆”的血雨财经。于是,我有了一种冲动。

2008年9月,我开始南下,遍访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南京新四军研究会、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江苏射阳华中工委纪念馆以及孕育过红色财经火种的苏中大地。一路走来,父亲笔下的革命财经人一个个活生生地历历在目。

在扬州,我看到原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许毅先生在《扬泰解放区财经简史》中的一段文字:在战争年代,财经部门保卫战争胜利的任务,一是要有钱,二是要有粮,三是要有物资,这是支持斗争的物质基础。情况最紧张时,区乡干部不断惨遭杀害,基层组织多数被破坏,但财经战线上的同志始终原地坚持。他们组织货郎担串乡,设立灰色商店供应物资、收受抗币,稳定金融物价;他们千方百计保证部队和机关干部在敌人不断清剿扫荡的情况下,随到之处都能提到粮食,持抗币买到日用品;他们要在水陆交通要道、商旅往来频繁的河道坚持收税。一度,他们成为了人民政权的旗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革命战争年代的财政经济工作,是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邓小平也曾说过:“敌后的经济战线的斗争尖锐程度,绝对不亚于军事战线。”历史事实证明,财经工作的开展对我根据地、解放区的开辟、巩固、坚持、发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要保证正规部队及各地方兵团等革命武装的军需供给,保证根据地各级党政人员的生活供给,还要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要与敌寇的经济掠夺与封锁以及顽固派的干扰与破坏作殊死搏斗,以粉碎敌人“以战养战”的阴谋。

父亲的《一个月的战斗》就是这段红色财经史的经典缩影,它取材于1946年的冬天,描写了一群战斗在绎济战线的特殊革命者,他们担负着上级卞达的非常艰巨的任务。

苏中“七战七捷”之后,为了贯彻党中央“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方针,苏中进行了机构大调整,部队大批北撤,只留少数人员在南线坚持,拖住敌人后腿。至此,全苏中进入到艰苦的敌后坚持阶段。苏中区党委和行署接连发出指示,号召解放区军民迅速对敌展开经济斗争,并提出若干具体措施:严格管理进出口物资,实行以货易货办法;严禁伪币流通,一切交易与伪币断绝关系;确立华中币本位制度,一切货物都以华中币定价;多办合作社,解决群众运销、消费、生产、借贷等困难。与此同时,还及时颁布了财政、金融、工商、供销贸易、粮食管理

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因为有着那样一代人,坚守着那样的理想,而且不被那样的生活所困扰,不因那样的险恶而屈服……

拨开特殊年代的漫漫烟尘,如今大都化为滚滚红尘中的碎片。在那座历史的丰碑里,那些已逝的革命人和那个故事,会永远被风雨所镌刻。

踏着父辈们的足迹,寻访苏中大地的过程真可谓是一次受益匪浅的感动之旅。许多那个年代的珍贵史料、历史照片和那个时代的精神一样熠熠生辉,让我难以割舍,不能释怀。我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在父亲的书中作为背景资料及附录,为的是让读者更加完整地了解那个年代、那段历史、那些革命人。我想,它们应该是《一个月的战斗》的最好导读。

在我怀着深深的歉疚和轸念将本书献给父亲的时候,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那些最真诚的朋友——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先生、财新传媒副总编辑杨大明先生、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审蔡明忠先生和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总编室主任张之清先生,是他们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可以说是他们给了我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向他们道一声我心灵深处的深深谢意!

另外,我还要感谢的是我国第一代经济学家的旗帜、经济学界泰斗薛老(薛暮桥)、骆老(骆耕漠)的女儿薛小和女士、骆小予女士以及全国工商联研究室研究员黄文夫先生、南京大学中共党史学教授马洪武先生和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扬先生等。

最后,感谢中央文献出版社、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纪念馆、中共华中工委纪念馆;感谢为本书装帧设计的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朱赢椿先生;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红卫先生、门乃婷装帧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门乃婷小姐和所有关心、关注本书出版面世并在此过程中做出过努力的人们,谢谢,谢谢你们!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月的战斗》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财经战线第一部纪实体文学作品。从经济文学的角度看,除了题材是“经济”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活动反映社会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精神面貌的改变。

——光明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