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哈萨克人家
傍晚
又下雨了。雨似乎从没有停歇过,一切都笼罩在烟雨里。
帐篷里没法睡觉。我抱着西瓜、蔬菜,到旁边的哈萨克人家求宿。这是一个简易毡包,里面只有简单的家什:半圆形低矮的木板炕,铺着白毛毡。三条花布棉被,几个绣花枕头。地中间支着一个圆桶形铁皮火炉,拐角堆着锅碗瓢盆和马具。地上窜出一丛一丛野草。
女主人赛力汗小矮个,小圆脸,颧骨突出,鼻子细挺,表情木讷。耳朵上挂一对长条状银耳环,头上包一块黑红花头巾。她五岁的儿子唐立德巴伊尔,长得像妈妈。耳朵却像个饺子,又大又弯,朝两边支棱着,脸上黑乎乎的,皴裂着。他把西瓜抱到毛毡上,斜躺在羊羔皮上,一只手滚西瓜,滚来滚去地玩。
黑白斑的半大牧羊犬卧在毡包门口,头搁在前腿上,淋着毛毛雨,毛尖上挂着亮亮的雨珠。另一只黑褐色牧羊犬卧在羊圈门口,一边拼命狂吠,一边冲向我。眼看到了跟前,我大喝一声:“去——”它停步,露出凶恶的目光。它以为我要侵犯它正在守护的羊群。这只狗长相十分难看,一副沮丧透顶、破罐子破摔的模样。
连日下雨,羊圈早已被众羊踩踏成一个大大圆圆的烂泥地,在绿草地中,形似一个黑色的大圆饼,非常醒目。牛圈也黑黑圆圆的。女主人挤牛奶,纯黑的母牛站在细雨里。小牛犊乖乖地站在一边,黑身子,后腿内侧有两块白斑。
男孩唐立德巴伊尔抬脚冲我踢起泥巴,还冲我吐口水,我狠狠地瞪他几眼,他立刻藏进毡包内。
西边,有大片铅灰色云块,中间镶粉色花边。一会儿,粉色云团化开了,化成薄薄的一层。再一回头,只剩下细细的一条,如一幅水墨画不经意地描了一笔。羊群卧在森林的缓坡上。乌儿叽叽喳喳闹着。大鸟归巢,小鸟欢叫,母子相聚了。
河边有一棵松树,孤独地挺立,上面挂满红色小松塔,好像结了一树红果子。四周安静下来,森林变成一团团黑影子。
天黑了。毡包里进来一个少妇。她一进门就脱下鞋子,放在铁炉边烘烤。少妇紧挨我坐下,回头朝我一笑。她宽宽的额头,方方的脸颊,高鼻梁,深眼眶。她的脸部看起来有棱有角,有如打磨而成,立体感很强。她的五官大方,开朗,坚硬。她的眼睫毛长长地弯下来,盖住了眼睛。蓝灰眼睛又大又圆,亮闪闪的,这是一双会说话的迷人的眼睛。她的所思所想,可都写在眼睛里。她一笑,眼睛就射出一道光彩,生动极了。她耳朵上戴一对天蓝色枣核形大耳环,配在那张开阔明亮的脸颊上恰到好处。大耳环前后闪动,令人眼花。这些使她显得端庄高贵,有一种美好的气质。我频频回头,打量她的美貌。
当我得知她叫玛依努尔,是女主人的婆婆时,我大吃一惊。比起儿媳妇她要漂亮许多,似乎也比媳妇看起来要年轻。
玛依努尔头上包一块红蓝花头巾,咖啡色裙子上绣着菱形图案。她坐在炕沿上烤了一会儿火,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方手帕,里面包着几颗糖,她笑眯眯地给每人发一颗糖。
“吃——”她笑得那样热烈,她心里有火一般的热情。不一会儿,她斜靠在被子上,随手拉过大衣,盖住大半个脸,只露出一只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我们,听我们谈话。
这时,昏暗的毡包内陆续进来三位男子:一位老者,两位年轻人。老者又瘦又高,戴一顶黑皮帽子,脸被太阳晒成了深铜色,额头上爬着几道宽宽的皱纹,嘴角也堆着皱纹。他不停地说说笑笑,打趣,逗得大家直乐。他的上门牙掉光了,一说话就漏气,他是个风趣的老者。
我终于打探清楚,老者名叫木查巴伊尔,是美丽的玛依努尔的丈夫。玛依努尔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而我几乎误以为他俩是父亲和女儿。
P43-45
读着这些文字我会忘记了时代,忘记了身在何方,只是感到快乐和温暖。这是给人另一种生活的图画、声音、气息和诗行,是我们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那种幻想世界,是一些将信将疑的天之骄子的日子。无论在经验里还是传说中,这些通过文字传递而来的美妙情愫以及生活的簇新细节,都令人迷醉和感叹:老天爷,你可千万守护好这天之一角,只为了那头美鹿和那匹骏马,那些有幸如此生活的人与万千生灵。
