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冷实力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王玉新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冷着眼,背对热议,道出一些与常识、常理相背的认识。虽然这会令人意外,也叫人不解,但是能带给你全新的感悟,别样的视野。《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作者王玉新从“冷”着眼,背对热议,写了一些与常识、常理相背的东西。可能,这既令人意外、也叫人不解;不过,跳出圈去却能出新。至少,这另外的视野、另外的世界,也会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悟性和喜悦。

内容推荐

《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作者王玉新从“冷”着眼,背对热议,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重新解读。可能,这既令人意外,也叫人不解;不过,跳到圈外却能出新。至少,这另外的视野、另外的世界,也会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悟性和喜悦。而且,《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里说的都是通俗易懂的哲理,哲理总能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悦人的魅力。

目录

第一部分 好思路在常规之外——财富在别处

第一章 机会在冷处

——冷是开始,热是结束

 一、潮流里没有自由

 二、潮流越汹涌,牺牲越惨重

 三、热点里多有悲剧

 四、热点越聚焦,众人越盲目

 五、要自由,走小路

 六、要机会,去冷处

第二章 创造在异处

——共同的东西没有新意

 一、越了解的事,有时越陌生

 二、越适应的人,有时越无能

 三、创新从不合理开始

 四、创造以不理智开路

 五、走近边缘才好突破

 六、改变方向才能突围

 七、关注异常才有创意

 八、学习为是,创造为非

第三章 成功在无处

——果在眼前,根在土里

 一、外在的是结果,内里的是价值

 二、起点不是学校,是天性和家庭

 三、往好想往坏想——决定人的命运

 四、敢想不敢想——决定人的前程

 五、敢做不敢做——决定人的成败

 六、相不相信自己——决定喜剧还是悲剧

 七、品质左右每一次选择

 八、人性是人终生的护佑神

第四章 失误在定处

——确定的头脑缺少智力

 一、人最相信自己,可人总是跟随别人

 二、人最希望成功,可成功后家庭也会不幸

 三、谁都希望避开风险,可风险比顺畅值钱

 四、谁都担心失败,可失败比成功合算

 五、人人追求知识,可知识越多人可能越笨

 六、人人相信理论,可理论越专人可能越呆

 七、社会需要信仰,可信仰也会使人迷信

 八、社会崇尚名人,可人一成名就变形

第二部分 好角度在常理之外——真知在反处

第五章 人生总是反走

——一切正果都由反因得到

 一、往往,受压的人容易出成果

 二、常常,不看好的人反而出成绩

 三、犯傻的人多有智慧

 四、矛盾的人多有作为

 五、感情重了,人可能发呆

 六、道理多了,人可能无情

 七、太聪明了,人可能变坏

 八、太热心了,人可能做蠢事

 九、才气出来,大气往往被挤走

第六章 正确来自错误

——一切正确都由错误开道

 一、正确需要错误探路

 二、真理需要谬误突破

 三、成功的秘密是由错误开辟道路

 四、成长的秘密是由错误更新自己

 五、趁年轻,赶快犯错误

 六、避免出错是人生的死棋

 七、别把正确看得那么神圣

 八、有时错误远比正确有力

第七章 知识缺少力量

——一切真知都经悟性取舍

 一、借助感觉大脑才能思考

 二、通过意会思想才能传送

 三、有了直觉才有判断和行动

 四、有了悟性才能看得出,抓得住

 五、不能只重知识,那会耽误一生

 六、不能只重推理,那会误人陷阱

 七、靠专家策划工作,那会南辕北辙

 八、现实教育,大多脱离实际

 九、当今观念,理性隔断悟性

第八章 阅历胜过学历

——一切才能都从经验获得

 一、经过,知识才能落实

 二、自学,学问才能到手

 三、经验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知识

 四、阅历不同的人寻求不同途径

 五、知识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六、百姓多有智慧

 七、常识更有哲理

第三部分 好思想在常识之外——真相在背处

第九章 人才站在边上

——主流没有创意

 一、成功人士多有大短

 二、天才人物时处病态

 三、家庭的不幸常是一生的动力

 四、早期的挫折触发后期的反弹

 五、社会总是下层更有蕴力

 六、事物总是边缘变成主体

 七、丢了天真会被主流淹没

 八、安于正常会一无成就

 九、有成就的人大多没有太高天分

第十章 少数支配多数

——多数缺少主意

 一、多数人追求利益,少数人创造财富

 二、多数人选择稳定,少数人选择成功

 三、大众需要生活,不可能深刻

 四、集群一形成,事情就过头

 五、思想一流行,道理就走形

 六、没人带领,民众就是散兵游勇

 七、改革不能由多数决定

 八、伟大不能由公众评说

 九、多数人只能追随跟从

第十一章 社会也有黑洞

——负能量才是最大威胁

 一、市场没有文明,只有交易

 二、市场不讲真实,只讲实际

 三、市场没有主人,只有工具

 四、市场满足你百般需要,不会给你心灵安宁

 五、极端是新闻的天性,造势是新闻的生命

 六、热点一出现,舆论就出假

 七、舆论一形成,事情就走形

 八、法律越具体,人越没位置

 九、一切依法,政治在哪?

