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十七岁才开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强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强主编的《四十七岁才开始》讲述倾注全部精力,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精心培育人才,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十分感人。本书传播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传扬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理念。在喧嚣和躁动的旅途上,它会带给你一片宁静,在困厄和挫折中,它会给你力量。

内容推荐

张强主编的《四十七岁才开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命的底色”讲述的是共和国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展示的是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对厄运的淡然,对生活的挚爱,对事业的执著。第二部分“生命的绽放”,讲述的是王庆同老师在教育岗位上著述育人的故事,所诠释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爱和追求。《四十七岁才开始》第三部分“生命的礼赞”,讲述的是党组织和同事、学生对王庆同老师一生的经历和贡献作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尤其是他当年劳动伙伴和许多学生所写的故事,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目录

生命的底色

 北大毕业到宁夏

 贺兰山下喂猪放羊

 古长城外艰难成活

 半白半黑公社老王

 念念不忘他的乡亲

生命的绽放

 1983年开始教书生涯

 除了学生一无所有

 偶遇萧乾交往十载

 读者调研人生乐事

 狗狗情结乐乐有乐

 对老师的思念

 晚年有所思他是快乐的

 “我是哪里人?”

生命的礼赞

 央视采访

 “感动宁夏”人物

 同事眼中的王庆同

 劳动伙伴的真情告白

 众说纷纭《毕竟东流去——几只狗和一个人的记忆》

微义大义王老师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北大毕业到宁夏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国家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也就是这个时候,1954年,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王庆同在南京市第六中学高中毕业。

南京市第六中学的前身之一,是陶行知先生和其他热心安徽教育的人士,于1923年筹办的私立安徽中学,原名安徽公学。陶行知先生编了一首《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他用大字书写,贴在会客室和大礼堂里,使师生都受到启发。安徽中学以实为校训,校徽就是一个艺术字:实。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复校,1946年陶行知先生逝世,1949年南京解放不到一周,学校即复课。1951年安徽中学与原南京六中合并,王庆同的初中就是在刚合并的南京市六中上的。安徽中学的一些传统他还可以感受到,譬如大礼堂当时就叫行知馆,馆里还有陶行知先生的画像。他的那句“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还能从原安徽中学的老师嘴里听到。王庆同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升入本校的高中学习。

高中毕业那年王庆同18岁,风华正茂,是毕业班的班长,班长当然要服从国家的需求,应该报大学的理科工科。然而他比较任性或叫率性。他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居然报了文科。这在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是个人主义的表现。他不理会非议,认为文科也是国家的需要。也许这已经预示他的个性不会给他的未来带来安定吉祥。

这年7月底,报纸上公布了高考录取名单。他非常自信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本科的名录里找自己的名字,果然有王庆同三个字,他如愿以偿以第一志愿被录取。8月,他一个人提着行李在南京下关上火车北上,奔赴心中的美好之地——北京大学。

没有人送没有人接,全靠自己在未名湖畔安排好住宿,买好饭票,熟悉环境,结交朋友。学校里名师荟萃,杨晦、游国恩、杨伯峻、王瑶、吴组湘、高名凯、季镇淮、罗列、甘惜分、方汉奇、林焘等轮番上课,王庆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和高质量的人生感悟及风度的乳汁。一二年级共计有十四门考试课,五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他的成绩十三门优,一门良;二十一门考查课只分及格和不及格,他的成绩全部及格。二年级下学期党号召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王庆同兴致勃勃地制定规划,决心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对祖国有用的人。

十八九岁的时候开始品尝爱情,严格地说是他在追一位女生,就是这样他仍然感到幸福。

他同时追求进步,向班支部递了入党申请书,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他同时被选为班团支部组织委员,并介绍别人成功人团。他所在的班三十多人包括他在内只有三个人是应届毕业生,年龄都较小,其余都是调干生,即已经参加工作然后考入大学的,年龄相对较大。鉴于新闻专业的特殊性,调干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专业。在这样的班里他在学习上、政治上都算是骨干,第一学年就评上校级的三好学生。

