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孔子“圣人”,孟子“亚圣”。孟子为了实现他的“仁政"理想,游说诸侯,历经齐、鲁、宋、滕、魏等国。他的主张被当权者认为“迂阔而疏于事情”(不合时宜)。他受礼遇而不得任用,便毅然弃官,另走孔子教授学生、著书立说的那条路,著《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并列“四书”,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代科举考试作为规定内容,留下深远的影响。
孟子思想,丰富而复杂。在我看来,他的“亮点”,或者说精华部分,主要表现在:“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肯定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反对空想的平均主义;首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规范等。此外,他还提出了实现大一统的观点。
一
孟子鲜明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为什么以“民为贵"?孟子的回答是:“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出发点是为国君“得天下”着想。孟子明确宣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肯定劳心者统治、剥削劳力者是普遍、合理的原则,从而也肯定了劳心者的最高代表——国君的合法性。两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孟子,正在于此。这个前提,首先要弄清楚。
在此前提下,“民贵君轻”的思想,也确有积极、进步的意义。“民为贵”,就必须重视民生。在这方面,孟子的主张主要有:一、“制民之产”,给百姓一定的私有财产。“五亩之宅”,用来种桑,百姓就有衣穿。“百亩之田”,让百姓按农时耕种,八口之家,可以吃饱。养些家禽家畜,七十多岁的老人可以吃到肉。丰衣足食了,再搞好教育,让百姓都懂得孝道关爱,白发老人就不用奔波劳累而得以安度晚年。做到这些,可以得人心。二、“与民同乐”。孟子说,国君独自享乐,比起与百姓一起享乐,哪个更快乐呢?当然是“与民同乐”更快乐了。如果国君独自享乐,百姓却妻离子散,愁苦不堪,就会仇恨国君。所以国君“与民同乐”才能得天下。三、反对滥杀无辜。孟子愤慨地斥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认为发动争权夺利的不义之战导致人民大量死亡者,死有余辜。
孟子承认国君,但要求其施“仁政”。他从主观唯心主义的性善论出发,认为国君也具有人人皆有的“不忍之心”(同情心),只要“推己及人”,就能行仁政。这当然是空想。孟子对违反仁政的暴行和虐政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认为汤放逐桀、武王讨伐纣,是诛杀独夫民贼而非弑君。国君犯了大错,当进谏,反复劝诫而不悔改的,就把他去掉,另立贤者。谈到君臣关系,孟子说,君待臣像手足,那么臣待君就像腹心;君待臣像犬马,臣待君就像路人;君待臣像土芥,臣待君就像仇敌。这些激进的话语,曾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强烈反感,命令将孟子逐出文庙,不再享受配祀孔子的“亚圣”待遇。后来虽被臣下劝阻,但还是让人把《孟子》一书中非议君主的文字统统删去。这也从反面证明孟子学说对至高无上的君权的挑战与制约。
P3-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漫漫人生路,青春,有过理想和追求;中年,历经坎坷和折腾;晚年,拨去盲从的迷雾,回归求真务实。这本小书《追昔抚今》,便是我耄耋之年,从历史中求真的文史札记,也是病中遣怀之作。
病了几年,不良于行,枯坐无聊,便读点书,偶有所得,随手记下,作为养病时的一种活法。一些老朋友来信鼓励我把小文出版。资深报人韩仁煦,以九十高龄为此书作序。书名“追昔抚今”,诚然,往昔岁月有许多鲜活的东西,令人追思和品味。历史是智慧的学问。它教会人明辨是非,识别生活前进的潮流,陶冶人的情操,做一个自由、尊严的人,有益于民族、国家、人民的人。历史博大精深如浩瀚的海洋。“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如果这本小书能给读者奉献一朵浪花,那就所愿得遂了。
最近读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短文《理论的力量》,说的是云南省艾思奇故居挂着蒋介石幕僚马璧的小诗:“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马璧称,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常翻阅《大众哲学》,说:“我不是败给中共的军队,是败给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大众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化”,用大白话来写,并以人们常见的事例作比喻,把深奥的哲学理论,讲得大众都懂。我的这本小书也沿这条路,力求雅俗共赏,读之易懂,有趣,有得。
福建社会科学院领导出于对老同志的尊重和关心,支持本书出版。院老干科的同志做了不少工作。海峡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谨表谢忱!
啸马
2013年春于榕城小柳居
读《追昔抚今》
啸马的《追昔抚今》是他继《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民族之魂林则徐》等书之后又一本历史新作。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是读史札记,主要评说历史人物和古代诗文;另有几篇游记,揽胜不离访古。
这本书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追昔抚今》是一部精神交响乐,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主旋律。书中,讴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颂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宣扬正直、诚信、敬业、友善、务实、苦学、俭朴等传统美德。读史,有提升精神境界、净化灵魂的作用。这本书的许多篇章,是一面面镜子。比如,诸葛亮权倾朝野而不广置家业,曹操厚待“社会关系复杂”的知识分子蔡文姬,唐太宗的忧患意识和施政开明推动贞观盛世……拿历史人物来对照,有醒世价值。
啸马以耄耋高龄、久病之躯,饱蘸心血写成这本书。读者朋友如能从中得到一些愉悦和感悟,就有慰于作者了。
韩仁煦
2013年3月
啸马的《追昔抚今》是一部精神交响乐,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主旋律。《追昔抚今》讴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颂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宣扬正直、诚信、敬业、友善、务实、苦学、俭朴等传统美德。读史,有提升精神境界、净化灵魂的作用。这本书的许多篇章,是一面面镜子。比如,诸葛亮权倾朝野而不广置家业,曹操厚待“社会关系复杂”的知识分子蔡文姬,唐太宗的忧患意识和施政开明推动贞观盛世……拿历史人物来对照,有醒世价值。
啸马以耄耋高龄、久病之躯,饱蘸心血写成这本书。读者朋友如能从中得到一些愉悦和感悟,就有慰于作者了。
啸马的《追昔抚今》是他继《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民族之魂林则徐》等书之后又一本历史新作。这本书的内容,大部分是读史札记,主要评说历史人物和古代诗文;另有几篇游记,揽胜不离访古。
这本书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