 十、高考压缩个性,不能只谈公平

第十二章 真相藏在背后——隐力量才是真的忧虑

 一、得到机会,人会肆意妄为

 二、为了利益,人会在所不惜

 三、没有偶像,精神到处流浪

 四、没有所求,灵魂四处游走

 五、社会重视公平,挤压公正

 六、人人想要财富,可很难享受富有

后记

试读章节

朗道是当年苏联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具有很高的世界声望,是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思维敏捷,喜爱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常常提出很有创见性的意见,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但是,朗道却自以为是。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粒子空穴概念,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他却给了两个字的评价:“废话。”他对自己不喜欢的理论也统统称之为“病态”。苏联科学家沙皮罗通过对介子衰变的研究,否定了人们一直认为正确的“宇称守恒定律”,得出了介子衰变中的宇称不守恒的结论。沙皮罗写成论文,把论文交给朗道的时候,朗道冷冷一笑,就把论文扔到了一边。而这之后,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发表了具有相同结论的论文,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朗道的做法使苏联的科学家失去了一次获奖的机会。

在科学史上,或者说在人类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杰出科学家也常常以自己的理论否定别人的创新。岂不知,任何一个正确理论的提出,都是以“不合理”的否定开始的。如果一切都是合理的,人类的认识就止步不前了。正如美国科学家雅·布伦诺斯基在他的《科学进化史》中所讲:“在一项研究中,几乎是孩子气的一个问题,关于进入这些简单的分子结构的重量问题(由道尔顿提出),却引出了现代的原子理论。这就是科学的本质:提出一个不太合适的问题,人就踏上了拿出合适答案的道路。”

理论如此,技术也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火箭技术刚刚起步。一次火箭实验,射程达不到要求,专家们考虑往燃料箱里添加燃料,但因燃料箱有限,实验不得不停在那儿。那时刚刚毕业不久、只有中尉军衔的王永志提出:“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火箭就会命中目标。”在场的专家们不相信他的办法,一个人反问:“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这是否也是个孩子气的问题?

王永志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就会变化,泄出600公斤燃料,火箭就会正常运行。他去找坐镇发射场的总指挥钱学森。钱学森听了眼前一亮,分咐道:“马上把火箭总设计师请来!”他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三发火箭连中目标。

就在我国试制第二代导弹时,钱学森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后来,他又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不辱使命,成了中国航天工程的一根支柱,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如果要推进一项工作、一项研究,那就必须把它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因为方向已明,基础已立。但是,要创造、创新一项工作、一项研究,那么“合理”就只能让事物处于原有状态,止步不前。因为既定的方向和基础不可能打破自身,也就不可能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新的方向上,甚至要采取更新的思想。自然,这里所说“不合理”,并不是真的不合理,而是不合既在的理,要由新的合理取代。

尼采说:“科学问题不能在科学基础上去认识。”这话说得极端,却能给人启示。

四、创造以不理智开路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爱因斯坦说出了关于空间最卓识、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学过。”

这话有些令人吃惊。一个划时代的伟人,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竟然从陌生开始?

法国作家让·科克托说:“真理裸露得太多,她就不能燃起人们的热情。”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学习和积累都要适可而止,因为太多的理性也会扼杀人的热情。如果一切都很清晰,热情早就溜之大吉。

创造也不可能沿用已有的结论,不能在已知的结论上推理。开辟新的途径,要允许一定的盲目,也只有大胆的盲目性才可能为勇敢开辟道路。

泰勒是杨振宁的博士生导师,被称为美国氢弹之父。杨振宁说:“泰勒是个热情洋溢的人,他早上到学校里来,走到走廊里立刻抓住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说昨晚他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于是就把想法讲出来。过去一个钟头,他碰上另外一个人,他就讲另外一套理论。所以我说泰勒教授一天大概有10个新想法,其中有9个半是错的。可是你想想,假如一个人每天有半个正确的想法,他的成就就会不得了。”杨振宁在另外的场合也说过,泰勒在讲课时10个想法,有9个是错的。

自然,这种盲目一定是有方向、有悟性的,也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无此,创造就不着边际了。爱因斯坦虽然没学过相关的空间和时间的哲学和数学,但他一定有另外的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理论,否则,他什么也看不见。

其实,世界上的许多创造都来自所谓外行,就像爱因斯坦,在一定程度上,他也是外行。外行的优势就是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没有既定的框子,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构想。

另外,创造建立在简单的基础上,简单性是创造的灵魂。因为任何本质都是简单的,从简单出发往往能找到简单的本质。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就说:“科学的发展往往是通过一连串大胆的越轨行为来实现的,这些越轨行为包括从一些比较不充分的数据和一些本身并不怎么精确的测量结果中发现一条简单的定律。”问题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一个从没有过的简单假设一定是谬想。就像是泰勒,如果在中国,人们一定会认为他是半疯。然而,正是这些所谓不理智的简单想法和思想造就了人类的进步。P16-19