王庆同沉浸在兴奋之中,成天乐呵呵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王庆同个人的情绪甚至命运转折的萌芽,出现在大学三四年级。

学校为新闻专业每个学生宿舍订了《人民日报》,这是学校对新闻专业学生的特别照顾,他从报纸上读到这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有公开发表的文件。他读报特别认真细致,当时是作为优点被肯定的。

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还通过了批准政治报告的决议和新党章。

这些文件谈到: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苏联共产党在不久以前召开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又制定了许多正确的方针,批判了党内存在的缺点”;“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功绩,就是告诉我们,把个人神化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恶果……因为这样,我们党也厌弃对于个人的神化……个人崇拜是一种有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它的某些反映。”P3-6

序言

王庆同老师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志愿到宁夏服务,在《宁夏日报》担任编辑。“文革”中被下放到盐池县农村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为他彻底平反,恢复政治名誉。随后选调他到宁夏大学参与创办新闻专业,是年47岁。他没有叹息,没有犹豫,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精心培育人才,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四十七岁才开始》,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段故事。

《四十七岁才开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命的底色”讲述的是共和国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展示的是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对厄运的淡然,对生活的挚爱,对事业的执著。第二部分“生命的绽放”,讲述的是王庆同老师在教育岗位上著述育人的故事,所诠释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爱和追求。第三部分“生命的礼赞”,讲述的是党组织和同事、学生对王庆同老师一生的经历和贡献作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尤其是他当年劳动伙伴和许多学生所写的故事,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这本书的主编张强同志就是王庆同执教的第一届毕业生,现供职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从书稿的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学生对“王老师”的崇敬和爱戴。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四十七岁才开始》一书传播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传扬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理念。在喧嚣和躁动的旅途上,它会带给你一片宁静,在困厄和挫折中,它会给你力量。

(作者系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后记

编写《四十七岁才开始》时,选用了王庆同教授《边外九年》《毕竟东流去——几只狗和一个人的记忆》等著作中的大量材料。王教授提供了珍贵的照片。

容荣、黄占宝分别对《四十七岁才开始》的选题、策划、出版等倾注才智,给予指导和帮助。

陈红缨、张泉慧、赵伟、郑峥、何淑芳、刘庆功、吴新芳、张雅妮、伍文龙、姚莉娜、薛社娇、刘启生、朱岱云、宫京成,以上都是王庆同教授的学生,他们的“微言”,代表了所有学生对王老师的敬仰和感念,他们的真情为《四十七岁才开始》添彩了。

封面照片拍摄者张媛,系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03届学生。2002年12月31日,王庆同教授讲授外国新闻作品选评课,她一边听课一边在课桌上支个小相机偷拍。这是一张多么难得的好照片呀!

《四十七岁才开始》还选编、引用了许多人的作品和文字。

李媛媛、马艳华、陈丽丽、刘启生、张玲、杨媛嫒等人为《四十七岁才开始》编辑出版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在编书过程中收到王庆同教授的一封信,现将信照录在下面。

关于这本书,作为你们介绍的对象,我有以下几点意思想表达:

一、我个人的坎坷经历,是时代的悲剧,与办案人员的个人因素基本没有关系。我们要总结时代的教训,以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好地前进。

二、我在盐池农村得到农民、基层干部的善待,那是盐池乡亲人道主义精神的显露。我至今深深地念着他们,祝愿盐池人民有更美好的明天。

三、我在宁夏大学教书取得一定成绩,也与大环境分不开。宁夏大学中文系几任领导王拾遗、李增林、刘世俊、张海滨和中文系全体老师,特别是新闻学教研室的教师和工作人员都对我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谢谢你们编著书付出的辛劳,谢谢有关部门和出版社的支持。

《四十七岁才开始》封面署着我一个人的名字,令我不安,内心唯有感谢感动。

企盼我的更多学友能够看到《四十七岁才开始》。钟爱工作,永不言倦——提升我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