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鹏回忆录(1928-1983)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鹏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鹏回忆录(1928-1983)》由现年86岁的李鹏同志亲自撰写,全文共16章,约48万字,附有130余副珍贵的历史照片,时间跨度长达55年。该书以朴实流畅饱含深情的文字,凝练的笔触,珍贵的图片,翔实的经历和感受,生动讲述了作者从动荡的年代一步一步磨砺成长为党和国家高级领导者的经历。作者亲切朴实的叙述了“4821”学子留苏往事,建国初期与夫人朱琳相知相爱的故事,以及在电力系统的成长足迹,从一个侧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画卷,其中对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详尽叙述,给党史、国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和佐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李鹏回忆录(1928-1983)》是李鹏同志亲自撰写的一部自传体书籍,详细记述了李鹏同志从1928年至1983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全书16章,48万余字,收入了130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李鹏回忆录(1928-1983)》内容丰富、翔实,感情真挚,语言质朴,从一个侧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画卷,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党史、国史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动荡的童年(1928—1938)

 一 我的出生

 二 我的家庭

 三 父亲在海口英勇就义

 四 回到四川

 五 从宜宾到成都

 六 母亲以教书为生

 七 我的母校—成都市实验小学

 八 摆脱特务的监控

 九 革命母亲夏娘娘

第二章 在重庆(1939—1941)

 一 从成都到重庆

 二 在育才学校

 三 见到周恩来同志

 四 皖南事变

 五 到延安去

第三章 在延安成长(1941—1945)

 一 蔡畅同志来接我

 二 在延安的学习经历

 三 延安大生产运动

 四 延安整风运动

 五 见到陈云同志

 六 毛主席和我谈话

 七 审干工作和“抢救运动”

 八 周恩来回到延安

 九 到南泥湾秋收突发阑尾炎

 十 党内思想的统一

 十一 延安的文化生活

 十二 狂欢之夜

 十三 告别延安

第四章 从延安到东北(1945—1947)

 一 东渡黄河

 二 向张家口前进

 三 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

 四 走上工作岗位

 五 押运发电机

 六 雁门大队

 七 从大连到哈尔滨

第五章 在哈尔滨(1947—1948)

 一 哈尔滨油脂厂协理

 二 破获一桩特嫌案

 三 参加工厂民主改革

 四 四平遇险

 五 母子争论

 六 离别祖国

第六章 留学苏联(1948—1955)

 一 到莫斯科

 二 在伊万诺沃市

 三 专业选择

 四 毛主席访问苏联

 五 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系

 六 水电系的同学

 七 实习与旅行

 八 在留苏学生总会

 九 参加中国电力代表团

第七章 丰满岁月(1955—1960)

 一 到基层去

 二 来到丰满

 三 见习厂长

 四 参加中朝水电开发谈判

 五 2号机组事故

 六 修复2号发电机

 七 成立检修队

 八 整风运动

 九 战胜松花江特大洪水

 十 相识在松花江畔

 十一 天池寻水

 十二 “大跃进”

 十三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十四 小鹏的出生

 十五 母子谈心

 十六 同志与友谊

第八章 东北电网(1960—1964)

 一 任东北电管局副总工程师兼调度局局长

 二 以煤定电

 三 三年困难时期

 四 “八字方针”

 五 和睦的家庭

 六 中苏大论战

 七 周总理会见烈士子弟

 八 考察瑞法两国水电

 九 电网运行规律

第九章 阜新发电厂(1964—1966)

 一 参加“四清”留任厂长

 二 深入生产第一线

 三 参加劳动

 四 满出力运行

 五 机构改革

 六 参观三线建设

 七 清产核资

第十章 十年动乱(上)(1966—1971)

 一 “文革”开始

 二 代理北京供电局党委书记

 三 天安门保电

 四 三姨之死

 五 “苏修特嫌案”

 六 周总理接见水电会议代表

 七 调整北京电力管理机构

 八 林彪叛逃事件

第十一章 十年动乱(下)(1972—1976)

 一 出席国际大电网会议

 二 开展“三电”工作

 三 建设唐山陡河电厂

 四 扩建高井电厂

 五 “批林批孔”

 六 全面整顿

 七 为三姨赵世兰平反

 八 泪洒长安街

 九 大同二电厂选址

 十 抗震救灾

 十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1976—1978)

 一 揭批“四人帮”

 二 工业学大庆

 三 建设大港电厂

 四 中共十一大

 五 各领域的拨乱反正

 六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七 新“八字方针”

第十三章 重组电力工业部(1979—1980)

 一 考察日本电力企业

 二 全电会议

 三 成立华北电管局

 四 龙羊峡截流

 五 第二次全电会议

 六 水电座谈会

 七 访问朝鲜

 八 全国电网经济调度会议

 九 “六五”期间的能源政策

 十 全国电业安全生产会议

 十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

 十二 乌江渡水淹厂房事故

第十四章 启用中青年干部(1981—1982)

 一 任电力部部长

 二 推进万安水电站复工

 三 河南之行

 四 十一届六中全会

 五 六中全会辅导报告

 六 龙羊峡抗洪抢险

 七 山东电力上划

 八 两部合并

第十五章 中共十二大(1982)

