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吹不响的哨子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斌先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斌先,男,1965年4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文学院第二届、第三届签约作家。自1986年以来,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铁血雄关》《遥听风铃》《中原沉浮》,中篇小说集《知命何忧》等。

《吹不响的哨子》收录了《天福》、《天街咋就恁么长》、《天狗》、《乡村大客户》、《响郢》、《秀秀这个娃呀》等八篇作品。

内容推荐

没有人能够让生活停滞不前,也没有人能够让再现生活的作品销声匿迹。经济飞速发展带来很多挑战与困惑,面对人情世故、社会伦理和道德秩序等问题,很多人逐渐迷失了自我。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利益集团及链条的重新分配和衍生,造成很多跌宕起伏的人生。

《吹不响的哨子》共计收集作者(陈斌先)八部中篇小说,即为,吹不响的哨子、天福、天街咋就恁么长、天狗、乡村大客户、响郢、秀秀这个娃呀、谁把谁的泪水擦干。

《吹不响的哨子》由安徽文艺出版社编著。

目录

疼痛的不仅仅是生活(自序)

吹不响的哨子

天福

天街咋就恁么长

天狗

乡村大客户

响郢

秀秀这个娃呀

谁把谁的泪水擦干

试读章节

吹不响的哨子

太阳还没有露头,露水还在草叶上,黄瘪子就上路了。有点雾气,可能是凌晨起的。黄瘪子心里不痛快,打入秋,这天色都是阴沉沉的,不给人爽快脸面。刚种上麦子,还没有入冬,按说是平静的日子,可是乡里动员土地流转,要把散户土地租赁给种植大户,并美其名日规模种植。

黄瘪子准备找王乡长,王乡长是副的,但是副乡长也是乡长,谁让他蹲点北岗村的?蹲点不是跑两趟就能把问题解决好的。黄瘪子此前找过村支书了,村支书是个年轻人,才三十露头,在黄瘪子看来还是嘴上没毛的人,办事不可能那么牢靠。村委会主任也是刚到四十的人,自己当生产队长的时候,他们才出生。村支书出世,吃喜面的时候,黄瘪子还摸过他的小鸡鸡呢,就那么丁点家什,现在说话口气大上天了,居然要把全村的土地流转给大麻子。所谓土地流转就是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或者说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保留农户的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大麻子几年光景,一口气流转了三四百亩地,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家前些年抛荒的、留下的地都被大麻子收留去了,有人戏称大麻子是土地收留户。免除农业税后,土地成了香饽饽,大麻子每亩地出几百元钱,算做租赁费。外出打工的也乐见其成,想,回来种地吧,舍不得外面闯下的天地;真把地抛了,也有内心丢不下的情结。大麻子滚雪球,土地越滚越多,成了种粮大户,成了“地主”。

黄瘪子看不惯这些,更看不惯大麻子富裕后的一些做派,天天跟支书、村主任黏糊在一起,后来驻点的王乡长也跟大麻子兄弟似的,看了让人难过。

村支书不那么看,说人家大麻子有骨气、有志气,是新时代标兵,不但要大力支持,国家还要给他种地补贴和奖励。嘁,成了“地主”,还要奖励?那不就是让富人更加富裕,穷人更加穷困吗?黄瘪子看不惯,抵制流转他的三卣地。

找村支书、村主任,村支书哈哈大笑,说,瘪子叔,都什么年代啦,你还抱着集体经济葫芦不开瓢。

黄瘪子说,你说什么年代?共产党年代。怎么变,共产党没变吧?俺这个老党员的党票没作废吧?

村支书外号叫闹子,实际叫黄大成,跟黄瘪子是不是一门黄不知道,但是都姓黄,不知道亲疏远近,村支书喜欢喊瘪子叔。闹子说,瘪子叔,你是老党员不假,但是也要与时俱进不是?村里干什么事情你都要拖后腿,还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吗?