序言

这套书无论是书名还是内容,都没按常规出牌,有些异样,这很可能叫人诧异,也叫人不解。

多数人习惯站在事情的中间,看看这一面,看看那一面,等衡量、对比好了,再拿定主意和见解。也有少数人、个别人钻进事情的极端,站在极端上看人、说事。这会让人不屑,说他们走极端。不过,这些走极端的人,所想所说虽然偏激,却也尖锐;虽然片面,却也有他的道理。这就像辩论赛,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站在自己的极端上,却也使道理越辩越清。这里,双方越往极端走,所说的道理越明越透,而当你把这两方面的道理结合起来的时候,症结、关键、答案便豁然浮现。

这就告诉我们,你要了解事情的真相、真理,就得进入极端;你要把握住事情,得到结论,就得联系两极,回到中段。就是说,认识问题要进入两极,解决问题要有结合点。

问题是,我们往往并不重视也不赞成极端。因为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大多在中段,不在极端上,取中用中也是人的常规做法,而越是极端越不稳定,越有风险。于是,我们就很少到极端上看事、想事,连带着也就少了极端上的清晰明了和一针见血。而这套书的所有切人点和道理都在极端上,所以才有了最初接触的不解和突然。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两极的,表现在两极。你要认识它,就必须走到它的两极去,而且,越是深入极端,真理、真相就越清晰。

人也好,道理也好,常常只能占有矛盾的一个方面,片面性是事物的天然特征,全面只是两个、多个片面的结合。而且,就是全面了,在更高层次上,在更大系统里,也还是处在片面上。因此,站在极端上剖析事物,这本身就是合理的。

我们熟悉对立统一。对立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相互斗争,互相依存。有你没我,有我没你;却也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很少有人追问。其实,矛盾、事物是有个性的,并由个性趋使走向自己的极端。但在趋极中,两极的方向却是相反的。于是,有了两极的斗争和排斥,也就有了相互助推的动力。矛盾、事物的两极又内在地具有趋中性,它们必须有相互的结合点,否则就会解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此从对方获益。而在极端处,事物不只有转化,还有适度点、反弹、回跳等,也更丰富了辩证法的内容。

从认识的角度说,中庸是在两端之间取中用中,这个思维原则十分正确,但没有阐述,更难以操作。它没告诉我们在哪里取中,又取什么。把两极拉开,越靠近端点,事情就越清楚。而在找到了双方胶着的要点、要害,即主要的依存点时,我们就知道了问题所在。就是说,进人两极才能了解,找到结合点才能解决。这样,拉开两极,矛盾的“二”得以呈现;找到结合点,矛盾的“一”得以还原。

自然,这样说过于简单,也不一定好理解,好在《冷头脑》里说得比较通俗、具体,每一个题目都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说清了一个问题。《冷眼光》和《冷布局》是从淡出人们思维和视野的“冷”的一极,即反极、异极、背极、隐极等角度写的,分别侧重写了社会和人生。外在看,像是就事论事,但目的却不在事的本身,而是告诉人们观察、分析这些事情的思想、思维、行事切人点,给人以习惯、普识以外的思路、方式、角度,这要比认识、了解具体事物的意义重要得多。

这套书所以用“冷”命题,还有一个具体原因。就是因为人们习惯于在一个方面取点、切入,而热的一面又往往成为社会和环境的主流。所以,真的让人站在冷的方面并不容易,可冷的一面又自有它的真理性,所以与热相对应,冷就成了这套书的主题。

从冷着眼,背对热议,道出一些与常识、常理相背的认识。虽然这会令人意外,也叫人不解,但是能带给你全新的感悟,别样的视野。

作者

2013.11.13

后记

我是学新闻的,又长期在基层工作,万金油的底子,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只因讲授哲学,喜欢思考,所以作一点研究。客观地说,我的书和我的思想一样,有个性,却没规矩。

我的学习比较特别,所看书籍多和思维有关,又喜欢打破规矩、自成一体的作家,如尼采、波普尔、莫兰、费耶阿本德,特别是老子。另一方面,非常关注老百姓的智慧,对这方面的书爱不释手。而且,钟情民谚俗语,反反复复琢磨其中的哲理。我认为,越是打破规矩的越有新意,越是接近生活的越有真理。

人最本色的是品德,最出彩的是思维。有好的品德才有好的根基,有好的思维才有好的可能。有了这两条,成果就可水到渠成。这是我的人生准则,也令我追求毕生。

这套书主要是《冷头脑》,梳理了我国文化中的有关极的思想,并把它结合到辩证法中,同时借助系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一些思想,归纳成了初步的极态思想脉络。应该说,这只是极态思想的资料整理,更多的作用还在应用。非常希望有志研究中国哲学的学长同仁,能把这项研究推向深入。

为保证这套书的质量,出版社的领导和几位编辑做了非常认真的工作,提出了原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十分重要的修正,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书中肯定有谬误之处,也十分欢迎读者提出批评。我的邮箱是wyx431120@126.com。

作者

2013.11.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