 一 考察罗马尼亚电力工业

 二 了解匈牙利海勒空冷系统

 三 内蒙古昭乌达盟之行

 四 党的十二大

 五 四川之行

 六 江西福建之行

 七 考察法国核电

 八 赴英谈判中法英核电合作

 九 赴芬兰考察苏式核电机组

第十六章 全国电力工作会议(1983)

 一 电力工作会议

 二 广东湖南之行

 三 大琳被任命为水电部驻捷验收机电炉设备总代表

 四 考察广西红水河电站

 五 考察内蒙古煤电基地

 六 用电包干

 七 到国务院工作

试读章节

李硕勋从庆符县小学毕业后到宜宾上中学。那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他积极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和抵制日货的斗争,并接受了进步思想。他和阳翰笙是好友,两人都认为宜宾消息闭塞,就到成都考上了四川省立第一中学。在1921年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接触到许多新的进步思想,其中包括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们结识了吴玉章,钦佩他的革命思想和渊博知识,多次向他请教,思想上受到很多启迪。吴玉章是同盟会会员,当时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校长。共产党员王右木也向他们讲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情。李硕勋、阳翰笙和其他同志共同组建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

因为搞爱国学生运动被发现,李硕勋、阳翰笙等人被四川当局通缉。他们不得不在1922年11月离开成都,坐船到重庆。阳翰笙在离开成都时写了一首诗,反映了那时他们的心情。诗中写道:“锦江之水清又清,水底游鱼分外明。不怕虎狼爪牙至,一帆东去自由身。”年底,李硕勋又从重庆到北京,进人弘达学院(即今北京市二龙路中学)学习。随着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共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革命力量中心已转移到了南方,李硕勋和阳翰笙又到了上海。他们在1924年都考人了上海大学。我父亲在上海大学接受了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并于1924年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我的母亲赵君陶于1903年1月17日出生在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她原名赵世萱,后改名为赵君陶。我的外祖父叫赵从善,外祖母叫陆碧莲,他们是从江西南丰县迁到龙潭镇定居下来的。酉阳位于四川的最东南部,是一座千年古城,交通十分闭塞。全县大部分是山区,唯有龙潭镇这块地方有酉水经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一块富饶的地方。从四川的东南五县要到外地只能走水路,经过酉水,进人湖南省的沅江,然后再进入长江。

我的外祖父赵从善在江西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他给一位桐油商人做徒弟,这位桐油商人带着他经长江到了四川酉阳。那时候桐油商人的生意做得还不错,逐渐积累了一些财产。但是他年纪大了,膝下无子,看赵从善身强力壮,做事勤快,为人忠厚老实,临终的时候把所有的财产和桐油生意交给了他,要他好自为之。这样,我的外祖父接管了这位桐油商人的全部家产,继续做桐油生意。他精于管理,生意越做越大,赚了不少钱,后来在龙潭镇购置了200多亩土地,算是一个富足的大户。

我的外祖父、外祖母膝下一共有九个孩子,五男四女,我的母亲排行第九,名字中间都是“世”字。我的二舅叫赵世钰,三舅叫赵世炯,四舅叫赵世章,五舅叫赵世炎。我了解较多的有三舅、五舅和三姨,其他的我就不大清楚了。

我的三舅赵世炯,信仰读书救国,从北京的一所交通通信学校毕业后,进入邮政电信机构工作。当时,这类机构的薪水比较高,收入也比较稳定,他对我们全家,特别是我的五舅赵世炎、我的母亲和我的三姨赵世兰,尤为关照,不仅在他们读书的时候照顾他们,而且在整个革命斗争中也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援助。后来,赵世炯的几个子女都先后加入了共产党。周恩来、邓颖超很熟悉我们赵、李两家的情况。解放后,邓颖超专门给赵世炯写了一封信,称他为“三哥”,要他从杭州到北京邮电部工作。当时,李强是邮电部的负责人之一,他曾告诉我:“我和你的三舅是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工作过。”

我的五舅赵世炎,早在1920年就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建立了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前身),是我们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杀害了,当时他担任中共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代理书记。P6-8

序言

《李鹏回忆录(1928—1983)》是我亲自撰写的一部自传体书籍,时间跨度从1928年至1983年,共55年。本书详细记述了这一时期我的人生经历,包括动荡的童年、少年时期在延安成长、从延安到东北、在苏联学习水电专业、在电力系统工作等。

在电力系统工作的28年中,我在水电、火电、供电和电网等专业领域都工作过,做过技术、行政和党务工作。1981年担任电力部部长。

本书分为16章,共计48万余字,并配以130佘张照片,其中大部分内容是我的回忆,其余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我父母亲的传记、我的日记和工作笔记,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文献等。

本书正式出版前曾印制样书,分送有关同志和亲朋好友征求意见,并据此对原稿进行了部分修改。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还准备继续完成1983年至今的回忆录,包括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的20年和离休之后的生活。这一写作任务会更加繁重,我当尽力而为。

李鹏

2014年3月1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