黄瘪子一生的骄傲就是入了党,大集体时代,他不知道得过多少先进称号,优秀共产党员、集体经济带头人、优秀生产模范、突击队标兵等等,黄瘪子把那些证、章保存得好好的,用大红布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说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说他丢失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黄瘪子急了,瘪乎乎的嘴唇瞬间乌青起来,结结巴巴说,闹子,就你嘴上没毛的孩子,能这么说你叔?你的任务是带领全村人致富,不是大麻子一个人富裕,别忘记了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

闹子直摇头,说,瘪子叔,俺算怕你啦,当今什么政策到你这里都是瘪子。

黄瘪子还是不依不饶地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既然你说得那么有道理,咋就说服不了俺呢?

闹子说,谁能说服你?除非回到过去。

黄瘪子看闹子满不在乎的样子,更加生气了,说,你以为俺就是顽固不化的老古董?俺心里明白着呢,你们这叫忘本,忘记大麻子的爷爷奶奶怎么剥削俺们的。

闹子知道黄瘪子又是那一套,不想理他,便说,爱咋咋的,反正俺跟你瘪子叔说不到一块呢。  黄瘪子知道闹子不待见自己,心里气也没有办法,人家再年轻也是村支书,是一个村的头头,不待见也得忍着。

黄瘪子又找村委会主任,村主任稳重得多,说话是慢腔调,听了黄瘪子的陈述,村主任清了清嗓子说,瘪子叔,俺是听着你哨子长大的人,小时候你那哨子真叫一绝,就是普普通通的哨子,你居然能吹得那么透天嘹亮。不但大人怕,俺们小屁孩也怕。那时候人们都说,老兵怕号子,社员怕哨子。你哨声一响,整个生产队就沸腾起来啦。

村主任跟黄瘪子一个队,属于北岗村油坊队,但他不姓黄,跟大麻子一个姓,姓达。达麻子被人慢慢喊成大麻子,达主任没有被喊成大主任,达主任没有外号,与他低调做人、严谨做事有关,他说什么都与人为善,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大家都感到达主任温善。但是跟他处久了,又感到他身上缺乏闹子那种大刀阔斧的闯劲,少了些哥们义气,他的温善就被人误解成狡诈、不实诚。

黄瘪子知道达主任不理事,但人家既然是主任,就得跟他说,否则自己越过村主任直接到乡上说事,就是不讲党员纪律性。

黄瘪子喜欢别人说起他吹哨子,前些年走到哪儿把哨子带到哪儿。那是铝合金哨子,那个时代塑料哨子居多,舍得买铝合金的少。哨子很多年了,除去光泽度差了些,其他都还好,吹出的哨音还有当初的味道。但是近几年,黄瘪子怕人们说起那把哨子,仿佛哨子与他的顽固不化画等号,说他那么重视哨子,就是重视大集体时代的风光,抵制当今政策,不能与时俱进。黄瘪子就把哨子藏在了箱底,也把一腔激情藏匿在暗处,整天郁郁寡欢的。

达主任敷衍黄瘪子说些话,黄瘪子说要到乡上说事的时候,达主任说,不要到处说啦,你也上了岁数,三亩寡地,能给你带来什么?给大麻子,每年还有租金,想做活,还可以到大麻子地里忙乎,还发工资,何乐而不为呢?P1-3

序言

没有人能够让生活停滞不前,也没有人能够让再现生活的作品销声匿迹。经济飞速发展带来很多挑战与困惑,面对人情世故、社会伦理和道德秩序等问题,很多人逐渐迷失了自我。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利益集团及链条的重新分配和衍生,造成很多跌宕起伏的人生。大家一方面沉浸在经济发展带来的快乐物质生活中,一方面又沉沦在随之产生的更高的精神追求的挣扎与迷惘中。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农村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进入乡村叙事,就像找到自己的母体。有人说,童年生活决定作家的高度,阐述的道理可能是童年的记忆,它是作家叙述的立场,决定了一个作家的感觉和态度。