——张炜
读着这些文字我会忘记了时代,忘记了身在何方,只是感到快乐和温暖。这是给人另一种生活的图画、声音、气息和诗行,是我们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那种幻想世界,是一些将信将疑的天之骄子的日子。无论在经验里还是传说中,这些通过文字传递而来的美妙情愫以及生活的簇新细节,都令人迷醉和感叹:老天爷,你可千万守护好这天之一角,只为了那头美鹿和那匹骏马,那些有幸如此生活的人与万千生灵。
我以前读过戴江南的美文,但这次是最集中地读了一大束又一大束,就像面对着山岭重叠的蓬蓬玫瑰一样,在浓香中沉醉讶异和阵阵缄默。作者是一个令人嫉妒的自然之子,畅游其中,无心地炫耀着自己伟大的超越时光的拥有。
去哪里寻找这样一片天地?我们如果按图索骥倒也容易,可是心的距离却遥不可及。是的,我们在恍惚中会迷失方向,以至于错过几个世纪的时空,在另一片完全不属于我们的地界里扎下旅人的帐篷。届时又会怎样?这里的土著正专心地对付那头“哈熊”,然后放下毒箭,送来一碗碗马奶酒,还有他们刚刚采下的一坨野蜜。
就这样,身处数字之城的现代俗人享用了一次意外的桃源大餐,于口角生香之中睁大了惊愕的眼睛。
戴江南的文笔是如此的淳朴和轻快。她笔下的人们因为与动物结缘而变得神奇,野物也憨憨稚稚怀有深情。他们和它们融为一体,相互纠缠,有时也心机处处,别有洞天;有哀情,有生离死别,有无法干结的血迹。这是一曲大自然的豪歌与情歌,不知为什么,我还担心成为一曲挽歌。
久违了,这样的天地颜色和故事。好像只有被文明封存或隔绝的美洲、人迹心迹皆为空白的蛮荒之国才有如此景致和心情。然而这真的存在于喧嚣之畔,在咫尺,在身侧,在并不遥远的边地,在鼠标瞬间抵达之地。
作者或许就在无察中写下了一部当代传奇。这是她与自然万物的耳鬓厮磨间生出的大欢娱大忧伤,是她个人的青春之镜。不过在我们眼中,这又是绝对不可企及的一方神域。万物有灵,小虫能语,风送知音,红马悲秋,一切都是这么随性妥帖,没有什么矫饰多情。这恰是真正的难点与焦点。事实上,我们数字时代的人已经无法沉浸在质朴天然的个人情感里,为文时,会不加思虑地粘贴出千言万语,既不着边际又辞章灿烂。
但愿戴江南笔下的人与生灵,能一直流畅生动地存在下去,越过二六六六年,再越过更长的一个界限。我更希望作者本人一直享有这样的心境,无心地傲视和怜悯整个外部,那个大到无法收拾的溃癍。
而在你的身边手侧,正鸣晌着一只花鹿的呦呦之声。
张炜
2012年5月2日
《别惊动鸟儿:野生灵三部曲》是自然之子戴江南遗作,是一部与自然万物的耳鬓厮磨间生出的自然传奇。
在野生灵系列中,万物有灵,小虫能语,风送知音,红马悲秋,一切都是这么随性妥贴,没有什么矫饰多情。
野生灵系列多是关于野生动物的记录和描述,这是作者戴江南在与自然万物的耳鬓厮磨间生出的大欢娱大忧伤,她带着人们徜徉在自然之中,在阿拉套山的悬崖旁观察金雕,在青格里河畔看蝴蝶,在天鹅湖畔驻足,在艾比湖畔与迁徙的鸟儿作别……《别惊动鸟儿:野生灵三部曲》将一切自然生灵视若亲朋,以细腻亲和的笔触写下了一部当代自然传奇。
《别惊动鸟儿:野生灵三部曲》作者新疆科普女作家戴江南,原在新疆经济报社工作。经常参与中国科学院及新疆动物学会的野外科考活动,她的这部系列作品多是关于野生动物的记录和描述,生动朴实,真实细腻,精彩纷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戴江南的文笔淳朴而轻快,她笔下的人们因为与动物结缘而变得神奇,野物也憨憨稚稚怀有深情。他们和它们融为一体,相互纠缠,有时也心机处处,别有洞天;有哀情,有生离死别,有无法干结的血迹。是科学实践的延续,对普及科学知识、宣扬自然美、探索未知世界意义重大。
她以自己特殊的方式亲切地接近自然,接近自然的生灵,她将自己视为它们之中的家人,她的生命如自然生灵一样鲜活动人,通过她笔下无尘的文字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她和她笔下的自然一样质朴而纯净。