可以这么说,我的童年是卑微的、低矮的,甚至是无序的。七岁时候,母亲让我放了八只皖西白鹅,因为鹅偷吃秧苗,被生产队老队长发现,我轰赶鹅上堤不及时,一只母鹅被我活生生打死,后来老队长向我母亲求情,才免却皮肉之苦。也是因为放鹅,我差点淹死在大水塘里,后被我当时的玩伴救起。母亲不但让我放鹅,还让我天不亮就起床拾粪,我跟弟弟一个从村这头开始,一个从村那头起步,等整个村庄醒来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已经把全村的粪拾完,要知道那时候我和弟弟还都不到十岁。

母亲是经历过旧社会的,她十三岁就到一个自劳自食所谓富农家里当童养媳,姥姥、姥爷我没有见过,他们都在母亲的讲述中鲜活起来,但是他们也如大多数农家人一样,因为贫穷才让十三岁女儿到“富裕家庭里”当童养媳的,而所谓富裕家庭没有雇佣一个农民,就是几门人合住在一起,长辈当家,弟兄几个带着孩子累死累活一点一点积攒活命的钱。母亲说,到了婆家,天不亮就起床做饭,还要收拾所有的家务,大家庭的地位等级让母亲一直没有伸开肠子过一天舒心日子。一家人苦苦劳作,终于在1948年的时候,买了上百亩田,也就因为这一百多亩田地,母亲最终戴上富农帽子,被打上需要改造阶级的深深烙印。小时候母亲常说,你是没有奔头的,我不死,你就不会有出息,你摊上了一个不好的母亲。那时候不知道母亲这句话的分量,接着母亲就会诉说她经历的苦痛,说在大家庭受过的委屈。母亲天生是个倔犟的人,在外面忍气吞声,长期压抑,在家里却形成泼辣、干练且火暴的脾气。我们姊妹多人,没有不怕母亲的。我因为跟一个玩伴“磨牙”(闹矛盾打架的意思),被母亲在村子撵上三圈,按倒在地,最后用一个打麻线的“拨锤”在我头顶上磕出一个洞。那是个死寂的夜晚,当母亲晚上搂着我睡觉的时候,发现我头发被血黏糊住,拨开头发,看到结痂的伤痕,母亲哭了,母亲说,你跟人家闹什么?你不知道娘是富农分子吗?人家说你富农羔子让人家说就是了,谁让你是我的儿子。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父亲是贫农成分,而我一直坚定认为我是贫农的儿子。说起来话长,母亲跟富裕家庭的丈夫——我的家门叔叔生活近二十年,因为修六安淠史杭工程,叔叔在“大跃进”年代饿死了,母亲带着四个孩子,也就是我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到我父亲身边。我与同母异父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同宗同姓的兄弟,后来兄弟姊妹们一直没有区分彼此。我的父亲是贫苦人出身,青年时候被抓过壮丁,当过国民党的兵。那时候正赶上国共合作,父亲一直抗日打鬼子,父亲说,他们一个连围住十九个日本鬼子,最后那些鬼子全部在树林上吊自尽了。内战时,父亲被解放军俘虏了,部队让父亲选择回家还是当解放军,父亲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家,为此我跟父亲说,当初你不回家,肯定是工作人员啦。父亲咧嘴笑着说,那也就没有你啦。父亲一直温和得很,对母亲十分疼爱,对母亲的孩子也十分好,父亲有过一次婚姻,但是没有留下后代,后来那个妈妈得病走了。“大跃进”年代,父亲在大食堂烧饭,因为母亲要救她四个孩子而选择了父亲。好在叔叔与父亲是叔伯兄弟,对于叔叔的孩子——我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也是一样看待的。这里面说起来十分冗长和琐碎。但是我不能不说父母亲的爱情,母亲对我的那个叔叔是一往情深的,常说那个叔叔如何忠厚老实、如何礼义等,叔叔是个从大家庭出来的人,他身上无形中打上了儒雅与谦和的特征。父亲走南闯北,早把生生死死看透,所以有些邋遢及率性。据说父亲抽烟无钱,家里的母鸡成了父亲抽烟的依靠。鸡蛋还没有干爽,父亲就迫不及待拿到代销点换烟。一个鸡蛋六分钱,一包最便宜的丰收香烟也要九分钱,一个鸡蛋换不了一包劣质的香烟,只能换几支,每次父亲换取几支烟后,都刻意留下几分钱给我买红糖吃,我鼻涕马虎吃糖的情景,如今还是兄弟姊妹们的笑资。我是父亲的大儿子,得到的关爱肯定很多。因为父亲的溺爱,我对父亲一点也不尊重,八九岁时候父亲揍我,我嚷嚷:“你打我几破鞋底记住,到时候我还你几个鞋底。”这句话也成了全村人的笑柄。父亲在国民党军队待了两三年,遗留了嗜赌的坏毛病,母亲辛辛苦苦喂母猪卖小猪得到的钱,经常被父亲一夜赌光。为此母亲跟父亲吵过无数次架。但是父亲就是个烂脾气的人,母亲怎么说他都行,但是一到大家喊他赌钱的时候又什么都忘记了,以致在母亲走了后,赌钱成了我们父子冲突的焦点,直到父亲把母亲留下的唯一大柜卖了当赌资的时候,我们的冲突到了极致。晚年的父亲毅然拒绝赌博,戒了快抽了一辈子的香烟,无论父亲怎么近乎讨好地对待子女,但是谴责父亲成了我们兄弟姊妹的唯一话语。我知道父亲是十分善良、勤劳的人,也是十分本分的人。我这么说父亲,不是说父亲不具备农民身上的优点。我相信,农民身上的所有优点,我的父母亲都具备,但是我的父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严重的不足,而我放大这种不足,说明它对我童年生活造成的影响,让我感到自卑与敏感。我知道父亲心中的痛,尤其在母亲走后,父亲一直心不在焉、委靡不振,精力基本都在赌博上,仿佛只有靠赌博才能不断麻醉自己。所以包产到户后,我家基本就像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前,下雨了,外面什么样子,屋里什么样子,三间草房早不能遮风避雨。弟媳妇到家后,生第一个大侄女,月子里不知道哪有那么大的雨水,她只好头顶褂子坐月子。我十四岁那年母亲走的,弟弟才十多岁。弟弟上学成绩很好,但是由于无人看管和料理,父亲赌钱时候把弟弟带上,饿了吃一块麻饼,困了睡在赌场里。不到十二岁,弟弟耳朵突然聋了,还常常捡大人的烟蒂吸,父亲也不管束,甚至有些支持,经常把吸剩下的烟把子递给弟弟。弟弟更加放纵,留长头发的时候留长发,穿喇叭裤子的时候穿喇叭裤子,差点走上邪路。但是由于母亲遗留的家风尚在,弟弟造次都是形式,最后弟弟总算走上正途。现在弟弟的几个子女十分争气,儿子还考上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自己一度还当上了村干部。侄儿考上大学的那天,弟媳妇扑在我父亲、母亲坟头放声大哭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好像弟媳妇要把所有的委屈都化成那场放肆的哭声似的。母亲五十八岁就走了,成了我一生的苦痛,我三十岁前都不能提及母亲,否则依然会痛哭流涕。在没有母亲的日子里,我们父子三人牺惶度日,而我正在上学,家里没有任何钱可以供我读书,这时候我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尤其是大姐毅然站出来供我读书,这又成了我一生的感动。我用这么长的篇幅说我的出生和成长,说我的父母亲,因为这才是我写作的真实原因,也许这些琐碎是别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基本三到五年换一个岗位,当过乡政府秘书、农业技术员、科员、科长、挂职副乡长,分别在政协办、宣传部、档案局、方志办、乡镇企业局、招商局工作过。如此众多的单位让我见过形形色色可爱之人,也无形中充实了我的生活,理解了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奉献与挣扎,也窥视出他们的不足与顽劣,因此一直苦苦思考一个基层干部的价值取向;懂得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不仅仅代表自己,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也逐渐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担当的风格,渐渐确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粮食经过发酵便成为了酒,这些东西在我心中一直生长着,让我无法不去倾诉,不去述说。《吹不响的哨子》里的老队长黄瘪子一生呵护集体经济,造成他与时代发展的格格不入,但是他的精神品质难道就那么容易让人忘怀?当我写到乡党委书记以党组织的名义命令老生产队长服从组织决定,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黄瘪子一万个不情愿,但作为老党员最终听从了党的召唤,也造成了他精神世界的最终动摇。《天福》是我比较满意的小说之一,试想想,什么力量能让帖子不丢失本分?嫂子人性的苏醒?菊子最后的回归?那代人追寻什么,寻找怎样的人生?在文中都得到不错的展示。我抱着十分虔诚的态度对待这几个人物,他们身上不仅仅有我对乡村的记忆,也是我苦苦寻找的精神高地。《天街咋就恁么长》主要表现时代变迁给一个街道带来的伤痛,天街曾经是那么繁华,那么令人向往,天街人也是那么令人尊敬。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天街由盛而衰,昔日令人向往的天街人生活,变成了底层人的挣扎。假如一如常态写天街人的苦难,这个小说可能没有更大的特点,我极力寻找天街的抱团取暖的集体温暖,他们穷困不失尊严,挫折不失勇气,伤痛不失追求。二娥义无反顾奔向天街,最后的遭遇说明了人只是时代潮流中的一声叹息,沉浮跌宕都在时代大背景掌控下。二娥的命运实际有一定的代表性。《天狗》写乡村富裕后的状况。富裕了,利益分配问题成了大家揪住不放的话题,而乡村干部的立场也成了农民关注的焦点,随之成了矛盾冲突的渊源。《乡村大客户》把农民比喻成大客户,乡镇干部就是为大客户服务的人,这可能是个新鲜的命名。社会转型时期,乡镇干部如何担当与奉献。在这部小说里有了它的积极意义。《响郢》一文中,“响郢”的意思是响亮的村庄,郢为什么是村庄,小说中有了很好的诠释,董家与廖家的恩恩怨怨,妖怪皮的成长史,也是三十年农村发展的成长史,通过描述,窥见时代发展的阵痛与足印。《秀秀这个娃呀》重在刻画农民阶层分化出现的问题。《谁把谁的泪水擦干》突出这个到处快餐节奏和文化的现实社会,有没有影响到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根本态度。小说抱着理想化态度,做出了响亮的回答。总之,八部中篇小说从不同侧面展示这个时代下芸芸众生的生活态度,他们就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兄弟姊妹,也是我的同事和同僚。但是他们又不是,他们代表着一个时段一群人的理想追求和人性的泥泞与挣扎。

近四五年间,我一口气写了近三十部中篇小说,收录进这个集子的八部中篇都是得以出版和发表的小说,有些小说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有的被人专门评论,有的被多家刊物转载,有了不错的影响。我发自内心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他们在2009年1月出版了我的中篇小说集《知命何忧》之后,再次决定给我出版这个中篇小说集,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徽文艺出版社还敢这么扶持本土作家,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搞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现在围绕一个市场的环节,找准看点,写部长篇小说,出版社还是十分高兴的,但是为个人不断出小说集,几乎没有可能,这不仅仅需要一定的社会担当意识,还要有一种扶持安徽作家的强烈愿望,也需要冒着亏本等极大的风险的。感谢朱寒冬社长大胆拍板,社长助理刘冬梅的积极推介,岑杰主任、周康编辑的精心指导和编排,没有大家的通力协作,这些小说不可能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与读者见面。我发自灵魂深处地恳请爱好文学的同人们。关注文学事业的朋友们,为安徽文艺出版社的这种做法,给予积极回应,也是对我本人的认同和关爱。

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也是疼痛的,作为小说作家难道仅仅关注生活的本体痛楚?可能还需要穿越生活之外的某些感受。虽说有些凄凉,也很无奈,但是我已经走在这条道上,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我知道就我目前的创作能力,还达不到经典作品的高度,但是假如你细细研读,还是能够看出我独特之处的。也许会给你百忙之中不经意间翻阅小说后不错的惊喜。即便这些小说还很稚嫩。但是它有自己的温度,也有自己的感触。好在我继续在走,走下去的雄心也丝毫未减,渴盼大家拭目以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